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韵湘巴藏戏透过面具窥探神奇的雪域

时间:2022-11-19 04:55:36阅读:278
世间恐怕是没有任何一种戏剧能像藏戏一样,可以将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作背景,并不用刻意的搭建舞台、也不需要灯光的衬托,甚至可以不用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便可长时间演出。此刻,我们就站在这片广阔的土…

世间恐怕是没有任何一种戏剧能像藏戏一样,可以将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作背景,并不用刻意的搭建舞台、也不需要灯光的衬托,甚至可以不用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便可长时间演出。

此刻,我们就站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在藏戏中间,看着一群人伴随着鼓钹,演员们专注地跳着,闪转腾挪,身形变化,动作一致。所有身上穿着的、头顶戴的、手中攥的,都派上了用场,浑然一体地融合在一出好戏之中,构成了大千世界的一个场景。

日喀则的南木林县的湘巴藏戏是属于蓝色面具派藏戏的四大流派之一,起源于十五世纪唐东杰布时期,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在700年来的表演实践中,经一代又一代藏戏艺人的创新完善,不断吸纳融汇了新的富有时代特征和气息的内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曲调,其唱腔高亢嘹亮,粗旷豪放,表演入神细腻,别有一番韵味,是传统藏戏艺术宝库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在观看湘巴藏戏表演中,会看到有一位老者扮演唐东杰布,他赭黄色阔边荷叶形帽子下,白发披拂,白须飘冉,手持一条一端尖尖的“达达”,神情沉稳凝重,类似京剧中的胡须如瀑的老生;两位十一二岁的孩子,都穿着戏服,戴着戏帽,表情兴奋,举止踊跃;两位装扮整齐的年轻人,戏服上有长长的袖子,表演起来一抖一收,类似李玉刚《新贵妃醉酒》舞的水袖。

在舞台上的鼓很像寺院里边的鼓,直径为两英尺,倏然由一个艺人高亢的嘹亮起来,圆润浑厚,犹如林中自由的鸟儿在啁啾,犹如雄鸡高唱刺破了夜的沉寂,唤醒解冻了的雅鲁藏布;又似裂帛之声,晨曦率先迸射出天幕,照亮激活了珠穆朗玛峰。

原本湘巴藏戏不为众人所知。最初,湘巴藏戏并不在拉萨演出,有一年昂仁琼巴藏戏前往拉萨参加雪顿节演出的途中坐牛皮船在渡雅鲁藏布江时,不幸翻船很多演员遇难了,于是便有了湘巴藏戏替琼巴藏戏参加拉萨雪顿节,从那以后湘巴藏戏影响力逐渐扩大。藏戏八大剧本中《加萨和法萨》《赤美贡登》更是被确认为必演剧目,每年藏历6月30日到哲蚌寺初演,然后到罗布林卡表演两到三天时间,当时交通极为不便,演员们把行李背到驴脊上,赶着驴走路到拉萨,路上需10—15天时间。

藏戏雄浑高亢的说唱萦绕在蓝天白云间。它和所有扎根高原的艺术一样,都深深烙上了高原的印记,一抬足、一张口,滔滔江水奔流的气势便滚滚涌出,那种离太阳最近的骄傲便如热浪灼人。

千百年来,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戏中的传奇故事早已家家喻户晓。藏戏也已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顾问指导:闫凤林

总 策 划:尼 卓

本期作者:六 子

美术编辑:梓 涵

摄影团队:小 风 大象 素素 舒婷 孙吉

(摄影师排名不分先后)

运 营:西小妹

主 编:龚 艳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