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电子杂志「我看看电影杂志」
我刚刚开始看DVD的时候,有个好朋友曾经一个劲儿地对我说,市面上有本《看电影》杂志,你一定要看看。
我当时的意见(其实是偏见),满大街的报刊亭里的电影杂志都是时尚杂志的变异产品,封面上都是红男绿女,观其表层就让我失掉了兴趣。
▼
不过呢,偶尔注意到了挂在店铺里的新到的《看电影》,有一个封面是冯小刚咧着嘴欲言又止的照片,于是就买了一本,那是2004年12月的一本。
我得老实交代,我被深深吸引了。这就是我理想的电影杂志。朋友又鼓动我说你何妨去书店订上一年,我于是去新世界订了,然后很快就觉得订阅不是个好办法,因为我拿到手里的时间比市面上出现总要晚上几天,又发现店铺的《看电影》似乎比我订的要多得多,竟然有一本《午夜场》,乍一看也是《看电影》,但价格要贵上几元,我订的那些里没有一本是《午夜场》。
我觉得这个杂志社的路子够野的,有段时间我天天把上下班那条路上的报刊亭一家家地看过来,一家家的问同一个问题,就象《一个都不能少》里魏敏芝一样,这些老板里被我逼疯的不知有几个。我的念头只有一个,一本也不能少!
▼
那本吸引我的04/23/总246里真正把我震撼的是第84页到89页的部分,在“特别报道”的栏目大名之下,呈现的是斗大的楷体字“七武士遒劲苍凉50年”,然后又把文章分成“影响1,语法叙事完美统一”、“影响2,人文意义厚重恒远”、“人剑合一,各具神采的七武士形象”三大块,内容详实耐读,文字功底扎实,再看那作者,竟是一群笔名——小飞、楞娃、滴答,估计也就是一群80后,我平生第一次,气急败坏地忍不住从嘴巴里喷出两个字,“我靠!”
2004年我的看电影重头戏就是《七武士》,自己还觉得很有收获,不料读了这群小子的文字,竟发现自己对《七武士》的蜻蜓点水式的理解大成问题,主要是发现自己过去颇得意的艺术鉴赏水准,可能只是个自欺欺人的把戏,这是一个特别痛苦的时刻,是一个只配将自己“一声断喝,一棒打死”的转折时刻。
那一期的《经典礼拜》栏目,介绍的是一部著名的影片《邮差》,讲的是智利诗人聂鲁达在意大利流亡时期的故事,我虽认真拜读过《我曾历经沧桑》,但对于这个诗人的那段经历仍觉陌生,且看那个化名“玉米”的家伙,将该片子的里里外外背景和诗人交代得清清楚楚,我尤其嫉妒的是下一段文字——“我开始读聂鲁达是80年代末,其间接触了艾略特、弗罗斯特,兴趣开始分化,……并不知道聂鲁达是共产主义者,最初阅读他的就是20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其中第7首和本片的一个情节产生了某种关联……”
我再次深刻地领悟,自己过去的看电影方式需要来一场彻底的变革,看电影的过程将不再是视听浏览,而是一次针对文化、历史、艺术的全方位贴近。
再看那一期的专栏,周黎明那厮随便聊聊,就将一篇《自己的经典》奉献与眼前,用的照片是布列松《死囚越狱》的剧照,某年的奥斯卡颁奖晚会上,某著名网站的文字直播里侃侃而谈的就是这位在美国混过20年的老兄,最可恨的是他的本专业也并非电影,此后凡是有他的文章,我一准细细拜读,奉若神明,他的专栏倒是期期不落空,一直写到最近一期的《梅兰芳》。
身居法国的博士李洋奉献的《异质影象与发条时代》一文详尽探讨了库布里克的《发条橙》,香港的文学博士罗展风对于电影音乐的述评和解释,令我这个说起来听过些音乐决心在乐评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无从效仿。
这简直是一本令人着迷、愤怒、叹息、挣扎的杂志,我就象那《莫扎特传》里的宫廷乐师萨列里窥视到莫扎特的天才,在公开的场合对众人随便聊起《看电影》,说它“马马乎乎还凑合”,在私密的场合则挣扎得死去活来。
2005年开始,我就成为《看电影》彻底的粉丝了,那些三木主持的影人采访,那些重要电影节的一手信息回送,特别是后面的几个栏目“欧洲电影影画”、“XO年代电影精华”,成为我的必读内容。
前几年中国内地的普罗电影刊物还有几个可以和《看电影》较量一番,现如今,则是《看电影》一统江湖,君不见,它从2008年起,已经懒得往封面上方写“中国影迷第一刊”的字样了,因为它已经无须扛这块招牌贴这块金了。
2010年初《看电影》杂志《午夜场》
2005年起的《午夜场》,其实是之前《看电影》一些栏目的扩展,最初的《午夜场》做的俄罗斯电影的主题,就特别吸引我,那篇长文的题目是《乡愁》,把俄罗斯电影细数一遍,文字朴素真挚,是真正热爱电影的写手所写。
《午夜场》说白了就是一个个电影的主题,用主题将电影一个个罗列组合,但这样的主题大概到今天也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的《午夜场》,也就是花花绿绿春色无限,书架上又多了一本写真集而已,现在是为主题而主题了。
《午夜场》原来有个特别厉害的写手叫王崴的,后来不知怎么就消失了,很怀念他的文字。似乎就是这两年,《看电影》变了。回头望去,这个变化挺明显的,因为太多的广告侵蚀进来,然后就是长篇大论的关于日、韩电影的报道,我每次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拨开广告的妖雾进出于日韩电影的丛林,寻到自己喜欢的栏目和文字,但那文字似乎也没有过去那样吸引我了,也许是我自己在进步也未可知。
于是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争取把老的《看电影》杂志收齐吧,方法很简单,就往淘宝里淘吧,花去时间、精力无数,终于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老《看电影》悉数收于囊中,每天有快递到家,弄得保安师傅招架不住,还缺1999年前两本年创刊,也不去管它了。现在看看,觉得2003年、2004年的《看电影》是最干净扎实见功夫的。
我想不能随便给《看电影》杂志下一个好或者不好的结论,也不能随便拿出某一本,来评判它的好坏,一定要细细的把它所有的内容读读才能大致给出一个定位——这是中国人办的一个关于世界电影的历史和现状的最好的文字资料载体,它记录的是21世纪初中国影迷视野里的世界电影以及发展趋向,它的资料汇集的全面程度和对新电影的关注力度(当然不排除拿了钱替人叫卖的嫌疑),使它轻松地击败所有对手,它的受欢迎程度以60万册的发行量即能证明。
我自认为也算半个操持文字的人,也常码字儿换几个小钱,所以就一直有个在《看电影》里写个把字的念头,为此刻苦用功不止,但多少年过去,髀肉早生,成就的只有08年/20期的一块豆腐干,《看电影》的门槛不可谓不高,写完上面的文字,我大有杀进《看电影》的冲动,不知2009年我的时运如何?
2010年3月经典礼拜
2010年7月看电影杂志
贺秋帆 丨 写于2008年
► 《我生命中的电影》:献给电影的情书
► 贺秋帆 第三只眼看电影
► 时光倒流七十年 ——回首戛纳话沧桑
订阅号:《 乐影秋帆 》
- 时间 · 空间 -
看电影杂志停刊了吗2022
没停刊。《看电影》原名《电影作品》,主管主办为四川峨眉电影集团。原名《电影作品》。截止到2020年9月16日,电影内的杂志没有停刊。1999年和大嘴公司合作,改名《看电影》,《看电影》位于成都市清江东路峨影厂内。《看电影》杂志是1999年创刊的 而到2001年的总期数就是100多了 才创刊两年总共也就48本 怎么会有100多期呢
《看电影》前身是电影理论杂志《电影作品》,99年创刊号就已经是总第141期了,当时是月刊,一年12期,到01年还是一百多期。01年6月改成半月刊,05年加午夜场也就是说第一期看电影是从141期开始算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