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联林珍奇中的对联,联林传奇对联大全

时间:2022-11-07 17:41:36阅读:1150
还记得电视剧《联林珍奇》吗?忽然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对对子的电视剧,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热播风靡一时,是一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佳作。配于优美的曲调,再加上桂林那绝妙的山水画卷,比之现在的那些肥皂…
  • 林珍奇,原名林景琪,70年代香港邵氏电影女演员。1955年12月1日出生于台湾,初中毕业…

还记得电视剧《联林珍奇》吗?忽然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对对子的电视剧,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热播风靡一时,是一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佳作。配于优美的曲调,再加上桂林那绝妙的山水画卷,比之现在的那些肥皂剧真是好上千倍有余。

《联林珍奇》是我国第一部以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对联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笔者就是在那时开始感受到了汉字的美。它有机地揉有关历史史实、历史人物和民间流传的巧联趣事为一体,创造了一个以对联奇才凌大岫的爱情和坎坷命运为主线,时而令人忍俊不禁、时而催人泪下的悲喜交织的历史传奇故事。

凌大岫

可惜虽然现在现在网络上能找到这部电视剧,但是画面比例失调,也不清晰效果不好,音质也差了,而且还不全,甚是可惜啊!也只能将就地看了一遍,哈哈!我们就从先生的“萝卜,对得还是不错的”开始领略对联的奇妙之旅吧。

《联林珍奇》主题歌

剧中部分名联:

秀才夺馆秀才:麦黍稷,稻梁菽,这些杂种哪个先生?先生: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问老子?

凌大岫在大街上拦住了太师的轿子,要比对对子,若是太师输了的话,就让太师下轿步行。反正对了N个回合,最后太师认输了。其中有个对子是这样的: 李太师上联:南通洲,北通洲,南北通洲通南北 凌大岫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还有这样的对联上联:长长长长长长(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下联:长长长长长长(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横批:长长长长(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凌大岫给李太师夫人祝寿的桥段,也大为精彩。别人写的贺词,都是极尽歌颂之能事。而凌大岫挥毫泼墨,现场发挥,先写了一句:“太师夫人不是人”,大家看了大惊失色。凌大岫不慌不忙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连声称妙,忙问第三句,凌大岫又写下了“两个儿子都是贼”,众人面面相觑,大感惊诧,以为他对太师心存不满,是捣乱而来。当然,也有人认为他一时间神智错乱,才写出这等不知轻重的对联来。不少人为他暗自揪心,深怕太师一怒之下,了解了他的性命。然而,待凌大岫写出第四句后,人们尽展笑颜。第四句是“偷得仙桃敬母亲”。

云素娥

凌大岫喜欢云素娥,上门提亲,没想到被老丈人一个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新婚之夜,凌大岫无意中想到了下联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下地作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皇上出的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凌大岫对的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凌大岫进京的途中在一客栈投宿,店主十分傲慢,出了一联:树大根深,不宿无名小鸟。凌大岫对:滩干水浅,难藏有角蛟龙。

  皇帝在金殿上说自己做的梦:"太阳西落,高山崩塌,洪水涌出,花朵凋谢",求解。一大臣说此梦不吉,皇帝生气了。凌大岫解道"日落帝星出,山崩地太平,水出归大海,花谢子团圆",皇帝大喜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意思是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上联:穷老汉卖瓜,钢刀分切,上七刀下八刀,刀刀分明下联:酸秀才应试,冻雨洒卷,东二点西三点,点点湿润

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忠孝信悌礼义廉上联缺八,下联缺耻,讽那个贪官“忘八(王八)无耻”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此联顺读倒读字音一样

上联:移椅倚桐同望月下联:等灯(灯繁体字)登阁各攻书

上联:槐树千年成木鬼下联:岳阳万载化山丘

林大岫要回家,皇帝为了留他,出联:炭黑火红灰似雪,对曰:谷黄米白饭如霜

上联:因荷(何)而得藕(偶)?下联:有杏(幸)不需梅(媒)!(这是素娥姐姐结婚时的对联)

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

上联:清风唱细柳下联:淡月和梅花(记得这是苏轼兄妹的一个传说,据说苏小妹说的最妙,很拟人化“清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上联: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下联: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上联: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下联: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上联:琴瑟琵琶 八大王一般头面 下联:魑魁魍魉 四小鬼各自肚肠

上联:蔺相如 司马相如 名相如 实不相如下联:魏无忌 长孙无忌 彼无忌 此亦无忌 最后,隆重出场,

出句:烟沿檐湮燕眼(炊烟沿着屋檐,湮到了屋檐下燕子的眼睛)这是凌大岫考那个恶少的,是个剧中惟一一个绝对,目前还没找到答案

《联林珍奇》这十五集电视剧中,共整理搜集了近二百副对联。它们绝大多数是几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历史人物的对联故事的巧妙运用,不仅包含了各种类型的对法,如正对、反对、谜对、顶针对、离合对等(巧对居多),而且将贺婚、祝寿、讽刺、判案等多种用途引入故事,寓教于乐,寓庄于谐,使人们在欣赏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对联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美感的享受和哲理的启示,恢宏地展示了中国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的风采。

值得一看

电视剧联林珍奇中的对联,联林传奇对联大全

《联林珍奇》对联解读

《联林珍奇》是我国第一部以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对联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它有机的揉有关历史史实、历史人物和民间流传的巧联趣事为一体,创造了一个以对联奇才凌大岫的爱情和坎坷命运为主线,时而令人忍俊不禁、时而催人泪下的悲喜交织的历史传奇故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在这里,还有两点要注意:一、对联在词语、平仄、节奏、句式的对仗上,均相当严格,但对巧对的要求则略可放宽,以免因格律而害意;二、对联一般是上联以仄声字结尾,下联以平声字结尾,即所谓“上仄下平”,但在两人对句时,出句不一定就是上联,也可能是下联,反之,对句不一定是平句尾,也可能是仄声尾。这就是解说时多使用“出句”、“对句”而不用“上联”、“下联”的道理。
第一集:故事发生在我国明代江南一个名叫秀才营村的水乡,家境贫寒的豆腐作坊主凌真的孩子凌大岫,自幼聪明好学,能诗善队。一日与父亲凌真在江中游泳对句,在路上遇到同他嬉戏逗乐的胖和尚和老羊倌,他都以机智又充满稚气的妙对相答,赢得个小小的“文曲星”雅号。同县曹乡绅附庸风雅,望子成龙,逼他娇生惯养的儿子曹龙驹拜师学对联,结果闹出“萝卜对”的笑话。有一次,当朝重臣李太师巡视路过县城,不知天高地厚的凌大岫眼见抬着皇上御书“天下无书不读”金匾的轿对,竟然横躺在大街上拦官挡道,旁观者无不为他捏一把汗。
千年古树当衣架(凌真),万里长江作浴盆(少年凌大岫)
解说:这是明代才子解缙少年时答对其父的一副对联,场合恰如电视剧一样,是在江边,这是一副比喻对,出句、对句都显示出很宽广的胸怀,尤其是对句,作为少年之作,更是难得。
核桃(曹乡绅),萝卜(曹龙驹)
解说:这副对联和以下的一组对联都来源于民间笑话,剧中曹龙驹的对句是经邺先生提醒后才对出的。本联为“名词对”,以菜蔬对干果,因繁体字写作“萝卜”,所以又都是同旁对。
绸缎(曹乡绅),罗布(曹龙驹)
解说:此联经邺先生代为解释,“罗”为丝罗之“罗”,“布”乃布匹之“布”,而且是同类名词对。
钟鼓(曹乡绅),锣钹(曹龙驹)
解说:此联经邺先生代为解释,“锣”为锣鼓之“锣”,“钹”乃铙钹之“钹”,也是同类名词对。
岳飞(曹乡绅),罗甫(曹龙驹)
解说:此联为人名对,经邺先生代为解释,岳飞是忠臣,罗甫是孝子,可以相对。
牛头且喜生龙角(胖和尚),狗嘴何曾吐象牙(少年凌大岫)
解说:本联与下联都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于谦少年时与蓝古春和尚的对句。这是一副“比喻对”,出句比喻少年头上梳得两只小发髻,少年大岫反唇相讥,虽有些不敬,但出语敏捷形象,所以胖和尚听了,并不恼怒。
三角如鼓架(胖和尚),一秃似擂槌(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也是比喻联,出句比喻少年头上梳了三个小发髻,少年大岫以和尚的秃头相讽,和尚听了,却连连声称“善哉!善哉”,嘉其聪慧,胸襟颇为广大。
此木为柴山山出(老羊倌),因火生烟夕夕多(少年凌大岫)
解说:这是一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拆合字对”:“此”、“木”合为“柴”,“山”、“山”合为“出”;“因”、“火”合成“烟”,“夕”、“夕”合成“多”。这是一副绝妙的好联,是创作者受到了眼前景物的形象启发联想而得,剧中用优美的画面表现出来了。可见,对联创作也永远离不开生活。
日在东,月靠西,天上生成明字(老羊倌);女位左,子居右,世间配定好人(少年凌大岫)
解说:这是明代万安少年时所对的一副“合字对”:“日”、“月”合成“明”,“女”、“子”合成“好”。电视剧以明朝为背景,联中的“明”字便有特指的意义了。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老羊倌);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哞(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来源于传统相声中的“摹声对”和“复词对”,“咩”、“哞”是羊和牛的叫声;“山”、“水”用了四次,“牛”、“羊”用了两次。本联在民间流传时有多种说法,其一是联中的“足”为“角”,“鼻”为“腰”,平仄更协调些。
自喜轩窗无俗韵,亦知草木有真香(云先生)
解说:此为一般的题赠联,本联属于自题联,可以表现撰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
闻鸡愿起舞(老羊倌),射虎期穿石(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用了成语典故。出句“闻鸡起舞”是说东晋名将祖逖年轻时和刘琨在一起,半夜里听到荒鸡啼叫,就起床下地,出门舞剑,培养英雄气概。对句的典故是说汉将李广出猎,见草中有石,误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簇”,连箭头都射进去了,可见力气之大。
不义之财不可取(凌真);有心为赠有心收(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表现了父子两人内心的思想活动。当时,父亲怕儿子收了不义之财,又怕错怪了儿子,便以出句试探;儿子却以对句作为回答,使父亲放了心。
麦黍稷,稻粱菽,这些杂种,哪个先生(夺馆先生);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问老子(邺先生)
解说:这是一副传统对联,在剧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夺馆先生自以为满腹经纶,想出对难为别人,竟傲慢的骂“先生”是“杂种”。在这里,“杂种”和“先生”都是双关词。邺先生对句中的“正经”也是双关语,既说的是前面的“正经”——《诗》、《书》、《礼》、《易》、《春秋》,又说的是“正派”的意思。因来人欺人太甚,故以“老子”自称,回敬对方。“老子”也是双关词,指长辈,又指书名《老子》,即《道德经》。
六朝碑版求真意,两汉文章饶古风
解说:此为剧中“中堂”里挂的布景联,以表示主人超凡脱俗的意趣。
独角兽(邺先生);比目鱼(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在学塾念书时,回答寿镜吾老师的妙对。在同学们对以“九头鸟”、“三脚蟾”、“百足蟹”之后,先生肯定了“比目鱼”。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虽然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珠联璧合。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古代传统的言志联。在剧中,少年凌大岫以此回答李太师“你肚子里有几卷书”的提问。上联是他看到身边手握宝剑的武士后即景拈来,作为对仗的铺垫;下联才是直接回答,这种回答是概括性的、虚指的,也表现了答者的气度。
三尺天蓝缎(李太师);六味地黄丸(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一副“无情对”。讽刺一个花钱买官做,开中药铺出身的人。上联指官服颜色,下联是成药名,本无相关,故曰无情对。但味对尺,地对天,黄对蓝,丸对缎,工整至极。剧中加以改造,已变讽刺为谐趣了。
登楼望南北(李太师);行路吃东西(少年凌大岫)
解说:这是“借字对”,即借用了字面的意义,与出句构成巧妙的对仗。本联巧在以“东西”(物件)借为“东”、“西”两个方向,以与“南”、“北”对仗,而且以吃食的动作配合,真是天衣无缝妙对。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李太师);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历来传说是清代纪晓岚回答乾隆皇帝的对句,有名的“复词借对”。联中除以“东”、“西”借来与“南”、“北”相对外,其中所有的字都至少重复出现三次。“南通州”是现在的江苏省南通市;“北通州”是现在的北京通州县。
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李太师);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巧用了很多对联创作手法。它既是“顶针”,即将前一分句句尾之词,作下一分句开首之词,如上联的“断桥”、下联的“明月”;又在联中改变了某些词的词性,将形容词或相当于形容词的“断”和“明”,变成句末的动词。
火烛照空亮,文光射斗(李太师);惊爆落地响,怒气冲天(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即景而作。出句是表达了李太师对小“神童”的期望,“斗”,星星,希望他“文光”照射天宇。对句的“怒气”,是一种爆发出的“志气”,至于“怒”,不是对李太师,而是对着那些居官自傲、蔑视百姓的人。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李太师);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清代文人陶澍少年时所作的即景言志联。出句从除夕夜的灯光,升华到“为乾坤增色”,意境大大提高了一步;对句也不平凡,把击鼓之声,当作春雷,焕发出“替天地扬威”的千钧之力。
第二集:知县王疾烈陪同李太师观赏歌舞,乘兴展读皇上御征对联。大岫以家中豆芽为题写了一副同字异音的“长”字联,引得秀才、街坊纷纷称奇索对求联。爱才的邺先生也登门收徒,趾高气扬的曹龙驹在水田边嘲弄农夫,反被大岫以联讥讽,只得狼狈而逃。大岫入学后,曹龙驹总想寻机报复,竟然蛮横抢占大岫座位,邺先生出联作裁判,龙驹输后不服,回家大哭大闹搬来父亲曹乡绅救驾。
妙人儿倪家少女(李太师);大言者诸葛一人(倪君)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有名的“离合字对”佳作。“妙”字拆而为“少女”;“大”字拆而为“一人”;而“人”、“儿”(“儿”的繁体),“言”、“者”,顺势又合成“倪”、“诸”二字,宛若天成,令人叹为观止。此联传说是乾隆时大臣张玉书对的。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民间传说中一家豆芽店的对联,为“变音对”。剧中神童凌大岫题自家豆腐作坊中发豆芽的对联。联中“长”或读作“cháng”,或读作“zhǎng”。由于这是专写发豆芽菜的,这副对联的意思便有了极大的合理性,如果是对别的行当来说,也许就不好理解了。
家父长于街,肩挑日月卖;家母居于院,手摇乾坤转(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明代才子解缙少年所作的对联(文字略有不同),剧中是凌大岫用了夸张的语言,介绍自己父母所从事的行当的对联。妙在夸张得合理、有趣:其父凌真(自称家父),不分早晚得上街卖豆腐,其母(自称家母)在家纺棉花,整日摇纺车。故意用了一般形容高官以至皇帝的词语,如“长于街”、“居于院”、“挑日月”、“摇乾坤”……这就使人一开始不明所指何事,不免大吃一惊,当知道所指的谜底后,便会叹服他的精明了。
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李太师)
解说:此联本是题湖南岳阳楼的一副名联。“收”,一作“来”。下联中“忧乐”二字,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剧中移用为李太师自题言志联,体现了古代有爱国爱民思想的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境界和自我修养意识。
竹篮提笋母抱儿(曹龙驹);稻草抛秧父捆子(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一副巧对(用字略有不同),用的是比喻手法。竹子生笋,用竹篮装笋,如同“母”抱着“儿”;对句则更妙,巧用稻秧与稻草的先后关系,如同“父”捆着“子”。古联所用为“母怀儿”、“父抱子”,也是一种合乎自然的很好的对法。
牛跑驴跑跑不赢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农夫)
解说:此联以农村里常见的动物牛、驴、马、鸡、鸭、鹰的特点,选了“马”和“鹰”来表现马奔腾千里、鹰击长空的气概,象征一种善的、美的、好的、向上、向前的力量。
数一数二大户;惊天动地人家(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少年凌大岫为一家从事不同职业的三兄弟所写的对联,还特意加了一个横批“先斩后奏”,巧妙的表现了他们的职业特点:老大卖烧饼,整天“数一数二”;老二卖爆竹,自然是“惊天动地”;老三是杀猪的,当然是“先斩”了再说,不必向谁“奏明”。说是夸张,又是实情;说是写实,又有虚张。
竹笋初生,几时称得林(凌)大秀(岫);梅花始发,哪曾见有叶(邺)先生
解说:此联本是明代广东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与叶梅开先生的对句。从写实开始,形成一副“谐音人名对”。剧中巧用此联,真是天衣无缝。出句由竹笋到竹林,一片秀竹,以“林大秀”谐音“凌大岫”(人名);对句从寒梅始放的特点,引出没有叶子先生出的道理,巧妙地谐到“邺先生”的人称上来,堪称佳联的上品。
谁能招三秋月;我欲凌万里风。
解说:此联以修辞中“设问”手法,以应对试才。邺先生的出句无疑是既测验了大岫的文才,又试探了他的志向。由于“三秋月”是自然景物,对句虽然也可以再写景物,但是单纯地以写景为对,不免流于一般。剧中神童凌大岫却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自己乘“万里风”直欲凌云的志向。对联十分讲究气势,切忌上联重,下联轻,至少也应该上、下联力度相当。这副对联是历代流传对联中颇有代表性的佳作。
好消息几时来,春月桃花秋月桂;实功夫何处下,三更灯火五更鸡。
解说:此联从旧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化出。出句是鼓励凌大岫在学问功名上有成就;春、秋两季是不同级别科举考试的时间,此时的“好消息”,或是考中秀才,或是考中举人。对句是说自己要好好下功夫,哪怕点灯熬油、通宵达旦,也要把书念好。为了功名而学习的目的,已是陈旧的历史了,但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谁家犬子敢欺虎;安知鱼儿不成龙。
解说:剧中曹乡绅以富欺贫,以长欺幼,出言不逊,说凌大岫是“犬子”。大岫却迂回地反击,在对句中不去回答“谁家”,而说自己这小“鱼儿”将来会化成“龙”的,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巧妙。
鹦鹉能言难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
解说:此联是北宋著名诗人王禹偁少年时答对郡太守的妙对。他抓住了两种动物各自的特点:鹦鹉能“说话”,蜘蛛善“结网”,都有绝妙的本领,这种本能,被认为是动物之谜。但是,“鹦鹉能言,不离飞鸟”,难成大器;蜘蛛也无法像蚕吐丝一样,造福于人类。在剧中,以这样针锋相对的答对方式表达出来,赋予了此联全新的意义。
伤心夜雨,蕉窗点半盏寒灯,替诸生改之乎者也;回收秋风,桂院剩一支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解说:我国古代的许多落第秀才、教书儒士们,尽管满腹经纶,往往怀才不遇,留下了许多诉说自己清贫心酸的对联,呼吁人间世事的不平和痛苦,此联即其中之一。秋风、夜雨、寒灯,这景象表现了儒士凄惨的心情,有很大的感染力。以“柴米油盐”对“之乎者也”,天然成趣,足见这教书先生是很有才学的。
第三集:邺先生被赶走了,学塾来了个阴阳怪气的石先生。他偏和大岫过不去,存心想出联难道大岫,不料受到大岫的巧对讽刺,石先生怒气冲冲硬把大岫赶出了学堂。远村的小素娥听说大岫读不成书,把自己心爱的小饰物交给他作学费。大岫拒收,小素娥委屈地哭了。大岫违禁令在县衙门口卖豆腐,被抓到公堂受审。经一番辩解,使得知县息怒开颜,荐他为秀才。大岫和素娥作对联游戏,素娥绝对不绝,只好作大岫的“娘子”,两小无猜的大岫、素娥唱起了童心可掬的《竹马歌》。曹乡绅为了使大岫出丑,竟然把自家的竹林砍光,并下帖请来了有名的秀才、举人同大岫打对联擂台。
雪逞威风,白占田园能几日;云随雨势,黑漫天地不多时。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比喻对”,它的最大特点是“呼应”。出句中说“田园”因为有“雪”才“白”,用来表示恶势力要赶走邺先生,“白占”私塾这片“田园”。大岫在对句中说“天地”因为有“云”而“黑”,但云消雨散不会长久,以此安慰自己的尊师,也增强自己与恶势力斗争的信心。
猫踩猫头瓦;鸡啄鸡冠花。
解说:此联即景而出,“猫头瓦”是对屋檐下瓦片形状描绘的俗称。因此,对句要对得准确、又能成文,是不容易的。少年凌大岫即景而对,且对得非常工巧。
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解说:此联传说是清人蒲松龄少年时所对,也是一幅无情对:“细”对“粗”,“羽”对“毛”,“家”对“野”,“禽”对“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上下联字字相对,可是拆开个字联起来,又都是两种意思相隔很远(无情)的话:出句是写实的,石先生用砖块把鸡打死了;对句则是嘲讽了不学无术(把“一曝十寒”竟然念成“一暴十寒”)的“石先生”,是说他“粗毛野兽”。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解说:此联有人认为是明代才子解缙的佳对。是一副绝好的“顶针对”。他的关键处不是一个字,而是两个词“金线柳”和“玉簪花”。全联同时巧用了三个“金”、三个“玉”,将内容连贯起来,确是一副名联。
日圆;风扁。
解说:此联是明代戴大宾与知府的“短对”。全联四个字的“二言对”,如果是对韵里的“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之类,则太流于一般了。本联妙在巧解了“风扁”二字:风可以从门缝进来出去,其形不是“扁”的吗?剧中用在少年大岫对句时,也符合孩子们的想象力。
凤鸣;牛舞。
解说:此联也是明代戴大宾与知府的对句。同上面的二言对一样,从对句里体现出妙趣来。“牛舞”初听时很难理解,但古人曾说“百兽率舞”,牛既为百兽之一,当然也可以“舞”,如此,则令人惊叹了。
虎皮褥盖学士椅;兔毫笔写状元坊。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巧对,以“兔毫笔”对“虎皮褥”,对仗工整而新奇;以“状元坊”对“学士椅”,又表达了神童的志向和抱负。
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席;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
解说:有记载说,明代有个御史巡视到松江府,于席间出句:“鲈鱼四鳃一尾,独占松江。”隐说知府在这里独占一方。松江知府对曰:“螃蟹八足两螯,横行天下。”以此回答来和老朋友开个玩笑。电视剧中化用成与之相似的一副对联,由知县王疾烈与凌大岫对句,只是表现了大岫的巧思,一点没有互相讽刺的意味。
鸡蛋无盐真淡蛋;猪肠未切好长肠。
解说:此联也是历代流传的一副“同音对”,“淡”、“蛋”与“长”、“肠”都是二字同音而不同义的,意思清楚明白,但对答十分巧妙,它和下面几幅对联都是起了突出凌大岫的敏捷才学的作用。
小孩子两腿木耳;老大人一脸花椒。
解说:此联是清人王尔烈在考场与主考官的一副戏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木耳”与“花椒”形成了工整、有趣的对仗。剧中大岫穿在外面的裤子较短,露出里面的裤子边,像长了“木耳”。神通凌大岫聪明过人,把“老秀才”脸上长的老年斑,比喻成“花椒”,亦是恰到好处。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解说:此联本是金代章宗与昭容李师儿互对的“合字对”。二“人”、“土”合而为“坐”字;“日”、“月”合而为“明”字。电视剧中引用此联,暗示了素娥与大岫成年以后的夫妻关系。
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解说:此联是“拆字对”:“闲”字拆开,一“门”一“月”;“思”字拆开,一“田”一“心”。汉字的结构很复杂,有些字就是由若干个单字组成的。比如我们听说人姓“zhāng”,就会问一句:“弓长张,还是立早章?”汉字的这些特点,为创作“拆字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
解说:此联是当代人创作的一副“回文对”。上联的读法,由前往后读与由后往前读,都是同样的句子,下联也是这样。“回文对”的形成,中间的字叫“轴”,以它为中心,前后依次对称排列相同的字。这副联的“居”和“活”就是“轴”。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解说:此三联都是单口相声的传统段子《解学士》中的对子,在早于相声段子的“话本”中已见记载,但情节很简单。电视剧中引用此联是融合无间,恰到好处。第一联是大岫写的门联。对联曹家砍了竹子,是不想让大岫有“作联材料”。既然没了竹子,大岫岂不是要自己把对子揭下来吗?曹家万没想到大岫上下加了“短”、“长”二字。待到曹家把竹子连根刨掉,大岫又加了“无”、“有”二字。曹家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从此怀恨在心,矛盾在若干年后变得更加尖锐起来。

电视剧联林珍奇中的对联,联林传奇对联大全

观联林珍奇有感的作文

[梗概]中医世家豫章药园里传出了欢声笑语,几对青年男女在这儿吟诗作对,好不快活。大岫参加考试,本应榜上有名,不料见钱眼开的主考官经不起曹乡绅的威逼利诱,设计让凌大岫放弃中举。凌大岫将计就计,反令得意的主考官拱手求饶,钻爬到桌底。曹龙驹对益发美丽的凌小妍不怀好意,经常在路口拦阻调戏。小妍无奈,只好以对句作挡箭牌。曹龙驹和管家到处求人也对不去像样的下联,受到小妍的奚落,正恼羞成怒时,又被小妍的六字同韵、同音异义一联赶出门外。狼狈中曹龙驹发誓得不到凌小妍誓不罢休。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医家常用的门联,表达了仁人仁术的医家风范。作为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希望百姓的身体健康,没有人来看病才好;哪怕门庭冷落、自己贫苦潦倒,也心甘情愿。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境界。
轻风□细柳
淡月□梅花——云春娥
轻风摇细柳
  ·
淡月映梅花——云素娥
  ·
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凌小妍
  ·
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凌大岫
  ·
轻风唱细柳
  ·
淡月和梅花——双喜
  ·
解说:此五联中第一联旧传是苏门父子的对句。父亲苏洵出联,要苏轼、苏辙和苏小妹填中字。其实,这是古时诗学中“炼”字的一种方法。电视剧中引来由云春娥出全联,各句中间的缺字由大家填出。素娥、凌小妍、大岫、双喜所填的四联,相形之下,以大岫所填为佳。
花翅轻飏星月隐——云素娥
长臂怒挥天地开——凌大岫
解说:此联本是写景联,对句把联意夸张升华为言志联,本联同以下几联都是历代流传的名对。电视剧中引来,用在几个年轻人互对的场面里,倍添情趣。
沉李浮瓜添雅兴
雪梨蜜枣佐清谈——豫章
解说:此联本是水果店对联,在电视剧中与各位青年人的雅集情景契合。沉李浮瓜,见古诗文:“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是夏天“冰镇”水果的传统妙法,引申为夏日游宴之义。
烦暑最宜淡竹叶——豫章
伤寒尤妙小柴胡——云春娥
解说:此联是民间流传的一名中医所作的无情对。出句说,在烦人的暑天里,竹叶所造成清淡阴凉,让人再舒服不过了。在对句中由于联语使用的是中药名,结果竟成了为治疗伤寒病所开的药方了,也是妙不可言。
春暖带云种芍药——凌小妍
秋高含露摘芙蓉——双喜
解说:此联从时序上看来是一副景物联。难得的是,用了适时栽花,摘花反映出来,写得非常准确:芍药是夏季开花,因此,春暖之日就要下种,才能赶上时令;芙蓉(当指木芙蓉,而不是荷花)八九月开花,正是秋高含露之时。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凌大岫
红娘子佛手引金针——云素娥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传统佳作,中草药名对。出句、对句中各有三味中药(白头翁、牵牛、熟地,红娘子、佛手、金针)。由于作者巧妙的组合,产生了别有含义的意境。联语前后连贯,不露痕迹,妙笔神来,各得其所,堪称“天作之合”。
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凌小妍
鲤鳞河里,满河鲤鱼捞不完——曹龙驹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出句绝对,也就是历史上长时间没有好对句的对子。因为联中的“钟”、“中”、“终”、“钟”、“撞”几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要求对句也在相同位置上用几个同样条件的字,难度是很大的。电视剧中曹龙驹的对句中,用了“鲤”、“里”、“满”、“鳞”、“捞”等字,其中有些是对不起来的,与出句所要求的相差甚远。
抚养无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旧有的传统格言联。它的特点是其中有四个词的构成方式完全相同:“俯仰”、“天地”、“褒贬”、“春秋”,都是反义复合词。从对联多功能角度看,还可以理解为句中的“自对”。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解说:此联本是四川省新都县宝光寺联,其内容本意是在“讲经”。上联说:在我们这些“世外人”看来,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道理,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认识,知道原来不是道理的,都是世上的道理了。下联说:“天下事”繁杂多样,想了结,还是了结不了,何妨“不了了之”?充满了对人生、世情的静观态度,包含了一些哲理意味,“难得糊涂”是它最好的横批。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解说:此联也是四川省新都县宝光寺联,也富有哲理意味在内。饭是米煮,这是常识,可上联偏说世上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联用佛家语进行翻译。佛家说有“心田”、“福田”,是由信仰者“自心”耕出得到的。换句话说,有心才有“田”,如同有米才能煮饭一样简单,劝说人们要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多做有益于世人的事。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解说:此联是历代广泛流传的寺庙联,本是题弥勒佛的。北京的潭柘寺等许多寺院里,都有这样内容相近的对联。弥勒,俗称“笑佛”、“大肚弥勒佛”,也叫“布袋和尚”,相传他是五代时一个和尚的化身,和尚体胖,常搭一个口袋上街乞讨。这副联抓住弥勒的特点,在“大肚能容”、“开口便笑”这两个突出特点上大作文章,劝告人们要胸怀宽广,保持乐观情绪:肚里能容,口上才能笑得出;不能容,也就无法笑了,劝说人们要像弥勒佛一样处世待人。
画上荷花和尚画——凌大岫
书临汉帖翰林书——和尚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著名的谐音回文对。联中“荷”与“和”、“上”与“尚”、“汉”与“翰”、“临”与“林”等对应字,都是谐音字,由于这种谐音关系使得此联正读和倒读的发音全是一样的,从而产生天衣无缝的趣味性。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凌大岫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和尚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一副著名回文对,也是一副较早的酒楼联。酒楼就叫“天然居”。上联出句“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本来就是一副回文对。后人有人索性把这副对联作为可倒读的两句分句,连在一起,作为出句,于是有人把“人在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副回文对,作为对句,成了这样一副“怪对”。不过这种对联,在词性、平仄等方面的要求,一般都放宽了不少。所以巧联妙对常常为了避免因词害意、因韵害意,普遍地在格律上是放宽了的。
大佛寺死个和尚
天竺国添一如来——凌大岫
解说:此联本是清代纪晓岚的对子。据记载,一次,衡阳太守刘朝玉求他为衡山南岳庙刚刚圆寂的和尚写副挽联。纪晓岚问:“是怎么回事?”刘朝玉说:“南岳庙死个和尚。”纪晓岚就把这句话写出来了。刘朝云心想,这可坏事了,怎么这样随便呢?不料,纪晓岚接着写出下联“天竺国添一如来”,说和尚到西天成佛了。即切事实,又有文采,十分机敏和有趣。
烟沿檐,烟燕眼——凌小妍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无人对出的“绝对”,难倒了不少对联家。这个出句难在前后两个分句三个字都是同音(或近音)的。意思是:烟沿着房檐往上升,烟(熏的意思,名词当作动词用)了燕子的眼睛。但愿在今后能有聪敏人对出来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