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荣获金鸡奖影帝刨过粪坑北漂吃泡面度日张艺谋夸了不起
恭喜张译凭借《悬崖之上》获得金鸡奖影帝!
在《悬崖之上》中,张译饰演的张宪臣惨遭电击,他一度大小便失禁,每块肌肉都在颤抖,翻白眼丧失意识。
拍摄时,剧组真的准备了电击工具,张艺谋怕伤害到张译,做足了准备工作,而张译说:“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就是砧板上的肉。”
这段电击戏份令无数观众感动,心疼到落泪,就连张艺谋也称赞他:“演员的状态是一种感觉,全靠他拿捏,非常了不起。”
如今,张译获得了金鸡奖影帝可谓实至名归!而他“封帝”之路却并不容易。
出名之前,张译是个北漂,最惨的时候没钱吃饭,3天只吃了一碗泡面,最后房东大妈看不过去了,捧着一碗饺子请他吃,张译这才有命继续折腾。
2005年,无名氏张译向康洪雷提交自荐信,想演《士兵突击》这部剧。
张译说道:我有8年兵龄,经历过艰苦的日子,修过靶场、刨过粪坑,当过部队班长,无奈就是不出名。
康洪雷被张译的真诚打动了,他定下张译出演班长史今。
史今在剧中戏份不多,但却十分出彩。
他坐在汽车内,望着漂亮的天安门,那是他心中的圣地,但此前从未来过。
作为士兵,他退伍了,保家卫国的梦想也戛然而止,他决定洒脱地离开,但也有委屈与遗憾,从前热烈爱国,以后是全新的生活与梦想,种种思绪交织在一起,史今在车内哭得像个孩子。
这一场哭戏令许多观众难以忘怀,张译凭借《士兵突击》也有了一定的名气。
《士兵突击》之后,张译领衔出演《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被视为《士兵突击》的后续之作,在筹拍的过程中就备受瞩目。
张译被业内人士看好,认为他就是下一个许多三,下一个影帝,张译对“团长”充满了喜欢与期待。
张译:“一次和我兰晓龙,我们在凌晨1点的大街上,说着说着就哭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永远有一个东西压着。”
遗憾的是,《我团长我的团》因为拍摄时发生意外,烟火师郭岩不慎引发爆炸,导致三个工作人员受伤,而郭岩意外去世。
死亡的阴影蒙在这部剧上,开播后,电视剧备受争议,甚至受到观众抵制。
《我的团长我的团》豆瓣评分高达9.5,但在影响力上始终没有达到《士兵突击》的国民高度。
张译第一次主演电视剧,也留下太多遗憾!
没有一炮而红的命,张译只能老实地拍戏,一步一步来。
拍摄《金刚川》时,他多次通宵拍摄,导致最后缺氧晕眩。
《红海行动》里的动作戏很多,拍摄时张译不慎骨折,为了不耽误拍戏进度,他违背医嘱,坚持拍戏。
拍《我和我的祖国》时,他10天瘦了15斤。
“因为这个角色他需要有一个变化,无论是减肥也好,还是做各种功课,都是演员应该做的”
随着这些作品的热映,43岁的张译受到业内人士以及观众的认可,2017年,他更是凭借《鸡毛飞上天》收获白玉兰最佳男主角奖。
如今他戏约不断,好评如潮。在金鸡奖荣获影帝之后,张译还有3部新作品待上映,《狙击手》、《刀尖》、《无价之宝》,他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期待他做新作品中的表现。
27岁才开始拍戏,31岁才真正走红,金鸡奖影帝张译这些年经历了什么?
2021年12月30日晚,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落下帷幕,张译和张小斐分别获得最佳男女主角。大奖没有出炉前,张译和于和伟的呼声都很高,两人也全都是因为《悬崖之上》提名,竞争十分激烈。但最终,张译凭借在《悬崖之上》中的精彩表现,拿下了“金鸡奖影帝”,还自嘲“对不起于和伟”。
张译27岁才开始拍戏,31岁才真正走红,多年来不上综艺、不炒绯闻,一直兢兢业业,他才是一位“被低估的王者”。
一、梦想起航的少年张译小时候,家里有一台老式收音机,父亲一直把它当宝贝,每天晚上都会听一会儿。每当这时,张译也会凑到父亲身边,安静地跟着听广播。后来,张译又迷上了听小说,觉得播音员的嘴太厉害了,想怎么讲就怎么讲,真是太牛了。于是,他就有了“长大后一定要做播音员”的梦想。
高二那年,张译心血来潮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没想到,还真让他考上了。可当时的他还没有毕业,压根没办法去学校报到,机会也被浪费了。等到了高三,他的高考志愿还是北广。然而,那一年的哈尔滨只有两个名额,张译没能入选。有时候命运就是如此弄人,如果张译考进了北广,那么娱乐圈就会少一位优秀的演员了。
张译落榜后,心情十分烦闷,常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一整天都不出门。父母为此操碎了心,在一番打听之后,得知哈尔滨话剧学院正在招生,于是把消息告诉了张译。父母对张译说:“话剧跟播音一样,都是文艺项目,你去试试肯定会感兴趣。”在父母的不断鼓励下,张译的心态渐渐好转,随后便考入了话剧学院。
刚接触话剧的时候,张译还没什么感觉,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彻底迷上了话剧,进而生出了“天天看话剧、天天演话剧”的心。
然而,当时的哈尔滨,话剧行业并不兴盛,仅有的几个剧院,也不是每天都有演出。为了满足自己的“剧瘾”,张译决定去做“北漂”。最开始,张译打算报考北京戏剧学院,可那时各大院校都过了报考时间,他全部遗憾错过。多番打听之下,张译得知:北京战友话剧团还在招生。于是,19岁的张译就带着行囊去了北京战友话剧团,从此开启了长达9年的军旅生涯。
二、被同学嘲笑是“驴脸”刚进团那会儿,张译表现得非常内向,不爱说话,长得也丑,逢人就拉着一张长脸,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驴脸”。
不过,张译也并非一无是处。由于父母都是老师,父亲从小就逼着他看世界名著,所以张译的文字功底一直很好。因此,他成了团里的“文秘”,偶尔帮领导写写稿子,或是做一些场记的工作。可是,张译的本职工作毕竟是演员,在团里待了几年之后,身边的战友都陆续上台演出,只有张译依旧干着杂活。
对此,张译表面上装作没事,但心中多少有些失落。直到有一次,团里聚餐,领导的一番“酒后真言”,彻底让张译万念俱灰。那天,大家都喝了不少酒,领导对每一个人都点评了一番,基本上都是“表现不错”、“未来可期”之类的评语。
唯独到了张译这里,领导说:“张译啊,不是我不让你上台演出,主要是你这个长相,根本不适合做演员,你演戏就是个‘死’。”
听完领导的话,张译非常难过,回去之后把自己蒙在被子里,第一次对自己做演员生出了怀疑之心。随后,张译决定改行做编剧,于是开始日以继夜地写剧本,希望能以此来改变自己的窘境。可是,张译始终有些不甘心,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演一演试一试,哪怕是跑龙套,也要演一演。
此后的几年里,张译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剧组,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当然,大部分导演看到他的形象,直接就拒绝了他。
那些肯接受他的剧组,也都是让他跑龙套,基本上连台词都没有。即便如此,张译也从不敷衍了事,每场戏都会非常认真。拍完了自己的戏份之后,张译就会在剧组观察别人的表演,从中汲取经验。
张译的种种表现都被领导看在眼里,时间久了,团里的领导也会给他分配一个小角色,让他上台过过瘾。但是,张译却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拍戏时,他总喜欢给自己加戏,喜欢临场发挥,导致其他演员都接不上戏,让领导有些烦躁。
团里领导嫌弃他捣乱,张译却振振有词地说:“我觉得人物不够饱满,加一些小动作会更真实,更有代入感。”领导压根不听他解释,劈头盖脸一顿臭骂,随后又把张译打入了“冷宫”。
三、遇到伯乐康洪雷无法登台的日子里,张译继续做着团里的场务、文秘和打杂工,堪称社会主义一块砖。好在,张译平时表现不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领导考虑到这一点,也就不给他“穿小鞋”了。2004年,团里正在排练话剧《爱尔纳·突击》,也就是《士兵突击》的话剧版。
当时,张译被选为替补,一旦哪个演员因突发状况演不了,张译就可以顶替他的位置。可直到所有的演出都结束了,也没有一个演员生病,张译失望极了。幸运的是,就在张译郁郁寡欢之时,上帝终于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不久之后,康洪雷开始筹拍《民工》,别的角色基本都已经敲定,唯独“郭振东”的人选还没有着落。
因为,这个角色的定位是“黑丑、干瘪、土里土气”,放眼整个娱乐圈,帅哥一抓一大把,可是这样的人却压根没有。
为此,康洪雷跑遍了北京的各大艺校,但都无功而返。最后,他来到战友话剧团,没想到却遇到了惊喜。当天,张译听说剧组到部队选角,他也跑去凑热闹,但对入选这件事,他却一点都没抱期望。可是,康洪雷见到张译之后,心里却暗想:这不就是我要找的郭振东吗?于是,他当即拍板,决定让张译饰演“郭振东”。
事实证明,康洪雷的选择没有错,张译虽然演戏的经验少,但是态度和天赋具存,实在是个演员的好料子。
《民工》播出后,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好评,张译也凭借自己的表现,获得了康洪雷导演的认可。因此,在拍摄《士兵突击》时,康洪雷毫不犹豫,再次启用了张译,让他饰演了班长“史今”。
四、为演戏放弃铁饭碗在拍摄《士兵突击》时,张译去团里请假,领导却以“有演出任务”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张译非常着急,好容易碰到一个好角色,难道就这样遗憾错过吗?最终张译决定,提交退伍报告,离开自己深爱了9年的部队,去寻找自己的演员梦。
《士兵突击》中有很多个性鲜明的角色,许三多、成才、袁朗,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如果说让人最难忘的,还是“史今”在退伍时的那场哭戏,就算是大老爷们看了,也会跟着流泪。就在拍摄那场戏之前,张译恰好收到了退伍通知,因此内心的情绪全部爆发,那场戏也格外出彩。
凭借《士兵突击》这部作品,张译走进了很多观众的心中,收获了不少人气。然而,真正让张译走红的,还是康洪雷导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他在其中饰演瘸腿的“小太爷”,虽然邋里邋遢、窝窝囊囊,但张译的演技却来了一次大爆发,直接封神。张译走红这一年,都已经31岁了。
此后的几年里,张译又陆续参演了《生死线》《北京爱情故事》《辣妈正传》《鸡毛飞上天》等作品。靠着自己的实力,张译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小透明”,变成了大众公认的“实力派”演员。
不过,张译在业内的评价却不太好,但凡跟他合作过的演员,都觉得他“不好合作”。因为张译在演戏这件事上,实在是太较真儿!有时候一句简单的台词,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张译都要反复揣摩,重拍好几遍。
五、除了演戏认真之外,张译的职业素养也让人佩服出道多年以来,张译从没有参加过综艺节目,也不接拍广告,更没有传过任何绯闻。因此在荧幕之外,我们很少看到他的身影。
在如今的大环境之下,明星们恨不得天天曝光在公众面前,以此来博取人气,增加自己的价值感。有些演员则放弃演戏,成了综艺上的常客,成了大众调笑的小丑,进而失去了神秘感,演戏时再也没了代入感。
反观张译,别人在大肆曝光的时候,他却一直在隐藏自己,低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有戏拍就认真表演,没戏拍就销声匿迹,这才是一名演员的自我修养。
在事业上,张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强迫症”,可在生活中,张译却是一个随性温和的“老好人”。不拍戏的时候,他就享受孤独,还非常喜欢写文章,他在某乎上写得文章温柔细腻,很打动人。
回顾张译的人生你会发现,张译的成功绝非偶然。最开始不被认可的时候,张译“负重前行”,默默地提升自己的演技,直到27岁才演了第一部作品。等到成名之后,张译不忘初心,一直恪守身为演员的本分,心态、品行、天赋缺一不可,所以才走到了今天。
这些年来,无数人见证了张译的成长。因此,当他获得“金鸡影帝”之后,网友们也送出了真心的祝福。张译的演艺之路还有很长,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能继续认真虔诚的走下去,给观众带来更多好作品。
张译得过什么奖的影帝
张译得过百花金鸡奖的影帝。
2016年9月,主演黑色幽默悬疑片《追凶者也》,并凭借该片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男演员奖;2017年6月16日,凭借都市剧《鸡毛飞上天》获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
2021年4月30日,领衔主演由张艺谋执导的谍战影片《悬崖之上》上映,并于2021年12月30日获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张译人物评价:
张译一向以率真、阳光的形象赢得喜爱,而十年军旅生涯也造就了张译性格中特别单纯的一面。
张译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用坎坷来形容。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表演的热爱,从没机会出场的配角到正宗男主角,从没戏拍到拍不停,他却一直保持着其他人少有的平和和淡定。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