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电影壁虎也是虎看奥迪营销的创新与变革

时间:2022-11-09 20:35:21阅读:1980
当一汽-大众奥迪在华销量累计突破700万辆大关后,如何在迅速变化的中国市场中,持续为新生代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产品和服务,与其进行良性的情感沟通并形成品牌认同,成为摆在这一豪华品牌面前的全新命题。近日,一汽…

当一汽-大众奥迪在华销量累计突破700万辆大关后,如何在迅速变化的中国市场中,持续为新生代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产品和服务,与其进行良性的情感沟通并形成品牌认同,成为摆在这一豪华品牌面前的全新命题。

近日,一汽-大众奥迪交出了一份暖心答卷。1月25日,微电影《壁虎也是虎》正式上映,这是CNY营销的又一里程碑式项目,也是一汽-大众奥迪为践行以用户为中心理念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守正出奇,深挖冰雪资产

CNY能够成功出圈,与一汽-大众奥迪守正出奇的经营策略密切相关。面对竞争日趋激烈和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中国市场,一汽-大众奥迪并没有迷失自我,而是不断对内求索,持续深挖品牌资产。

作为有着百年造车经验和深厚历史积淀的豪华品牌,奥迪具备丰富多样的品牌资产。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冰雪话题和传奇运动基因quattro。在《壁虎也是虎》中,一汽-大众奥迪以冰雪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对冰雪与梦想的深刻讨论。

在微电影《壁虎也是虎》中,奥迪100、奥迪Q5L、奥迪e-tron等传奇和全新车型依次出场,展现了历代产品的强大产品力,同时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奥迪产品的迭代和进化。

影片创新性地将奥迪冰雪资产与虎年语境、明星效应相结合,对冰雪与梦想做了走心诠释,与一汽-大众奥迪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探索与进取品牌精神遥相呼应、同频共振。

营销创新,传递进取精神

CNY能够成功出圈,也与一汽-大众奥迪的营销理念创新息息相关。与传统广告的强势观点输出不同,一汽-大众奥迪更加注重讲述品牌故事、传递品牌精神,力图让用户感受到品牌温度,实现与用户的情感沟通和共鸣。

片中的“老舅”原本拥有稳定且体面的工作,但他怀揣着热情和梦想,孤身一人深入东北地区,经过二十年打拼出一个雪场。而后,外甥“王虎”因对滑雪的热爱而来到雪场,与“老舅”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故事。

影片借助“老舅”和“王虎”展现了两代人对梦想的追逐和探索,而作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拓荒者、先行者和带领者,奥迪进入中国的三十余年,也是中国高度发展与腾飞的三十年,在这时间段内,奥迪一路陪伴与见证了无数人的奋斗与向上。而老舅始终在车内挂着的“壁虎”挂件,代表着一直以来享誉海内外的quattro技术,在影片中更是将壁虎扩展成更大的品牌精神,壁虎不再仅仅只是quattro,也代表着三十余年来,奥迪一路陪伴着每一个追梦人,成为他们奔赴梦想之路的“庇护”。同时是壁虎也是虎,也代表着,不断突破,进取不止的奥迪品牌精神,或许每个人都是小壁虎,但只要有梦想,亦能凭实力虎啸风生!。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强接受采访时表示,奥迪品牌一直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不断给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能满足大家需求的高端产品,同时给用户传递出奥迪品牌更好的体验感,让品牌更加有温度。

Audi Channel打造现象级案例

事实上,CNY只是一汽-大众奥迪营销创新的一个缩影。自从宣布营销创新、品牌焕新以来,一汽-大众奥迪已在营销领域做出了许多动作,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现象级的经典案例。基于用户运营思维,一汽-大众奥迪打造了豪华品牌首个生活方式“种草”类官方直播平台Audi Channel。

首期直播以“奥迪x Z世代的异想世界”为主题,聚焦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通过国漫、潮流运动、全能偶像等Z世代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联合跨圈层超级IP,打造了“优质内容 粉丝效应”的“跨次元”体验。

第二期“海上赛道 RS燃擎之夜”通过多场景实时互动,形成线上线下全线联动的赛道狂欢。全场景、沉浸式的类真人秀直播方式,将“海上赛道”打造成为属于所有奥迪粉丝的燃擎之夜,最终收获全网累积观看量3100W 。

第三期以“未来引力场”为主题,助力了奥迪新生代车型家族粉丝盛典的落地执行。此次直播,一汽-大众奥迪邀请各领域超级明星,与奥迪小型车家族一起,打造与品牌、用户沟通的全新渠道,吸引不同圈层的年轻粉丝。

第四期以“我们的主场,一起上场” 为主题,借势中国主场优势,创意性整合奥迪冰雪资产,展现奥迪的传奇运动基因quattro,并邀请三位世界冠军畅谈奥迪冰雪文化,共同见证奥迪冰雪体验季的开启。

一汽-大众奥迪通过Audi Channel,围绕“人、货、场”三位一体差异化的内容矩阵,与用户共同演绎了奥迪品牌的“好玩、好物、好惊喜”,并为用户带来了“破圈层”的精品内容,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那就是企业不断创新,不断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过去三十余年,一汽-大众奥迪经受住了市场和用户的考验,收获了700万用户的认可和信赖,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豪华品牌。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面对迅速变化的中国市场,一汽-大众奥迪将继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在守正出奇的经营策略的指导下,不断深挖品牌资产,持续推进营销创新,用心讲好品牌故事,在品牌与用户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牢固和有温度的联系,满足未来更多用户的豪华出行场景。

从微电影壁虎也是虎看奥迪营销的创新与变革

为什么经常见一些车尾部贴着一个金属的壁虎?

汽车 屁股上贴的那只壁虎想必很多人都见过吧,可以算得上是 汽车 贴标界的常青藤了,在经历了达喀尔拉力赛路线图、忍者神龟、王思聪吃面包等一代代网红贴标之后,壁虎依然保持着稳定的销量,至今仍然有大批车主乐此不疲地往车上贴壁虎。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只小壁虎的今生前世吧。
上世纪70年代末,大众有一款名为Iltis的军用小吉普,这辆小车虽然动力一般,但是由于配备了四驱系统,所以在非铺装路面上的行驶表现丝毫不输给当时的奥迪两驱赛车。于是奥迪的底盘工程师受到启发,首次提出了将越野和卡车上的四驱系统运用在轿车上的想法,后来奥迪公司批准了这个方案,于是在1980年推出了带有中央差速器的全时四驱量产轿车,这就是大名鼎鼎的quattro。
quattro是意大利语中“四”的意思,也就是明确告诉大家这是一辆四个轮子都有动力的 汽车 。为了更形象地解释quattro的含义,奥迪设计了一个小壁虎作为它的标志,因为壁虎的四只脚都有吸盘,可以飞檐走壁,所以它的形象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强大的四轮抓地力。因此,严格意义来说这只壁虎只有使用了奥迪quattro四驱技术的车才有资格贴。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渐渐流行起极简的logo风格,所以奥迪就把那只壁虎的图案取消了,只保留了quattro的字样。然后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段典故,导致很多人误以为这只壁虎只是一个普通的装饰物,因此随意贴着壁虎的车子就越来越多。
虽然有不少车主在车尾贴壁虎只是一个单纯的跟风,但是确实有一种说法还是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可,那就是壁虎的谐音是“避祸”,大家认为贴了它可以防止自己的车出事故,这只壁虎也和平安福是一个概念了。其实我当初乍一听这个解释的时候也觉得很巧妙,想必不少人也是因为这个说法才去网上买了壁虎的logo贴。
由于语言的差异,这个避祸的谐音只适用于中文,这也是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才会去贴,在国外的马路上你是绝对看不到有人把壁虎贴车尾的。至于这个说法最早是从哪里来的,已经无从考证,不过我个人倾向于是壁虎标贴厂家的“小发明”。只要赋予了一个商品恰当的含义,就会有人为它买单,这就好比钻石这种东西其实本身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但是被商人赋予了爱情和永恒的含义,它的价值就会稳高不下,而壁虎和钻石在营销的手法上并没有本质区别。
还有一种说法,壁虎的古称是“守宫”,中华传统文化中又叫做“天龙”,因为它善于飞檐走壁,所以也被视为降妖除魔和旺家兴财的吉祥物。当然,我觉得这有点过度解读了,能了解到这层意思的车主那是少之又少了,大部分车主其实只是为了好玩才贴了壁虎而已。
总而言之,车尾的壁虎最早源于奥迪quattro四驱技术,后来慢慢被中国车主赋予了其他的吉祥和规避灾祸的含义,因此就有不少人喜欢在自己的车屁股上贴上壁虎,大家其实也没必要过于细究,很多东西开心就好。
只讲真话的硬核系说车,关注“马头人车库”
壁虎是奥迪专利四驱Quattro系统的标志物 (读音为kuāchuēer) ,使用壁虎的目的是体现奥迪四驱系统的强悍抓地力,众所周知壁虎能“反重力爬行”,原因为脚掌下部有数十万根刚毛,有这些毛毛的脚掌可以产生2.5个左右的大气压,并且会产生分子引力,利用这一力量壁虎的足部可以“吸”住墙面以克服重力实现诡异的爬行。

奥迪 汽车 以壁虎的爬行能力象征Quattro四驱的稳定性,而且标志性的托森差速器可以在行驶中依据摩擦力,以及转速差的变化实现前后桥扭矩的动态分配,这种状态就像有生命的壁虎,四驱能力确实非常强悍。这是奥迪敢于使用壁虎作为四驱系统标志物的原因,客观的评价也确实符合能达到这一水平。

至于其他品牌的 汽车 贴造型相同的壁虎标志当然是山寨,不过汉子博大精深商家总能想出鬼点子,于是壁虎标志又有了一种象征意义。

具体是哪个地区的口音无从考证,总之两词的读音如果发音不清晰的话是有可能读错的,然而驱利避祸又是人之本性,交通安全直接的避祸自然是远离交通事故;商家看中了这一商机,成本几毛钱的壁虎标志物成为了一种“图腾”,价格自然能够十倍甚至更多被的上涨;在商家的渲染中,一些有口音且有些迷信的车主自然而然会以“避祸”的心态选择这枚小图腾。

不过还是不建议非奥迪品牌的 汽车 黏贴这一标志物,毕竟这是枚有源头有故事的标致,在 汽车 文化逐渐普及之后,这枚车标只能凸显该车的车主连 汽车 领域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是会成为笑料的。

驾驶 汽车 的安全与否完全在于驾驶技术和心态,在公路上经常遇到一些车尾贴着壁虎、尾箱有超大尾翼、尾喉有假声浪加上动次打次的的诡异音乐的车,这些车以并不快的加速度穿插在车流中并且挑衅其他所有车辆,这种驾驶风格和这种低端改装车即使贴上真龙该撞也跑不了,壁虎车标在这些车的影响中已经成为挺尴尬的一枚车标。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关注留言。)
说到 汽车 车身装饰各种各样,大家不少见的肯定四车后贴着个“壁虎”吧。

但其实“壁虎”并不是仅仅装饰这么简单哦,可是大有来头的。今天蜗牛我就来给大家说说这个大家都爱贴车后的“壁虎”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寓意的。

一开始“壁虎”真正的含义是来源于奥迪公司为它的四驱技术quattro设计的形象徽标。但后面就衍生出一些寓意,也就不再是奥迪独一无二的徽标标识了

而壁虎又有“守宫”一名之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天龙”的称号,擅长飞檐走壁,被视为可以降妖除魔、旺家兴财的吉祥物代表。

而且“壁虎”的谐音也有跟“避祸”和“庇护”这些词相似,所以一些车主也有希望驾车时保平安、不出事故的一些迷信因素而贴上“壁虎”。

但其实有这么多寓意也就是想表达自己选的爱车好,且希望自己出入平安添上的一些外在因素

破车都那样,你看有几个宝马奔驰贴这东西

壁虎谐音庇护,求平安的。不过北京话管壁虎叫歇了虎子,这些麻烦了,歇啦

贴壁虎不能过验车关。

我认为,个人爱好,还有信仰啥的,壁虎谐音避祸。不改变车身,不违法,自由!

壁虎谐音“避祸”,取祈福平安之意。

民间认为壁虎辟邪

从微电影壁虎也是虎看奥迪营销的创新与变革

有一只壁虎叫“夸丑”,它40岁了!重温试驾第一代奥迪Quattro

?是时候发动这件上世纪八零年代代表作,看看人生是否果真到了不惑之年才开花......
近来,奥迪飞毛腿的名声稍显古怪,尽管先后炼成R8、RS6和21世纪头十年中尤物RS4这样的杰作,失手作品却比之要多一倍。比起反应敏锐的德国对手,今天的RS出品不知所谓何故,往往给人一种有点超然物外的疏离感。
所以每当奥迪推出新款RS,我们就总想着或许应该让所有人温故知新一下来开一开这种旧货色,因为极致的quattro莫过于此。我一直十分渴望试试第一代quattro,考虑到其江湖地位和彪炳战绩,在下当然有充分理由战战兢兢。事实上它们并不像某些同期问世的规格认证特别版那样由于性能太可怕或太过惺惺作态而有负众望。
话虽如此,只要跟任何一个清晰记得quattro在1980年日内瓦车展出道当天的人谈谈,便会很快发现我其实对它华丽的英雄光环持有错误的预期,满脑子尽是黄白双色赛车卷起千堆雪的影像,殊不知街道版原来是别有洞天。
它标志着实用高性能汽车的开端,所谓实用即是你可以无视天气或道路状况随时开车出门,完全不用担心天公地母的心情是否会进一步恶化。阁下如若回过头翻看那个市场上充斥着这类汽车的年代(尤以日本越野代表为盛),如今看见四驱飞毛腿竟已变成汽车市场的主流,看见那些拜这部灰色低调奥迪所赐得以大行其道的Golf R,会感觉世事之变迁如白驹过隙。不过大家只要稍加追索历史,便不难明白quattro提倡的概念在当年何其勇敢大胆且富有革命性。
话说世有quattro之前,四驱的意义基本上等同于越野。试想在一般福特Escort仍然执着于后驱的时代,居然有人把这种技术应用于公路,甚至以炮制紧张刺激的痛快驾驶滋味为目标,外界肯定或多或少觉得太过疯狂了。事实上为了开发quattro,奥迪在上世纪七零年代末用奥迪80轿车制作的实验品便动用了大众Iltis军用版的传动系统,疯狂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一件用品,这个样本可谓粗枝大叶,但那份不屈不挠的雪地突破能力已经足以说服公司“掌柜”签发所需支票。
最终完成品当然与开发样本大为不同。1980年3月正式问世的quattro动用了中央和后差速,两个差速器可以经由一对工工整整设于车手与副驾之间的滑轮用缆索锁上。对于现已惯于使用Sport按钮和Drive Select旋钮的人来说,这样的差速控制装置简直可以说是荒天下之大谬。事实上当天如果不是异常温暖,眼前柏油路又一片干爽,我实在不敢肯定自己会否抗拒试用这套控制装置。
初代quattro生产期长达十一年,其间机械规格经过多次演进,但一直恪守五汽缸涡轮增压、四驱加手动变速箱的基本格式。诚然,quattro也是改革涡轮增压器用途的老祖宗。发展至1991年,quattro所用引擎终于升格至20个气门,仪表盘改用数码显示,下盘还有当时十分新颖的Torsen差速器坐镇。不过我们这次测试的quattro,是1981年首次登记的初版,引擎只有10个气门,仪表是传统指针货色,装备也比较老式,就连ABS也没有(无巧不成书,quattro出道几年之后便加设了ABS,系统当初可以用仪表板上的一枚按钮控制开关)。缀以镀铬的方形头灯和橙色示廓灯足以让你一眼就看出它不是后期推出的版本,个人也觉得前期设计比较赏心悦目,那些丰满轮拱则意味左右轮距必然较宽。
这副2.1升引擎力能产生197匹马力和284.2牛·米,数值与Fiesta ST所差无几,放诸今天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但quattro当年的体积也跟Fiesta ST相仿,所以跑起来其实比预期来得轻快,也比想象中舒适,车内既可挤挤坐下五人,又有一个座椅能加热。在高速巡航,所用转速不超3,000rpm,化解风噪和路嗓的本事也能胜过许多现代化汽车。
以上之所以从比较沉闷的事项谈起,皆因这部车的好戏必须要用前文后理进行烘托。它面对恶劣路况时不会踉踉跄跄,前后轮抓地力的轻重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仿佛车手再怎么粗手粗脚也难以动摇其下盘。由于引擎重心靠近前轴前方,钻进弯角的动作也并非反应过激的试车员所称的那样不堪,车手即使笨手笨脚也不会轻易触发转向过多。四十年前开这种无论晴雨都十分可靠的汽车,感受之强想必是翻天覆地、耳目一新的。何况它的身手无惧岁月摧残,冻龄一样的表现实在令人震惊。
比起驾驶现役RS,对待这部车的手法也无需那么老练,但它的确比较欣赏英明果断、手起刀落的指挥。刹车顺其自然,降档不忘补一脚油吻合转速,换档也不要操之过急……车手自自然然会觉得这些都是正确又恰当的操作手法,但说到底也不会出现用轮胎一边滑来滑去,一边在一片混沌中摸索牵引力的情况。要知道这是一部非常专业的机器,遇上车手存心放肆、偷偷搞些恶作剧,它都会用近乎冷血无情的态度一口拒绝。
Quattro在拉力赛世界不乏佳话,曾经两度囊括车手和车队锦标,最后一次成为双料冠军是1984年与Stig Blomqvist搭档的事。
“两轮和四轮驱动差别之大实在难以置信。”这位冠军告诉我,“我记得在英戈尔施塔特第一次在土路试车时,觉得这部车很不可思议,但适应起来并不困难,因为我之前一直开前驱赛车,操作手法其实大同小异,只是牵引威力强大得多。”
奥迪自然为他准备了一部quattro作日常代步之用,之后这部车便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瑞典为他效犬马之劳。“自从那时开始,我就不想再要2WD汽车。我后来还回这部车,之后就被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买下了。我正设法把它买回来,虽然尚未成功,但我会想办法说服对方割爱。”
在quattro上逗留的时间越长,我越想为他加油,希望他早日与它再续前缘。由于筋骨韧力十足,这部车其实有充分空间让车手全情投入,前座之间有一枝又粗且短的换档杆当然会有帮助。这个五前速变速箱齿比编排较疏,懒于换档的话很容易令转速跌到2,500rpm以下,就会堕进涡轮迟滞的小旋涡。这里可没有换挡拨片马屁精帮你保住面子,车手务须保持警觉,而不是像RS3或RS4那样让你觉得一个D档就可以闯天涯。在夜色下飞快掠过树篱夹道的弯角,一边以八零年代的高灯亮度尝试射穿夜幕,一边努力维持转速用五汽缸兴高采烈的声浪划破宁静,实在很难不幻想自己正在私家特殊赛段叱咤风云。
这一切的结果,就是一部把超凡性能带进日常生活,但仍需略施手段才能享受无穷乐趣的汽车,我实在无法想象这部quattro与现代RS居然有这么多共通之处。事实很简单,它奠定了奥迪飞毛腿和实用高性能汽车的基本路线。虽说出道至今已有四十年,大家若能看出其方硬外形、别树一帜的差速控制滑轮和寥寥无几的安全气囊之外的妙处,quattro就算在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日内瓦车展初现江湖大概也会技惊四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