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娘 昆虫「常见昆虫豆娘」
豆娘(Caenagrion)属于昆虫纲,蜻蜓目,束翅亚目,统称蟌(cōng)。体形娇小,休息时翅束于背上方。身体细长且软弱的飞行昆虫,类似小型的蜻蜓,但不是蜻蜓。这一类比较原始的昆虫,中国约有650余种,约占世界蜻蜓目昆虫总数的百分之十。
豆娘是一种颜色鲜艳的食肉昆虫,豆娘身体细长,复眼发达生于头两侧,咀嚼式口器,触角刚毛状,前后翅形状相似,翅脉中室四方形,翅翼生有翅柄,与蜻蜓同属蜻蜓目,与蜻蜓不同点在于豆娘歇息时翅膀伸长叠在一起,且豆娘的四个翅膀几乎一样大小,而蜻蜓的两个后翅膀稍长并且比两个前翅膀宽。体型大多数比蜻蜓要小,最小的豆娘体长为1.5cm,最大者可以到6-7cm。由于豆娘的体态优美、颜色鲜艳,且其翅膀颜色多变,故国内外很多爱好者喜爱观赏。
豆娘的外形和蜻蜓相近,要注意不要混淆:
1.眼睛的距离:蜻蜓的复眼大部分是彼此相连或只有小距离的分开;豆娘的两眼有相当大距离的分开,形状如同哑铃一般。
2.翅膀的形状: 属于蜻蜓目的蜻蜓,其前后翅形状大小不同,差异甚大;属均翅亚目的豆娘,其前后翅形状大小近似,差异甚小。
3.腹部的形状:蜻蜓的腹部形状较为扁平,也较粗;豆娘的腹部形状较为细瘦,呈圆棍棒状。
4.停栖方式:蜻蜓在停栖时,会将翅膀平展在身体的两侧;豆娘在停栖时,会将翅膀合起来直立于背上。
5.胸部:蜻蜓的胸部肌肉较发达,健壮,宽阔,而豆娘比较狭小。
6飞行能力:蜻蜓的飞行能力强,而豆娘较弱。
7.豆娘与蜻蜓的稚虫在外表上也存在差异 。 蜻蜓的幼虫体较粗短,头部的宽度通常比胸部和腹部小,腹部的末端围在肛门周围有3个坚硬短的 尖形构造,无外部腮,具特殊的直肠鳃(直肠壁有排列有序的腮叶,可进行气体交换)。
栖息环境
豆娘的成虫一般习惯在稚虫(水虿)栖息的水域附近活动、觅食、求偶、产卵。而由于种类的差异,豆娘有的习惯栖息于流水性的溪流、山沟、田沟,或静水性的池塘、湖泊、沼泽、水洼、水田等水域中。有些喜欢栖息在水流湍急的河流小溪里。整体而言,台湾豆娘中的幽蟌科、珈蟌科全都出现在流水水域,细蟌科则大部分出现在静水水域,琵蟌科则在两种水域皆可见芳踪。一般体型较大的豆娘喜欢停歇在水流湍急的小溪里小的则比较喜欢在净水流域中。多活动在多草的沟渠边,国内大多涵盖此类环境的地方均有其踪迹。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也能常见于此物种,可见其并非单一成长在温带气候区内。
食性
豆娘成虫的身躯看起来十分纤弱,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豆娘是肉食性昆虫。它们擅长捕食空中的小飞虫,不过由于体型较小、飞行速度较慢,因此豆娘主要是以体型微小的蚊、蝇和蚜虫、介壳虫、木虱、飞虱、摇蚊……等昆虫为主食,偶尔也会发生大豆娘捕食小豆娘的情形。运气好的人,说不定还有机会见到饿慌的同种豆娘发生同门相残的难得景象。(大豆娘偶尔会捕食小豆娘)大的蜻蜓会捕食豆娘。
生长过程
卵形
豆娘的卵一般产在水中,因为多数雌虫习惯停在水边石块、杂物上,甚至还有的豆娘会把卵产在水中植物的茎叶当中。孵化期与蜻蜓相似。
稚虫期(通称水虿)
豆娘的稚虫期,则和蜻蜓差不多。豆娘的稚虫生长于水中,身体侧扁长形,尾端有叶片状的尾腮,具有呼吸与运动的功能。隐匿于水草或石块缝隙。以水中的小动物为食。辨认豆娘稚虫,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下唇特化成的捕获器,很像面罩,但也像沿街托钵的乞食者,因此乡间常戏称之为“水乞丐”。其实它和蜻蜓的稚虫外型上颇相似,主要的不同是:蜻蜓的稚虫身躯粗壮,腹末无尾鳃而是以直肠鳃呼吸;豆娘的稚虫,身躯细长,腹末具有三片尾鳃。
稚虫习性豆娘与蜻蜓的稚虫虽都称为“水虿”,但两种水虿在外观上很容易区分,因为大多数豆娘水虿的尾部有3个明显的叶片状或肉质状尾鳃,危急时可以用来划水游泳,以避敌害。孵化后的豆娘水虿在水中捕食其他弱小的水栖昆虫或浮游性小节肢动物维生。
成虫
豆娘成虫常在水域附近活动,山川溪流甚或湖畔塘沼是豆娘成虫的活动地点。成虫大多在有水有草的水域附近活动,飞翔能力较弱。
繁殖
在水边见到“豆娘点水”,是因为雌豆娘和大部分的蜻蜓一样,亦是以点水的方式产卵,一般产于水中;有些则在水草中用产卵器把卵注入到浸没在水草或者植物的茎内。有些则顺着水草,游到浸没水
草的水下用产卵器把卵注入到茎干内。由于豆娘水虿生活于水中,因此多数雌虫习惯停在水边石块、杂物上,短腹幽蟌。和蜻蜓一样,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位于雄性的腹部,而雌性豆娘的生殖器官则位于尾部末端,所以交配的时候,雌性豆娘为了使它的生殖器官到达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所以它会用弯曲的腹部弯到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以利于交配。
豆娘是什么昆虫
豆娘
(Caenagrion)属于昆虫纲,蜻蜓目,束翅亚目,统称蟌(cōng)。体形娇小,休息时翅束于背上方。我国常见的有大和小。身体细长且软弱的飞行昆虫,类似小型的蜻蜓。
中文学名
豆娘
拉丁学名
Damselfly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 门
六足亚门
纲
昆虫纲
亚 纲
有翅亚纲
目
蜻蜓目
亚 目
束翅亚目
豆娘(damselfly、亚目:Zygoptera)是一种颜色鲜艳的食肉昆虫,豆娘身体细长,复眼发达生于头两侧,咀嚼式口器,触角刚毛状,前后翅形状相似,翅脉中室四方形,翅翼生有翅柄,与蜻蜓同属蜻蛉目,与蜻蜓不同点在于豆娘歇息时翅膀伸长叠在一起,且豆娘的四个翅膀几乎一样大小,而蜻蜓的两个后翅膀稍长并且比两个前翅膀宽。[1]体型大多数比蜻蜓要小,最小的豆娘体长为1.5cm,最大者可以到6-7cm。由于豆娘的体态优美、颜色鲜艳,且其翅膀颜色多变,故国内外很多爱好者喜爱观赏。
与蜻蜓的区别
由春季到秋季,从平地至中海拔山区,台湾的各种水域旁都有机会找到一些常见的豆娘。只不过许多豆娘体形纤细又不常长距离飞行,稍不注意便很容易忽略它们。而且它们的长相和蜻蜓很相近,要小心可不要混淆了。
1.眼睛的距离:蜻蜓的复眼大部分是彼此相连或只有小距离的分开//豆娘的两眼有相当大距离的分开,形状如同哑铃一般。
豆娘是什么
豆娘属于蜻蜓目,统称蟌(cōng)。
豆娘属于昆虫纲,蜻蜓目,束翅亚目,统称蟌(cōng)是外观特别鲜艳的一种昆虫。豆娘是属于肉食性的昆虫,比较喜欢捕捉空中的小飞虫,就像阶壳虫或者摇蚊等,因此还被称为是益虫,飞行的速度不是很快,看着会感觉像一种弱不禁风的样子。
外观特别鲜艳的一种昆虫。目前拥有很多的种类,在中国差不多有650个左右,体型比较小,身材很细长,有些软弱,还是一种飞行昆虫。外观看着跟蜻蜓会有很高的相似之处,还能称为是蜻蜓的缩小版,但并不属于蜻。体态很优美,翅膀颜色丰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豆娘虽美,却转瞬即逝,它的生命是以天计数的,只有10天左右。豆娘小时候叫做“虿”,和蜻蜓的幼虫一样,生活在水里。长大后的虿,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爬到岸上,羽化成豆娘的模样。新生的豆娘安静地等待清晨到来,沐浴阳光,晾干翅膀后,它便可以自由地飞翔了。
所有动物都是食物链的一环,这是自然平衡,一物降一物的规律,豆娘也不例外。它们身边隐藏着很多掠食者,比如布下天罗地网的蜘蛛,挥舞着镰刀的螳螂,随时准备偷袭的青蛙。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