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默默无闻张富清观后感「功勋之默默无闻张富清无声处听惊雷写就功勋赞美诗」

时间:2022-11-04 22:49:38阅读:2148
在地图上,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到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的距离是719.2公里,如今驾车前往仅需要十来个小时。而对于张富清一家来说,这条回乡的路却那么长,走了那么久,久到乡音已改,他们已经从黄土原上的姑…

在地图上,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到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的距离是719.2公里,如今驾车前往仅需要十来个小时。而对于张富清一家来说,这条回乡的路却那么长,走了那么久,久到乡音已改,他们已经从黄土原上的姑娘小伙,变成荆楚地的耄耋老人。

电视剧《功勋》之《默默无闻张富清》正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热播,创作者用最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刻画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深藏战功,扎根基层,奉献大半个世纪的不凡事迹;又以娴熟而高妙的艺术技巧令平实的讲述多了几分戏剧性,饱含诗意浪漫情愫的同时,更见深情。

电视剧《功勋》是由国家广电总局出题、组织推进, 也是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该剧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李小明任总编辑,曹平、敦勇任总制片人,王雷、雷佳音、郭涛、黄晓明、蒋欣、佟大为、周迅、黄志忠领衔主演,用不同叙事风格讲述李延年、于敏、张富清、孙家栋、申纪兰、黄旭华、屠呦呦、袁隆平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故事。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0分。

现实笔法与浪漫情怀交相辉映

从表现形态来说,《功勋》是八位功勋人物的单元剧,在有人物原型的基础上,需要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准则。张富清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如何既向观众展现其为人熟知的功绩,又能开掘其鲜为人知的经历,自是为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创作要求。《默默无闻张富清》篇以现实笔法与浪漫情怀作为创作的经纬线,打破线性叙事,在现实和回忆之间游刃切换,找寻到了讲述功勋人物故事的叙事突破口。

首先是景真。《默默无闻张富清》篇的创作团队曾去陕西汉中采风,拍摄时深入张富清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湖北恩施下辖的多地实地取景,这两处对于张富清而言至关重要的“人生驿站”都通过镜头展现在观众面前。特别是张富清以转业干部身份来到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工作,绵延的群山,泥泞的山路,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少数民族服饰、建筑,无声地述说着张富清肩头的担子之重——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艰苦的自然环境成为当地人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再者是情细。作为外来干部,张富清如何为改善当地百姓生活水平出力,创作者没有选择“高举高打”,而是从细微处落笔,由小事着手,展现张富清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已至“忘我”“无我”的精神境界。张富清探亲结束,离家在即,母亲含泪的嗔怪“党员就不是他爹他娘养的”犹如一记重锤,落在观众心上,母亲对孩子的惦念,越发烘托出张富清及以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奉献和无私。张富清下村路上遇到孤寡老人,心中挂念,回到家中硬着头皮问妻子“还有没有多余的口粮”,从不往家里带,还总是问家里要的细节令人心酸,更叫人动容。除此之外,一条补丁摞补丁,年岁比儿子还大的黄色裤子;一碗没有油的“油泼面”,无一不在彰显这位外来干部个人生活的紧巴窘迫,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富清还是一干就是大半辈子,无怨无悔。

表现功勋人物,没有爱与深情是讲不好故事的。创作者将真情和赞颂融于创新叙事和浪漫情怀中。《默默无闻张富清》打破线性叙事,以老年张富清的视角切入,将现实和回忆交织,情绪的串联熨帖而自然。不仅如此,全篇还有一条悬念线贯穿始终,展现张富清深藏过往军功,默默付出的高洁品行。在成为转业干部前,张富清曾是军功赫赫的战士,离开部队,他就将曾经的荣誉锁在高柜的箱子里再不示人。小儿子看到别人家养猪改善生活,偷拿了爸爸锁在箱子里的“牌牌”换小猪仔,却不曾想招来一向温和的父亲一顿暴打,观众心中自然疑惑:这是什么样的牌牌,能让爱孩子、对家庭心含愧疚的张富清如此冲动。真相到最后才揭开,直到国家开展退伍军人寻访,儿子拍下箱子里的勋章和奖状,张富清的另一面才为人知晓。剧中借用旁人的话来证实三枚一等功勋章的分量,“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坐着领,一等功家属领”,军功等身却不张扬,是为共产党人的胸襟和气魄。

更令人感动的是,创作者用浪漫的表现手法弥补了张富清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夹着铺盖走在山里的张富清,向故乡的方向眺望,看到的是母亲站在树下朝着他微笑的场景。“补偿式团圆”,尤寄托着创作者以此慰藉功勋的情怀,更与悲情中照见张富清无私为公的博大胸襟。

与当下互文

为奉献精神鼓与呼

何为功勋?为何要讲述功勋故事,弘扬功勋精神?

这也是《功勋》全剧试图向当下的观众做出的回应,《默默无闻张富清》篇回答问题关乎奉献,剑指无私。如今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面对的诱惑也更多,心性难免浮躁,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态度更不乏发生些许变化,难免有诸如“奉献精神过时了吗?”“大公无私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吗?”等质疑声浮响。

《默默无闻张富清》篇既是有力回击,又是现实互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发展振兴筚路蓝缕,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是无数个“张富清们”带头开路成就的。他们的眼里没有小我,他们的心中只装着大家,毋须问值不值得,奉献精神不是用交换的标准能够衡量的,张富清的故事让观众看到的是,我们如何走过艰难,走到今天。无私奉献精神不仅不会过时,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新的脚注,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镌刻在我们的民族基因中。

《默默无闻张富清》篇同时也让观众们看到了那些“藏于背后的背后”的中国女性的伟大与坚韧。张富清之所以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全心投入工作,离不开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母亲不舍孩儿受罪,仍忍痛目送一家四口离开,是深明大义;妻子埋怨丈夫不管家事甚至“大义灭亲”,却仍旧拿出省下的口粮救济老人,主动从供销社的岗位上退出来自己靠干杂活补贴家用,用化肥袋给越长越高的孩子做裤子……镜头所至,点点滴滴尽在诠释着智慧勤劳的妇女们的付出和荣光,更与当下追求女性独立的呼声遥相呼应,更具现实意义和当下性。

以影像为功勋人物立传,《默默无闻张富清》有新意,见情怀。

重 点 推 荐

功勋—默默无闻张富清观后感「功勋之默默无闻张富清无声处听惊雷写就功勋赞美诗」

《功勋》之《默默无闻张富清》这个故事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有哪些意义?

聊电影侃娱乐,挖掘明星故事,感谢您的收藏、点赞和转发。
【文/凉凉文娱】
其实,在《功勋》这部剧中,有着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人。比如第二单元的于敏,不光很长一段时间默默无闻,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是被保密的。
而在主角之外,我们更是见到了无数默默无闻的配角:罗厚财、小安东、孙玉芹.......也许他们所做的贡献并不如主角那么大,但他们也都各尽所能,履行了自己对于国家和人民的义务。
张富清老人的故事格外打动人,他就像隐居山林的侠客那样,身负绝世神功,却不愿为名利所累。几十年的时间里,老人把那些战场上获得的军功章雪藏进了那口老皮箱。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当年在战场上拼杀,不是为了当英雄,
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相比于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自己能活着看到祖国变得繁荣富强,已经是最佳的奖赏了。
电视剧《功勋》之《默默无闻张富清》,没有把镜头对准战火纷飞的战场,而是集中在张富清转业地方之后的事迹。也许许多观众太爱看战场上的拼杀,觉得热血沸腾,
但是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相对平静的和平建设时期,才是共和国的主流。
单元剧《默默无闻张富清》拍摄的意义,也就是在基层默默奉献的意义。就像我们在剧中看到的那样,从我们走的路到我们吃的饭,再到点亮第一盏电灯,
背后都有着巨大的努力。就像张富清来到来凤县立下的第一个目标“那就是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装满实实在在的干饭”,很简单,很朴素的想法。
也许,放在全国的视野中,张富清的功勋似乎有些不够“气势恢弘”——他不像于敏那样研制出氢弹,也不像袁隆平院士那样用杂交水稻,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更没有屠呦呦那样的“诺贝尔奖”,但是在张富清的身上,我看到了无数默默奉献的人的一生。

功勋—默默无闻张富清观后感「功勋之默默无闻张富清无声处听惊雷写就功勋赞美诗」

如何评价康洪雷执导,郭涛和孙茜主演的《功勋》之「张富清」单元?

看电视剧《功勋》,被每一个先进人物的故事深深打动。今天看到张富清的剧集,看到大女儿因为脑膜炎导致后遗症时,禁不住眼泪流下来。全单元我觉得相当好,把张富清工作过的地方美景都拍出来了,再反衬老人九死一生的经历,可以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了。

张富清是解放军战士,解放军是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这一战术完美实现的军队,所以张富清不管在不在军队,他都把这点要求完成得非常好。转业以后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六十年,假如不是要登记,旁人永远都不知道他做过什么。

整单元我看完的感想是,张富清对自己的要求高到了苛刻的地步。在他看来,他不是战斗英雄,他只是个还活着的人。那么多战友,对他好,给他烟抽,和他一起侃大山挖工事,畅想将来好日子的战友们都牺牲了,他为什么还活着?

他给自己订下了活着的意义和目标,为此愿意牺牲全部甚至家庭成员的利益,他的家人理解他支持他,但是会不会赞同他?这点旁观者也可以理解。

六十年后,一切过往如同烟云,新中国蒸蒸日上,只是不知张富清有没有想过,那些牺牲的战友,其实也希望你是将来在过幸福生活的一员。

我只能说,张富清老同志,他做的,已经比他当年牺牲的那些年轻战友们要求他做的,还要更好了。感慨万千,但说什么都没有资格,由衷希望老人健康长寿!多看看今天的好生活!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