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视技术名词全解释不进厂商的坑新功能一目了然
从去年CES大展起,各大厂商的电视产品实际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是在HDMI 2.1逐渐成为主流后,各种新的技术自然而然就应用在新的电视上了。实际上到了今年,基本上主流的电视都已经配备了各种新的技术,相信不少用户也会对这些技术名词有一定耳闻。虽然不见得每个人都了解这些技术名词代表的含义,但从某种角度而言,在电视上出现的新技术,往往决定了一款电视值不值得购买!
随着索尼、LG、三星、TCL以及海信等厂商纷纷发布了自己在2022年的电视产品,并且为在未来几个月上市,那么各位用户在购买电视的时候必然会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虽然我们认为价格依然是选购电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了解一款电视有什么样的技术,这个技术又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使用体验,同样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各位对这两年电视上的新技术名词还不是很了解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就带大家了解目前电视上的最新技术。
ALLM:电视自动低延迟模式ALLM是这几年电视兴起的一个技术,而且这个技术似乎并不受到HDMI接口版本的影响,因为我们在HDMI 2.1上看到这个技术,但同样很多厂商在HDMI 2.0上也会应用这项技术。ALLM的全程为Auto Low-latency Mode ,也就是自动低延迟模式,这个模式对于用户而言其实相当有意义,特别是游戏玩家。
这个模式其实是一项不需要游戏手动开启的自动技术,当电视检查到游戏主机或者其他带游戏功能的设备连接到电视后,会自动开启这项功能,并且进入电视的游戏模式,同时关闭其他画面后处理技术,从而让输入的信号获得极低的延迟。这意味着用户在使用手柄操作的时候,操作和游戏中相应的动作几乎是同步的。
当然这项技术也可以手动开启。只要拥有这项功能的电视,在用户手动开启电视的游戏模式后,也会激活这一功能。ALLM可以让电视输入信号的延迟最低达到10ms以下,这对于一些在电视上玩动作游戏或者RTS游戏的玩家,在操作上会有极大的提升。当然我们实事求是地说,在过去即使没有这项功能,不少电视的游戏模式已经能做到50ms以下的延迟,基本上也能满足大多数游戏玩家的需求了(超过80ms后,操作会有明显的延迟感),ALLM看来更像是为电竞玩家所准备的功能。
VRR:电视可变刷新率VRR这个技术倒是跟随HDMI 2.1一起出现,至少在目前也需要HDMI 2.1接口的电视才能实现,VRR全称是Vertical Refresh Rate,但我们翻译成可变刷新率,实际上就是屏幕的刷新率跟随内容的帧率而同步。这项技术其实也是针对游戏的,因为视频的帧率总是固定的,比如24FPS、60FPS,屏幕的刷新率自然也就不需要变化,但是游戏的帧率是浮动的,所以可变刷新率实际的意义就是让游戏的帧率和屏幕的刷新率相匹配。
在过去的垂直同步技术中,重点是在屏幕上,游戏帧数是被动变化的。打开了垂直同步的话,游戏最高也就只能达到60FPS,因为要和屏幕的60Hz同步;但如果不到60FPS的话,那么为了不出现画面撕裂的情况,游戏会降到30FPS,以和屏幕的30Hz同步,那么流畅度就会大大下降,这其实是游戏帧数去适配屏幕刷新率。但是在VRR上就没有这个问题,游戏多少帧数,屏幕刷新率就是多少。
VRR必然是搭配高刷新率电视,目前电视上的VRR极限就是120Hz,也就是说游戏帧数最大也就只有120FPS,不过今年部分电视的VRR最大能支持144Hz,可以进一步提升游戏帧数,这应该是为了适配更好的显卡。要实现VRR,必须电视和输入设备双方都支持,比如游戏机、显卡等等,像AMD显卡的Free-SYNC以及NVIDIA的G-SYNC都属于VRR技术的一种。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本身还能解决卡顿和帧率下降所带来的延迟感,对于游戏玩家来说相当实用。
由于HDMI组织的乱整,现在如果一款电视标注为HDMI 2.1的话其实不能代表任何事情,因为这可能只是一款支持老HDMI 2.0标准的电视。HDMI组织将HDMI 2.0功能当做HDMI 2.1的一个子功能,并且取消了HDMI 2.0的命名,这其实对用户来说绝对是一个混淆视听的做法。所以我们以后只能希望厂商能够足够良心,将HDMI接口的功能说清楚。
实际上真HDMI 2.1接口也很好分辨,只要它的接口带宽达到48Gbps就行,当然像LG以及其他一些电视的HDMI 2.1接口只有40Gbps的带宽,也勉强说得过去,因为它也能实现4K/120Hz或者8K/60Hz的画面输出。所以现在当大家看到一款电视或者线缆标注HDMI 2.1的话,并不要考虑它的HDMI版本是什么,更应该考虑它的功能,比如是否支持4K/120Hz,是否支持VRR,或者说一根线缆是否能达到48Gbps的带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一款电视的HDMI 2.1接口能支持4K/120Hz,但不见得一定能支持其他一些功能。比如动态HDR,要是电视本身不支持,那有HDMI 2.1接口也不行;比如ALLM就不需要HDMI 2.1支持,老的HDMI2.0版本也行……电视VRR这个技术本身倒是适配HDMI 2.1接口而出现,但是很多电视直接把这个功能砍了,比如索尼某些电视就是如此。所以在购买电视的时候,如果仅看到一个HDMI 2.1就觉得OK的话,往往可能并不OK,还是得看电视是否有其他最新的技术支持才行。
HDR我们说得已经非常多了,这里就不单独介绍这个技术了。现在HDR全球通用格式无非是四种,分别是HDR10、HLG、杜比视界以及HDR10 ,这四种都是在国际上获得大量厂商认可,包括最重要的好莱坞厂商。所以未来游戏也好,视频也好,这四种HDR格式是被厂商用在自己的内容上,其中HLG可能会相对少见一些,这主要用在广播电视以及某些设备的视频拍摄上,而且很多HDR格式拍摄后播放,都会采用HLG,比如iPhone使用杜比视界拍摄的视频,最后播放的时候都是HLG格式。
当然目前大多数电影和游戏内容,都会支持HDR10,毕竟免费不需要单独认证,只不过HDR10是静态HDR,不像HDR10 和杜比视界那样是动态HDR,所以在效果上要差不少,不过足以应付目前大多数用户的需求。目前大多是中高端电视机都会支持HDR10、HLG和杜比视界三种HDR格式,部分电视因为成本原因不支持杜比视界,因为需要花钱认证,所以只会支持HDR10和HLG,购买的时候要注意。毕竟现在很多蓝光电影和流媒体都支持杜比视界了,Xbox游戏也支持杜比视界了,购买新电视的时候还是应该考虑杜比视界。
至于HDR10 ,这是三星的标准,支持的厂商没有杜比视界多,不过部分蓝光电影、海外流媒体也会支持HDR10 ,但是国内基本没有用武之地。三星电视几乎全线支持HDR10 ,但不支持杜比视界,不过今年三星要在游戏上采用HDR10 的标准,目前NVIDIA和部分游戏厂商支持,所以未来或许会有一些变化。稍微注意的是,国内电视如果没说支持杜比视界,那肯定是不支持的,不管吹多凶……至于华为自己搞的HDR VIVID,恕我直言暂时没有前途,不被国际支持的标准,而且技术也没啥优势,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ARC功能可能是HDMI接口上这几年对用户最有意义的功能之一了,这个功能可以让用户通过一根HDMI线和自己的音响系统连接,从而让所有连接电视HDMI接口的设备,都可以通过这根HDMI线解码发声,当然要设备本身支持解码,同时设备本身也要支持ARC功能才行。虽然这要占用一个HDMI接口,但总比每个设备都要单独去接驳音响系统方便得多。
eARC顾名思义就是增强版的音频回传通道,相比ARC它可以传输未经压缩的杜比全景声7.1声道音频信号,并且解决一些电视音画同步的问题。现在新一代的功放或者回音壁,其实都已经支持eARC功能了,而这两年的电视产品中,也大量支持eARC功能。如果用户要购买一台新电视,那么必须要支持eARC,没有这个功能的电视我们觉得没有必要考虑。
eACR并不强制HDMI2.1,所以在一些HDMI 2.0接口的电视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功能。不过一些电视拥有四个或者三个HDMI接口,其中两个HDMI 2.1接口,厂商偏偏要把eACR功能放在HDMI2.1接口上,而不是HDMI 2.0,这等于用户要使用这个功能的时候就必须浪费一个HDMI2.1接口,这多少是一种设计不够周全的方案。
杜比全景声作为目前最好的沉浸式环绕声格式,已经广为电影、电视剧以及游戏支持,但是你要说仅仅是电视喇叭就能把杜比全景声的效果展现出来,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对于电视来说,支持杜比全景声,其实也就是支持杜比全景声解码,由于电视一般不会内置7.1.1的声音单元,所以就算电视支持杜比全景声,声音出来的时候大多数还是立体声,就算有虚拟环绕技术,效果也不咋的。
但是这技术在电视上也的确有一定必要,否则通过有杜比全景声格式的设备通过HDMI直通功能无法解码,那就没有声音了。从体验角度而言,要体验到杜比全景声的话,至少得有一个支持杜比全景声的回音壁,当然是最好是一套功放加音箱的家庭影院系统。特别是天空声道,现在回音壁以及部分电视,都是采用反射的形式,效果肯定是不如有物理天空声道的家庭影院系统,这个在视听效果方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般来说,现在中高端电视大多数都支持杜比全景声,但是要说效果,可能还不如不支持的华为智慧屏,毕竟华为智慧屏中高端的内置音响单元,做得都很不错,如果是寻常杜比或者DTS解码,华为效果会非常出色,但是杜比全景声显然是现在和未来最流行的音频环绕格式,不支持解码的话会有不少麻烦的事情。当然这对于购买电视而言,可能不是最关键的,因为它对体验可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多一个功能始终是好的。
这两年Mini LED电视的增多,使用LCD面板退出历史的时间再一次往后推延。实际上Mini LED和之前的LCD电视背光系统在原理上没有区别。过去高端电视的背光系统通常称为“直下式全阵列局部调光”,现在的Mini LED其实也是直下式的背光分区,只不过之前的LED背光系统中LED体型较大,所以灯珠数量少,背光分区也少。现在Mini LED的灯珠更小,所以灯珠数量可以做到很多,背光分区的数量更多,画质自然也就更好了。
过去普通LED背光系统以及现在的Mini LED背光系统中,屏幕后面都有许多单独的 LED,它们根据显示的内容变亮或者变暗。这些LED灯珠形成调光“区域”,允许屏幕的某些区域非常暗,而其他部分也可能因为HDR内容变得非常亮。Mini LED将更多的LED灯珠塞进背光阵列,会让电视拥有更好的对比度和更少的“光晕”现象,当然Mini LED并不能完全消除光晕,但通常相比普通LED背光而言要好得多,而且Mini LED因为灯珠数量的增多,还能让电视的整体亮度变得更为均匀。
当然不是每个Mini LED电视都有很好的效果,和普通LED一样,也要看灯珠和背光分区的数量,通常尺寸越大,背光分区越多,灯珠也就越多,画质也会更好!不过Mini LED和OLED不同,灯珠和背光分区的数量是由厂商控制的,用的灯珠越多,成本也就越高。所以现在一些低端廉价的Mini LED电视并不见得就比普通LED电视的画质强出多,要想买好的Mini LED电视,依然是价格决定一切!
OLED我们已经说得太多了,OLED就是有机发光二极管,长期以来都用户能买到的最好电视,因为OLED其自发光像素的特点,所以可以提供完美的黑色,完全不需要传统的背光系统,也能做得很薄。此外,OLED电视拥有最强的对比度,再加上几乎完美的可视角度,所以在画质部分它几乎无可挑剔。
目前OLED大屏面板全部来自LG,而三星则在今年推出了QD-OLED面板。LG的OLED面板通过通过彩色滤光片发光,但三星的QD-OLED则是通过量子点发射蓝光,并以此产生红色和绿色,最终混合出各种颜色。当然这两种实际都属于OLED,只不过三星的QD-OLED比LG的OLED面板有更多的好出,比如提高整体亮度水平,提供的更好的可视角度。
LG的OLED最大的问题是来自烧屏老化,而且亮度难以和高端LED背光电视相比,虽然LG和一些电视厂商,比如索尼采取了各种措施延缓烧屏和老化,但是始终没有彻底得到解决。至于三星QD-OLED,一方面亮度更好,另一方面三星采用了三层蓝色OLED材料,据说可以进一步抑制电视老化烧屏的现象,寿命应该比LG的OLED电视更长。但无论如何,不管LG还是三星,OLED电视始终会面临烧屏的问题,即使是最新的QD-OLED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上面说的都是大家在购买电视时应该关心的技术名词,但是有一些技术名词,大家也应该彻底无视。首先就是8K,虽然去年的奥运会以及即将开启的冬奥会,都采用了8K转播技术,但是8K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依然是个遥不可及的事情,要知道直播技术和最后呈现的画面,并不一致,去年奥运会除了日本NHK有8K直播之外,全球其他地区的转播最多也就是4K,国内央视大多数还是1080i的画面,所以今年冬奥会也不会例外。
而且目前无论电影也好,电视也好,都没有原生8K制作的节目,也就是说用户如果真购买一款8K电视,那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体验不到8K的效果,整个行业都没法解决现在流式传播8K信号的问题。至少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4K和1080P依然是电视和电影最常见的原生分辨率,至于直播信号……现在国内4K都没普及,8K更是遥遥无期,所以8K电视是我们应该避免的,至少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至于侧入式背光,这个技术随着Mini LED电视的诞生,已经彻底沦为低端。事实上即使现在中低端电视中,也大量采用了直下式背光技术,这样色彩和亮度都会更加均匀。侧入式背光现在的问题是,和其他背光技术相比,它的画面质量明显更差、亮度均匀性不足,同时黑位表现也很低劣。现在只有一些便宜的大尺寸电视才会采用侧入式背光,因为要尽量节约成本,但我们不认为在追求尺寸的同时,就要放弃画质。
写在最后基本上今年的电视技术名词,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实际上从前年开始,这些技术名词就逐渐出现在我们眼前。如果说HDMI标准混乱现在是购买电视最糟糕的事情,那么了解了这些技术,根据这些技术去购买适合自己的电视,可能才是对用户最有意义的事情。
一般来说,新技术的诞生都是伴随着新的标准或者更强电视面板,比如说HDMI2.1的问世,的确带来了更多的功能,比如VRR和4K/120Hz。而今年我们可能更关注QD-OLED电视的表现,看三星能不能在OLED电视市场上给LG带来压力。另外随着面板价格不停下滑,我们预计今年的LCD电视,无论是Mini LED还是普通LED背光,在价格上应该更为亲民一些。电视行业几年来都在走下坡路,或许在今年我们能看到一些积极的东西……我们唯一担心的是,为了保证利润,厂商还是在中高端产品价格上不松口,这就很让人纠结了,而且这种问题通常只会出现在几个大厂商中,比如三星、索尼等。
买了高清电视机,但是现在国内几乎都没有4k电影,从哪里弄来4k电影?
我的建议哈,千万千万不要下4k片源。为啥呢,4k是个无底洞啊。你看,下载了4k片源,你电视是支持4k了,但是没有全景声啊,你是不是要搞一套全景声设备,要不怎么体现杜比视界的美妙?一套全景声加功放,低音炮下来,得1-2w(入门级)甚至一个hdmi光纤线都毛一千。好了,设备齐活了开始看呗。这时候你会发现,音响啥都有,低音炮也有,咋就没有电影院那种感觉呢?哦,屏幕太小了,换个120寸的幕布,再买个投影,好了,又是一两万没了。现在设备没问题了,但是我那么多好不容易搞到的4k小姐姐怎么放呢?啥?删了?删是不可能删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删的。那咋办呢?一个小姐姐60多个g大一点90g上百g,我3t的民房最多放50个,那咋办嘞,搞群晖啊,一个群晖918(不含硬盘),又是4000没了,好歹也是四个盘位的机器,不塞满看着不难受么?塞满塞满,全上10t,好了,又是小一万没了。之前的沙发坐2个小时腰酸背痛,不得整个lazboy么?好吧好吧,lazboy买不起,芝华士头等舱总是要的吧。又是小1w没了........对了,还没说播放器,203,205顶好的东西,不买一个可惜了,但是停产了那咱就不说了,芝杜z10总得有吧,那个海报墙功能,谁用谁知道,原盘导航这种都不用说。综上所述,千万千万不要下4k原盘[呲牙]。当然了,如果你非要下呢,淘宝有正版光碟,一个两三百,但是你又没有碟机,所以,移步115网盘或者有时间,有精力,可以了解一下pt
买了高清电视机,但是现在国内几乎都没有4k电影,从哪里弄来4k电影?
我的建议哈,千万千万不要下4k片源。为啥呢,4k是个无底洞啊。你看,下载了4k片源,你电视是支持4k了,但是没有全景声啊,你是不是要搞一套全景声设备,要不怎么体现杜比视界的美妙?一套全景声加功放,低音炮下来,得1-2w(入门级)甚至一个hdmi光纤线都毛一千。好了,设备齐活了开始看呗。这时候你会发现,音响啥都有,低音炮也有,咋就没有电影院那种感觉呢?哦,屏幕太小了,换个120寸的幕布,再买个投影,好了,又是一两万没了。现在设备没问题了,但是我那么多好不容易搞到的4k小姐姐怎么放呢?啥?删了?删是不可能删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删的。那咋办呢?一个小姐姐60多个g大一点90g上百g,我3t的民房最多放50个,那咋办嘞,搞群晖啊,一个群晖918(不含硬盘),又是4000没了,好歹也是四个盘位的机器,不塞满看着不难受么?塞满塞满,全上10t,好了,又是小一万没了。之前的沙发坐2个小时腰酸背痛,不得整个lazboy么?好吧好吧,lazboy买不起,芝华士头等舱总是要的吧。又是小1w没了........对了,还没说播放器,203,205顶好的东西,不买一个可惜了,但是停产了那咱就不说了,芝杜z10总得有吧,那个海报墙功能,谁用谁知道,原盘导航这种都不用说。综上所述,千万千万不要下4k原盘[呲牙]。当然了,如果你非要下呢,淘宝有正版光碟,一个两三百,但是你又没有碟机,所以,移步115网盘或者有时间,有精力,可以了解一下pt
买了高清电视机,但是现在国内几乎都没有4k电影,从哪里弄来4k电影?
我的建议哈,千万千万不要下4k片源。为啥呢,4k是个无底洞啊。你看,下载了4k片源,你电视是支持4k了,但是没有全景声啊,你是不是要搞一套全景声设备,要不怎么体现杜比视界的美妙?一套全景声加功放,低音炮下来,得1-2w(入门级)甚至一个hdmi光纤线都毛一千。好了,设备齐活了开始看呗。这时候你会发现,音响啥都有,低音炮也有,咋就没有电影院那种感觉呢?哦,屏幕太小了,换个120寸的幕布,再买个投影,好了,又是一两万没了。现在设备没问题了,但是我那么多好不容易搞到的4k小姐姐怎么放呢?啥?删了?删是不可能删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删的。那咋办呢?一个小姐姐60多个g大一点90g上百g,我3t的民房最多放50个,那咋办嘞,搞群晖啊,一个群晖918(不含硬盘),又是4000没了,好歹也是四个盘位的机器,不塞满看着不难受么?塞满塞满,全上10t,好了,又是小一万没了。之前的沙发坐2个小时腰酸背痛,不得整个lazboy么?好吧好吧,lazboy买不起,芝华士头等舱总是要的吧。又是小1w没了........对了,还没说播放器,203,205顶好的东西,不买一个可惜了,但是停产了那咱就不说了,芝杜z10总得有吧,那个海报墙功能,谁用谁知道,原盘导航这种都不用说。综上所述,千万千万不要下4k原盘[呲牙]。当然了,如果你非要下呢,淘宝有正版光碟,一个两三百,但是你又没有碟机,所以,移步115网盘或者有时间,有精力,可以了解一下pt
买了高清电视机,但是现在国内几乎都没有4k电影,从哪里弄来4k电影?
我的建议哈,千万千万不要下4k片源。为啥呢,4k是个无底洞啊。你看,下载了4k片源,你电视是支持4k了,但是没有全景声啊,你是不是要搞一套全景声设备,要不怎么体现杜比视界的美妙?一套全景声加功放,低音炮下来,得1-2w(入门级)甚至一个hdmi光纤线都毛一千。好了,设备齐活了开始看呗。这时候你会发现,音响啥都有,低音炮也有,咋就没有电影院那种感觉呢?哦,屏幕太小了,换个120寸的幕布,再买个投影,好了,又是一两万没了。现在设备没问题了,但是我那么多好不容易搞到的4k小姐姐怎么放呢?啥?删了?删是不可能删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删的。那咋办呢?一个小姐姐60多个g大一点90g上百g,我3t的民房最多放50个,那咋办嘞,搞群晖啊,一个群晖918(不含硬盘),又是4000没了,好歹也是四个盘位的机器,不塞满看着不难受么?塞满塞满,全上10t,好了,又是小一万没了。之前的沙发坐2个小时腰酸背痛,不得整个lazboy么?好吧好吧,lazboy买不起,芝华士头等舱总是要的吧。又是小1w没了........对了,还没说播放器,203,205顶好的东西,不买一个可惜了,但是停产了那咱就不说了,芝杜z10总得有吧,那个海报墙功能,谁用谁知道,原盘导航这种都不用说。综上所述,千万千万不要下4k原盘[呲牙]。当然了,如果你非要下呢,淘宝有正版光碟,一个两三百,但是你又没有碟机,所以,移步115网盘或者有时间,有精力,可以了解一下pt
电视名词解释?
电视[拼音] [diàn shì]
[释义]
1.将活动图像 和声音(伴音)变成电信号,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出去,并在接收端使图像和声音重现的过程。通常 有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之分。
2.利用上述过程传送的图像:看~。
3.电视机 的简称。
电视用电的方法即时传送活动的视觉图像。同电影相似,电视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像。电视系统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在接收端按相应几何位置显现各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原始图像。各国电视信号扫描制式与频道宽带不完全相同,按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建议用拉丁字母来区别。
游戏电视怎么选?2022游戏电视选购全攻略
HDR的显示效果可以有效增强 游戏 的画质体验,目前来说基本上绝大多数主机 游戏 都支持HDR效果(不包括很老的XBOX主机和NS),配合使用相应的显示设备可以得到更好的画质表现。液晶电视相对于支持HDR效果的专业 游戏 显示器来说,性价比比明显高得多。简单来说,要在大尺寸的屏幕上体验到出色的HDR效果,那么需要一台支持相应标准的HDR电视必不可少。这里简单补充下,要想实现不错的HDR电视,需要具备的HDR电视标准:(目前标准未统一,引用的为网络上相对认同的标准)
1)液晶电视屏幕峰值亮度1000 nit以上;
2)广色域,大于等于90%DCI-P3色域;
3)支持动态区域背光控制或者OLED电视;
4)杜比视界/HDR10/HLG/HDR10+至少支持一种。
输入延迟指输入源发出信号到电视显示出图像的时间差,输入延迟控制在20ms内都是很不错的表现了,不用一味追求极端的参数表现。延迟表现和画质优化呈反向相关,不少电视厂商也在画质表现和输入颜值之间做平衡。早年国产电视机不太重视输入延迟的控制,不过目前针对主机 游戏 需求都做了不少优化。
1)支持ALLM自动低延时模式;
电视需要具备低延迟模式,同时 游戏 机接驳HDMI口后低延迟模式能够自动切换。
2)支持VRR可变刷新率;
VRR主要用于减少画面撕裂,功能上PC主机玩 游戏 更有实践意义, 游戏 主机作用感知性不强。目前比较出名的主要是 AMD的freesync和Nvidia的G-sync两种主机标准。
3)支持eARC高清音频回传;
eARC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向 回音壁音箱系统回传杜比全景声等高质量音频的一种接口技术,其实此技术非 HDMI 2.1接口专有,之前不少厂家的电视在HDMI 2.0接口就已经加入该项功能的支持。
4)支持48Gbps高带宽,同时支持4K120Hz 10bit。
虽然目前主流 游戏 主机的需求也就4K 60Hz的水平,不过随着高画质3A大作的加入以及不少老 游戏 开始推出120Hz版本,选择支持4K120Hz就很有必要。48Gbps高带宽可以完整满足数据传输需求,选择的时候一定注意了解。
这里多说一句,考虑战未来和多设备接驳需要,选择 游戏 电视的话,HDMI 2.1接口最好有2个或者2个以上全功能接口比较完美。
其他基于画质、体验的选购要点,这里就不重要提及,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详细参考之前的文章:2W字长文详解,从选购原理到产品推荐,2021年电视选购全攻略
剔除OLED电视价格越发亲民、机身纤薄、可视角度好等基本不影响 游戏 体验的因素外,这里从使用产品体验方面来解释下为什么OLED电视对 游戏 主机玩家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OLED电视相比传统LCD液晶电视,画质优势十分明显。由于结构上的不同,OLED电视的独立发光可以做到更加精准的控制,不容易产生光晕同时色彩也可以更细致的控制,在表现深邃的黑色场景的时候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黑色的质感和层次表现更加优秀,特别是极高的对比度在黑场也能有很不错的辨识度。LCD液晶电视虽然借助分区控光等技术对控光进行了优化和提升,但是区域控光始终是无法达到OLED电视像素独立控光的能力,整体的画面不够纯净,会产生明显的光晕现象,整个黑场表现来说要比OLED逊色不少。
响应速度的优劣,可以很明显的影响 游戏 体验。OLED先天就更有优势,极快的响应速度远超LCD液晶电视,甚至响应时间可以轻松秒掉专业电竞显示器。LCD液晶电视在响应速度上慢了不少,虽然通过MEMC运动补偿等技术能改善画面的体验,但是依旧和OLED电视有明显的差距。同时目前销售的OLED电视中,除了极个别主打性价比的入门级OLED电视采用4K 60Hz屏幕外,多数OLED屏幕都是4K 120Hz的屏幕,4K120Hz的电视比4K 60Hz的电视响应速度更快。
小尺寸中想要选个画质好点的电视,选择不是很多,不过索尼这款43X85J
是个不错的选择。整体硬件配置不错,堆料方面下方有X1画质芯片标准版。支持索尼特丽魅彩显示技术,色彩表现不错,整体的亮度也达到600nit。同时支持4K120Hz刷新率+HDMI2.1接口,,放在一般电脑桌上是个不错的选择,对 游戏 用户友好。不管是作为电视机,还是主机 游戏 的显示器,这款产品都是不错的选择。
从定位和配置来看,依旧是延续上一代产品的思路,偏向入门性价比的产品,不过依旧有不少亮点。最大亮点就是支持HDMI 2.1和120Hz高刷屏,简单来说就是对 游戏 玩家比较友好。硬件配置上,A73四核芯片+3G运存,系统运行流畅度没问题的。P3色域达到了94%,支持MEMC运动补偿,峰值亮度450nit,对应这个价位来说硬件堆料还是不错的。这款和小米ES65/ES55定价相近,对比而言追求 游戏 体验选X55/X65,追求画质表现选ES65/ES55。总的来说算是2022念比较有诚意的一款入门电视产品。
S515D整体配置和定位和红米X 2022版比较接近,配置上也是将120Hz面板和HDMI2.1接口杀到了3K内的价位档,特别适合预算有限的主机玩家。配置上 93% DCI-P3色域、支持MEMC、双杜比认证、四核A73芯片+3G运存、远场语音,450nit左右的峰值亮度也酸中规中矩,总的来说在这个价位来说硬件的堆料都比较到位。多说一句,雷鸟开机无广告。另外最近也推出了75寸版本,适合预算有限又想要大尺寸的玩家。
上市时间较长的一款大尺寸电视,部分配置来看现在谈不上出色,但是性价比还是不错。屏幕采用真4K IPS硬屏,支持90区分区控光,硬件配置A73四核芯片+2G运存(运存稍微有一丢丢小),流畅运行无问题。500nit的峰值亮度表现和广色域屏幕,整体的画质表现还是不错的。支持MEMC和120Hz屏幕刷新率,画面流畅不卡顿。配合HDMI2.1接口,可方便的接驳次世代主机游玩。支持杜比视界、杜比全景声,支持语音助手,可方便的自行安装软件。当然小米祖传的广告功能也是得以保留,整体对比度表现一般,总体来说性价比很能打。
中端 游戏 电视都会标配HDMI 2.1接口+低延迟,多数也有不错的HDR效果,整体的 游戏 体验相对来说就比较全面啦。
今年雷鸟推出主打高画质和性价比的型号,整体售价不算高,但是配置较为均衡。采用了带分区控光的直下式背光,55寸和65寸的背光分区分别达到了80区和90区,整体控光表现和画质表现不错。峰值亮度达到了750nit,电视有一定HDR效果。 94% DCI-P3色域、支持MEMC,主流画质电视的标配一个都不少。支持120Hz刷新率,HDMI 2.1接口,对主机 游戏 玩家也十分友好。硬件堆料上,A73四核芯片+4G运存,基本也是目前比较高的硬件配置咯,流畅运行无问题。相较于价格,雷鸟 S545C的整体的性价比十分优秀,也是目前几款热门雷鸟型号种二狗特别推荐的一款。
小米之前的电视产品走性价比的比较多,不过现在主打画质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小米电视6至尊版就是一款高画质的液晶电视产品。采用了动态直下式背光,分区数达到了100/224个/255个,峰值亮度1000nit/1200nit/1200nit。整体的堆料还是很扎实的,硬件上A73四核芯片+4.5G运存配置强悍。内置两个全功能HDMI2.1接口,支持4K 120Hz 刷新率,对主机 游戏 党来说十分友好。采用量子点广色域技术,色彩鲜艳准确,画面表现出色。延续了小米电视在音箱上的传统优势,独立的低音单元音质表现不错。另外标配运动补偿,WIFI6、小爱同学等功能,整体来说十分均衡。
2021年新品,整体配置高,定价也相对合理。支持全功能HDMI 2.1接口, 游戏 功能强大友好,配合主机玩耍十分不错。画质优化方面不错,带U+超画质引擎,配合32分区全阵列动态背光+120Hz屏幕,整体表现不错。支持HDMI 2.1、96% P3色域、MEMC,整体堆料还是不错的。硬件上A73四核芯片+3G运存,运行流畅稳定。支持CARE+舒适视觉技术,观看舒适护眼。比较有意思的是支持NFC一键投屏,可玩性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整体亮度表现一般,峰值亮度只有500nit。不过相较于这个价格的定位来说,性价比还是不错。多说一句,海信电视有广告,介意的话慎重考虑。
X9000H的升级型号,延续了上一代主打 游戏 的设计,算得上是PS5的御用电视。也是兼顾性能和性价比很不错的一款,妥妥的走量的型号。新加入的XR认知芯片加持,带全阵列分区控光,整体画质和让人满意。支持HDMI 2.1+120Hz刷新率,轻松满足主机 游戏 玩家需求。系统升级到安卓TV 10系统,新升级AI智能远场语音功能。依旧没有广告,开机体验友好。整体没有明显短板,峰值亮度也达到了800nit, A73四核芯片+4G运存堆料表现不错,带MEMC、广色域,HDMI 2.1接口, 不过塑料边框和金属相比质感还是有差别。另外尺寸方面只有55、65、75三个,大尺寸85寸缺席比较遗憾。
X95J 是索尼2021年的新款高端液晶电视,相比X90J,整体的性能更强,亮度、背光分区都有明显提升。索尼的刀法还是很准确的,要想更好的体验那就加钱。总的来说就是色彩调教优秀,配置出色。堆料方面采用新研发的 XR认知芯片,配合A73四核芯片+4G运存,整体运行流畅快速。峰值亮度达到了1000nit, 配合60个全阵列控光分区和95%DCI-P3广色域屏幕,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HDR效果。120Hz分辨率+HDMI2.1端口,特别适合主机 游戏 用户,完美匹配自家PS5。支持杜比视界、明锐动态、 广锐视角和 双频WiFi。性能和配置都无可挑剔,预算足够的话可以直接冲。不过今年没有55寸版本,高画质的小尺寸电视智能选择X90J系列咯。多说一句,大尺寸的X95J有遭遇格子问题的可能性,介意者谨慎选择。
高端 游戏 玩家自然追求的就是极致的体验,高画质、低延迟一个都不少,其他配置也比较高。二狗建议可以考虑一些4K 120Hz的OLED电视和带多背光分区的LCD电视(包括Mini LED电视)。
三星的高端型号,miniLED背光电视,拥有惊人的576个背光分区,画质表现出色。作为三星的画质旗舰,原生对比度高达3500:1 ,峰值亮度接近2000nit,搭配量子点显示屏,妥妥液晶电视画质天花板。支持完整的HDMI2.1接口功能,不少稍显遗憾的是不支持杜比视界,对XSX玩家不够友好。画质牛逼,但是价格相对较高,比较适合喜欢不想入OLED电视的高端用户人群。
大法家的旗舰OLED电视,也是OLED体系强有力的品质保证,整体的画质表现优秀。峰值亮度达到了1300nit,搭配新升级XR认知芯片。大法的芯片技术一直是扛鼎高端电视的重要利器,XR 4K倍线、XR特丽魅彩 Pro、XR OLED对比度增强 Pro、XR明锐动态技术的加持,让A9J的画质足够出色。HDR标准方面兼容杜比视界、HDR10和HLG,在家也可以实现绝佳的画质体验。配合HDMI 2.1接口和120Hz高刷,A90J在各类主机 游戏 的体验上也能做到游刃有余,绝对是PS5的最佳伴侣。硬件堆料上,A73四核芯片+4G运存,系统运行十分流畅。加持索尼祖传的开机无广告系统,使用体验十分舒适。
LG目前口碑很不错的一个系列,随着价格降低性价比优势很明显。芯片方面配备了LG目前最新也是最为高端的A9 GEN4芯片,可以针对画面进行全国方位进行AI优化,全方位提升画质和音质表现。针对 游戏 用户做了大量的调整,特别适合适配主机使用。HDMI 2.1接口达到了惊人的四个,配备有HGIG 游戏 模式,支持G-SYNC和FreeSync,高画质低延迟可以满足各类苛刻 游戏 场景。预算充裕的小伙伴,可以重点考虑下这款。另外还有一款48寸的版本,虽然售价偏高不过用来做高端显示器还是很适合的。
B1系列也是LG旗下的OLED电视产品,整体的配置比C1系列稍弱。主要区别就是处理新品从A9降为A7,HDMI 2.1接口从4个降为2个,其他配置基本一致。B1系列的性价比明显更高,如果对 游戏 性能和画质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兼顾预算的话可以考虑下B1系列。目前来说,B1系列和C1系列价差不大,价位未拉开的情况下更推荐C1系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休息时间变得更加碎片化,能够舒舒服服玩玩 游戏 对不少人是个奢望。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给为数不多的 游戏 体验时间创造更好的 游戏 体验,估计是不少小伙伴想要实现的。选择一台适合自己的 游戏 电视就十分重要了,通过二狗的分享相比大家也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电视型号咯。
全文的最后,如果还是嫌选购内容和推荐型号太多,那么可以参考下这个最简单最精选的选购建议咯。
红米 X55/X65/X75 2022款、 雷鸟 S515D系列
雷鸟 S545C系列 、 索尼X91J/X90J系列
索尼 A90J系列、 LG OLED B1系列、三星 Neo QN90A 65英寸
索尼 43X85J(小尺寸性价比 游戏 电视)、 LG OLED C148英寸(小尺寸高质量 游戏 电视)、红米 MAX 86英寸(大尺寸性价比 游戏 电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