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群赚钱「潜伏相亲群入门费288元群主组织活动一天能赚上千元」
相亲的尽头,逃不过生意。
约莫50岁沉稳模样,手握上千名相亲对象资源,卫老师治下,有着严格群规:每一位想进单身贵族群的年轻人,都需要视频验明真身,包括身份证、房产证、驾驶证、工资证明等一系列材料。尽管门槛高,但依旧有49名满足条件的成员,并为卫老师变现1.4万元。
时代已变,相亲群主牵线“收割”逻辑草蛇灰线。
“我或许不需要婚姻,但我想要深刻的理解与交流,想要亲密关系”,正是因为当下年轻人对精神交流有着更多的需求,不再片面满足于“结婚”这个结果,新需求催生了新商机。
如今,被金钱裹挟着的相亲群、交友群日益壮大,即使怀揣着真心,年轻人仍需有所警惕。
1
入群靠“硬件”
如果仅从微信群的编号来看,卫老师至少管理着8个微信群、上千名群友,他们或是年轻人,或是家长。其中,6群名为单身贵族群,也是卫老师创建的8个微信群中门槛最高的群。
一如既往,男性的经济能力、女性的颜值被重点标出。
国家公务员、军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以直接进群,否则男士需在京有房有车且年薪30万以上,女士需全国任意城市有房有车且年薪20万以上,个人形象气质极佳的女士也可不考虑经济条件直接进群。卫老师群内单身贵族的标准简单且直接。
每一位想进单身贵族群的年轻人,都需要和卫老师视频验证身份,提供身份证、房产证、驾驶证、工资证明,如果离婚需要提供离婚证。满足一系列条件后,还要一次性支付288元,才能加入单身贵族群。
在严格筛选下,单身贵族群只有49人。不过,这一群体入门费用已经可以为卫老师提供1.4万元的收入。
做相亲生意,创建付费微信群最为常见。相比之下,经营相亲群起步阶段的阳哥,从门槛上来说更为亲民。
目前,阳哥已有两个收费群,实名群保证群人数超过100人,男女比例不超过1:2.5。门槛为多选二,即京户、京房、本科、年入20万以上、高颜值等条件需要满足两条。这个群已经为他带来接近1.5万元的收入。
实名群之外,阳哥还有一个超过200人的不实名相亲群,入群门槛也再度降低——京户、全国任意城市房、本科、年收入12万以上、高颜值等满足两个条件,即能获准入群。本群收费仅为59元,人数加持下,收入过万并非难事。
相亲群内,成员试探着寻找有缘人。不过,阳哥从未说过,这笔收费是否为一次性付费。
2
明码标价的线下见面
“我或许不需要婚姻,但我想要深刻的理解与交流,想要亲密关系”。
30岁那年,莱莱加入了相亲群。此前她曾无比反感这种将筹码摆在台面上的结交方式。在互联网工作的她,此前习惯于独来独往,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游,无需迁就他人,独处是一件趣事。生活中的开心与难过都可以与父母、朋友甚至宠物猫分享。
一段目睹的小事,改变了莱莱的想法。
莱莱闺蜜的男朋友因为踢足球扭伤脚,那段时间,闺蜜每天帮男友敷药、换药、搀扶着去卫生间,小伤痛让两个人的关系更加密切。闺蜜曾感慨,自己也曾扭伤脚,虽然父母、朋友也很关心,但自己不好意思也不方便让他们贴身照顾。在生活中,男友已经成为最亲密的人。
“爱情就像一根引线,让两个人的命运产生无限交集,共同走向一个方向,从而关系更加密切。”莱莱回忆自己与闺蜜的聊天内容称,世上最爱自己的是父母,可过重的关心反而让她习惯报喜不报忧,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差异也在交流中时时体现。朋友的节奏不同,也让莱莱希望拥有一个伴侣,能提供另一种情感支持。
婚姻不再是莱莱避之不及的事情,她希望伴侣能提供另一种情感支持。
抱着相似想法,阿伟曾参加传统相亲活动,失望而归。
当时,阿伟坐在巨大而空旷的会议室,往来一百名男女都有号码牌,面对面,中间简单横着长桌,相亲的年轻人陌生又疏离。其间,每几分钟男士们向左轮换一个座位,与下一名女士交谈,这甚至让阿伟产生了一种荒谬感。
活动临近尾声,主持人还设计了表白环节,由男生上台表示自己心仪几号女生,牵手成功就能获得纪念品。但在阿伟看来,无论男女,牵手那一刻难掩尴尬。
不再片面追求“结婚”这一结果,新需求让相亲群主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传统的相亲掘金方式通常为结果导向,以推介多少名对象为收费标准。如今,相亲群主更乐于在相识相知这个过程中创造收益。
其中,周六晚间19时至21时的羽毛球活动,18个名额,男女比例1:1,实名群收费119元/人,非实名群收费129元/人,带新人109元/人。
照此,举办一场羽毛球活动,阳哥可以赚取至少1400元。
此外,周三晚间19时至21时的狼人杀活动,12个名额,实名群88元/人,非实名群98元/人,带新人78元/人。
在点评网站上,该店铺可以购买狼人杀畅玩体验券,48元/人,12人一共576元。但按照人均88元计算,群主一晚上可收入差价约400元。
阿伟参加过一次阳哥组织的剧本杀活动,18个人分成了两个剧本。在他看来,这次活动气氛好玩又轻松,只是房间太小、空气不流通,环境不太好。
街头情侣出动的日子,卫老师也在微信群组织起节日活动。
2月12日和2月14日当天,群员可以报名参加线下活动,扑克、狼人杀、KTV唱歌、高端红酒品鉴一应俱全。每位群员报名需支付98元订金,多退少补。
卫老师选择在一家烤羊腿店吃饭,点评网站上,这家店人均消费133元。此前卫老师已经多次在这家店举办活动,包括除夕夜包饺子、吃年夜饭,订金100元。
这一免费进入的相亲群,线下活动几乎不间断:大年初四组织包饺子、吃臭鳜鱼活动,订金88元;大年初六,继续组织包饺子、吃清真菜,订金98元。两次活动中,饺子皮和饺子馅都由组织者根据人数购买。
相亲群内人来人往,年轻人带着真心,也为群主们带来了收益。
3
人脉=商机
莱莱追求的爱情,虽看似没有经济要求,但也存在着门槛。长相周正、身材匀称,是她相亲清单上的第一项。
实际上,正是应男生需求,相亲群主阿银突发奇想与摄影工作室合作,也因此打开了赚钱新思路。
“现在很多男生从小被教育不需要注重形象,照片都是低像素和‘死亡角度’,很难把女生约出来,穿着打扮太过于随意,也容易让女生感到不被尊重。”提到自己的灵感,阿银说,其实很多男生长得不错,就是照片一言难尽,也不会搭配衣服。
阿银一位朋友开了摄影工作室,专门拍证件照和生活形象照,价格49元/人。阿银加价20元作为自己的利润,在群里推介自己的朋友。群内一呼众应,男女成员都通过阿银拍照,不仅相亲能用上,将来投简历或许也行得通。
赚了几千元后,阿银开始和朋友合作推出拍摄个人宣传片活动,收费499元/人,这次联系阿银的则是女生居多,不少人希望借此留作纪念。
相亲群内卖水果、土特产,亦成为一种选择。
作为一名相亲群主,小梅朋友圈中不仅有男女生的资料,还有自己家种的水果和土特产,包括纯手工酥梨膏、糖分适中的青梨,“这些梨子都是由我亲自采摘后送到大家手上”“如果大家喜欢,我们还有美食专卖群,也可以加入”。
群主一吆喝,不少家长出于支持下了订单。
阿银和小梅浅显地击中了相亲群的核心——人脉,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
小夏自清华毕业后,也组了三个微信相亲群,前后接近1500人,均是从清北复交等名校毕业的学生。
不一样的是,许多微信群主前期为了扩展规模,欢迎群友拉朋友入群,小夏则要求每一名群员都要加自己微信,由自己亲自拉入群。可以说,小夏本人的微信就是名校学生交友会。
这种方式并非小夏一人采用。2月8日,卫老师在群里宣布,考虑到时间成本、为了提高牵线质量,即日起每位牵线群友必须支付一次性188元介绍费。
卫老师没有提及,此前付费288元进入单身贵族群的群友,是否还需要再次交介绍费。
不过,小夏显然考虑得更为长远。
毕业多年,群友们在各行各业站稳脚跟,其中一名群友在四川做工程,资产已经过亿,另一名朋友则立刻表示希望能对接他的项目,两人已经成功联系上彼此。
“整合资源,为己所用,就是这个群最大的价值。”小夏表示。
4
深水炸弹:卖房
化人脉为收益卖房、卖车,俨如相亲群中的一枚深水炸弹。
一次,群内家长又聊起北京买房。其间,郭姨发言,称自己正在筹划为在京工作的女儿购买学区房,一方面是保值,一方面希望女儿也拥有婚前财产,更有生活的底气。郭姨热情地招呼,如果家长们有买房的兴趣与需求,就拉个群一起计划。
买房群中,郭姨和中介每天会推荐不同的房产信息。
多校划片后的东西城,适合不着急生孩子的女孩购买。昌平、亦庄适合想买三居室又预算不够的男孩上车。多校划片后,哪里的学区房和入学政策更稳定,哪里靠近互联网大厂或者有班车能直达,哪里适合一家三口一步到位。家长们需求不同,中介也能一一回答。
郭姨称,她曾与中介商量,可以组成家长看房团,来北京到京郊看新房,也可以推荐学区房。如果能将相亲群的规模做大,在相亲门槛的倒逼下,具有买房需求的家长源源不断涌来。
群里的房源甚至不局限于北京。天津、燕郊、廊坊等北京周边房源,也会吸引部分孩子上了天津户口的家长。不仅如此,南方沿海城市的房源也会出现,习惯了团购模式,北方的家长们已经会自发讨论组团在南方购置养老房的可能性。
与买房相比,买车则更为简单。曾有超过10名家长表示愿意团购同一个品牌的车,以量换取团购价,只需要群主作为中间人沟通。
相亲群的群主提供巨大潜在客流量并收取佣金,是这个商业模式的最终遐想。
情感与利益纠葛,让相亲群成了最终交汇点。
恰逢节日的促销大好时机,相亲群主又在卖力地推介着活动,家长们暗生更大焦虑,而莱莱还在寻找“最亲的某某”。
如果有朋友想上相亲节目,《中国新相亲》和《非诚勿扰》,你会推荐哪个?
《非诚勿扰》这个节目把相亲搬上了荧幕,这不是首创,却是成功的典范。2010年,一个打着“相亲”名号的节目,忽然间便火了起来,就是《非诚勿扰》。这个节目不仅深受广大青年男女的喜爱,在父母一辈中也是广受欢迎。从播出再看现在,存活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实力派。
而《中国新相亲》则带着父母来相亲。东方卫视先后推出代际相亲节目《中国新相亲》,有别于“情感观察”的路线,节目聚焦当前婚恋择偶里的新现象,在电视相亲领域开发出“带着父母来相亲”的全新模式,继续在大众婚恋服务层面深掘内容生态的可能性。
与想象中的父母和孩子因观念不同而剑拔弩张的相亲场景不同,两档节目的现场都很平和,会有不同选择,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沟通。至于你朋友上哪个相亲节目,侧重点看他想上哪个节目了。
江苏卫视副总监兼节目中心主任、《非诚勿扰》总制片人王希在第二季节目发布会现场也谈到,“节目里可以看到人间百态、社会万象”。
《中国新相亲》也希望在代际沟通层面展开更深的探讨,比如:不同类型的家庭、父母的婚姻状态,给子女婚恋选择带来的影响。这一点也是节目中着重研究的一点。” 当下社会,“相亲”一词往往与大龄、剩男剩女关联,由父母、同事、朋友安排,陌生男女被动交际,由此逐渐产生了解读误差,但《中国新相亲》节目中,不排斥父母参与,年龄更是20—30 不等,更趋向于简单的一次认识和交流,为“相亲”正名。这种无狗血不强化矛盾的节目,吸引观众真正去理解、学习男女交友背后的思考,以及父母长辈的喜好和选择。
在新形式、新观念、故事化吸睛后,现实方向显然成为了婚恋情感类节目发展的趋势,毕竟相亲、恋爱是需要开始的,更需要穿针引线。
欢迎留言评论关注!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