沉默的真相 法律「法律是沉默的法官」
《沉默的真相》里永不沉默的法律
《沉默的真相》是根据紫金陈的小说《长夜难明》改编,讲述了检察官江阳在黑暗中“执火前行”对侯贵平案进行复查,结果却连遭黑恶团伙的打击报复。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江阳引来办案高手严良介入此案,一场正义的接力赛就此展开。故事的最后,江阳以生命为代价揭露了罪犯的恶行,守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01
开篇中,张超拉着行李箱硬闯地铁站,并说行李箱中有炸弹,引发行人恐慌,其行为违法吗?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者放任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应认定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包括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张超谎称行李箱中的尸体是炸弹,严重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其行为已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02
剧中,为替侯贵平伸冤,作为平康县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的科长江阳,是否有权力重新启动该案件的调查呢?
剧中,江阳在得知侯贵平案件无验尸报告并同时有人寄送相关证据后,有权力提出重新调查此案,但向上级反映后,人民检察院不同意调查,其私下连同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暗中调查的行为就没有法律依据了。虽然认为幕后有更大的黑恶势力影响该案,但其调查也需得到人民检察院的授权,否则就是违法的。但其后续调查,包括调查出警记录、目击者、死者关系人等,还是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调查核实范围之内。
03
剧中,朱伟制造爆炸案无任何伤亡,为什么会被判重刑?
烂尾楼发生的爆炸案将剧情推向了高潮。为了将警方的视线转移到卡恩集团上,朱伟精心谋划了一起爆炸案。尽管他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是在审判中,朱伟却因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不少网友都替朱伟喊冤,觉得法院的判决有点过重了。
其实一点也不冤枉,这都是有法律依据的。在我国,放火罪、爆炸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合称“刑法八大重罪”。根据我国刑法第114条、第115条对放火、爆炸罪规定了两个层次的法定刑:犯放火罪、爆炸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放火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此,朱伟的行为属危险犯罪,不要求造成严重的实际后果,只需行为存在危险性即可构成本罪。
04
帮助他人自杀也属杀人行为,合理吗?
江阳的死因调查贯穿了整部剧,是该剧的灵魂和核心。为了能够揭露10年前案件的真相,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杀。他的朋友张超、朱伟、张晓倩虽极力反对,但最终在他的劝服下,协助他完成了此事。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在帮助自杀的情形中,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具有杀人的故意。其对于他人要求自杀的行为提供帮助,其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对于不具有间接正犯性质的帮助自杀行为,我们一般作为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罪处理。
一心向阳,为了追求真相,江阳从前途无量的检察官变成了行李箱里的一具尸体;张超从声名在外的大律师变成“故意杀人”的嫌疑人;朱伟从有着“平康白雪”美誉的刑警变成了流落街头的老汉;陈明章从大名鼎鼎的法医变成了江阳之死的“帮凶”。虽然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伸张正义,但并不提倡如此激进的行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法律的不断完善,心怀正义,黎明终至,只因我们都是“追光的人”!
如何评价电视剧《沉默的真相》?
《沉默的真相》以一桩大庭广众之下的杀人抛尸案开头,经验丰富的刑辩律师张超,提着沉重的行李箱走入地铁站。此时车站里几乎都是出站的乘客,张超不算强壮的身影与人群逆向而行,显得孤单而疲惫。
他不理会安检人员的阻拦,拖着行李径直冲进车站,并扬言箱子里装的是炸弹。经验丰富的刑警很快将张超制服,但拆弹专家在箱子里看到的不是什么炸弹,却是一具身穿白衣的尸体。
死者江阳的尸体蜷缩在箱中如同婴儿,白色衬衫在黑色背景下特别惹眼。
如果说案件本身已经疑点重重,那嫌疑人张超的律师身份更显得格格不入。一个正常人的逻辑,怎么可能坐地铁去郊区抛尸,更何况是刑辩律师?他交代的作案过程语焉不详、前后矛盾,凶案现场的证物也有可疑之处。
更大的反转出现在庭审,张超突然翻供,称自己根本没有杀死江阳,甚至凶案发生的时候,张超都不在本市。
剧集的开头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好奇心,看到后来我们知道,张超的这场策划正是要制造轰动,促使上级机关组织高规格的专案组介入调查,从而揭开那个尘封的真相。
01 神探
由于案情重大,社会反响强烈,刑警严良介入了案件的调查。
严良的出场,有个一笔带过的铺垫案件,但细品却非常值得玩味。刚参加完高考的女生失联,犯罪嫌疑人车祸身亡,所有线索都随着接连几天的大雨消失不见。可因为高考放榜,受害者考了个本市的理科状元,上面下了死命令,一周之内必须破案。
对照着后边的张超抛尸案,其实是交代了江阳等人策划这个迷局的无奈动机。所有线索中断的情况下如何重启侯贵平案的调查,恐怕只有在数百人面前杀人抛尸的离奇凶案,才能组织起最高规格的专案组。
每个悬疑故事都要有一名神探,本片中的严良正是这个角色。他像所有著名侦探一样,性格古怪,还有些小怪癖。虽然没有直接交代他的背景故事,但通过卧底刑警刘明洋、儿子送他的网球等侧面描写,这个人物在侦探界算是比较丰满的。
第一次与张超对峙,几个回合下来,就把被人口中的“邪乎”展现出来:办案不按套路出牌,思考的角度刁钻,每一个问题都信息量极大。
之后的案件更加扑朔迷离,无论是九宫格照片,24天的破案时限,还是恐怖袭击式的爆炸案,都让地铁抛尸案影响越来越大。
严良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地铁抛尸案背后的侯贵平案才慢慢的浮出水面。
02 江阳
影片有一个三层嵌套的平行结构,严良调查的地铁抛尸案,只是“沉默的真相”的表层故事,也是三层故事里最悬疑的一个。
案件的匪夷所思是背后力量的刻意为之,张超等人知道,地铁抛尸案越离奇,所引发的社会关注才越强烈。
但真正的罪恶都是低调暗黑的,卡恩集团虽然嚣张,但行事小心翼翼不留下任何证据。所以核心案情比起表层案件来,悬疑性明显降低了不少。支撑剧情高能推进的是背后“熔炉”式的黑暗故事,和江阳、朱伟等人的友谊和成长。
这里的故事不再诡秘,甚至是比较直白的呈现给了观众的,矛盾冲突主要也集中在寻找证据,而非搞清事实。
如果说《沉默的真相》“高开”是因为表层的地铁抛尸案,“高走”则是因为侯贵平案。这并不是说揭露黑暗就比纯粹的悬疑推理高级,相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高能案情先声夺人,观众也很难沉下心来,跟随江阳的脚步去了解一桩陈年旧案的前因后果。
而没有了案中案的厚重,《沉默的真相》也会像其他娱乐片一样,过目就忘。
这个逻辑有点像“美队”不小心发布私照,吸引了全网的目光,这时他再顺水推舟宣扬自己的投票主张,让巨大的关注度物尽其用。
剧情越往后发展,我越觉得故事的主角并非严良,而是江阳。他年纪轻轻进入检察院,前途一片光明。为了一个关系普通的同学的死亡案件,他倾尽所有追查真相,即使遇到巨大的阻力也没有放弃。
与他形成参照的是前女友吴爱可,在江阳犹豫之际,吴爱可就凭着天真的正义感怂恿江阳追查到底;可随着危险的到来,吴爱可的热情已经退却,反倒是江阳坚忍的走到了最后。
大多数人其实更像吴爱可,在无关痛痒时满腔热忱,却在伤及自身利益时选择退让。
剧中三个时间线上,无论是侯贵平、江阳、还是严良,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真相和正义。如同剧中所展现的几次逆行一样,正因为他们做出了有别于大多数人的艰难选择,才让正义得到伸张、罪恶得到惩罚。
刚进入检察院的江阳意气风发,最初要为侯贵平翻案只是履行职责,可李建国的不配合反而激发起了他的狠劲儿。随着幕后黑手的威胁和阻力的增大,江阳到最后可能也会像“吴爱可们”一样选择放弃,还好朱伟和老陈这个时候加入了。
支撑士兵战斗的不一定是国家荣誉,可能只是站在他们身边的战友。铁三角里少了任何一个人,他们都不可能坚持到最后。
最先被整的是刑警朱伟,江阳老陈为了朋友义气也咽不下这口气。后来是江阳被诬陷入狱,等他出来的时候眼中的光芒已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有破案的执念。
印象最深的是江阳弄丢钱包的那场戏,过往种种的委屈和失落都在这一刻爆发。最终张超、江阳他们共同策划了地铁抛尸案,当然是为了正义,但同时也为了彼此。
江阳是剧中成长弧光最完整的角色,他当然是个正直的人,但绝不是天降猛男,不是一开始就抱定某种信念的“受难者”。最终江阳选择用自己的生命作为启动调查的第一颗面包屑,还说自己没有遗憾,但真的如此吗?如果一早知道结局,他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03 原著
“迷雾剧场”已经是二度改编紫金陈的小说了,比起《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口碑大爆,其他悬疑剧,比如《在劫难逃》和《十日游戏》,就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这当然与制作团队有关,但紫金陈作品的敏感性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两部作品共通的地方,就是底色都特别的黑暗,这种黑暗,冲击的不只是感官,同时也更容易击中观众的内心。
原著另一个成功的地方,就是第一层案件悬念设置十分精妙,很适合影视化改编。尤其江阳之死让我想起了《大卫·戈尔的一生》,是一个比较震撼的表达。
这次《沉默的真相》比起《隐秘的角落》,拍得更加尊重原著,虽然改得没有书里那么绝望,但该有的表达和批判还是比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找来原著作对照,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细节。
04 细节
最后说几个可能被忽视的细节:
1. 在第一集的13分钟,严良开车时,广播里就播报了卡恩集团股价暴跌80%的新闻,而且就放在张超地铁案新闻的后边。这个细节除了暗示两件事情之间的关系,也提示了卡恩集团烂尾楼的由来。
2. 无论是张超坐出租车离家,还是拖着箱子进地铁站,他走的都是与大多数人相反的方向。其实剧中的几个正面人物,无一不是为了捍卫正义,而选择负重逆行。
3. 赵局长请严良出山的时候,他正与几个警察在路边摊上吃混沌。赵局长说“还真让我猜中了”,看得出来,这些警察经常光顾这家小店。
接着店主送来了馄饨,几位警察同声说“谢谢明洋妈妈”。所以这个馄饨摊正是卧底警察刘明洋母亲开的,之后好几次吃饭戏也都是在这里。
4. 严良找张晓倩了解情况,她没有透露江阳过多的信息,而是让他去找江阳当年的女朋友吴爱可。可以说从张晓倩第一次登场,她就一直在引导警察的办案方向。
5. 严良找到吴爱可,房间里的结婚照说明她已经结婚了。但照片中的新娘,其实就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吃他们狗粮的同事。
6. 顾一鸣去提侯贵平尸检报告的段落,与江阳当年的调查画面平行剪辑,连汽车上的年检标志都没有穿帮。同样的场景做出不同年代的感觉,还放在一起对照。
后来还有好几次把侯贵平、江阳和严良的处境平行剪辑,执行得都非常漂亮。
7. 当江阳告诉吴检察长,村里的风言风语让侯贵平一家抬不起头来的时候,吴检察长的表情一言难尽。此时此刻,全剧的关键证据就躺在吴检察长的抽屉里。
8. 张晓倩目击侯贵平被害那晚,刚看完电影回来。从她嘟囔的台词“安红,俺想你”来看,看的张艺谋1997年的电影《有话好好说》。
9. 胡一浪与张晓倩吃饭,说觉得张记者看着有些面熟,这时给了张晓倩一个特写,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10. 陈明章辞职以后就有钱了,至于怎么发家的剧中没有讲明。但几次茅台酒的特写暗示了他的发财之道。
11. 江阳唯一一次痛哭流涕是因为钱包丢了,或者说他的一生都丢了。
12. 最后一集交代了整个案件的前因后果,一个“东方快车谋杀案”似的联盟成型了,江阳做出了《大卫·戈尔的一生》式的牺牲。追逐了十年的真相,江阳终于解脱了。
13. 地铁抛尸案专案组获得了集体奖章,紧跟着就给了刘明洋一个镜头。更多默默付出的人并没得到应有的荣誉,甚至有的人含冤而死。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