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横的孝体现在哪里,刘唐大战雷横
很遗憾,由于人口以及其他不可说的原因,不少国家并不能让所有的上班族拥有一份正式的编制以及稳定的工作,但是岗位空缺用人单位又不得不采取补充政策,所以一些所谓的临时岗位就出现了。我们都曾想让这些临时工好好地工作,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但事实上,我们发现这些临时工多行歹事(背锅的除外),闹得最沸沸扬扬的群体恐怕就是城管了,在羞辱百姓的同时事发后大多数人还能逃之夭夭。当然,城管这个行业,也有不少的优秀从业者,而这个职业名称在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在《水浒传》中,县里的都头其工作职责就有管理城市的部分。
你要问小说里哪个都能把现代临时城管的痞气发挥到极致,雷横称第二恐怕没人能称第一。通过影视剧的创造,不少人觉得雷横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地方官,再加上白秀英掌㧽雷母,读者们就又给雷母加上了大孝子的标签。但细读原著,我们发现,雷横这人除了有一个孝心之外,其余做人方面真的快要一无是处了。
雷横初次出场是在郓城县,他在日常巡逻时发现灵官庙庙门未关,就前去查看,正巧看见了坦胸露腹的刘唐在睡觉,雷横觉得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很是可疑,就把他抓了起来。从工作角度来讲,雷横抓刘唐没啥大问题,因为当时郓城县新换了县衙,想要整顿治安,就得从捉拿盗匪入手,雷横此举不过是响应号召,没有什么可黑的。但是雷横并没有把刘唐直接押到府衙,而是先去了晁盖那里,更有意思的是他是为了去那混吃混喝的,晁盖本身仗义疏财,雷横也是利用自己的官职以及晁盖的大度,才有脸去蹭吃喝。
这一去不要紧,正好让刘唐有了解围之术,晁盖和刘唐假扮亲戚,救下了刘唐。雷横走时晁盖给了雷横十两银子,这十两银子在老百姓眼中可不是一笔小钱,刘唐看不惯雷横的嘴脸,还去和雷横决斗,要不是吴用来拉架,雷横就得惨死在刘唐的刀下了。
所以雷横一出场的形象就不是很高大,蹭吃蹭喝蹭银子,这种品行的都头你还指望他去造福人民?而雷横和白秀英的冲突,更多责任恐怕也在雷横身上。无论白玉乔父女是做什么生意的,人家也算是凭本事挣钱,雷横去听戏,坐VIP座位不说,还不想打赏。雷横说自己没带钱,下次给,白玉乔不依,认为雷横是在画饼充饥,接着就和白秀英一起嘲讽雷横。雷横气不过,一拳把白玉乔打翻在地,打掉了老头的几颗牙。
白玉乔之所以这么嚣张,是因为白秀英本身就是知府的情人。但是这件事情恐怕雷横的过错会更多一些。雷横忘带钱的举动绝不是偶然,而是一种习惯之后的自然,像雷横这种对老百姓吃拿卡要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免单的待遇,他也不会想到白玉乔的后台更硬,他的恶习突然失灵,自己又被羞辱,恼羞成怒继而打人。
白秀英去找知府告状,这耳边风也是吹得特别好使。雷横在赤炎下遭罪,雷母去看儿子,遭到白秀英的殴打,雷横见母亲被打,高高跃起,将白秀英爆头。
后来朱仝不忍兄弟遭罪,偷偷放了雷横,自然被流放沧州。但人家朱仝是真忠义,并且在沧州知府那里得到了再就业,可以说日后朱仝还是能够重返官场的,但是雷横却单方面地认为朱仝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就让晁盖、宋江、吴用去救这个兄弟。只是他们为了让朱仝入伙,采取了一种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方式,或许朱仝也知道,有些无辜生命的离去,就是上天对自己的一种因果报应,所以我们下周来聊聊吧路越走越窄的朱仝。
宋江公孙胜李逵雷横的一片孝心有何不同?
这个当然是不一样的了。李奎他的是愚孝。让他死他就死。从来不考虑什么后果,不考虑是非曲折的,让他怎么做就怎么做。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朱仝与雷横是如何成为好友的?
说起《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好汉,虽然大家都以兄弟相称,但不同兄弟之间还是有亲疏远近的,其中朱仝与雷横这两个人就是一对要好的朋友。
而这两个人能成为至交好友,大抵是朱仝义薄云天舍己为人宁愿自己被流放也要私下里放走犯了案的雷横吧,这两人不当好朋友,看书的大家可都不答应呀!
说起来雷横和朱仝,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同在官府供职,雷横就是当时那个时代中最为常见的“污吏”,他身有官职,却横行霸道甘愿做贪官爪牙,他好赌博,因此做过许多不厚道的事情,收受贿赂勒索他人,雷横的所作所为,可以说并不算一个好汉,他上梁山是因为得罪了官府走投无路逼不得已。
朱仝与他恰恰相反,两人同为官吏,朱仝却义薄云天仗义疏财,为人宽厚并十分机敏,几次三番“义释”梁山好汉。在朱仝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对梁山好汉义气的一面,他上梁山,和雷横避难般不一样,他是因为过于出众被人设计而上梁山。
就是这样两个仿佛对立面一般的人,能成为好友,很有可能是雷横因为杀人得罪了知县被关押判刑之后,朱仝身为雷横的工作搭档,为雷横奔走打点,其中花费自是不必多言,这份心意十分的难能可贵。
多番打点之下,雷横从死刑改判流放,就这朱仝还觉得不够,他不仅救了雷横的性命,还给了雷横自由,在押解雷横流放之际,悄悄放走了雷横。而后果是朱仝自己丢了官职被流放。
这样感天动地的救命之恩、释放之情,两人怎能不成为至交好友?
这样重情重义的好汉,连作者都忍不住给他安排了一个好结局,所以说好人就该有好报!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