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包含九种剧目,十部顶级经典相声大合作
行业剧算是一个不错的影视题材,对于观众来说,看行业剧不仅可以看剧情、看演技同时还能了解一些行业的内幕甚至是潜规则,行业剧是目前影视剧行业比较热门的题材,比如《心术》、《急诊科医生》和《安家》等。
作为近些年比较红火的相声行业,在行业剧方面却一直处于比较弱的状态,更别说跟观众比较熟悉的医疗等行业比了,就是跟京剧、二人转、评剧、黄梅戏等兄弟行业比也处于下风。
实际上,相声行业从建国后倒也拍了不少相声题材的影视剧,但绝大多数都没有造成影响力,本文就聊一下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八部相声题材影视剧。
一、1956年电影《游园惊梦》
主演: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等人
剧情梗概:侯宝林到北京动物园游玩,他先后出现了插队、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在睡梦中梦到自己被各种动物追赶,最后一觉醒来终于醒悟。
这部电影很特殊:
一是时间短,只有半个多小时。
二是整部电影其实就是一段相声变成了影像,属于最早的相声TV。
三是主要演员全部都是相声艺人,男一号则是侯宝林。
四是侯宝林在电影中掉进了老虎洞,这个情节可能也在三十年后启发了梁左。
五是刘宝瑞在电影中惊鸿一瞥,非常少见。
六是该电影其实也是一部宣传片。
《游园惊梦》制作很精良,但原则上更像是一个用来搞宣传的相声TV。
二、1987年电影《笑破情网》
主演:赵炎、刘伟、郑健、马季、冯巩、王谦祥、李增瑞等人。
剧情梗概:几位相声演员去乡下体验生活搞创作,意外发现当地流行的“送礼”风潮,他们将这种不良风气创作成了相声进行讽刺。
这是一部喜剧片,主要演员全部都是八十年代知名的年轻相声演员,马季则在片中饰演一个喜欢收礼的村长,偏反派。
笔者认为,《笑破情网》算是一部比较成功的的相声题材电影,除了辛辣的讽刺和各种喜剧桥段之外,该片还在剧情中融入了三段完整的相声,生活造就了相声,相声总结了生活。
三、1995年电视剧《马三立》
主演:汪洋、李建华、王平、于谦、高明、安宁等人
这大概是第一部描写相声演员的传记类电视剧,虽然拍摄过程一波三折,但最后好歹拍了出来,而且在当年引起了不小反响。
该剧中最出色的人无疑是主演汪洋,他从马三立十几岁时开始演,一直演到六十多岁,跨度半个世纪,对于非科班演员来说,汪洋的表现相当厉害了。
其他出色演员还有饰演裕德隆的高明和饰演姜大头的李建华等人,王平在剧中饰演小蘑菇常宝堃,于谦饰演赵佩茹,他们戏份不多但也留下了很出彩的画面。
不过,这部电视剧的缺点也很明显,一个是受时代所限,剧中搞了不少爱情戏,另一个则是对马三立相声作品的展示并不够,重心放在了剧情上没有兼顾到经典作品,这是一个缺憾。
总体来说,《马三立》再现了旧时代相声艺人的生活,还是一部非常值得珍藏的影视剧。
四、1999年电视剧《珍珠翡翠白玉汤》
主演:方子哥、莫岐、李丁、李保田等人
既然有了马三立传记电视剧,那刘宝瑞自然也应该有,而且,拍摄这部电视剧的剧组还是《宰相刘罗锅》的原班人马,因为《宰相刘罗锅》的原始剧本就是刘宝瑞的《君臣斗》,所以,你要说《宰相刘罗锅》也是相声题材电视剧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看起来不太像。
《珍珠翡翠白玉汤》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戏中戏的拍摄方法,刘宝瑞的单口相声全是有意思的小故事,于是饰演刘宝瑞的方子哥就在剧中演了十几个角色,其中有观众耳熟能详的《连升三级》,还有《黄半仙》之类,这个拍摄方法相当于在电视剧中融入了很多单口相声TV,不得不说也是一个非凡创举。
五、1999年电视剧《江湖笑面人》
主演:侯勇、杨圣文等人
该剧主要剧情描写的是解放前的天津曲艺行,男主角何尚喜是一位相声艺人,女主角金玲芳则是一位京剧女艺人,故事围绕着曲艺行和日本人、兵痞、无赖、黑帮以及同行的斗争展开,算是一部比较写实的相声题材影视剧。
多说一句,剧中女主角的饰演者杨圣文现在可能很少见到了,当年她可是很火的,主演过《红十字方队》,颜值高气质好,在相声题材影视剧里很难得。
此外,该剧中还有不少相声演员加盟,如邹德江、刘俊杰和郑天庸等人。
六、2003年电视剧《宅门逆子》
主演:佟瑞欣、陈好、章申等人
该剧导演是郭宝昌,这是郭导在《大宅门》成功后拍摄的一部和相声有关的电视剧,说是相声题材,主要是因为剧中主要人物都是都是曲艺行的人,剧情围绕的也是相声和曲艺行里的事儿,不过该剧的重心还是剧情,就像《大宅门》一样,虽然剧情围绕药铺,却不属于医药行业剧。
七、2009年电视剧《窦天宝传奇》
主演:郭德纲、于谦、李菁、曹云金等人
剧情围绕着败家子窦天宝的曲艺生涯展开,描述了解放前曲艺人的生活百态。
这部剧是郭德纲自编自导自演的,其中一些剧情取材于他自己的创业经历,还有一部分取自一些相声前辈的典故,应该说在还原相声和曲艺行业上非常值得一看。
该剧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郭德纲给自己编的剧情越往后越跑偏,最后把自己变成情圣了。二是该剧在相声作品上也是一带而过,主要剧情还是在窦天宝的传奇经历上。三是演员们的演技普遍一般包括郭德纲,相对来说于谦和曹云金是剧中为数不多的演技派。
八、2018年电影《笑神穷不怕》
主演:武宾、苏婷婷等人
这部电影原型人物取自相声行业祖师爷朱绍文,正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在电影中会看到相声行业的诞生过程,但实际上该片的编剧有些粗制滥造,演员选得也是一塌糊涂,最后感觉像是一部为了拍而拍的电影,实在是有些浪费题材。
综上,除了以上八部相声题材影视剧之外,还有一些如《高凤山》、《假行家》等影视剧多少也可以划入这类题材,这么一算似乎相声行业的影视剧还不少,十来部呢。
但是,相信熟悉这些影视剧的观众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从解放后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了,能真正代表相声行业、能真正展现相声行业、能称得上扛鼎之作的相声题材影视剧几乎就是没有,这无疑是相声行业的一个尴尬所在。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笔者认为,优秀的相声题材影视剧,应该兼顾相声行业生态、相声创作过程、相声表演展示这些必须具备的元素,然后再加入爱情、矛盾等吸引眼球的剧情,这样才算是一部合格的相声题材影视剧。
七八十年代就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名家还有多少人?
一部相声纪录片就可以找到答案。
筛选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七八十年代,活跃,相声名家,还在世。
如何找到这些相声名家呢?最容易解答这个问题的是1979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相声纪录片《笑》,因为能入选这个纪录片的相声演员肯定是当时就比较活跃的相声名家。
这部纪录片集合了来自全国的三十位知名相声演员,拍摄地分别在北京、天津和沈阳三座曲艺重镇,拍摄场景包括舞台、摄影棚、工厂、公园甚至包括海军舰艇。
当年这些相声名家有的老当益壮,有的年富力强,还有的血气方刚,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名家今何在呢?
一、侯宝林,郭全宝
第一对出场的侯宝林郭全宝说了一段《笑的研究》,彼时侯大师已经准备退出舞台专心著书立说了。
侯宝林大师于1993年病逝,享年76岁。
郭全宝先生于2004年去世,享年84岁。
二、王志涛、陈连仲
讽刺相声《特殊生活》,王志涛是杨海荃的徒弟,杨振华的师弟,德云社郑好的师父,正宗的宝字辈相声艺人,德云社后来为了让郭德纲和郑好平辈,把王志涛、杨海荃全都降了一辈,这种徒孙自作主张给师爷降辈的现象在相声历史上算是独一份。
陈连仲是文字辈相声艺人,师父是彭国良,有一个徒弟很有名气,著名小品、影视演员范伟,不过范伟也是拿过相声大赛一等奖的人。
王志涛2009年去世,享年72岁。
陈连仲2020年去世,享年73岁。
三、姜昆、李文华
《如此照相》来自于真实生活,并且高于了生活,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写照,也是姜昆闻名全国的成名作。
姜昆出生于1950年。
李文华于2009年去世,享年82岁。
四、马三立,王凤山
一个小段《讲卫生》,马老他们说这段有点儿屈才了,不过倒也符合这部纪录片的氛围,毕竟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当电影放的。
马三立大师于2003年去世,享年89岁。
王凤山于1992年去世,享年76岁,他去世后,马三立不再找搭档,只说单口相声了。
五、侯耀文,石富宽
在这部纪录片中,这两位和姜昆一样就算是小鲜肉了,他们两位都是铁路文工团说唱团的扛把子,所以这段相声《人欢路畅》就是在火车车厢里拍摄的。
侯耀文于2007年去世,享年59岁。
石富宽出生于1949年。
六、马季,唐杰忠
马季有过很多搭档,合作时间比较长的捧哏里就有唐杰忠,这段《桃花源记》放现在看就是标准的“穿越相声”,马季扮演的是穿越时空而来的陶渊明。四十多年后贾旭明等人受这段相声启发创作了《神话新说》。
马季大师于2006年病逝,享年72岁。
唐杰忠2017年逝世,享年85岁。
七、常宝霆、白全福
常白组合是一对火档,搭档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几乎是一辈子的组合,这段相声《一枝新花》分别在海军舰艇和大礼堂里录制,比较新颖。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白全福刚大病初愈带着严重后遗症,但他的表演功力依旧。
常宝霆2015年去世,享年85岁。
白全福1993年去世,享年74岁。
八,苏文茂,马志存
《抚瑶琴》是一段传统相声,在以新时代相声为主要特色的《笑》中确实稀有,苏文茂和马志存也是一对经典组合,两人的师父也是搭档更是出名,一位是常宝堃一位是赵佩茹,苏文茂在相声界是名家,马志存却经常被一些对相声界一知半解的网友误以为是马三立的儿子,因为马三立有三个儿子,网友们都知道马志明和马志良,那剩下那个......那位叫马甄,马志存和马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也是一位著名捧哏,和郭荣启也合作过。
苏文茂于2015年去世,享年86岁。
马志存于1993年去世,英年早逝,只有56岁。
九、魏文亮、孟祥光
《要条件》在当年名噪一时,里面有一句很有时代特色的台词:我就要西马,不买西马,甭打算订婚。看来社会上有些事情在1979年就已经被相声界关注到了。要说模仿姑娘,魏文亮先生可能是相声界比较早擅长此道的名家,不过他老人家的模仿应该叫惟妙惟肖,和那些个骚浪贱不能放在一起论。
魏文亮出生于1940年。
孟祥光于1995年去世,享年51岁,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好捧哏。
十、刘文亨、班德贵
刘文亨擅唱,在相声界能让侯宝林夸奖唱得好的可是非常罕见,他还是魏文华丈夫,魏文亮的姐夫,一家子都擅唱,都有以唱为特点的相声代表作,这段《唱的特点》也是发挥所长。班德贵是张杰尧的徒弟跳门到马三立门下,有徒弟范振钰。
刘文亨于2001年去世,享年64岁。
班德贵于1997年去世,享年77岁。
十一、郝爱民、赵炎
两位当年都是中央广播说唱团的演员,郝爱民是话剧出身转行到相声,师父是侯宝林。赵炎和姜昆类似,都是马季看好的相声新秀,从北大荒特地调回来的。
郝爱民出生于1939年,赵炎出生于1951年。
十二、赵振铎、赵世忠
北京二赵在当年非常有名,代表作《八扇屏》可作为相声教科书,《以妈为马》也是二赵的另一段名作,二赵虽然是三十多年的搭档但辈分不同,赵振铎是王长友徒弟,文字辈,赵世忠是谭伯儒徒弟,宝字辈。
赵振铎于1996年去世,享年60岁。
赵世忠于2007年去世,享年74岁。
十三、常贵田、常宝华
这对搭档不仅相声辈分差一辈,在家里也差一辈,常宝华是常贵田的四叔,是亲四叔,常宝华艺名四蘑菇,常贵田艺名蘑菇丁。爷俩组合在当年曾推出过《帽子工厂》名噪一时,和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相》不相上下。
常宝华于2018年去世,享年88岁。
常贵田于2018年去世,享年76岁。
十四、杨振华、金炳昶
东北相声的代表人物,当年受欢迎程度不亚于马季,作品风格大胆泼辣,讽刺力度惊人,留下过很多经典名段,在东北这两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两人去商演,曾受到过全城群众到大街上欢迎的待遇。
杨振华出生于1936年。
金炳昶于2013年去世,享年82岁。
十五、高英培、范振钰
都知道高范组合是八十年代的火档,其实两人在七十年代就开始名满全国,能在这么多相声名家中攒底,可谓相当受重视。这段《不正之风》也诞生了一个知名相声人物:“万能胶”,几十年过去了,类似这种人其实还存在。
高英培于2002年去世,享年74岁。
范振钰于2008年去世,享年81岁。
当然,这部纪录片虽全,但因为各方面原因依然还有一些当年的相声名家没有出现在片中,如郭荣启、李国盛、李伯祥、姜宝林、张永熙等人。
综上,在这部1979年拍摄的相声纪录片中,出场过并仍然在世的相声名家有姜昆、石富宽、魏文亮、郝爱民、赵炎、杨振华,再加上没进入纪录片的姜宝林、李国盛,李伯祥,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大概也就只有这么几位了。
防杠:题目是七八十年代开始活跃,所以八十年代开始活跃的相声名家未计入。
七八十年代就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名家还有多少人?
一部相声纪录片就可以找到答案。
筛选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七八十年代,活跃,相声名家,还在世。
如何找到这些相声名家呢?最容易解答这个问题的是1979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相声纪录片《笑》,因为能入选这个纪录片的相声演员肯定是当时就比较活跃的相声名家。
这部纪录片集合了来自全国的三十位知名相声演员,拍摄地分别在北京、天津和沈阳三座曲艺重镇,拍摄场景包括舞台、摄影棚、工厂、公园甚至包括海军舰艇。
当年这些相声名家有的老当益壮,有的年富力强,还有的血气方刚,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名家今何在呢?
一、侯宝林,郭全宝
第一对出场的侯宝林郭全宝说了一段《笑的研究》,彼时侯大师已经准备退出舞台专心著书立说了。
侯宝林大师于1993年病逝,享年76岁。
郭全宝先生于2004年去世,享年84岁。
二、王志涛、陈连仲
讽刺相声《特殊生活》,王志涛是杨海荃的徒弟,杨振华的师弟,德云社郑好的师父,正宗的宝字辈相声艺人,德云社后来为了让郭德纲和郑好平辈,把王志涛、杨海荃全都降了一辈,这种徒孙自作主张给师爷降辈的现象在相声历史上算是独一份。
陈连仲是文字辈相声艺人,师父是彭国良,有一个徒弟很有名气,著名小品、影视演员范伟,不过范伟也是拿过相声大赛一等奖的人。
王志涛2009年去世,享年72岁。
陈连仲2020年去世,享年73岁。
三、姜昆、李文华
《如此照相》来自于真实生活,并且高于了生活,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写照,也是姜昆闻名全国的成名作。
姜昆出生于1950年。
李文华于2009年去世,享年82岁。
四、马三立,王凤山
一个小段《讲卫生》,马老他们说这段有点儿屈才了,不过倒也符合这部纪录片的氛围,毕竟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当电影放的。
马三立大师于2003年去世,享年89岁。
王凤山于1992年去世,享年76岁,他去世后,马三立不再找搭档,只说单口相声了。
五、侯耀文,石富宽
在这部纪录片中,这两位和姜昆一样就算是小鲜肉了,他们两位都是铁路文工团说唱团的扛把子,所以这段相声《人欢路畅》就是在火车车厢里拍摄的。
侯耀文于2007年去世,享年59岁。
石富宽出生于1949年。
六、马季,唐杰忠
马季有过很多搭档,合作时间比较长的捧哏里就有唐杰忠,这段《桃花源记》放现在看就是标准的“穿越相声”,马季扮演的是穿越时空而来的陶渊明。四十多年后贾旭明等人受这段相声启发创作了《神话新说》。
马季大师于2006年病逝,享年72岁。
唐杰忠2017年逝世,享年85岁。
七、常宝霆、白全福
常白组合是一对火档,搭档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几乎是一辈子的组合,这段相声《一枝新花》分别在海军舰艇和大礼堂里录制,比较新颖。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白全福刚大病初愈带着严重后遗症,但他的表演功力依旧。
常宝霆2015年去世,享年85岁。
白全福1993年去世,享年74岁。
八,苏文茂,马志存
《抚瑶琴》是一段传统相声,在以新时代相声为主要特色的《笑》中确实稀有,苏文茂和马志存也是一对经典组合,两人的师父也是搭档更是出名,一位是常宝堃一位是赵佩茹,苏文茂在相声界是名家,马志存却经常被一些对相声界一知半解的网友误以为是马三立的儿子,因为马三立有三个儿子,网友们都知道马志明和马志良,那剩下那个......那位叫马甄,马志存和马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也是一位著名捧哏,和郭荣启也合作过。
苏文茂于2015年去世,享年86岁。
马志存于1993年去世,英年早逝,只有56岁。
九、魏文亮、孟祥光
《要条件》在当年名噪一时,里面有一句很有时代特色的台词:我就要西马,不买西马,甭打算订婚。看来社会上有些事情在1979年就已经被相声界关注到了。要说模仿姑娘,魏文亮先生可能是相声界比较早擅长此道的名家,不过他老人家的模仿应该叫惟妙惟肖,和那些个骚浪贱不能放在一起论。
魏文亮出生于1940年。
孟祥光于1995年去世,享年51岁,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好捧哏。
十、刘文亨、班德贵
刘文亨擅唱,在相声界能让侯宝林夸奖唱得好的可是非常罕见,他还是魏文华丈夫,魏文亮的姐夫,一家子都擅唱,都有以唱为特点的相声代表作,这段《唱的特点》也是发挥所长。班德贵是张杰尧的徒弟跳门到马三立门下,有徒弟范振钰。
刘文亨于2001年去世,享年64岁。
班德贵于1997年去世,享年77岁。
十一、郝爱民、赵炎
两位当年都是中央广播说唱团的演员,郝爱民是话剧出身转行到相声,师父是侯宝林。赵炎和姜昆类似,都是马季看好的相声新秀,从北大荒特地调回来的。
郝爱民出生于1939年,赵炎出生于1951年。
十二、赵振铎、赵世忠
北京二赵在当年非常有名,代表作《八扇屏》可作为相声教科书,《以妈为马》也是二赵的另一段名作,二赵虽然是三十多年的搭档但辈分不同,赵振铎是王长友徒弟,文字辈,赵世忠是谭伯儒徒弟,宝字辈。
赵振铎于1996年去世,享年60岁。
赵世忠于2007年去世,享年74岁。
十三、常贵田、常宝华
这对搭档不仅相声辈分差一辈,在家里也差一辈,常宝华是常贵田的四叔,是亲四叔,常宝华艺名四蘑菇,常贵田艺名蘑菇丁。爷俩组合在当年曾推出过《帽子工厂》名噪一时,和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相》不相上下。
常宝华于2018年去世,享年88岁。
常贵田于2018年去世,享年76岁。
十四、杨振华、金炳昶
东北相声的代表人物,当年受欢迎程度不亚于马季,作品风格大胆泼辣,讽刺力度惊人,留下过很多经典名段,在东北这两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两人去商演,曾受到过全城群众到大街上欢迎的待遇。
杨振华出生于1936年。
金炳昶于2013年去世,享年82岁。
十五、高英培、范振钰
都知道高范组合是八十年代的火档,其实两人在七十年代就开始名满全国,能在这么多相声名家中攒底,可谓相当受重视。这段《不正之风》也诞生了一个知名相声人物:“万能胶”,几十年过去了,类似这种人其实还存在。
高英培于2002年去世,享年74岁。
范振钰于2008年去世,享年81岁。
当然,这部纪录片虽全,但因为各方面原因依然还有一些当年的相声名家没有出现在片中,如郭荣启、李国盛、李伯祥、姜宝林、张永熙等人。
综上,在这部1979年拍摄的相声纪录片中,出场过并仍然在世的相声名家有姜昆、石富宽、魏文亮、郝爱民、赵炎、杨振华,再加上没进入纪录片的姜宝林、李国盛,李伯祥,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大概也就只有这么几位了。
防杠:题目是七八十年代开始活跃,所以八十年代开始活跃的相声名家未计入。
七八十年代就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名家还有多少人?
一部相声纪录片就可以找到答案。
筛选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七八十年代,活跃,相声名家,还在世。
如何找到这些相声名家呢?最容易解答这个问题的是1979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相声纪录片《笑》,因为能入选这个纪录片的相声演员肯定是当时就比较活跃的相声名家。
这部纪录片集合了来自全国的三十位知名相声演员,拍摄地分别在北京、天津和沈阳三座曲艺重镇,拍摄场景包括舞台、摄影棚、工厂、公园甚至包括海军舰艇。
当年这些相声名家有的老当益壮,有的年富力强,还有的血气方刚,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名家今何在呢?
一、侯宝林,郭全宝
第一对出场的侯宝林郭全宝说了一段《笑的研究》,彼时侯大师已经准备退出舞台专心著书立说了。
侯宝林大师于1993年病逝,享年76岁。
郭全宝先生于2004年去世,享年84岁。
二、王志涛、陈连仲
讽刺相声《特殊生活》,王志涛是杨海荃的徒弟,杨振华的师弟,德云社郑好的师父,正宗的宝字辈相声艺人,德云社后来为了让郭德纲和郑好平辈,把王志涛、杨海荃全都降了一辈,这种徒孙自作主张给师爷降辈的现象在相声历史上算是独一份。
陈连仲是文字辈相声艺人,师父是彭国良,有一个徒弟很有名气,著名小品、影视演员范伟,不过范伟也是拿过相声大赛一等奖的人。
王志涛2009年去世,享年72岁。
陈连仲2020年去世,享年73岁。
三、姜昆、李文华
《如此照相》来自于真实生活,并且高于了生活,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写照,也是姜昆闻名全国的成名作。
姜昆出生于1950年。
李文华于2009年去世,享年82岁。
四、马三立,王凤山
一个小段《讲卫生》,马老他们说这段有点儿屈才了,不过倒也符合这部纪录片的氛围,毕竟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当电影放的。
马三立大师于2003年去世,享年89岁。
王凤山于1992年去世,享年76岁,他去世后,马三立不再找搭档,只说单口相声了。
五、侯耀文,石富宽
在这部纪录片中,这两位和姜昆一样就算是小鲜肉了,他们两位都是铁路文工团说唱团的扛把子,所以这段相声《人欢路畅》就是在火车车厢里拍摄的。
侯耀文于2007年去世,享年59岁。
石富宽出生于1949年。
六、马季,唐杰忠
马季有过很多搭档,合作时间比较长的捧哏里就有唐杰忠,这段《桃花源记》放现在看就是标准的“穿越相声”,马季扮演的是穿越时空而来的陶渊明。四十多年后贾旭明等人受这段相声启发创作了《神话新说》。
马季大师于2006年病逝,享年72岁。
唐杰忠2017年逝世,享年85岁。
七、常宝霆、白全福
常白组合是一对火档,搭档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几乎是一辈子的组合,这段相声《一枝新花》分别在海军舰艇和大礼堂里录制,比较新颖。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白全福刚大病初愈带着严重后遗症,但他的表演功力依旧。
常宝霆2015年去世,享年85岁。
白全福1993年去世,享年74岁。
八,苏文茂,马志存
《抚瑶琴》是一段传统相声,在以新时代相声为主要特色的《笑》中确实稀有,苏文茂和马志存也是一对经典组合,两人的师父也是搭档更是出名,一位是常宝堃一位是赵佩茹,苏文茂在相声界是名家,马志存却经常被一些对相声界一知半解的网友误以为是马三立的儿子,因为马三立有三个儿子,网友们都知道马志明和马志良,那剩下那个......那位叫马甄,马志存和马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也是一位著名捧哏,和郭荣启也合作过。
苏文茂于2015年去世,享年86岁。
马志存于1993年去世,英年早逝,只有56岁。
九、魏文亮、孟祥光
《要条件》在当年名噪一时,里面有一句很有时代特色的台词:我就要西马,不买西马,甭打算订婚。看来社会上有些事情在1979年就已经被相声界关注到了。要说模仿姑娘,魏文亮先生可能是相声界比较早擅长此道的名家,不过他老人家的模仿应该叫惟妙惟肖,和那些个骚浪贱不能放在一起论。
魏文亮出生于1940年。
孟祥光于1995年去世,享年51岁,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好捧哏。
十、刘文亨、班德贵
刘文亨擅唱,在相声界能让侯宝林夸奖唱得好的可是非常罕见,他还是魏文华丈夫,魏文亮的姐夫,一家子都擅唱,都有以唱为特点的相声代表作,这段《唱的特点》也是发挥所长。班德贵是张杰尧的徒弟跳门到马三立门下,有徒弟范振钰。
刘文亨于2001年去世,享年64岁。
班德贵于1997年去世,享年77岁。
十一、郝爱民、赵炎
两位当年都是中央广播说唱团的演员,郝爱民是话剧出身转行到相声,师父是侯宝林。赵炎和姜昆类似,都是马季看好的相声新秀,从北大荒特地调回来的。
郝爱民出生于1939年,赵炎出生于1951年。
十二、赵振铎、赵世忠
北京二赵在当年非常有名,代表作《八扇屏》可作为相声教科书,《以妈为马》也是二赵的另一段名作,二赵虽然是三十多年的搭档但辈分不同,赵振铎是王长友徒弟,文字辈,赵世忠是谭伯儒徒弟,宝字辈。
赵振铎于1996年去世,享年60岁。
赵世忠于2007年去世,享年74岁。
十三、常贵田、常宝华
这对搭档不仅相声辈分差一辈,在家里也差一辈,常宝华是常贵田的四叔,是亲四叔,常宝华艺名四蘑菇,常贵田艺名蘑菇丁。爷俩组合在当年曾推出过《帽子工厂》名噪一时,和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相》不相上下。
常宝华于2018年去世,享年88岁。
常贵田于2018年去世,享年76岁。
十四、杨振华、金炳昶
东北相声的代表人物,当年受欢迎程度不亚于马季,作品风格大胆泼辣,讽刺力度惊人,留下过很多经典名段,在东北这两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两人去商演,曾受到过全城群众到大街上欢迎的待遇。
杨振华出生于1936年。
金炳昶于2013年去世,享年82岁。
十五、高英培、范振钰
都知道高范组合是八十年代的火档,其实两人在七十年代就开始名满全国,能在这么多相声名家中攒底,可谓相当受重视。这段《不正之风》也诞生了一个知名相声人物:“万能胶”,几十年过去了,类似这种人其实还存在。
高英培于2002年去世,享年74岁。
范振钰于2008年去世,享年81岁。
当然,这部纪录片虽全,但因为各方面原因依然还有一些当年的相声名家没有出现在片中,如郭荣启、李国盛、李伯祥、姜宝林、张永熙等人。
综上,在这部1979年拍摄的相声纪录片中,出场过并仍然在世的相声名家有姜昆、石富宽、魏文亮、郝爱民、赵炎、杨振华,再加上没进入纪录片的姜宝林、李国盛,李伯祥,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大概也就只有这么几位了。
防杠:题目是七八十年代开始活跃,所以八十年代开始活跃的相声名家未计入。
七八十年代就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名家还有多少人?
一部相声纪录片就可以找到答案。
筛选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七八十年代,活跃,相声名家,还在世。
如何找到这些相声名家呢?最容易解答这个问题的是1979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相声纪录片《笑》,因为能入选这个纪录片的相声演员肯定是当时就比较活跃的相声名家。
这部纪录片集合了来自全国的三十位知名相声演员,拍摄地分别在北京、天津和沈阳三座曲艺重镇,拍摄场景包括舞台、摄影棚、工厂、公园甚至包括海军舰艇。
当年这些相声名家有的老当益壮,有的年富力强,还有的血气方刚,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名家今何在呢?
一、侯宝林,郭全宝
第一对出场的侯宝林郭全宝说了一段《笑的研究》,彼时侯大师已经准备退出舞台专心著书立说了。
侯宝林大师于1993年病逝,享年76岁。
郭全宝先生于2004年去世,享年84岁。
二、王志涛、陈连仲
讽刺相声《特殊生活》,王志涛是杨海荃的徒弟,杨振华的师弟,德云社郑好的师父,正宗的宝字辈相声艺人,德云社后来为了让郭德纲和郑好平辈,把王志涛、杨海荃全都降了一辈,这种徒孙自作主张给师爷降辈的现象在相声历史上算是独一份。
陈连仲是文字辈相声艺人,师父是彭国良,有一个徒弟很有名气,著名小品、影视演员范伟,不过范伟也是拿过相声大赛一等奖的人。
王志涛2009年去世,享年72岁。
陈连仲2020年去世,享年73岁。
三、姜昆、李文华
《如此照相》来自于真实生活,并且高于了生活,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写照,也是姜昆闻名全国的成名作。
姜昆出生于1950年。
李文华于2009年去世,享年82岁。
四、马三立,王凤山
一个小段《讲卫生》,马老他们说这段有点儿屈才了,不过倒也符合这部纪录片的氛围,毕竟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当电影放的。
马三立大师于2003年去世,享年89岁。
王凤山于1992年去世,享年76岁,他去世后,马三立不再找搭档,只说单口相声了。
五、侯耀文,石富宽
在这部纪录片中,这两位和姜昆一样就算是小鲜肉了,他们两位都是铁路文工团说唱团的扛把子,所以这段相声《人欢路畅》就是在火车车厢里拍摄的。
侯耀文于2007年去世,享年59岁。
石富宽出生于1949年。
六、马季,唐杰忠
马季有过很多搭档,合作时间比较长的捧哏里就有唐杰忠,这段《桃花源记》放现在看就是标准的“穿越相声”,马季扮演的是穿越时空而来的陶渊明。四十多年后贾旭明等人受这段相声启发创作了《神话新说》。
马季大师于2006年病逝,享年72岁。
唐杰忠2017年逝世,享年85岁。
七、常宝霆、白全福
常白组合是一对火档,搭档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几乎是一辈子的组合,这段相声《一枝新花》分别在海军舰艇和大礼堂里录制,比较新颖。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白全福刚大病初愈带着严重后遗症,但他的表演功力依旧。
常宝霆2015年去世,享年85岁。
白全福1993年去世,享年74岁。
八,苏文茂,马志存
《抚瑶琴》是一段传统相声,在以新时代相声为主要特色的《笑》中确实稀有,苏文茂和马志存也是一对经典组合,两人的师父也是搭档更是出名,一位是常宝堃一位是赵佩茹,苏文茂在相声界是名家,马志存却经常被一些对相声界一知半解的网友误以为是马三立的儿子,因为马三立有三个儿子,网友们都知道马志明和马志良,那剩下那个......那位叫马甄,马志存和马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也是一位著名捧哏,和郭荣启也合作过。
苏文茂于2015年去世,享年86岁。
马志存于1993年去世,英年早逝,只有56岁。
九、魏文亮、孟祥光
《要条件》在当年名噪一时,里面有一句很有时代特色的台词:我就要西马,不买西马,甭打算订婚。看来社会上有些事情在1979年就已经被相声界关注到了。要说模仿姑娘,魏文亮先生可能是相声界比较早擅长此道的名家,不过他老人家的模仿应该叫惟妙惟肖,和那些个骚浪贱不能放在一起论。
魏文亮出生于1940年。
孟祥光于1995年去世,享年51岁,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好捧哏。
十、刘文亨、班德贵
刘文亨擅唱,在相声界能让侯宝林夸奖唱得好的可是非常罕见,他还是魏文华丈夫,魏文亮的姐夫,一家子都擅唱,都有以唱为特点的相声代表作,这段《唱的特点》也是发挥所长。班德贵是张杰尧的徒弟跳门到马三立门下,有徒弟范振钰。
刘文亨于2001年去世,享年64岁。
班德贵于1997年去世,享年77岁。
十一、郝爱民、赵炎
两位当年都是中央广播说唱团的演员,郝爱民是话剧出身转行到相声,师父是侯宝林。赵炎和姜昆类似,都是马季看好的相声新秀,从北大荒特地调回来的。
郝爱民出生于1939年,赵炎出生于1951年。
十二、赵振铎、赵世忠
北京二赵在当年非常有名,代表作《八扇屏》可作为相声教科书,《以妈为马》也是二赵的另一段名作,二赵虽然是三十多年的搭档但辈分不同,赵振铎是王长友徒弟,文字辈,赵世忠是谭伯儒徒弟,宝字辈。
赵振铎于1996年去世,享年60岁。
赵世忠于2007年去世,享年74岁。
十三、常贵田、常宝华
这对搭档不仅相声辈分差一辈,在家里也差一辈,常宝华是常贵田的四叔,是亲四叔,常宝华艺名四蘑菇,常贵田艺名蘑菇丁。爷俩组合在当年曾推出过《帽子工厂》名噪一时,和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相》不相上下。
常宝华于2018年去世,享年88岁。
常贵田于2018年去世,享年76岁。
十四、杨振华、金炳昶
东北相声的代表人物,当年受欢迎程度不亚于马季,作品风格大胆泼辣,讽刺力度惊人,留下过很多经典名段,在东北这两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两人去商演,曾受到过全城群众到大街上欢迎的待遇。
杨振华出生于1936年。
金炳昶于2013年去世,享年82岁。
十五、高英培、范振钰
都知道高范组合是八十年代的火档,其实两人在七十年代就开始名满全国,能在这么多相声名家中攒底,可谓相当受重视。这段《不正之风》也诞生了一个知名相声人物:“万能胶”,几十年过去了,类似这种人其实还存在。
高英培于2002年去世,享年74岁。
范振钰于2008年去世,享年81岁。
当然,这部纪录片虽全,但因为各方面原因依然还有一些当年的相声名家没有出现在片中,如郭荣启、李国盛、李伯祥、姜宝林、张永熙等人。
综上,在这部1979年拍摄的相声纪录片中,出场过并仍然在世的相声名家有姜昆、石富宽、魏文亮、郝爱民、赵炎、杨振华,再加上没进入纪录片的姜宝林、李国盛,李伯祥,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大概也就只有这么几位了。
防杠:题目是七八十年代开始活跃,所以八十年代开始活跃的相声名家未计入。
相声界有不少父子档演员,但这一对父子,很少有人提及,他们是谁?
相声界有一些父子档艺人,比方马三立和马志明,侯宝林和侯耀文,还有郭德纲和郭麒麟。这些组合都十分闻名,还有一些父子档中只有一位知名,而另一位闻名度不算高。这次咱们要说的,便是父亲知名儿子不太知名的父子组合,那便是高英培和他的儿子高玉庆。
高英培高英培不用多介绍,当年他和范振钰说的《钓鱼》从前风行全国,现在依然是经典相声。他的儿子高玉庆没有父亲那样的名气,在相声舞台上扮演的精彩著作并不多,却是因为形象比较有特点,出演过不少影视剧中的喜感小角色。
高英培是当年活泼在舞台上的相声名家,与范振钰合称高范组合,扮演过《钓鱼》《不正之风》等脍炙人口的著作。高英培的儿子高玉庆,1965年生于天津,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开端学相声,13岁开端参加天津各种业余相声演出,小有名气。20岁的时分,高玉庆考入父亲所在的全总文工团,担任专业的相声艺人。
后来,高玉庆拜侯耀文为师,作业联系也转到侯耀文所在的铁路文工团,与赵伟洲、牛成志、石富宽等人合作,一般时分都担任逗哏。客观来说,高玉庆没有到达过高英培那样的艺术境界,从事相声扮演多年,也没有几段优秀的著作留下来。关于一般观众来说,对高玉庆的扮演形象最深的,应该便是那段群口相声《卖枕头》。
2003年央视举办第二届相声大赛,高玉庆和同事赵伟洲、牛成志上台,扮演了相声《卖枕头》,体现一个老实人怎么被欺骗的过程。这段相声本身比较精彩,尤其那句“你要是能找到拉登比这还挣钱”,给观众留下深刻形象。
而在随后的才艺展示环节,天津人高玉庆扮演了一段天津快板《武松打虎》,妙趣横生,给现场观众带来阵阵欢乐。这应该也是高玉庆自己舞台生涯上的高光时刻。
这一对父子,很少有人提及在这之外,关于一般观众来说看到高玉庆更多是经过影视剧。许多年里,高玉庆都在影视剧中扮演小角色,包含《少年包青天》《铁齿铜牙纪晓岚》《天龙八部》。在当时的热播剧《马向阳下乡记》中,高玉庆展示自己的喜剧优势,融入了一些相声元素,将一个憨厚的村长演得不失喜感。
高玉庆和同在铁路文工团作业的张国立联系不错,他也屡次出现在张国立主演的电视剧傍边。比方在《半路父子》中,高玉庆和张国立就扮演了一对亲兄弟。这几年,高玉庆还在《芝麻胡同》中扮演臭三,在《大秦赋》中扮演毛遂,都是一些小角色。
父子从事同一种工作,并且双双知名,这是一般人都期待看到的工作。然而问题就在于,许多时分父亲都不太愿意让孩子从事自己的工作,一方面是自己能看到行业内的问题,第二也是因为孩子纷歧定有自己当年的能力和意愿。
相声名家高英培脱离这个世界已经将近20年,高玉庆现在也已经50多岁。除了慰劳场合,公众已经很少能看到高玉庆公开扮演相声。相关于相声,也许影视剧给了他更多体现空间。
曲艺界抄袭成常态,郭德纲也曾抄过姜昆,行业该如何规范?
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这种抄袭是低级的。就像最近热映的《你好,李焕英!》也被诟病说抄袭,曲艺界里的抄袭似乎是一种常态。不论简单的文字抄袭,创意抄袭,结构抄袭,情结抄袭等等多如牛毛,反正你看着就感觉都是尽近亲一样,长得有点像,但又又有差别。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文艺方针。可在这个文艺快餐时代,鱼龙混杂不说,很多人所谓的文艺人不能吃苦不愿吃苦,想走捷径想红,结果只能走近道抄袭了,而且还脸皮特厚,似乎抄袭这种耻辱的事情成为了台面上的事。以至于很多作品没有新意,没有创新。
大家都记得赵本山的小品,都是精心创作出来,来自于生活,来自普通群众百姓,真正受百姓欢迎。而有的作品,曲高和寡,看上去高大上,实则不得人心。
如今的曲艺界抄袭成风,版权意识也非常差,维权的成本也高。有些人还恬不知耻称抄袭是一种借鉴和模仿,是一种形式上创新。真不知道,你嚼别人吐出的馒头真的好吃吗?
即便你真的吃下去了,你自己觉得香,但恶心了别人。好作品就是好作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里还真的想提一嘴,现在的作协曲协作用发挥得很差,为百姓创作的东西都不接地气,而且还拿着国家的各种财政补贴,干脆解散算了,不要拿着国家的钱干着不是文艺的事,成为民间组织民政备个案得了。还是那一句话,文艺是为百姓服务的,是为中心建设摇旗呐喊的,是时代的歌颂和记录者,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却为自己名利创收的。
抄袭之风要杀猪,要让不要脸搞钻营的文艺投机分子臭名远扬。就像郭敬明这种小丑抄袭人家的东西,还那么牛逼,若干年后才道歉,不还是赚了钱后才厚着脸皮道歉的吗?
搞文艺,要的是干净的心。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