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 昆曲「世界级非遗缂丝昆曲亮了这部电视剧苏式味道十足」

时间:2022-11-19 09:47:12阅读:681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 宋经纬)近日,蒋勤勤主演的古装剧《当家主母》上线,优美的江南画风吸引了一波关注。该剧讲述了苏州织造行任家的故事,展现了苏州缂丝的全盛时期。绝美的缂丝、婉转的昆曲,国家级非遗美醉…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 宋经纬)近日,蒋勤勤主演的古装剧《当家主母》上线,优美的江南画风吸引了一波关注。该剧讲述了苏州织造行任家的故事,展现了苏州缂丝的全盛时期。绝美的缂丝、婉转的昆曲,国家级非遗美醉了观众,也成功勾起了大家的兴趣。

缂丝自古就是“奢侈品”,戗色法技巧繁复

电视剧中,女主角沈翠喜是江南丝造坊第一大户任家的大奶奶,她精通缂丝技艺,更善于经营管理,凭借一身真本事成为了当家主母。精巧细腻的缂丝真品,成为剧中一大亮点。

△剧中缂丝

此前大热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中,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件缂丝作品是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国宝”。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长北在她撰写的《江苏手工艺史》中介绍,南京博物院也藏有明代缂丝作品《西游记图卷》《人物图卷》《董其昌字轴》等。

缂丝织造技艺,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手工艺史》中记载,自南北宋之交,缂丝从织匹料转向织书画,苏州缂丝就以织书画见长。当代,苏州刺绣研究所成功复制了明代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缂丝龙袍。

“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技艺的手工织品,自古就是“奢侈品”,苏州出品的缂丝是宫廷御用的贡品。即使是现在,使用了缂丝元素的文创品,卖得也不便宜。在苏州博物馆售卖的文创品中,一款使用了缂丝技艺装饰的手提包售价近2000元,同款的皮制钱包售价1000元左右。

△脚踏缂丝机

随着剧情推进,“缂丝秘技”戗色法成为剧情冲突的焦点,这是啥?其实戗色法是缂丝技法中关键的技法。戗缂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线对纹样进行调色、和色,使纹样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多用于表现波浪、云水、山石和花卉等图案。戗缂又分长短戗、掼戗、结戗,工艺繁复,剧中所说“缂丝秘技”到底细指哪一种,还需后续剧情揭秘。

柔美水磨腔听醉观众,这首曲子火了400多年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剧中第一集,女二曾宝琴(杨蓉 饰)就在一段曲声中出场,灰色锦缎外衣,精致的妆容发饰,衬着柔美的鹅蛋脸愈发娇艳,看得男主任雪堂(徐海乔 饰)两眼发直,也让屏幕外的观众听得入迷。“这是什么曲子?”“感觉是戏曲,真的好好听啊!”这就是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

△杨蓉饰演曾宝琴,正在唱《牡丹亭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牡丹亭》《南柯记》《玉簪记》等经典曲目都将在剧中出现。曾宝琴所唱的正是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中一折《游园·绕地游》。昆剧行腔优美,缠绵婉转,独具江南韵味。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后进行了改革,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昆曲。

以剧中故事剧情推测,曾宝琴是行院乐户,昆曲还处流行之时,因而时间大约在清初。那时的苏州城内外,余音袅袅,昆曲可谓“姹紫嫣红开遍”。无论是业余清唱还是舞台表演,无论是民间职业戏班还是家庭戏班,都有一处安身立命。

有意思的是,昆曲《牡丹亭》中,官家千金杜丽娘背着父母,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回房休息时,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花园相会,从此因爱成疾。而《当家主母》中,曾宝琴与任雪堂也有着类似的情缘,剧与曲相互关照,让人浮想联翩。(除标注外,其余为电视剧截图)

国粹 昆曲「世界级非遗缂丝昆曲亮了这部电视剧苏式味道十足」

当家主母电视剧原著

当家主母不是小说改编,是原著剧本,由李斌斌、李丽编剧。  

《当家主母》故事背景设定在清朝,姑苏一带的织造业独领风骚。苏州府任家拥有祖传的缂丝秘技,任家大爷任雪堂因追捕水匪发生意外,下落不明,当家主母沈翠喜强忍悲伤,为了保住任家的缂丝技艺,与曾宝琴联手对抗外界的风雨飘摇。  

《当家主母》的制作公司欢娱影视曾打造过《延禧攻略》《鬓边不是海棠红》等多部制作精良的作品。从目前发布的定档海报和预告片花来看,新剧仍保持着与前作相同的服化道制作水准,并且对精巧细致的缂丝工艺进行了着重描摹。  

据了解,欢娱影视的制作团队为了使故事更加具有可信感,专门前往博物馆学习和研究缂丝。剧中呈现的精美缂丝制品均有史可考,有据可依。除了“缂丝”,“昆曲”的融入也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牡丹亭》《南柯记》《玉簪记》等经典曲目都将在剧中出现。  

缂丝、昆曲等元素围绕剧情进行的合理化呈现,使《当家主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非遗文化与影视作品深度融合,彰显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国粹 昆曲「世界级非遗缂丝昆曲亮了这部电视剧苏式味道十足」

延禧攻略下架为什么会让宫斗迷为之惋惜呢?

宫廷剧《延禧攻略》、《如懿传》纷纷下架,让无数的宫斗迷为之惋惜。其实《延禧攻略》的确是一部很走心的电视剧,虽然魏璎珞一度被网友吐槽女主光环太过强大,这样的人物性格真到了清朝皇宫不知道要掉多少回脑袋了。但是仍然不可否认,整部电视剧的色调莫兰迪色真的很高级,整部电视剧的音乐,从配乐到主题曲都很经典,最重要的是剧中,还展示了很多难得的非遗文化元素,让人惊叹不已。

1.刺绣

魏璎珞初入宫,是在绣房做绣女,她用满绣技法绣云霞,折服了整个绣房。满绣是指整幅作品均以绣线铺满,不留空隙,绣线所占面积与整幅画面积相同,当魏璎珞用珍贵的孔雀羽线为皇后绣凤袍的时候,她说:孔雀羽线和普通丝线不一样,用平金和锁绣法更合适。平金绣和锁绣也都是历史悠久的刺绣针法。

《延禧攻略》中,有很多篇幅和细节都展示了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剧中主角们的服饰也都是剧组找北京的绣娘特别定制的,用到了手推绣、珠绣、盘金绣、打籽绣、圈金等多种刺绣工艺,非常精致。

2.缂丝

《延禧攻略》中,后宫嫔妃们手中精美漂亮的扇子,其实来头不小,叫“缂丝团扇”。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其制造工艺细致反复,存世精品极为稀少,享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织中之圣”的名号。

3.昆曲

高贵妃因犯错被禁足储秀宫,却因唱了一曲《贵妃醉酒》便重新俘获了乾隆的欢心。高贵妃唱的就是昆曲。昆曲起源于600年前,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昆曲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现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

4.绒花

史料记载,富察皇后低调节俭,平时“以草通绒花为饰,不御珠翠”。绒花是人工制作的头饰,以蚕丝绒、黄铜丝为材料,造型可与真花媲美,谐音“荣华”,具有富贵之意。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被列为皇室贡品,康熙、乾隆年间盛极一时。

2006年,绒花工艺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剧中出现的绒花,都是按照故宫现存的清代皇室发饰收藏图的款式定制的,有菊花、摇钱树、福寿三多等19种款式。

5.点翠

各宫妃嫔头上戴的饰品就是点翠工艺制作的,非常的艳丽奢华,古老的点翠其实是取活翠鸟的羽毛,镶在金银首饰的底座上。但是因为翠鸟会很快死去,实在太残忍了,后被烧蓝工艺灵取代,现在的点翠饰品,都是用染色鹅毛或丝制品来代替翠鸟羽毛制作的。

6.打树花

高贵妃为了给太后祝寿,准备了“万紫千红”让人印象深刻,其实这场戏背后的故事让人心酸,表演匠人们大多已年过花甲,却不辞辛苦,不远万里赶来参与拍摄,只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打树花”的存在。

“打树花”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让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动人心魄的“火树银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打树花”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