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当代中国式婚礼(中国式婚礼完整版)

时间:2022-08-12 01:27:29阅读:568
神山村的婚礼,可以说是中国式婚礼,因为它具有中国特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红色为喜庆色彩。到结婚这一天,家里家外乃至于饭店、车辆、婚礼通道,到处是一片红。家里墙壁、玻璃上,不是贴大红的“囍”字,就是…

神山村的婚礼,可以说是中国式婚礼,因为它具有中国特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以红色为喜庆色彩。到结婚这一天,家里家外乃至于饭店、车辆、婚礼通道,到处是一片红。家里墙壁、玻璃上,不是贴大红的“囍”字,就是贴大红的窗花;在街门两侧、巷口两侧、庭院影壁等敞亮之处,都要贴红“囍”字或大红的对联,图画;喜堂也是一片红色,搭起红色的拱门,周围挂满了红色的旗子、拉花和灯笼,脚下铺着红色的地毯;街门门楣上则悬挂一块大红布。新人回来后,要点燃火把,跳火盆,取义红红火火。就连下水道也要用红纸糊住。过去,新郎要换上大红长袍马褂;现在虽然穿西装,系领带,但内衣大都还是按旧时的要求,穿红腰子、红裤权,系红裤带。新娘子则穿着红色的婚纱。如果新娘子在城里按新式婚礼穿上白色婚纱,不一会也会换上红色的礼服。前来贺喜的亲戚、朋友,女士们也往往是穿着鲜艳,以红色为多。

二是神山村乃至原平地区、甚至在晋北一带, 做事筵是一定要吃糕的,这是席面上最主要的食品。“糕”与“高”谐音,有越吃越有,步步登高之意。神山的油炸糕用的是本地产的优质黄米面和好胡油,油炸出来的糕又绵软、又筋道,一咬一口香。

三是三天不分大小。婚礼这几天,不管大人、孩子,亲戚、朋友,大家嘻嘻哈哈、热热闹闹,闹洞房、背窗台,不仅耍笑一对新人,也刷笑公公婆婆。公公背媳妇,虽然有点那个,但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拉近了一家人的关系。二迎娶之日后的第二天,还有节目。早上起来,新郎新娘要表演舁水。新郎在前,新娘在后,将水舁到院中时,亲戚们要戏耍一对新人“过天桥”,即将一块长条木板中间下面横压一根滚棒,二人抬上水晃晃悠悠,需齐心协力才能踏着木板过了“天桥”。接下来,由公公婆婆表演“推磨”。“磨子”是由倒扣的两张方桌做成的,在上面反扣的朝天的桌腿中间插一根长长地擀面杖或木棍,老两口各握一端。这时,老俩口已被人“打扮”一番。婆婆抹个大红嘴巴,耳朵上挂一对红辣椒;公公画个大黑眼圈,身上反穿老羊皮皮袄。二人扮相十分可笑,在众人的推推搡操中,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完成“推磨”的节目。一对新人和老人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舁水”、“推磨”过日子,一派和谐美满,其乐融融的红火景象。

四是旧习难改。比如蒸花馍、花糕和牛俱;喝红稀饭、吃红粥;陪嫁脸盆,内装五谷杂粮、针头线脑和日用品;新娘子坐喜被子,里面夹上核桃、红枣、花生等,寓意早生贵子;穿红腰、系红裤带、垫全花新鞋垫;吃“后宣”、喝“长命面”;拜天地、拜父母等等。这些礼节虽然有的现在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做起来很繁琐,但其寓意非常美好。

中国式结婚典礼基本上消失在中国人的婚礼上,这算是进步吗?

中国式结婚典礼,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从古到今,结婚仪式的所有程序,都透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氛围。新郎骑马,新娘坐轿,锁呐声声,燃放鞭炮,成了中国式婚礼的标签性模式。

近些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我国特别是大城市,结婚典礼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直接到教堂接受洗礼,有的到空中或海上举行别开生面的仪式,还有的到国外去进行浪漫之旅。传统中国式结婚典礼的习俗,一点点的没了踪影。

那这算不算是进步了呢?我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所有原来的东西都在悄悄的改变。特别是大城市的人,接受新事物快,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也较强。所以,改革结婚典礼的形式,也是必然和在情理之中的。

这应该算是创新,也应该算是进步。但农村保持原来的婚礼习俗,也不能说是落后。因为他们在继承着中国的民俗文化,继承着古老的婚礼习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不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吗?

谢谢邀请!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