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为什么抢鸡,抗战期间抓了多少日军俘虏兵

时间:2022-11-05 18:38:32阅读:1490
引言相信大家在看抗日类的影视剧或是记录片时,一定能经常看到日本鬼子进村扫荡,然后烧杀抢掠,屠杀无辜的中国人民画面,而在这其中还有一个经典画面一定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步枪或脖子上挂有鸡鸭的日本…

引言

相信大家在看抗日类的影视剧或是记录片时,一定能经常看到日本鬼子进村扫荡,然后烧杀抢掠,屠杀无辜的中国人民画面,而在这其中还有一个经典画面一定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步枪或脖子上挂有鸡鸭的日本鬼子形象。

抢猪的日本兵

抗战时期的许多日本兵似乎非常钟爱抓捕中国村庄里的鸡鸭作为战利品,其中尤以日本军队中最底层的日本鬼子兵最为常干,而还真不是抗战小说或者国产神剧故意丑化。

很多人搞不明白这是为何,因为在许多人印象当中,当时已经进入工业时代的日本人要比同时期还在农业时代里挣扎的中国人有钱的多,生活条件也更好,而其参军之后,日本士兵的各种待遇估计也能让同时期的中国士兵眼红,那为啥他们还会对抓捕中国农村的鸡鸭当战利品乐此不疲呢?这就要从当时日本军队中的真实待遇和其国内情况讲起了。

扫荡时抢到鸡的日本鬼子兵

日本军队的饮食情况

日本鬼子兵们之所以在进乡扫荡时,对抢夺鸡鸭乐此不疲,原因就在于他们糟糕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及迫切想要改善伙食的需求上。

说起来,在日本的对外宣称上,以及侵华战争早期的很多时候,由于日本国内多年的战争准备和良好的外部贸易环境,那时的日军伙食标准是非常不错的,营养搭配各方面也比较科学。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时,日本军队的饮食已经具有了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日本士兵的主食以米饭为主,而且是精米(对普通日本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同时每天还配有鲜肉、牛肉罐头、糖和茶叶等,有的部队甚至还有清酒喝。此外日军还能够吃到许多水果罐头以及贝类罐头,比如蜜柑罐头、水蜜桃罐头、马手贝罐头、瑶柱罐头等,虽然并不是每个日本士兵都能吃到,但也是很丰盛了,这还只是陆军马鹿的伙食标准,至于海军马鹿的伙食标准和待遇就更夸张了。

可以说抗日战争时期,即使是日本陆军,其伙食待遇标准,也是除了由美国人和英军直接供应后勤的中国驻印远征军以外,中国战场上伙食标准最高的军队了。日军的这种伙食标准看起来非常唬人,吸引了许多穷苦的底层日本人为了吃上一口白米饭而当兵,但问题在于日本军部真的能够长期给所有日本士兵都配备如此“豪华”的伙食标准吗?

答案是不能!毕竟日本虽然是工业国家,同时还是资本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但日本同时也是著名的“穷光蛋帝国主义”国家,其家底远不如欧美国家,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政府都还处于即将破产崩溃的边缘,穷的荡气回肠,只能抓住一些机会欺负欺负彼时更加不堪的中国。

但即使日本法西斯们为了供应军队开销已经对国内和伪满洲国地区进行了层层搜刮,但还是无法满足军队的所有物资补给,并且由于战线太长的缘故,更加使得军队的补给困难,更别说他们的补给线上还一直活跃着八路军、新四军等游击队骚扰不断了。

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的后勤和物资获取情况更是一塌糊涂,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中国战场上的日军伙食供应情况越来越困难,往年定下的伙食标准在很多时候都变成了纸面上的数据,其伙食质量也一降再降(最明显的就是他们的牛肉罐头从纯肉逐渐变成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制成,让缴获他们的八路军将士们吐槽不已),日军中的许多普通士兵能吃饱就不错了,还想再像以前那样吃好,想都不要想。

日本牛肉罐头

不得已之下,后勤压力越来越大的日军只能把补给的重点转移到地方,让各支军队就地征集补给,运输也被要求要尽可能的在占领区内进行,这几乎就意味着让日本军队直接下手抢了。

为了能够吃饱饭,改善伙食,并保证物资充盈,日本军部滥发军票,然后让军队用这些几乎是破纸一张的军票到市场上,强行购买各种物资,通过这种方式掠夺占领地的民间财富和物资。或者在当地强征各种实物税,武力逼迫占领区内的村庄向自己缴纳蔬菜、粮食、肉蛋等物资。

而还有一些日本军队则干脆连军票都不掏了,他们选择直接动手抢,日常性的进乡扫荡,然后抢夺中国老百姓的各种物资、粮食,由此就产生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兵们下乡抓鸡的经典形象。

虽然当时的日本鬼子兵们什么都抢,但与抢夺其他物资相比,他们特别喜欢下乡抓鸡,比如在1941年8月一次扫荡中,一支日本军队在北岳区就抓了5万多只鸡(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个行政区,地跨河北、山西两省),几乎将当地老乡家里喂养的鸡只都给一网打尽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日军除了把鸡肉作为单纯的肉类补充外,鸡对当时底层的日本士兵们来说,绝对可以算是食物中的奢侈品了!主要还是当时人们喂养的鸡只和现代几十天就能出栏的肉鸡品种不一样,在现代化养鸡场、饲养技术和肉鸡种类大发展之前,鸡肉在日本绝对算得上是昂贵食材,日常食用是非常奢侈的行为。

1921年,日本东京一只鸡价值3.6日元,那当时的日本底层士兵军饷多少呢?答案是:日本底层教化兵的基础军饷仅为是1日元每月,当然他们还有“在勤加俸”等补贴,对外侵略时也有津贴拿,还有被服津贴、战功褒奖金啥的,但即使如此,当时一个日本教化兵的一个月军饷买半只鸡都费劲,其要攒4个月的基础军饷才能买的起一只鸡!

而等到了二战时,日军教化兵的军饷仅仅被提升到了每月3日元,昭和十八年(1943年7月28日)发布的《大东亚战争陆军给予令》上,详细记录了各级日本士兵和军官们的薪资水平。当时日本陆军军人中的教化兵月饷仅为3日元,二等兵为6日元,一等兵为9日元,上等兵为10.5日元,作为小头目的兵长也才仅为13.5日元每月罢了。而且别看其薪资待遇要比大正时期高了许多,但二战时期,日元是呈持续贬值状态的,且各种物资通货膨胀得厉害。

小贴士:1931年,1日元等于今天近9000日元,1937年的1日元等于今天约5000日元,1941年的1日元则不到4000日元了,到了战败的1945年更是只有1900日元了。而历史上,日本底层士兵的军饷挺低的(不过日本军官的薪资情况很可观),甚至都不够当时日本许多普通公职人员月薪的零头。

很抱歉我没有找到二战时日本鸡肉的具体价格,但我比对了一下日本当时其他肉类物价的增长情况,发现二战时(非紧急情况下),日本的猪肉和牛肉价格都要比1921年时翻了一倍还多,再比如牛肉罐头的价格,其在1921年时为0.26日元,到了1940年时则为0.48日元,估摸着鸡肉的情况也差不多,日军中的底层教化兵们还是吃不起鸡肉。

因此二战时日本鬼子兵们为什么疯狂的在中国抓鸡,对鸡肉有偏爱的原因也就基本破案了,毕竟鸡对他们来说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奢侈品了,一只鸡就可以抵得上许多日本士兵好几十天的军饷了!

日军为什么抢鸡,抗战期间抓了多少日军俘虏兵

为什么鬼子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抓鸡?

从很多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鬼子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抓食物、抓家禽、烧、抢。当时总有人说,为什么不直接销毁食物,不给敌人一点物质,或者直接下毒,毒死歹徒。其实当时我们还不具备下毒的条件。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时代,毒药基本上是非常奢侈的。基本买不起,加上当时居住条件差,破坏食物很奢侈,鬼子行军速度也很快,所以当时比较落后,除非事先拿到信息,否则是不可能预防的。


鬼子进入村子,一路焚烧、洗劫,极尽作恶。鬼子抓东西,总是喜欢把鸡偷走。经常有几个鬼子追赶和拦截一只鸡。有一段时间,鬼子所到之处,鸡飞狗跳。这一幕既野蛮又滑稽。为什么第一件事就是抓鸡。当我们检查信息时,很多照片都能看到鬼子在抓鸡。由此可见,当时入侵者确实抓到了鸡和家禽。另外,根据一些经验,这些老人都表示,鬼子进村后,鸡被抢走了,牛羊也不放过。翻看一些士兵笔记时,详细记录了1937年鬼子进入中原后的情况。人们经常抢农民喂的鸡、鸭、羊吃。


那时候,鬼子的生活其实并不富裕。日本老百姓的饭菜也好不到哪里去。当时部队的饭菜确实很好吃。一般情况下,农村家庭只能吃谷物和蔬菜,鱼很少,鸡肉、猪肉等鲜肉也很少见;但日本国民有勒紧裤腰带拥军的传统,这一点体现在日本军人的食物上。它供应充足。主食大米不缺,肉每天都有(即使没有鲜肉也会有一定数量的罐头和鸡蛋),当然还有大量的食物供应。


当时,随着国力的消耗,加上狼子野心,很多国家开战,普通士兵的粮食会逐渐减少。慢慢地,在这种配置之后,食物对魔鬼来说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我们在抗日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抓鸡场景就出现了。网友还评论说,那个时期的鬼子根本不是人,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勇敢的中国人民打赢了这场战役,让侵略者回乡接受惩罚。感谢抗日先烈,感谢国家带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日军为什么抢鸡,抗战期间抓了多少日军俘虏兵

抗战时期日本平民在做什么?

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侵华战争,一度收益非浅,依靠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粮食,以及台湾的蔗糖和稻米,使日本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在1938 年达到高峰。可是紧接着,随着侵华战争已经陷入无法速决的泥潭,军费开支恶性膨胀,在国际上由于日军残酷的暴行和无限的野心而日益孤立,并引起太平洋地区的英美的警觉和制裁。

中日战争中,日本看似力量非常强大,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挑战当时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但是实际上,当时日本的国力消耗严重,尤其在中国投入大量的兵力和财力、物力,导致国内物资奇缺,平民百姓生活在悲惨之中,日军参谋次长泽田茂形容当时的日本是“外强中干”。

在战争前,虽然日本是当时的亚洲强国,但是国内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很多民众连肉都吃不上。我们从影视剧以及日本人拍的照片都能看到日军抓鸡的场景,这其实是日本平民当时生活水平低下的真实写照。不过日本总体经济上还算繁荣,各种商业活动不仅解决了日本的就业问题,也为居民提供了诸多便利。

但是战争爆发后,情况立马发生了变化。1938年,包括东京在内的很多城市已经很难打到出租车了,很多商店也开始陆续关门,经济萧条。随着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投入大量战略资源,同时遭到中国顽强的抵抗,因此日本国内国内物资奇缺,1940年,连首相的火柴都需要统一配给。

而且日本确实是缺少真正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政治家,贪心不足蛇吞象,导致了日本平民生活悲惨、日本国力贫困化,并最终使得“陆军统帅部的首脑打赢战争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