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矛盾冲突(红楼梦最曲折迷离的婚事)

时间:2022-08-12 02:22:04阅读:2167
《红楼梦》第八回写贾宝玉、林黛玉去探望薛宝钗的故事,这是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第一次短兵相接,三个人当事人鼻子抵鼻子,脸对脸,一场大戏,正式开锣。前一回,周瑞家的说薛宝钗身子不太好,所以过了两天,贾宝玉…

红楼梦》第八回写贾宝玉、林黛玉去探望薛宝钗的故事,这是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第一次短兵相接,三个人当事人鼻子抵鼻子,脸对脸,一场大戏,正式开锣。

前一回,周瑞家的说薛宝钗身子不太好,所以过了两天,贾宝玉前来探望,在这里,“金”与“玉”正式相互亮相,展开第一场对手戏。

薛宝钗主动提出要看通灵宝玉,又把玉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反复读了两遍,有点出神。丫鬟莺儿及时神助攻,指出这和宝钗金锁上的字是一对。于是水到渠成地,金锁正式在贾宝玉面前亮相,贾宝玉惊喜地发现,锁上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脱口而出:“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你看,这可是贾宝玉自己亲口确认的。薛宝钗不动声色,拿下一城。

而且,薛宝钗摘金锁,是一个何其惊心动魄的画面:与贾宝玉面对面坐着,“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这个动作不得了。即便在现代社会,当着男孩子的面解开外衣,也未免过于豪放,何况在那个礼教森严的时代,简直是敏感镜头。

素色的外衣,衬托着里面艳丽夺目的大红袄,分外刺激。

饶是姊妹里厮混惯了的贾宝玉,也不觉忘情,与薛宝钗越坐越近,闻到她身上“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问明是冷香丸,又想要尝尝。

——渐入佳境。此时莺儿已被打发离开,现场高度私密化,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剧情照此往下走,一个索要,一个不给,就快到肢体接触了。

不巧的是,或者说,巧的是,林黛玉忽然到了。

贾宝玉、林黛玉没有一起来,这个有意思。

自从林黛玉进贾府以来,两人一处坐卧,略无参商,往东便一起往东,往西便一起往西,今天为什么各自行动,不叫上对方呢?

我们翻回去看上一回,两个人是在一起时听到薛宝钗生病的消息的,却没有商量一起去看望。

贾宝玉只说,让丫鬟去看看,代表自己和林妹妹问候,自己也着凉了,等好了亲自去看。

——你细品,贾宝玉这话其实是说给林黛玉听呢,表示自己不打算去看薛宝钗。

而林黛玉不作声。她心里是想去看望的,但是,又不想给贾宝玉薛宝钗增加一个见面的机会。

所以,一个说不去,一个不说去,心里打算的,却都是丢下对方,自己一个人去。结果不就,一前一后,赶到一块了吗。

林黛玉肯定暗自庆幸,到得及时,如果再迟会子,那两个私定终身了都。

下面轮到林妹妹发挥了。

第一句是:“嗳哟,我来得不巧了!”

——确实“半含酸”吧?宝钗问这话怎么说,可是林黛玉偏偏能够解释得通:别赶一块,错开了来,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

薛宝钗哑口无言。

贾宝玉心虚,借口下雪想溜,林黛玉说:“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

——休想跑。倒要看你如何表演。

席间,宝玉要吃冷酒,听了宝钗劝,于是改喝热的。

这一幕,林黛玉看在眼里,只抿着嘴笑。此时雪雁送手炉来,说是紫鹃吩咐的。林黛玉说:“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话外其实是讥刺宝玉,可是话里呢,只是在批评雪雁。没法抬杠,宝玉只好嘿嘿傻笑。

李嬷嬷三番几次阻挡宝玉喝酒,林黛玉不高兴了,说:“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你看这话说的,是讥讽李嬷嬷吗?是。可能又不全是。怎么琢磨,都还有点连带薛姨妈等人一块说了的意味。薛宝钗只好来拧她的腮,说,你这嘴啊,让人恨也不是,喜欢也不是。

在梨香院这一天,林黛玉句句语带双关,敲打贾宝玉,暗讽薛宝钗,说说笑笑中,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已经不宣而战,悄悄较上了劲。

没有人吹哨,怎么忽然就开打?

我们再回头看上一回,连贯起来,就明朗了——

薛姨妈托周瑞家的捎过去十二支宫花,给她们姊妹戴,说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宫里的东西,她是从哪里弄的?

这就是暗表薛宝钗已经入宫参加过秀女选拔。那宫花估计就是宫里给参与者的赠品。

孰料两天之内风云突变,不知哪里出了岔子,薛宝钗落选。于是薛家迅速调整战略,金玉良缘由备选项立即提升为当务之急。

恰好宝玉来探病——估计正是在秀女选拔中受了累,此时两人独对,机会难得,薛宝钗当机立断,果断出手,一时所向披靡——在林黛玉下赛场之前。

林黛玉妙语连珠,几句话刹住宝玉兴头,一举扭转局面。

用过餐后,林黛玉问贾宝玉走不走,宝玉说,你走,我就和你一起走。

——虽然不是同来,到底同归。

再想想八十回以后故事,叫人不胜唏嘘:说好的同归,怎么一个断魂于先,一个出家在后呢?

临行时,丫鬟给宝玉戴斗笠,戴不好,林黛玉“站在炕沿上道:啰唆什么,过来,我瞧瞧吧。”宝玉呢?“忙就近前来。”

——到底这个一呼,那个便一应,默契至此,如有灵犀。薛宝钗今日抢跑所获得的优势,至此化为无形。

一切不过刚开始。小儿女恩恩怨怨,在局外人看来,都是戏;而身在局中的,一言一语,一啼一笑,无不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什么是金玉良缘?这是人为的牵强附会,还是天赐良缘?

在《红楼梦》中,金玉良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情缘。从整个小说的结局来看,金玉良缘是必然的结果,是大势所趋。即使宝玉心目中的知己是黛玉,在世俗生活中,他最后娶的人是宝钗。

这是天赐的良缘,并非人为的牵强附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宝钗的为人处世,更符合儒家传统家庭观念下的管家媳妇的标准

《红楼梦》中这些女孩子,大致上有两种对比,一类重情,一类讲理,情与理的对比,也是这本书很重要的主题。感性人物林黛玉为首,理性人物薛宝钗为首。

宝钗冷静,平日的生活中不显山露水,在复杂的侯门生活中面面俱到,所以她能生存,在后来的生活中扛起了贾家当家夫人的大旗。这种人容易成功,而感性、重情的角色,在世俗的生活中很多事失败的,早亡的。

宝钗有几个主要特质:头脑清醒、不爱表面虚荣、深谙贾府潜规则。宝钗吃冷香丸,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爱打扮,后来在大观园中居住的蘅芜苑也不像一般女孩子的闺房,一股巨人与千里之外的冷气,处处透露着她与普通女孩子的不同。

周瑞家的送宫花,点出很多东西,我们看到宝钗和黛玉截然不同的对待下人的态度,宝钗会做人,黛玉不会做人。林黛玉孤高自赏,受不了一点委屈,也不怕得罪人,跟宝钗一对比,就看得出来谁最后在贾府会成功。

二、宝玉和黛玉的前世纠葛,暗示黛玉是来报恩的,泪尽而亡

黛玉跟宝玉相处的时间更长,两人根本上是心心相印,在心灵上是结合成一块的,虽然宝玉喜欢很多姑娘,但他真正的知己只有黛玉。

从名字上来看,宝玉和黛玉是般配的,他的那块玉也是她的玉,两人是前世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一段仙缘,到了尘世里面,有很对的规矩让黛玉寝食难安,这些规矩,隔开了他和宝玉,宝玉看到女子就觉得干净清爽的性格,又让她非常没有安全感。所以黛玉时常吃醋,在儒家的礼教的约束下,没办法跟宝玉明说。

绛珠仙子为了报恩,随神瑛侍者下凡到人间,转世为林黛玉和贾宝玉。在黛玉进贾府时就曾告诉众人,有个赖头和尚说自己这一生要好,不能见哭声外姓亲友也不能见,方可平安一世。可黛玉在住进贾府后,三天两头哭因为宝玉哭,最后病死了。她的结局,也印证了和尚说的话。

三、草木前盟不具有世俗婚姻的实践条件

黛玉进贾府的时候,父亲林如海尚在世。后来林如海去世了,她成了孤女。虽然林如海是探花,家里也是有地位有背景的,但人不在了,黛玉没了依靠。宝玉成婚的年纪,元春已逝,贾府没有男子在朝中成才,更没有靠山,偌大一个家族要延续下去,需要强强联合的婚姻。

从贾母开始,四大家族千丝万缕的联系,为的只是强强联手,一荣俱荣。即使薛家的背景整体来看及不上邻家,但失去父亲的两个姑娘,还是有差别的。

黛玉是孤女,且在贾府寄居了几年。父亲病逝回家后,分到的遗产有限。而薛宝钗,还有母亲和哥哥,以及祖上的一些产业。因为她从小就帮着母亲一起料理家事,对管理家族资产,仆人等,有一定的经验。黛玉的真性情,缺少了些人家的烟火气,宝钗的生活,更接近一个封建家庭中女众人的角色。

但从对家庭有利的角度来看,金玉良缘才是贾府最后的出路。事实证明,也只有宝钗能担此重任。

封建家庭中的妇女,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生孩子,为大家族开枝散叶。黛玉身体不佳,常年服药,加上心思重,弱不禁风。别说生养孩子,就是以妻子的身份照顾宝玉的饮食起居,也未必能做得到。

要知道,在宝黛日常相处中,黛玉是那个被疼爱,被保护,被迁就的人,而宝玉作为贾府未来的希望,应该以兴家族为重任,而不是围在黛玉身边。

所以说,黛玉是灵魂伴侣,注定在世俗生活中做不了宝宝的妻子。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