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的儿女里乔祖望的结局(乔家的儿女电视剧四美的结局)

时间:2022-08-12 02:21:36阅读:1934
万万想不到《乔家的儿女》会被称为中国版《顶楼》?被看成了狗血神剧还不算,吐槽这部国产8分剧还成了某种营销号时尚:最新的说法是《乔家的儿女》收视率已经跌破0.1%,剧情狗血编剧道歉还不被原谅云云,好像大家都…

万万想不到《乔家的儿女》会被称为中国版《顶楼》?

被看成了狗血神剧还不算,吐槽这部国产8分剧还成了某种营销号时尚:最新的说法是《乔家的儿女》收视率已经跌破0.1%,剧情狗血编剧道歉还不被原谅云云,好像大家都在说这部剧情况糟透了,正午阳光都不“阳光”了。

上一部被吐槽出这样的好像还是段誉袭胸的《天龙八部》和的吴邪卖血的《云顶天宫》,不过上述两部剧的评分分别是3.6和2.6。

质疑剧集像《顶楼》的理由是乔家五兄妹在婚恋之路上没有一个不坎坷,不是被离婚,就是被出轨,有人遇渣男有人妻子婚外情,唯一靠谱点的三丽老公一丁遇到事故失去生育能力后也性情大变了,疑似后面还要搞家暴。

观众说五兄妹集齐了婚姻里所有的狗血,一定是因为他们的老父亲乔祖望没积德。

剧集被质疑狗血以后口碑也下滑了,从豆瓣开分8.7降到了8.1,加上收视一直没爆,有自媒体截了剧集上午在卫视重播的酷云收视图,胡扯说剧集已经跌破0.1%,很多观众以为剧集真的扑了。

但如果看过原著的大结局就知道现在发生的一切不过是小意思,真正的残酷人生还在后面等着乔家的儿女,当然也没放过乔家的老父亲。

所以《乔家的儿女》真就只是一部狗血剧吗?可人生就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婚姻就是永远较劲着、角力着、牵绊着、撕扯着往前走。

这一次,我忍不住要为乔家说几句公道话:

乔家的婚姻爱情故事太狗血了吗?可最狗血的从来不是电视剧里的情节,而是现实的人生。

先来看看剧情发展到现在乔家儿女的日子有多糟心。

乔一成借钱为叶小朗弟弟买了房,帮叶小朗应付了她不想应付的父母,成功出国的叶小朗给他寄了离婚协议书说要做一辈子亲人。

好在他遇到了第二任项南方。

二强与患有癫痫的大美女孙小茉结了婚,但孙小茉有婚外情,

二强偶遇师傅以后,两人一个精神出轨一个身体出轨,二强离了婚,和师父马素芹结婚。

原本最幸福的三丽丈夫王一丁受伤后性格大变,动不动在家里咆哮。婆婆去世前体会到二人的好,把房产和钱都留给他们,王一丁的弟弟照顾母亲不积极现在跑回来要分遗产,还要跟三丽夫妻俩打官司。

四美爱上的戚成钢因为作风问题被部队开除,四美不计前嫌和他结婚,结果渣男婚后又出轨了。

七七则经历了八倍速人生,20岁和校花杨玲子有了孩子又被女方抛弃,成了离婚的单身奶爸。

这样看五个人的婚恋遭遇确实坎坷,但比起大结局几人的命运大考验也才刚刚开始。

原著后续发展里,乔一成跟项南方住进了小洋楼,过了一段幸福日子,可没多久项南方就被派到一个县城做县长,回到南京又一路升到临市的副市长,工作越来越忙,两个人聚少离多隔阂渐生,最后乔一成提出了离婚。

大结局中一成得了肾癌,南方又回到了他的身边照顾他,两个人和好如初但没有复婚。

二强这边原本和师傅一起合伙开了饭店,师傅儿子跟他改姓乔了,日子正好起来,结果二强在街上偶遇孙小茉带着六岁大的男孩。

一番折腾以后心地善良的马素芹主动离开他回了东北,留信让二强回去找小茉,二强跑到东北找到她继续过日子。

三丽这边原本是雨过天晴,可在原著的大结局中,王一丁又得了不治之症,提出要和乔三丽离婚,被三丽拒绝了。

四美生下女儿后,逼着戚成钢不开出租改开书店,以为这样婚姻就安全,谁知道渣男出轨了来书店应征的年轻女孩孟桂芝,还让女孩怀了孕。

四美再次选择原谅,渣男感染feidian,四美不顾一切跑到医院照顾他,结果却发现了他给孟桂芝写了很多信,终于彻底死心提了离婚,从此带着女儿做了单亲母亲。

一直懵懵懂懂的乔七七则在大结局给大哥捐了一个肾,也算是有情有义了。

最令人唏嘘的还是乔祖望,和保姆曲阿英对上眼以后一度说要结婚。

但就像《都挺好》一样,保姆又是冲着钱来的,等到乔祖望病重瘫痪,眼看朝不保夕,就逼着他领结婚证,冲着的就是他的老房子。

乔七七来看他的时候,乔祖望问他:你要觉得这老屋子好,就留给你。

听完七七叫了一声爸的乔祖望心满意足,当晚就自杀了,一生自私自利的他,总算在临死前赔上自己的老命,将老房子留给了儿女。

所以看完大结局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更狗血了?

但随着剧情后半程不断展开,有关剧集狗血的争议越来越多、网络上流传的不实低收视率传言一个接一个,我所有体会的细节,却都在热搜之外。

一个最不同的感受是:《乔家的儿女》哪里像《顶楼》了?

《顶楼》被称为狗血神剧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将狗血上升到极致,为了狗血而狗血,人物逻辑什么都不存在了。

但乔家所有的“狗血”都是有原因有内在人物逻辑的,更不会为狗血而狗血。

纵观乔家五兄妹婚恋坎坷的原因,都是在原生家庭成长轨迹里有迹可循,并且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案例。

老大乔一成就是许多中国式兄长的典型:长兄为父,当大哥的为了弟弟妹妹张罗一辈子,没得选,唯有牺牲。

但《乔家的儿女》没有把乔一成塑造成一个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圣父”式人物。编剧始终没有忘记的是:乔一成是个凡人。他也有人性的弱点。

他年幼失去母亲,被迫早早当爹又当妈拉扯一帮兄妹长大,内心是缺爱自卑的,缺爱的人往往更渴望得到爱,所以和叶小朗啥都还没磨合就匆匆闪婚。

这样的婚姻故事有脱离现实吗?现实中太常见了。

两人离婚不需要工具人小三,三观不合就够了:叶小朗为摆脱原生家庭一心往国外飞,家庭对她是负累是包袱。而乔一成任何时候内心天平都是偏向自己的兄弟姐妹的。

日子久了各种矛盾都一起爆发,加上叶小朗为了出国,把孩子都打掉了,两人是典型的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手。

到了第二任项南方,乔一成算是遇到了剧中最完美的女性,家庭背景好,自己独立上进而且没那么多事儿,婚后平步青云,从宣传部长升到县长,再到副市长,也没半点嫌弃乔一成。

但项南方的名字都包含着一往无前,而乔一成寻求的是安稳。

所以提出离婚的是乔一成,项男南方没有挽留,因为她知道乔一成有自己的坚持。

乔一成的人生就是不断寻找归属感,但越想要越得不到。

在编剧未夕看来,《乔家的儿女》这出戏里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尤其是乔一成不是圣人,而是复杂的人。

白宇把这个人物彻底吃透了以后,用心演出了角色善于怼人,甚至有些阴阳怪气的一面,也演出了乔一成一直到最后也没有为自己而活的一面。

这个人物是如此有血有肉,就像我们身边的大哥一样,他的所有婚姻困境不是通过狗血剧情来的,而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宋祖儿这条线比较前期像浪漫偶像剧后期回归生活剧,但底色是现实主义的。

四美是在时代逐渐开放的背景下成长,家庭有兄姐撑着没给她什么压力,接触浪漫爱情剧、明星、言情小说之后她就陷入少女浪漫幻想了,几乎是逼着戚成钢娶了她,刚好男方落难也就阴差阳错在一起了。

但浪子就是本性难移,戚成钢多次背叛乔四美,四美一次次等着浪子回头,但过于卑微的爱情是不可能幸福的,后来婚姻危机爆发的戏份也不尴尬不狗血,现实中我们都见过太多了呀。

二强这段因为夫妻双向出轨反复纠结,招了不少骂。我个人认为,这部分的纠结也是可以理解的。

乔二强从小失去母亲爹又不管,喜欢上爱自己大很多的女人,在世俗压力下选择没那么爱的有病的美丽女孩结婚,但女孩一家其实是瞧不上他的,师傅一回来他心就已经不在自己婚姻上了,加上女方本身有性格问题又出轨,婚姻失败是必然的。

跟师傅在一起以后二强的人生就在轨道上了,哪怕后来再起波折他的选择都是马素芹。

中国观众从小受到的就是各种不容置喙的“三观正”教育,对于人性和感情的弱点却鲜有体会和谅解,但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其中最不幸的又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婚姻。

要说这一段过于狗血我也只能说是成年人的感情生活本就太过复杂。

其他观众认为的槽点,比如三丽这条线把王一丁妈妈写成了恶婆婆太闹心,王一丁一个妈宝男也让人受不了。这些我觉得是有毛病,但也可以接受,因为现实中这种情况也实在太多了。

三丽自己从小遭受过非礼,所以对待爱情很小心,遇到了暖男一丁,两人磕磕碰碰的过程也是平常人遭遇生活挑战的过程,王一丁后来遇到时候无法生育性格大变,也是生活中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的现实版演绎。

哪里狗血了呢?

真要说戏剧化程度比较高的,倒是乔祖望最后的结局。

可就算这一段也是有平民百姓生活智慧在打底,虽然活着的时候乔祖望对子女很是自私和刻薄的,但最后他把房子留给了子女们,四美和渣男分手才总算有个老房子作为依靠。

我特别喜欢原著中乔一成最后和想要夺屋的保姆理论的戏,一开始曲阿英还很硬气说:我跟你父亲是没有办手续,但我们终归是事实婚姻。我有权利继承乔大哥遗产的。

但乔一成则称只要是乔祖望的东西,尽可以拿走,但这房子的房产证是乔四美的名字,不是老头的。

到这时候观众忽然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个老头好像又没那么讨厌了。

其实这就是生活:哪怕是亲人,在我们心中的样子也是不断改变的。

我理解观众对于剧集的质疑,在观众越来越挑剔的今天,一部讲述琐碎生活的国产剧,不制造戏剧冲突肯定是平淡如水,《请回答1988》到现在也只有一部,制造戏剧冲突就难免被质疑狗血。

但我感到的是剧中每个主人公的命运都多有波折,从他们失去母亲的那一刻,都要面对挣扎中的未来,可是离开和失去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生活本身就是这样人来人往。

所有人都是一边抱怨一边爱着,一边失去一边得到,爱与怨难解难分是常态,尤其是现代人的婚姻,爱与恨都是刻进骨子里的,成为每个人生命里的一部分。

所以乔家儿女的故事我真的一点儿也不觉得狗血,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完全还原了生活的本真。

现在有人总结乔家儿女婚姻的教训:一成是不要找三观不合的人结婚,二强是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三丽是不要找宝妈男结婚,四美是不要恋爱脑,七七是不要先孕后婚。

总结得都对,但这些道理人们早就知道了,现实中还是不断有人重蹈覆辙是为什么?

因为生活中的困境不是道理可以解决的,细看一下周围的人,哪个人不明白这些婚姻中的道理?哪个人的感情生活又完美了?

生活的本质,不就是“尽皆过火,尽皆癫狂”。

看完《乔家的儿女》的口碑变幻还是很令人感概。

剧集一开始凭借对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家庭的描述出圈的,几兄妹把蒸好的鸡蛋羹滴了香油,每人分到一小口,或者把酱油冲开水加猪油变神仙汤的成长与生活经历堪称一代人的生活回忆录。

加上正午阳光一贯的优秀制作,大到矮屋、窄街、大字招牌这些上个世纪的建筑与街景,小到吊灯、搪瓷杯、竹蜻蜓等老物件,甚至是格衫、荷叶领、背带裤、手打红围巾这些复古的服装与妆发,都成功带领观众回到旧时光,口碑一下子飙到了8.7,好到不像张开宙的作品。

但进入成年戏后争议就开始出现了,有观众质疑《乔家》过多的冲突苦难,冲淡了它原有的温暖。

可是家庭剧本就是很难拍的,观众对生活和家庭太熟悉,追家庭剧其实就是换一种角度观察我们自己的生活。稍有不慎,观众就会觉得假,悬浮,无法共情。

现在的情况是观众觉得真实地过头了,一看剧就是一堆现实中的糟心事,不如看甜宠。

但我相信依然有很多观众是有共情的,原因是角色和细节的质地都有迹可循,看进去的观众会很容易有代入感。

一个最特别的感受是剧中的角色都是多面的,除了最善良却很早就离开的二姨夫齐志强和乔一成得病后回来照顾他的项南方,其他的人,没有绝对的恶,也没有绝对的善,都有明显的性格缺陷——

为兄弟姐妹张罗一生,对着四美的渣男老公用用最温柔的语气说最狠的话,“我就找人打折你的狗腿,行吗”的乔一成,也有自私的时候,为人善良但也有对弟弟妹妹们霸道、歇斯底里的一面,还会嫉妒比自己更优秀的表哥,时常发无名火。

最漂亮的乔四美,勇敢又浪漫,但过度浪漫的结果是自己的苦果自己咽。

甚至新一代渣爹代言人乔祖望,也是人性的真实呈现。每个人都不可能只是单面的,这是《乔家的儿女》最了不起的地方:它敢于拍跌跌撞撞的生活,敢于告诉观众人性是复杂的。

没有完人,也没有完美的生活,就像乔一成最后在床上躺着,最想见的人还是弟弟妹妹,所以他无奈地感慨道:谁让自己是大哥,恨着并爱着乔家这群人。

可是大家的观剧心理已被热搜和短视频牵引到“爽剧”模式,这时再换频道讲复杂的人生、讲复杂的人性,有点晚了。

观众不一定那么愿意看到真实的生活。

更何况,市场的反馈,客观上鼓励着那些明知道虚假却会“爆”的套路。

其实《乔家的儿女》的收视远没有有些营销号胡扯的那么惨,中国视听大数据中该剧始终保持在0.5%左右,播放量也有望达到10亿,但距离爆剧确实差距不小。

网友拿另一位网络作家顾漫来和未夕做对比,问为什么顾漫得到的都是网友怒赞呢?这背后是很现实的国产剧格局,甜剧就是比较容易爆也少人骂的,即使所有顾漫剧的评分都不及《乔家的儿女》。

但无论如何,我依然渴望在国产影视里看到更多能触动我的现实叙事。影视剧百分百还原现实是不可能做到的,哪怕再努力也会有偏差。但如果因为纠结偏差,或者觉得国内观众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挑刺,就干脆放弃,那什么现实剧情也拍不出来。

只要尽了最大努力去进入,去呈现,去努力贴着生活拍,观众会有感觉的,就像《乔家的儿女》即使被质疑,但评分依然在8分以上,背后一定是有很多找到共情的观众在撑住口碑。

事实是哪怕是现在不完美的《乔家的儿女》,也强过大部分双脚从未站在地面上的国产工业糖精。

当部分观众看完电视剧很想批评时,如果批评意见仅仅是“太狗血”,那么也许可以换个视角想一想。

那就是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呢?

生活是我们都是一边爱着,一边怨着,在艰难狗血中步履不停。日子总要磕磕绊绊地过下去,爱也罢怨也罢,重要的是坚韧地活着。

把所有人的人生放大来看,不都是一部乔家的儿女吗?

原著的后记中写着乔三丽的自述:你放心,我不会跟一丁分开的,我们一辈子都是一家人,这辈子能遇见上一丁,是我的福气,没有把福气往外推的道理。

同样,我也没有把好剧往外推的道理。

能让观众共情就不是狗血神剧啊!如果把好剧和烂剧一锅炖了,以后还会有敢直面复杂人生的电视剧吗?是不是我们的电视剧市场就只剩最安全的甜宠剧了?

最后一句:为什么说《乔家的儿女》不是中国版顶楼?因为生活本来如此。

《乔家儿女》勾起无数人的童年回忆,这部剧你看哭了吗?

如果说,《父母爱情》是细水流长的暖色调,《都挺好》是虐中带爽的中间调,那么正午阳光昨日收官的新剧《乔家的儿女》便是丧中取乐的冷色调。

从渣爹乔祖望的窒息操作开场,到乔家五个倒霉蛋的婚姻生活,《乔家的儿女》用兼具年代感与年轻化的艺术手法,为观众炖了一壶高浓度的人间烟火,有人爱它悲欢如沸,有人惜其丧气满面。豆瓣开分8.7,正午阳光这次又妥妥刷了一波存在感。

《乔家的儿女》是一部纯粹的好剧吗?正午阳光有怎样的爆款秘诀?国产家庭剧有何创新发展?这些问题,仍需我们接下来探索。

横行渣爹、倒霉孩子、背德夫妇

《乔家的儿女》为何热议不断?

《乔家的儿女》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与宣泄,激发论坛上广泛的批评与争议,还需谈到三点特别之处。

首先是高浓度的情绪体验。《乔家的儿女》把人间的各种欢喜热闹和糟蹋破事儿汇聚一堂,无论是一成二强三丽四美还是乔祖望、王一丁、叶小朗……每个人的情感选择都无法脱离他们的生命底色,每个人都可爱可怜可气可恨,喜欢时钻心噬肺,气愤时咬牙切齿,失落时愁眉苦脸,痛快时飒爽淋漓。

让观众在情绪上感受到极致的猎奇和压抑,这不可不说是一步险棋。正面的情绪体验可以维系观众对剧集的热情和黏性,而消极的情绪成本则会打击观众观剧的积极性。因此,如果观众怀着看《父母爱情》的心情被吸引,却看见一家人无比倒霉惨淡的光景,很可能会倍感心累而弃剧。这也造成了《乔家的儿女》实际播放量不如论坛声量的局面。

△鹅组讨论

第二是高强度的情节输出。《乔家的儿女》的事件非常密集,转场频繁,常常这地鸡毛还没扫尽,下一盆狗血便淋头浇来,比如一丁与三丽刚刚结婚,观众还没享受到爱情的甜蜜滋味,婆婆便不断作妖,王一丁还因工伤丧失生育能力;而当姐姐哥哥们还沉浮在婚姻与爱情的家长里短之时,乔七七已经以八倍速演完自己的一生,提前结婚,又光速离婚。不少观众吐槽,乔家的儿女每天挂在热搜上的都是恋爱、结婚、出轨、流产、生子……凑齐了所有狗血要素。

虽然,在这样强情节的支撑下,观众会有一种走马观花,目不暇接之感,也更容易被吸附在对各色人物命运的关注之中;但另一方面,过度的滥梗会让故事的深度下降,失去了矛盾的精髓,只剩下空有冲突的外壳,造成高开低走的结果,豆瓣评分也从开始的8.7滑到如今的7.9。

第三是高亮度的当代美学。《乔家的儿女》讲述的是从1977到2008这三十年的时代变迁,它的风格应当是复古的、怀旧的、写实的,但真正呈现在荧幕上却是现代的。从选角上说,乔家很少选用中生代演员,而是更青春靓丽,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青年演员;从置景上,剧集中聚焦的南京街巷、家庭场景、服化妆造都做了一定的亮化和美化,为年代减龄;从叙事上,导演仍然采用了很多隐喻或写意的表达,比如掉入污水的结婚证、小茉喝掉花瓶中的水、悬疑式的戛然而止……这种美学风格或许为剧集增添了更多诗意,但也为这部剧的受众设置了一定的门槛。

△剧中靓丽的南京场景

由这样的美学设定也可知,年代在《乔家的儿女》中其实只是一个背景板,家长里短的矛盾冲突,原生家庭衍生而来的悲剧婚姻才是主角。如果观众希望在剧中看到大时代下的人心浮动、人物命运、青年奋斗,恐怕便不得不发出货不对板之叹。

《乔家的儿女》是一部好剧吗?

一方面,豆瓣评分尚佳、圈层讨论度高、整体质量较优,乔家能够在同档期剧集中突围已属不易;另一方面,大众出圈度不足、营销与效果不符、优劣争议明显,乔家距离《都挺好》的现象级、《父母爱情》的高口碑还有一定距离。

或许,对于大众来说,《乔家的儿女》已经足以交卷,但对正午阳光而言,还可以更好。在正午阳光历年的作品中,《温州一家人》《父母爱情》《都挺好》《乔家的儿女》都是毫无争议的家庭剧,而在《欢乐颂》《大江大河》《我是余欢水》等作品中,也无一不涉及对于家庭的探讨。

△正午阳光家庭剧

那么,正午阳光的家庭剧为什么总能打动人心,成为爆款呢?

首先,从创作主体来说,正午阳光是一个成熟且精英化的制作团队,是一个自洽的创作综合体。一是在选题上具备精准的眼光和长远的思路,擅长挖掘原著精髓,提炼故事质感,呼应时代需求。二是注重梯队建设,提拔新人编导,合作流量演员,搭配新老骨干,让团队有新鲜血液,敏锐嗅觉,多元风格。三是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地调动互联网思维,创新营销模式,注重品牌价值维系,把正午阳光的身影嵌入每一个优质作品。四是坚守底线,有大局观,在2017年的几次试错后能够及时调整创作策略,回归正午本色。

第二,从类型创新来说,正午阳光的家庭剧既不囿于厨房厅堂,也不落入浮夸窠臼,而是与时代和社会景观紧紧地扣联,通过差异化的个体故事构建现实的影像。所以如《温州一家人》,我们看见温州筚路蓝缕的商途血泪;《父母爱情》,我们看见50年代沧桑巨变下的琐碎温情;《都挺好》,我们看见苏州旧日斑驳的风情底蕴;《乔家的儿女》,我们看见南京城里城外的时代印记……这种时间与地域的审美化呈现,唤起了观众更多对此地风土,人间烟火的共鸣与代入,也为作品增添了些许诗意化、史诗性的美学感受。

第三,从叙事策略上,正午阳光的家庭剧很擅长对人物进行颠覆性的改写,对痛点进行极致的包装。虽然内核是痛的、丧的、虐的,但演员表演时又偏重喜剧化的演绎,所以内在与外在形成了强烈的碰撞,更容易激发观众吐槽与互动的热情。苏大强、樊胜美、乔祖望等角色的出圈,也都少不了这种鲜活而极致的包装。

当然,这些因素只是正午创作秘诀的冰山一角,一部作品的成功,或许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而一个品牌的成功,还需要经历长足时间的沉淀与打磨,正午阳光,还在路上。

从伦理为王到审美年轻化

国产家庭剧有何创新发展?

在时间流淌过苦难而温馨的成长线后,乔家的儿女们开启了各自的情感选择与婚姻生活,而那些鸡零狗碎的插曲,七故六婆的闲言,原生家庭的刺痛也让网友感到压抑与激愤。

于是,豆瓣网友不但紧跟剧情为《乔家的儿女》创作了《乔家的五个倒霉蛋》《cpf:嗑药鸡无一生还》《乔祖望:被洗白全靠同行衬托》《王一丁:造家工匠养成手册》《乔四美:如何养成社交牛逼症》……的花式剧名,还纷纷开启“乔学”研究,把乔家那些事儿延伸到职场家庭婚姻社会的各个角落,激发二次传播。

而这种网络造梗玩梗的现象无疑令人想起《都挺好》苏大强表情包“我不吃我不喝我要钱”“我想喝手磨咖啡”的火热出圈,《小欢喜》“英子,开门,爹地”爆款台词的病毒传播。这些现象都给人一种,国产家庭剧年轻起来了的实感。

其实,家庭剧在诸多题材剧集中本身就是一种较为强势,经久不衰的类型,90年代的《渴望》《一地鸡毛》《一年又一年》,两千年的《空镜子》《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如今的《我的前半生》《小欢喜》《以家人之名》等,都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仅以十年为期,我们也能够明显地看到国产家庭剧在核心话题、传播方式、受众审美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笔者以7.5及其以上为“高分”(蓝色),短评数超过4000条为“热议”(黄色)作为标准,筛选了从2012年至2021年豆瓣高分、热议的家庭题材电视剧。

△2012-2021年豆瓣高分/热议家庭题材剧 (选取范围为2012-2021年,豆瓣标签含“家庭”,豆瓣评分高于5分,看过人数超1000人的剧集。筛选日期为2021/9/4)

有趣的是,2012年至2015年,国产家庭剧高分数量远高于热议数量,2016年至2021年则恰恰相反,热议度一路高涨,但口碑却较为疲软。这说明了什么呢?

一方面,国产家庭剧营销意识不断增强,商业化转向明显。近年来,国产家庭剧大多从台播转向台网联动或网生状态,传播媒介和议论阵地的转换为家庭剧的营销提供了新的天地,微博、抖音、豆瓣等平台的kol宣传和二创传播都使得家庭剧的话题更容易穿透圈层,在网络上形成讨论热潮。

△《小舍得》抖音点赞单条超百万

但某些时候,家庭剧为了更具传播度和讨论度,而故意制造矛盾冲突、贩卖焦虑、人物脸谱化,这些创作方式也受到了当下观众的质疑,比如《乔家的儿女》中刻意矮化“叶小郎”,增设“偷稿子”的细节;《小舍得》中以普通家庭视角贩卖中产阶级焦虑;《三十而已》里浮夸而悬浮的生活水平设定,都是十足的减分项。

另一方面,国产家庭剧类型融合趋势加强,受众日益年轻化。2016年前的家庭剧其实在经过长足的发展后,已经有了多元的类型表现,比如《嘿,老头》《有你才幸福》等以伦理探讨为基点,以温情为底色的家庭剧;《全家福》《光荣大地》以年代变革为背景,以平凡奋斗为主线的家庭剧;《妯娌的三国时代》《当婆婆遇上妈》《虎妈猫爸》等展现都市众生,戏剧冲突的家庭剧。但这些剧集更偏向正剧模式或情景喜剧,主演也都是老戏骨或中生代演员,从剪辑节奏上也更适应电视观众和中老年群体的口味。

而近年的《少年派》《以家人之名》《生活家》等家庭剧,已经不仅仅以家庭伦理为主线,更融合了偶像、爱情、青春、职场等年轻化元素,更符合网络观众的审美,而偶像演员的加入也使得这些剧集在收获更多流量的同时也迎来更多审视和批评,不再是因剧观人,而是因人看剧。

当然,家庭剧在前后两个时期也有一脉相承之处,那就是对于社会问题的捕捉。无论哪个时期,家庭剧都是直击社会痛点,展现生活万象,张扬社会风气的一面镜子。2016年前的热播家庭剧主要对婆媳关系、代际冲突、养老问题、婚恋自由等做了一定程度的展现。而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社会独立精神的张扬,家庭剧近年来对于“子女教育”“原生家庭”等话题的讨论日益热烈。

以《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等为代表的系列家庭剧涉及“留学热”“小升初”“高考”等当代教育话题,用多对亲子间的互动与和解探讨当代伦理关系,展示出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的前半生》讲述了一个女性从婚姻中出走,又从事业中寻求自我与独立的过程。《都挺好》则聚集于原生家庭痛点,刻画了带有“重男轻女”“愚孝”“啃老”等符号意义的话题人物,如同一只蝴蝶掀起飓风,引发了大众对于家庭关系的深度思考。

这些变化与探索,既展现了家庭剧对于当下时代的强适应性,也为国产家庭剧未来的创新与突围提供了新的启发。

结语

《乔家的儿女》是一街橱窗,让我们看见家的坚韧顽强与生生不息。汇聚时,有暖屋灯火团圆,也有鸡毛琐事争执;散落时,有漫天星火颠沛,也有梦与情感生发。家庭剧的吸引力也正在此处,或冷或暖,或写意或惨烈,但终究会映照出人心中缺失的、期望的、逃离的、寻找的家的样子。或许,乔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答案,家庭剧也无法绘尽所有的人间万象,但生活中,愿观者能有更多暖意,更多幸运。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