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明兰如兰被打手心,明兰三姐妹被嬷嬷一起责罚

时间:2022-11-02 21:41:05阅读:92
作者:晨曦橙盛家老太太,请自己的闺中密友孔嬷嬷,前来给华姐儿教授礼仪。却不想在教授途中,墨兰的频频讨教,打断了教授进程,让华兰心生不满,于是,在妹妹如兰的推波助澜下,一场平平无奇的争论,就演变成了嫡庶…

作者:晨曦橙

盛家老太太,请自己的闺中密友孔嬷嬷,前来给华姐儿教授礼仪。

却不想在教授途中,墨兰的频频讨教,打断了教授进程,让华兰心生不满,于是,在妹妹如兰的推波助澜下,一场平平无奇的争论,就演变成了嫡庶之争的恩怨报复,好心劝架的明兰,也被连坐,打了手心。

而就是这次被打手板,我看到了孔嬷嬷对明兰的良苦用心!

连坐

孔嬷嬷问跪着的明兰:你可知道为什么要惩罚你,打你手心?

最后轮到明兰,她真是欲哭无泪,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个所以然来,憋了半天,小脸涨通红,怯怯的说:“我,我…我真不知道呀。”

孔嬷嬷的回答是:

“我今日告诉你一个道理,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同气连枝,共荣共损,即便你一个人没有错,但是你三个姐姐都错了,你没错也错;所以待会我要一同罚你,你可服气?”

虽然明兰在这场争斗中,是最无辜的那个,但是,她依旧挨了板子,受了惩罚。

深究孔嬷嬷这一席话的用意,除了点醒明兰,敲打四位小姐,何不是让盛紘学会立起规矩呢?

盛紘的宠妾灭妻,让他不明是非、乱了纲常,所以,惯得林姨娘无法无天,甚至教出来女儿,也尽是玩弄和作妖的心眼。

孔嬷嬷借这件事,让盛紘看清一个道理,也让四位姑娘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真理。

这是她看在盛老太太的面子上,点醒盛家这一大家子人的忠言逆耳。

而当我仔细想了想,明兰被连坐挨板子的背后,恰恰是孔嬷嬷对明兰的保护和帮助!

良苦用心

明兰是个可怜孩子,没了娘以后,连亲爹都为了自己不心烦——不想卫氏之死的糟心事,而忽略她、躲避她。

所以,如果不是老太太收留她,她的日子将过得多么凄惨啊!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孔嬷嬷对明兰的敲打,不单单是看在闺蜜的面子上,也是她真的心疼这个可怜的孩子。

所以,为了明兰,即使她没有错,即使她满是无辜,这一顿板子她也是必须挨的:

盛紘却见明兰小小的身子独自跪坐在蒲团上,疼得满脸冷汗,小脸惨白,惶惑无依的可怜样儿,左右竟没有人去疼她,到今日盛紘才知道老太太那天的话是什么意思。

盛紘藉着前头打灯笼的光亮,看了看小女儿,只见她眉目宛然,目如点漆,依稀当初卫姨娘的模样,又见她鼻翘目秀,隐隐自己幼时的风貌,想起当初她刚出世时,自己也是抱过亲过疼过的,可后来卫姨娘惨死,又出了这许多事情,他对这女儿既愧且怜,便不大爱见了;只记得要照拂她的生活,却并不如疼爱华兰墨兰那般。

盛紘心里怜惜小女儿吃了苦头,温言道:“疼吗?”……盛紘疼惜的把小女儿在怀里抱紧了……

孔嬷嬷用这一顿板子,打醒了盛紘,也唤回了他仅存的愧疚和良知,那一刻,盛紘因为女儿明兰的处境而动容,他终于知道心疼自己的小女儿了。

而明兰——这个没人疼、没爹爱,小孤儿一般活着的庶女,也因为这一顿板子,得到了久违的父爱,至少,以后的日子里,她不需要继续艰难的活着,她的父亲,至少会看在她死去亲娘的面子上,对她多一分关怀和热爱。

而事实是,盛紘确实看到了这个小女儿的娇憨和纯良,他心底对卫姨娘的愧疚,让他不由自主地弥补在了明兰身上。

可见,如果没有孔嬷嬷的这一顿板子,盛紘是绝不会幡然醒悟的,他更不会关心这个可有可无、命运不济的女儿。

至于另一层面——明兰不得不挨一顿板子的原因,则是为了姐妹和睦:

“林姨娘此话差矣,我将姐儿们一齐罚了,原就是为了弥补姊妹情分,今日她们一同挨了打,以后便能揭过重来,若是厚此薄彼岂非更生嫌隙?林姨娘用心很好,但欠些道统了。”

你看,孔嬷嬷连这一层,都替明兰想好了,可见她对明兰的用心,她也在教明兰如何做事和考量问题啊!

总结

孔嬷嬷用一记手板,换回来盛紘对明兰的怜惜,这似罚非罚的用意,恰恰是孔嬷嬷对明兰最大的善意。

至于姐妹之间的嫉妒,也好好地被孔嬷嬷处理了,所以明兰非但不会引起其他姐妹的嫉妒和排挤,反而会让她们心里都自觉亏欠明兰,自然不会找不必要的麻烦了。

而这份用意,看似是惩罚、其实是维护,孔嬷嬷的这份心意,真的深沉哪!

—END—

知否明兰如兰被打手心,明兰三姐妹被嬷嬷一起责罚

知否:8岁丧母的庶出丫头明兰,如何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

二刷《知否》,不得不说,明兰是盛家几姐妹中最擅长学习的人了。还是姑娘时,就能管好盛家,把大娘子和林小娘玩弄于股掌。结婚后,面对婆家那么复杂的情况,依然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条。把墨兰和如兰远远甩在身后,就连同样被老太太带大的华兰,婚后也受尽了委屈。明兰稍微出个主意,就能解明兰的难题。明兰为什么这么厉害?其实看完全剧会发现,她是特别擅长学习的人。不是仅仅通过书本学习哦,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

明兰的母亲作为妾室,既不像有势的大娘子那样尊贵,也不像得宠的林小娘那样体面。天寒地冻的,管家林小娘故意刁难,克扣她们房里的饭食炭火。百般讨要,也只给她们不好烧的灶炭,不仅温度升不上去,还熏得大家咳嗽连天、泪流不止。母亲百般叮嘱不要将这些事情告诉父亲,她还是固执地向父亲讨要公道。结果,最贴心的丫环小蝶被赶出家门;房里被塞进别院女使,任何风吹草动全被知晓;流水一样的山珍海味,让母亲腹中的胎儿太大,最后难产而死。

一尸两命,母亲用血的教训给明兰上了一课,她才知道,原来做事冲撞任性的代价这么大。所以,此后的她谨小慎微,不允许自己做错一步,即使被两个姐姐欺负,也只是一再退让,不争抢,不出头。因为她知道,有些事情对别人也许只是个小错处,父母一遮掩就过去了,对她来说,一个小错对应的是满盘皆输。所以母亲去世之后,明兰便不再像之前那样出头、冒尖。

在学堂中,总是因为字写得不够好而被罚抄书,庄学究让明兰写个“永”字,写得好的话也就不罚她抄书了。而明兰却说:“那学生还是抄书吧!”。其实,聪明的明兰哪里是写不好字,只不过是曾经出头冒尖、向父亲讨要公道的结果还历历在目。这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里学习,没有能力自保的时候,就要懂得藏拙,不然会输得很惨。明白错在哪儿,然后尽量不再犯,这是明兰比一般女孩聪明的地方。除了自身经历,明兰还会从别人的为人处世中学习。最经典的一次,是祖母请孔嬷嬷来府上教三位姑娘规矩。墨兰竭尽全力吸引孔嬷嬷的注意,抢了妹妹们的风头,霸占大家的上课时间。

而这引起如兰的极大不满,两人在课堂上争吵不休,最后厮打起来。三个人都受到了惩罚,即使明兰没有犯错也被打了手板。两个姐姐被打后委屈得不行,只顾着哭泣抱怨,而明兰挨打后,却研究了孔嬷嬷的管理之道。首先,小事不惩罚,让事情变大。刚开始,墨兰和如兰便处处针锋相对,但都是小事,即使孔嬷嬷知道她们犯了错,也没有急着发难,而是任由她们明争暗斗,等到火烧起来了,不可收拾时,再站出来主持公道,抓住错处,狠狠责罚。

其次,将小事拔高。要打人家女儿,父亲和娘肯定都心疼,想尽各种办法希望不要打,就算强行打了,人家肯定也不开心。孔嬷嬷是怎么做的呢,她告诉盛綋,别看这是小事儿,不管教只会让家宅不宁,败坏盛家门风,影响盛家女儿嫁个好人家,也影响盛家男人的仕途。说到这个份儿,父母就算再心疼,也会觉得应该打,还要感谢孔嬷嬷教导。毕竟,女儿受罚跟盛家声誉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为什么说明兰复盘了孔嬷嬷教训她们的整件事呢,从后面她管家就可以看出来。

明兰掌握管家权之后,有了独立的院子,大娘子和林小娘争相往院子里塞人。塞人可不是好心,而是安插眼线呢。明兰都清楚,知道眼线一定要除,但大娘子和林小娘也不能得罪。这个时候,她就完美地复制了当初孔嬷嬷用的方法。首先,把事情闹大。谁塞人她都笑眯眯地收下,并且对这些人娇惯纵容,即使身边的女使都看不下去了,人人都说她性子软,她还是任由她们犯错,纵到她们无法无天。林小娘送来的丫头可儿,在明兰院里什么都不愿意干,还经常和长枫勾三搭四,明兰不管,他们就更大胆了。而大娘子送来的丫头银杏也一直对长柏爱慕不已,每次见到长柏便凑上前去,拉拉扯扯。反正知道明兰也不会惩罚她。

明兰一直纵着她们,纵得她们越来越不像话,最后连私会都不避人了,变得明目张胆。纵得差不多了,她略施小计,让林小娘和大娘子撞见此事儿。于是事情闹大了。你看,这一招完全是孔嬷嬷的翻版。小事不管,让事情发酵,因为事情越严重,处理起来越容易。包括后来明兰出嫁后,婆婆往她院里塞人,她也用了同样的方法。闹大的这件事儿,关系到两个哥哥的前途,这是大娘子和林小娘都不能容忍的。跟监视明兰比起来,儿子的前途更重要。所以,不等明兰出手,大娘子就急不可耐地做了坏人,将这些人全部打发了出去。

这一招也学了孔嬷嬷,将小事儿拔高,让大家知道小事儿背后的意义,不需要多费口舌,事儿就能成。人拥有学习能力的人,一定能够时时处处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处事的高明,然后为己所用。墨兰和如兰坐在学堂里争风吃醋时,明兰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能学习别人的为人处世。这就是明兰最后越来越厉害的原因。她太擅长学习了,不断地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复盘,从别人做得漂亮事情中总结复盘,然后学着用。生活处处是学问。

知否明兰如兰被打手心,明兰三姐妹被嬷嬷一起责罚

知否:孔嬷嬷到底教给明兰她们哪些知识?

知否里面的孔嬷嬷是山东孔府旁支后人,进宫当宫女,从宫女又当到六部到女官,是一个典型的翻版《陆贞传奇》。当然孔嬷嬷最后没有得到皇帝的青睐,没有留在皇帝身边。他年老之后请辞出宫,因为深懂规矩和礼仪,被好多王公贵族请到家里教养女儿,口碑非常好。盛老太太和孔嬷嬷是宫中旧识,所以请了来教养几个孙女。细读原著,想了解到底孔嬷嬷教了几个“兰”哪些知识,分类汇总如下:

1. 教孩子们规矩礼仪、举止教养

孔嬷嬷说女孩家的人品德行很重要,虽然举止教养是虚拟,但是贵族体面人家就喜欢讲究这种虚拟。你做得好未必有人夸你,但是你做错了必定有人明里暗里笑话你。所以为了防止被人取笑,没有教养,所以这些礼节还是很重要的。孔嬷嬷先教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包括行礼、走路、说话,微笑、待人接物的礼仪等等。教得很细致。甚至端一杯茶喝一口水都有约定俗成的做法。孔嬷嬷把其中的注意事项点明,然后再时不时举个实际的例子,让孩子们体会,然后让孩子们实际练习,再给孩子们纠正举止不当的地方。

孔嬷嬷的教育很有成效,几天下来:华兰没有过去的盛气凌人了,如兰也不撒野了,明兰也不发呆了,女孩们都温婉端庄了,说话大方得体,行为举止让人春风拂柳,盛纮检查之下大为满意,连着夸了好几天,连王大娘子也真心尊敬孔嬷嬷起来了。

王娘子佩服地说:“到底是宫里来的,就是有能耐;这不打不骂不红脸的,就把这几个丫头给收拾了。”王氏啧啧连声地夸赞。

2. 给盛纮讲些京城富贵人家的故事,让盛纮大呼受益

盛纮在盛老太太的教养下为人机敏,很有心计。觉得孔嬷嬷来自京城,对京城里达官贵族间的人际关系比较清楚,所以经常借机讨教问题。孔嬷嬷看在盛老太太的面子上,也提点了一些。这为盛纮以后调到京城做官,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孔嬷嬷见识不凡,几次谈话下来盛纮受益匪浅,如果不是孔嬷嬷惦记故乡,盛纮非要把人家留下来当成自家的长辈来奉养。

3. 明辨是非,教导女孩们以家族荣耀为重,兄弟姐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相比较规矩和礼仪,小编私下以为孔嬷嬷的思想教育最为成功,她借着几个“兰”吵架,把盛家宠妾灭妻、教育子女不能一碗水端平的现象彻底捅了出来。然后给盛纮阐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一味宠妾灭妻,只会让盛家规矩更为败坏,到时候治家不严,只会连累盛家今后的仕途发展。对女儿们不一碗水端平,只会让姐妹们心生嫌隙,一家子兄弟姐妹,要同气连枝,共荣共损,一同进退,才是大家族兴旺之道孔嬷嬷特意指出了墨兰的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欺负别人都是傻子,实在是上不了台面,没有顾全盛家的大局。对于林噙霜,说她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妄言对错,知法犯法。下面引用孔嬷嬷的原话:

林姨娘,人贵在自知。你今日偏有两不知。第一知,你当晓得自己是什么身份,我与老爷太太正说这话,你这般贸贸然地插嘴应当不应当。好在我与老太太有故交,若是换了旁人,岂不让外头笑盛府没规矩?第二知,你一再知错犯错。你先说自己是不该开口的,可你偏又开口,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无知,既知自己无知,为何还随意插嘴姑娘教养之事?你明明什么都知道,却又什么都犯了,这岂非知法犯法,更得罪加一等!莫非是仗着养了哥儿姐儿,自认自己高出众人一筹不成?

林噙霜的那些心机骗骗盛纮这样的男人还行,在内宅讨生活的女人面前,她的那些自以为聪明的言辞和做法,根本经不起孔嬷嬷的敲打。在这场争执里,墨兰和林噙霜的嚣张气焰,被孔嬷嬷打压,同时孔嬷嬷也点出了她们居心不良的动机,让盛纮开始重新审视起她们母女来,为盛家其他饱受林噙霜欺负的女儿们出了一口恶气。就像原著里盛华兰说的,孔嬷嬷的厉害之处在于,不动声色,处罚起别人来,头头是道,训得别人无话可说,让听得人心服口服。即使处罚别人,也做足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让别人无可指摘。

孔嬷嬷处理内宅事务的这种凌厉手段,有理有据,让几个“兰”受益匪浅,结婚之后在处理家事上,几个“兰”都处理得当,也是孔嬷嬷言传身教的好。后来盛纮也接受了孔嬷嬷的教导,不再一味宠信林噙霜,盛家的门风逐渐端正了起来。孔嬷嬷来到盛家,不仅教育了几个孩子的礼仪规矩,还从思想上让盛纮认识到了自己在处理家务上的缺点和不足,大人和孩子都受到了教诲!孔嬷嬷一介女流,教书育人,手段非常高明,不急不躁,让所有的人都对她十分信服。盛家能请到孔嬷嬷过来教养女儿是盛家的福气,也是盛老太太的高明之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