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读后感,了凡电视剧读后感
#影视杂谈#电视剧《了凡的故事》2006年出品,游本昌执导,全剧20集。
本剧诠释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思想。明末江南少年袁黄袁了凡,幼年丧父,母亲让他尊祖训放弃学业而从医,但他心有不甘,后遇江湖术士孔先生指出他有仕途命运,是可以当官的,乃经母亲同意进入学馆并一路进取。这江湖术士算卦本领高强,清楚算出某年某月以第几名中秀才、第几名中举人。自秀才而逐级往上考,但直到中年仿佛都没有跳出当年术士所算,以致陷入了宿命论的桎梏,正当他精神上苦闷而沉沦之时,经南京栖霞山云谷禅师点化,明白了人的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从而重振精神,并通过一件件为大众造福的行动,在改正自身缺点和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中,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曾仕强先生讲易经时曾说,易经的预测好比天气预报的预测,根据预测当时云图走势的分析,某时某地应该下雨。但突然有一股风,把云给吹走了,那么,你根据上一时刻云图现状预测的结果也会发生变化。“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了凡的情况也是这样,年少轻狂,说话行事耿直,这是他当时的基本情况,根据这种基本情况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就是孔先生预测那种情况。但经云谷禅师点化后,他的性格发生变化,乐善好施取代了怨天尤人,详细体察民情取代了孤傲轻狂,生活有了奔头,心情也好了起来,这一切,就如一股强风,把原来的了凡吹得无影无终,变出了一个新了凡。乐善好施、谦虚谨慎的新了凡自然也就不会和孤傲轻狂、牢骚满腹的旧了凡是一种命运了。
本剧意义巨大,他彻底打破了宿命论,指出人只要不断向好的方向改变自己,没有任何命格能够束缚你。
用袁黄袁了凡改变自己命运的历史史实,教育人民不要相信命运那一套,要相信自己,自己一心向善,改变自己那些让人生厌的坏毛病,重塑一个完美的自己。一个完美的人自然而然有一个全新的好的命运。
当然,本剧有些情节细推敲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灵儿一出去好多天不回家等。但这些小的毛病不影响本剧思想的伟大,确实是一部值得细看的电视剧。
观《了凡的故事》9∼17集有感
为你奉上,请参考:以前总认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直没搞明白努力奋斗和命由天定的关系。看完了《了凡的故事》,又读了了凡先生著的《了凡四训》,我才豁然开朗,如千年之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具除。
了凡先生的人生哲学是他从自己的过失中一步步总结出来的,其中也不乏许多人的帮助。纵观他的人生,正如他的《了凡四训》,共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命。孔先生使了凡知命。而云苦禅师又晓之以改命之法,使得了凡能确立“命由我作,福由己求”的人生观。正如佛家所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第二阶段,改过。经历了人生的沉浮,了凡认为“至诚合天”,所以发“耻心、畏心、勇心”,改自身之毛病,此为其行善之前奏。
第三阶段,积善。本着“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的行善之方,了凡发善愿,积善行,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真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第四阶段,谦和。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了凡终于修得正果,宠辱不惊,成为一名谦谦君子。
其实,改善自己处境的方法很简单,多与人为善,多从自身反省,很多时候,我们的命运就这样被悄悄的改变了。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读后感怎么写
看了一个多小时的书之后出来走走,深秋下午的阳光真是万丈光芒啊,却丝毫不会让人感觉到一丝的不适感。微凉的风,配上这光芒,简直不要太舒爽!不到一周时间,看完《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本书(对滴,书名与电影哪吒同名),对3岁半就开始思考人生目标并在4岁半就确定这个目标就是一辈子画画的蔡志忠先生倾佩不已。说是倾佩,更多的其实是羡慕,羡慕他早慧,小小年纪便锁定人生梦想,注定是命中不凡。
更加让我倾佩的是,他一生都在追求并践行他的梦想,置心一处,全心全意,全然享受创作的心流体验。对于他来说,画画从来不是工作,而是乐趣。
强大的自信与坚韧不服输的个性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想做一件事就会闭关修炼,全力以赴的聪明人,再加上前两个优质品质,想不成功都难呐!
最让我感觉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他一再强调:学历与文凭不重要,重要的是挖掘出自己的兴趣所在,尽力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那把刷子,不仅能安身立命,更能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值,不枉生命一场。
书里写到:
每天凌晨1点钟起床后,蔡志忠第一件事就是花上15分钟,孤寂地面对星空思考,并问自己4个问题:
我这辈子到这个世界上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今年我要完成哪些目标?
近段时间主要做什么?
今天我要如何安排?
这与《像哲学家一样生活》里斯多葛主义者塞涅卡的睡前沉思清单可以做首尾呼应,一个作为开启,一个作为结束,将每天的所做所思形成一个闭环。平凡的生命也会日日有所进步吧!
在蔡志忠看来,读书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花上很少的时间与金钱便能获得书里主人公的全部人生智慧为己所用。读过的书即便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看似没有意义,实际上它们却早已融进你的骨血,主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这便是将功夫做在平时吧!
就像我读书,身边人支持与赞赏的并不多,按照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天天看书,有啥用啊?”言外之意就是,也没见我怎么样。读书之事,当然不能用物质来衡量,说它有用,有肉眼可见的功用,恐怕是埋没了读书的绝大部分乐趣。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说法我深深赞同。以他人为镜,以他人为师,相互映照,促进成长,这不也是读书的功用吗?
我自知没有蔡志忠先生的超人智慧与坚韧品性,人到中年也依然没有探寻到自己的人生梦想,甚至有时候觉得谈梦想对于我来说有些不可思议地让人忍不住在心底里耻笑一下,但我还是希望能在自己平凡而琐碎的生活里增添一些亮色,或温暖,或感动,或心头一热,或眼眶犯潮,或心底为之一振。
这些都足以安慰平凡人的心呐!
这本书是我在多抓鱼买的二手书,不知道上一任主人是谁,但下一任主人已经明确,我要把它送给朋友的女儿,她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她同样喜欢画画,希望借由这样一个契机帮助她逐渐回归日常,并且将自己所爱发挥极致!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