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皮克斯的动画我才知道女孩到青春期交什么朋友才不会变坏

时间:2022-10-31 00:56:16阅读:3155
我们总担心女儿没有朋友,又害怕她交到“坏朋友”。不妨带她一起看看这部动画片,告诉她什么样的朋友才值得深交。作者 | 麦小麦最近,皮克斯新动画《青春变形记》上映后,好评如潮,豆瓣评分8.3。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

我们总担心女儿没有朋友,又害怕她交到“坏朋友”。

不妨带她一起看看这部动画片,告诉她什么样的朋友才值得深交。作者 | 麦小麦

最近,皮克斯新动画《青春变形记》上映后,好评如潮,豆瓣评分8.3。

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女孩,在青春期经历了生理和心理变化、遭遇了烦恼和困惑,并最终成长的故事。

很多人看完都说,电影虽不到2小时,却仿佛乘坐上了“时光机”,重新经历了次青春时光。

是啊,青春总会有叛逆和彷徨,会经历挫折,也可能遭受误解.....

但影片中,女主角和好朋友之间弥足珍贵的情谊,却让一切阴霾最终都化成温暖的阳光。

家有青春期的女孩,妈妈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看看这部电影。

相信她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看到青春期女孩,关于友情最好的样子。

电影中的主角李美,是个生活在多伦多的13岁华裔女孩。

从表面上看,她不但成绩优异,多才多艺,而且乖巧懂事。

每天一放学就帮家里做事,一心想着好好学习、孝顺父母。

可实际上,这都是在霸道且控制欲极强的妈妈,管教下的表面现象。

进入青春期的美美,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了很大变化,经常在“成为妈妈的乖宝宝”和“听从自己内心”间左右为难。

好在,成长的路上,美美有三个好朋友Mirian、Priya和Abby的陪伴。

她们虽不如美美成绩优秀,但性格外向活泼,几个女孩子兴趣爱好也相似。

美美每天和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分享秘密,校园生活特别的轻松愉快。

但进入青春期的美美,遇到了一个大麻烦,这让她一度陷入困境。

她发现自己每当情绪失控或者压力太大时,就会突然变成一只红色小熊猫。

为了不让好友看到她的可怕模样,美美一开始极力隐藏这个身份。

偶然被朋友撞破后,她只好跟她们坦白。

原以为几个朋友会就此远离她,毕竟谁愿意跟一个浑身是毛的怪物做朋友呢?

没想到,朋友在惊讶之余,非但没一丝嫌弃,反而给了她各种安慰:

“哇,你太酷了,你好蓬松,浑身毛茸茸的。”

“我一直想要一条这样的尾巴。”

三个好朋友一把抱住惊慌失措的她,温柔地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你是不是熊猫。我们爱你,美美,你是我们最亲爱的朋友。”

这一幕,真的是温暖又治愈。

在朋友爱的包裹下,美美原本的担心和纠结烟消云散,她很快平复心情,变回了原形。

她也开始慢慢接受这样的自己,勇敢地站到同学面前,不再害怕被嘲笑。

好朋友不仅是美美驱赶体内“小怪兽”的法宝,还是美美青春成长中最忠实的支持者。

电影中的美美虽成绩优异,但她不是书呆子。

她和很多青春懵懂的女孩一样,喜欢新奇事物,爱听流行音乐,爱看帅气男孩。

她和好朋友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场偶像的演唱会。

可美美的妈妈对美美要求极高,不允许她把心思放到任何和学习无关的事上,对美美的偶像也嗤之以鼻,导致她在妈妈面前,只能压抑内心。

当偶像乐队要来开演唱会时,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利用美美的特异功能一起“创业”,成功赚到了大家的演唱会门票钱。

原本,美美以为终于可以实现看演唱会的愿望,偏偏演唱会时间,和妈妈想给美美做法术“封印住体内熊猫”的时间撞到同一天。

当美美的仪式举行到一半时,她想起变成熊猫时朋友的关怀和爱,想起自己的偶像乐队,最终决定和“红色熊猫”共存,勇敢地接受了这份不完美。

影片中,最让人觉得难能可贵的,是好朋友对待美美的情谊,始终如一。

当美美是那个成绩领先,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霸时,朋友不会因此嫉妒。

在美美因拼字比赛只获得第二名,被父母数落时,朋友们更没有落井下石,而是第一时间安慰了失落的美美,给了她强有力的支持。

当发现美美变成吓人的怪物时,朋友们也依然站在她身边守护。

“你是最棒的,美美!”

朋友口中温暖的话语,让美美的青春虽有烦恼和叛逆,但一直都能乐观、向上,积极地生活。

其实,当女孩进入青春期,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自我的意识开始觉醒。

因此,她们总觉得父母理解不了自己,只想脱离父母的掌控,交到自己心仪的朋友,也希望能得到朋友的认同。

《女儿,青春期你一定要懂的事儿》一书中写到:

青春期是女孩的人格发展和形成期,这时候,结交什么朋友,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会对女孩的一生形成非常大的影响。

不但影响着女孩的言行,穿着,处事方式、兴趣爱好,还影响着女孩自身的价值观和对自我的认识。

父母千万不要只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学业和分数上,忽视了朋友对于青春期女孩的重要性。

和什么样的朋友交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孩能否顺利度过青春期。

虽然大多数青春期孩子的友谊纯真又美好,但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孩子身边会出现一些“坏”朋友。

很多时候,比起没有朋友,孩子遇到“毒友谊”更为可怕。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同伴压力”,指的是,因害怕被同伴抛弃,为了得到朋友的接纳,而放弃自我原有的标准,做出顺应他人的选择。

青春期,是一个女孩最容易受到同伴压力影响的时期。

当孩子遇到坏朋友时,很容易因为同伴的压力,做出不计后果的事,最终遗憾终身。

曾看过一个少年犯的采访视频,对一个叫小如的女孩印象深刻。

原本成绩不错的她,因一个坏朋友的出现,人生彻底改变。

小如回忆,上高中后,有次她被同学欺负了,是一个学姐出手救了她。

从此,她就把这个大姐姐当成了好朋友,对她言听计从。

虽然表面来看,这个大姐姐给了小如很多温暖和照顾,但也正因为她的出现,老实本分的小如,开始学抽烟、喝酒,甚至开始铤而走险,进行偷窃。

面对镜头,她痛苦不已,说道:“我也知道那样做不对,但比起做坏事,我更害怕被她看不起,而失去一个好朋友。”

孩子到了青春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下降,朋友会成为他们的重要依靠。

有时父母苦口婆心地说教,在朋友一句话前会瞬间破防。

“你看看你,这么胆小怕事,还怎么和我们一起玩?”

“逃个课怎么了,哪个孩子真的喜欢学习?”

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原本喜欢学习的女孩,为了和朋友有共同语言,也学着去玩原本不感兴趣的游戏;

而善良老实的孩子,也可能为了合群,而附和朋友一起欺负他人。

《教养的迷思》中指出:“ 同辈群体往往才是塑造孩子行为和改造孩子性格的地方。”

坏朋友会拽着孩子向下,优秀的朋友才能引领孩子向上。

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指路人。

尽管我们无法替孩子社交,但却可以帮孩子过滤朋友圈,引导她们选择正向的朋友。

以下四种交友标准,一定要趁早告诉家里的女孩。

1. 结交遇到困难依然站在你身边的朋友

高中时,班上有个女孩,因家境优渥,身边围着不少“闺蜜”,女孩对朋友很是大方,这些好友也对女孩前拥后簇。

后来,女孩爸爸做生意失败破产,家道中落,之前围绕的朋友,一下就没那么热情了,甚至还在背后奚落她。

我们要提醒孩子:真正的友谊无论从正反看都应一样,不可能从前面看是蔷薇而从后面看是刺。

告诉她们,那些在你陷入困境,遇到挫折时,依然能伸出双手,给与拥抱的朋友,才是青春最好的馈赠。

2. 结交懂得鼓励、欣赏你的朋友

青春期的女孩,常从朋友的评价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电影中的美美,经历过青春期容貌变化的焦虑,也曾在被打击后情绪崩溃。

在她自己都嫌弃自己的时候,朋友却能看到她不一样的美。

一个经常能用鼓励、赞扬,不断发现女孩身上闪光点的朋友,无疑是女孩自信成长,乐观向上的助推器。

3. 结交能给你带来积极能量的朋友

网上曾看到一则“高中好友,同分考入名校”的新闻,让人羡慕不已。

女孩希为和若琳,高中就读于同一所中学。

当若琳情绪低落时,希为总能用乐观、幽默的话语让若琳开心起来;而当希为学习懈怠时,若琳又会成为激励她前进的灯塔。

两人互相监督,互相汲取对方的优点,彼此加油,共同进步,最终以高分双双考入人民大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曾说:

“能量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思议的,当正能量的人出现时,他的磁场会带动万事万物变得有秩序和美好。”

当女孩身边都是积极努力、勤奋向上的朋友,就会受到正向影响,自然会积极向前。

4. 结交希望你越来越好的朋友

青春生涯中,常看到这样的“塑料姐妹”。

原本相处很好的朋友,因一次考试被伙伴超越,或看到好友受到更多关注,就开始背地里疏远好友,甚至散播好友的坏话。

这是因为,很多女孩到了青春期,和同伴之间的攀比心越来越重,嫉妒心也时常在心中作祟。

一方面,她们希望交到好朋友,另一方面她们又不希望朋友超越自己。

想起知乎上,有人问“什么样的朋友最好?”

有个回答,让人动容:

“希望你好的朋友。”

孩子交的朋友,彼此可能出身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家庭财富不同,爱好不同。

但一个最重要,也最容易分辨的标准一定要让她们知道,就是:“她是否真心希望你好。”

电影《青春变形记》的英文名叫《Turning Red》,直译为“变红”。

这里的“变红”,除了指美美外形上进入青春期的外在变化之外,还有层隐喻,就是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出现的内心悸动和反叛,阵痛和迷茫。

还好因为遇到一群好朋友,才让美美勇敢地找到自己,收获了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

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到底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电影中给出的答案是——能不断把美好带到她们生命中的人。

当她陷入困境时,好朋友会把信任和力量带给她;

当她不被理解,好朋友会把支持和鼓励带给她;

好朋友,会用正能量的磁场吸引她向上;

好朋友,会从心底期待她越来越好的模样;

愿我们的女孩,在成长的关键期,都能遇到这样温暖纯良,而又积极向上的朋友,陪她度过这段值得珍藏的青春,遇见更好的自己。

看完皮克斯的动画我才知道女孩到青春期交什么朋友才不会变坏

皮克斯电影《青春变形记》上线,这部影片起到了怎样的教育意义?

皮克斯电影《青春变形记》上线,这部影片起到了很多的教育意义,比如女孩一生气就会变成一个红色的熊猫,但每一次变成红色熊猫后都会有所成长。这部影片主要就是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所以非常有教育意义,可以和家长或者是小孩一起观看。

一、《青春变形记》会让小孩子知道要控制情绪

这部影片里面的主角本来是小孩,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年纪,但却在醒来的某一天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红色的熊猫。不过这个主角的妈妈在发现女儿变成了红色熊猫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可能是女儿来了月经,然后就教女儿应该怎么做,让女儿有所成长。其实很多的小孩在小的时候都不知道月经是什么,但这一次的改变也让女孩知道自己真正的长大了,但父母的心里其实没有接受自己家的小孩已经长大了,所以这部影片表明的不仅仅是孩子需要长大,父母也需要成长。而且这个主角在从红色的熊猫变为人类后,并不是说不会再变回来了,只要女孩情绪一失控,那么就会立马变成红色的熊猫。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女孩一变成红色的熊猫就非常的难过,并且很自卑,但女孩很快的就适应了这个身份,其实这也意味着女孩一直在成长。

二、《青春变形记》让父母也成长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父母,因为让父母看见自己的女儿变成红色的熊猫时,也是非常慌张的,并且并没有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已经成为小大人了。其实这也符合现实,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小,所以无限的纵容孩子,还有可能会严格的管教孩子,让孩子没有空间,那么孩子的情绪就会失控。其实所有的父母都要像这部影片里的父母一样学会成长,这样可以教会孩子如何控制情绪,如何面对难题。

最后,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小编建议各位父母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看完皮克斯的动画我才知道女孩到青春期交什么朋友才不会变坏

《头脑特工》观后感

《头脑特工》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头脑特工》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头脑特工》观后感1

  《头脑特工队》,应该算是今年最好的最伟大的动画片了,没有之一。原因无他,《头脑特工队》用故事的情节,让我们认识了每个人头脑里都会有的几个基本情绪,快乐、忧伤、愤怒、害怕和厌恶。

  我们知道什么是正面情绪、负面情绪,我们知道要以正面情绪为主,但也要接纳负面情绪,可在此之前,这些仅仅是在心理学范畴,仅仅是我们在与孩子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面对各种情绪、面对各种状况时才会用到的,才会去分析的。

  可是在电影里,是如此直观地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大脑里有这样一支特工队,他们分别掌管着我们的各种情绪,他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颜色的记忆球,形成核心记忆,又建立起各种人格岛,还有思想列车、梦境、幻想、遗忘、潜意识……

  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孩子,或许不用再让妈妈来帮你分析你的情绪,可能很快就会自己告诉自己,哦,现在可能是“怒怒”掌握了控制台,得快点让他离开,把“乐乐”找回来,要不然哪个岛,或许是友谊岛,或许是家庭岛,或许是淘气岛就会塌了……孩子可能也会知道,现在“忧忧”掌握了控制台,不过没关系,过一会儿就好了……是的,它让孩子看到了每个情绪控制时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但也让孩子看到,这些情绪,尤其我们曾经认为的负面情绪,并不是洪水猛兽,在合适的地方,也能发挥作用。

  而我超喜欢那个“冰棒”,每个孩子都会有至少这么一个幻想中的朋友吧?比如小米就有一个朋友丹尼,是我们看不见的,小米常常会说,妈妈,丹尼就在你身边,你要小心别踩到他了……哦,多么让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小米和果果还有几个共同的“疯子国”朋友,每次她们俩聚在一起时,这些“疯子”就总会跑出来玩。所以对片中这个身体是棉花糖,有着大象鼻子和猫咪尾巴,哭起来眼泪是糖果的“冰棒”,小米爱极了,因为超有认同感。而当“冰棒”最后在记忆谷底消失时,不知道小米如何,我是哭了,并不是因为煽情,而是因为共鸣——也许我也曾经有这样幻想中的朋友已经被我遗忘了。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东西会消逝,来不及说再见就被遗忘,虽然是必然,却又很无奈……而有一些核心记忆却是永远不会消失,虽然可能会变得很忧伤……这样一部有笑有泪有爱的动画片,推荐没看的都去看看吧,让你脑子里的情绪小人都形象起来。就在我写这些文字时,小米已经在津津乐道于她脑中的那一队特工队形象了,而她的好朋友“丹尼”,就成为了快乐情绪的大总管……

《头脑特工》观后感2

  今天观看了一部电视剧,名叫头脑特工,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女生因为搬家而带来的一系列的烦恼。

  而头脑特工这部电影很形象地演绎了一个小女生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头脑中的一怒哀俱乐是如何反应的!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喜欢溜冰,经常在家的后院有天然的溜冰场,而且他还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她在这里过得非常的开心,可是由于爸爸的工作变动,他们搬到了更大的城市,不得已他离开了熟悉的地方,从刚开始对于大城市的向往,此时他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可是由于搬家司机的迟到,他们不得已在空旷的房间里度过了一晚,这时他是乐观的,她用自己的笑容感染着父母,这一些小小的变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影响。而之后他来到了学校,学校里并没有那些他熟悉的朋友,他在努力使自己融入到这个集体,可是结果总是那样的差强人意,同学们的嘲笑,以及新学校带来的一些困难,导致他连自己最爱的溜冰也不能够完成,因为他失去了一个比赛。导致他每次看到溜冰穿上衣服都会瑟瑟发抖,他脸上的笑容慢慢的减少了。

  最后他忍不住了,偷偷的拿了爸爸妈妈的钱,想要离开这个地方,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而这个时候他头脑里的特工们也在为它而奋斗,比如笑笑,因为一些原因,他离开了控制中心,他努力的带着一些快乐的回忆,想要回到控制中心,可是一路上的艰辛,并没有使他很快的回去。

  女孩的,友谊岛崩塌了,女孩的家庭岛也崩塌了,等等,一系列的变故,在女孩的脑海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小时候她最爱的一只大象,也消失在了她的记忆长河里。

  而这时女孩已经登上了回家的大巴车,他的脸上再也没有笑容,她决定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城市,可是就在车刚刚行驶的过程中,笑笑和悠悠回到了控制室,悠悠是悲伤的情绪,让女孩哭了起来,突然他觉得自己很委屈,走下大巴车,向家里走去,而女孩的父母正在苦苦的寻找着她,这一幕是非常感人的,他与父母相拥而哭泣,原来成长是有眼泪的代价!

  经过了这一次的事情,她变得更加的成熟了,因为她已经来到了青春期,不再是那个懵懵懂懂,什么也不懂的只知道开心的孩子了,在控制室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设备更加的高档了,女孩的记忆有了一颗开心与快乐,相互交织的圆球,因为他永远都记得那一天,想要离开这座城市的想法和因为父母而回来的耐心。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我们受自己的影响,喜怒哀乐惧,影响着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个方面,就好像有五个特工一样,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在特定的时间,他们就会出现,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特工左右了我们的想法。

《头脑特工》观后感3

  在故事里,五个情绪小人主宰着大脑司令部,他们产出的五色记忆球构成了庞大的记忆仓库和脑海之城。这个设定充满久违的童趣,因为成长的过程,几乎是一个剥离情绪的过程。我们像药剂师一样将各种情绪加加减减,好让它们呈现一种暧昧的石灰色,并且管那种在工作或交际时心如止水的能力叫做成熟。而在影片中,五种情绪坐在孩子和大人的脑海中,操纵着每一个时刻,尽管大人脑中常常是力不从心的愤怒、理性克制的悲伤、不形于色的快乐。皮克斯大声地宣称:是情绪和记忆决定了我们之所以为我们,而非理性或知识。在对感性的全然拥抱中,我们从而复现那些迎面走来的陌生人们内心的五彩风暴。

  是的,虽然这部影片说的只是一个小女孩从十岁到十二岁——从童年进入青春期——的那些不得不经历的动荡和改变,我却觉得它提及了人生中每个阶段的风暴。那些“悲伤”不由自主溜出来,将温柔的记忆染蓝的时刻;那些“欢乐”不在场、岛屿纷纷崩塌的时刻;那些在长夜辗转直到“欢乐”历尽千辛万苦归位,对生活的缠斗之心随之复苏的时刻;那些渴望重温记忆,却眼看它们消散在遗忘深渊的时刻。作为一个“悲伤”长期占据脑海首席的人,我常常对它们不知所措。而皮克斯给出了这样温柔的解释:每一个忽然变坏的瞬间,不过是你脑海中五个小人短暂的一次失败合作,坍塌的岛屿有天会以更辉煌的姿态重建。

  作为一部讲述心理世界的动画,它将人类迈过创伤与遗忘的过程具现得如此浪漫。遗忘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永远有不留情面的清洁工将褪色的记忆球收进垃圾袋,而那些被潜抑的要么被锁在潜意识地牢,要么在记忆仓库中漫无目的地游荡,等待一个终结——当它们被记起,往往也就意味着遗弃。Bingbong这个有着粉红色棉花糖身体、会哭出糖果的可爱形象,代表了莱莉的童年时光。当它和“欢乐”骑着小车高唱童谣,小车喷出彩虹冲向云霄的时候,我看得泪流满面。童年乃至于所有注定被抛下的时光,在我们转身离去时,也许都曾经这样听不见地高歌,而我们前进,因为它们暗中馈赠的余力。

  美好与悲伤并存是这部动画的基调,这使它完全超出了童话的范畴,而成为一个关于人生的寓言。在观影时,我曾以为这会是个“欢乐”努力在人生中取得控制权的故事,所以当悲伤缓缓走上来,将核心记忆球染蓝的时候,我才轰然明白了这故事的内核,无关在人生浮沉中始终占领高地,而是坦然接受所有潮起潮落。金色的记忆慢慢变蓝,仿佛这才是最适合它们的颜色,时光流逝总是令人惆怅,而对当下欢乐的感受总与长久的虚无齐头并进。最丰富的生命,是悲欣交集的蓝金色风暴。

《头脑特工》观后感4

  倍受好评的皮克斯动画《头脑特工队》便在北美开画的第一个周末拿下了九千四十万的票房,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之所以能够创下如此喜人成绩,应该由其创新的剧情设定。

  我们都说人会喜怒哀乐,而皮克斯大胆又创新的将人的情绪具象化了。把情绪分成了五种,并且具象成为一个人形的小人,这样有趣而恰到好处的设定让电影成为了一个充满好奇、好玩的故事。

  在主要剧情上,“快乐”情绪和“悲伤”情绪成为了故事发展的主要矛盾。长期占据主动的“快乐”在不断边缘化“悲伤”时,遇到了小女孩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搬家。

  随着环境的巨大转变,原本五个情绪所占据的比重正在发生变化。而占据矛盾中心的“快乐”和“悲伤”便开始了一场“拯救大冒险”。在这段冒险和拯救之路上,“快乐”重新和意识到“悲伤”是这个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自己过度担心“悲伤”影响小女孩生活的意识是错误的。“悲伤”同样有着她不可缺少的位置。

  之所以觉得本片剧情设定的优秀之处,应该要属于多重矛盾的巧妙设定。头脑内两个情绪的矛盾,小女孩搬家后环境转变所带来的巨大心里落差以及小女孩从童年向青春期的内心成长。

  其实这样的剧情,你是否有些熟悉呢?

  是的,这正是你我曾经有过的人生经验,是我们在成长时所遇到的烦恼。我们在每一次成长的时刻,总会因为环境的巨大转变,内心活动也会跟着发生巨大的转变。就像本片中,小女孩在这样的成长时刻,内心世界也经历了一次毁灭和重建。

  就像大脑总部里那块操作台一样,经历一场变故后,操作台也变得更大、功能更全面了。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电影里,开学第一天的晚餐片段中,也出现了父母的头脑队伍。父母大脑总部里与小女孩不同面积的操作台也暗示了随着人的成长,我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也变得多样。

  而每个人大脑总部里起到主导作用的情绪,则清晰的表明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看完本片后,我想皮克斯有这样的创意并讲述这样的故事,可能是想要告诉广大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关心孩子身体的成长和学业的进步,也不要忘了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而对于我们年轻人,成长,总是伴随欢笑和哭泣。而每一次成长,都是一个情绪的沉淀。我们学会了隐忍、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也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自我反省。

《头脑特工》观后感5

  童真是人类的最后一处圣洁的天堂。漫画家丁午在被下放到河南干校时给女儿画了一本漫画家书《小艾爸爸特别特别想你》。映在纸上的是一个乐观的爸爸每天的生活趣事。他一手抵挡着来自精神和物质世界的匮乏,另一手却建造了一个纯白洁净的童话。美国作家菲尔丁也曾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这部《头脑特工队》就用脑洞大开的方式讲述了成长过程中的美好与辛酸。电影中塑造了几个萌萌哒的情绪小人住在小女孩莱莉的大脑里,为小女孩的生活出谋划策。突然有一天意外发生,为了使莱莉重新恢复笑容,情绪小人之一乐乐踏上了冒险之旅。

  在返回大脑控制中心的路上,她们遇到了莱莉幼时的幻想玩伴,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冰棒。莱莉十几岁了,已经很多年没有和冰棒玩了。讲到这里,乐观的冰棒哭了出来。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梦,用属于他们的火箭船带着莱莉去月球。可是火箭船和他们自己都跌入了深渊,面临着被风化侵蚀的命运。而此时的莱莉情绪越来越烦躁,在她脑海里友谊、诚实、亲情的小岛也在一个接一个地轰塌,她正在计划离家出走,回到她心心念念的故乡明尼苏达,去缔造新的快乐的记忆。与此同时,乐乐和冰棒唱着能使船只发动的歌曲想要驾驶它离开深谷。但两个人太重了,在最后关头,冰棒纵身一跃,跳入谷底,目送着乐乐登上平地。他的身体正慢慢被风吹散,还喃喃自语,“乐乐,你替我带她去月球好吗?”

  这是我自认为影片中最煽情的片段,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要好的玩伴。也许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具化的同伴,也许是留在家中一隅的小玩偶,抑或是像冰棒这样的只存在于脑海里的软萌小伙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她不再需要一个这样的小伙伴,我们把它们扔在记忆的小角落里,然后会有沙土把它们渐渐掩埋,结出悲伤而我们仍不自知的花朵。“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斑白岁月剥落小时候,融掉了许多快乐的年轻的记忆。如果在记忆中它们是有生命的,它一定会包裹起自己被遗忘的悲伤,微笑着看着你长大成人,时常开心地说:“这就是我最棒的小伙伴啊,她都已经成大姑娘了。”

  长伴随着阵痛,总会有人磨灭掉你的天真。所有正在成长和已经成长的人,都要无可避免地长出坚固的盔甲,而那代价就是失掉了童真的羽衣。这是成长的代价。

  那座孤岛,后来坍塌。那迷茫的人儿,也正在成长。

《头脑特工》观后感6

  每当站在意识的边缘,俯瞰回忆的深谷,都有嚎啕大哭的冲动。昨天晚上和损友一块儿看《头脑特工队》,尽管之前就被告知将是一部催泪之作,却没想到是这样坚决的形式。总觉这两年看的动画片,都在讲一个相似的故事,其中包含着对美好过去的无尽追怀和自我认同的不断重建。尽管主题不同,却有着相同的底色。

  《头脑特工队》可能是目前为止最直接最完整地呈现这一主题的作品,没有假托一只玩具熊或一个童话公主,而是直接呈现了成长过程中美好记忆的一次次陷落。当小女孩拒绝回应爸爸的玩笑时,淘气岛轰然倾塌,我身边的陌生姑娘在啜泣,而我想要嚎啕大哭。

  童年真的是在某一瞬间像爆破一样消失的么?小孩子可爱的瞬间,大多是不自以为可爱的,而从逐渐懂得“卖萌”开始,我们学会通过假装来重温童年时受到的宠爱,而童年也真正成为无法返回的孤岛。

  Bing Bong这个幼年幻想中的伙伴,和《玩具3》里被抛弃的大熊,和《无敌破坏王》里风光不再的糖果国王,甚至和《飞屋环球记》中受到质疑的冒险家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担心如果莱利是一个受到心理创伤的小姑娘,Bing Bong很可能会黑化为一个相似的反派人物了,然而受到呵护的莱利幻想中的伙伴是快乐而憨厚的,为了小姑娘的快乐它最终选择消失在遗忘的深谷中。这样的遗忘是如此地不知不觉,以至于我们几乎从不会为忽视了某个幻想中的伙伴而愧疚。当乐乐趴在悬崖边看到Bing Bong逐渐化为暗影,我拼命地从我的回忆的废墟中搜寻那只被我赋予过生命的小鹿气球和被我想象成小马的儿童自行车,是我抛弃了它们,还是它们离开了我?

  为什么不能永远以过去的形式存在。为什么每时每刻都在获得新的记忆遗失旧的。到底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还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天堂图书馆一般的记忆档案馆中的管理员啊,他们的销毁记忆的时候不会难过吗。或许皮克斯觉得回忆还是及时清理的好吧,即便是美好的回忆,留下了太多也会令人难过。《飞屋环球记》中的老人的故事,不是事情的另一幅面孔么。人生于世何止是与童年、与旧友的不断告别,人生于世本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遗忘的哀愁或许是时间的奖励。把所有故事都戴在身上,才是旅途中最艰难的状况吧。

  然而这样想也并不能让我释怀啊,真想跳进回忆的深谷中,重新看看每一个灰色的海洋球。

《头脑特工》观后感7

  如果要给小孩推荐一部动画片,那么这部一定是我推荐之一。

  这部动画,主要讲的是小女孩莉莉从出生到长大后的一段过程。然而这部动画的重点不是莉莉,而是住在莉莉大脑里的五种情绪,它们分别是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动画片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这些情绪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依次是乐乐、忧忧、怕怕、厌厌和怒怒。

  莉莉的脑中有一个控制台,这五个人物时不时的会操作下这个控制台,不同人物的操作,莉莉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大脑里面还有一些记忆岛,这些岛分别是一些核心记忆组成的,比如我们学会走路的第一天,父母帮我们过的某个生日,某场重要的比赛等。

  这些人生里重要的记忆都会储存在不同的小岛上。

  莉莉的大脑,大部分时刻都是由乐乐控制着,优优时不时的也会无意的来控制下操作台,偶尔遇到一些不喜欢吃的食物,或碰到一些生气的`事情,厌厌和努努也会跳出来争夺操作台控制权。

  乐乐总是嫌弃忧忧,因为它总是无故的沮丧,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总是从不好的方面来分析问题。它觉得忧忧就是多余的,存在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后面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其中的一些记忆岛崩塌了,掉入永恒的虚无之渊,一旦掉入这个深渊,那么莉莉脑中的记忆就会永远的消失。

  第一个崩塌的是“搞怪”之岛,也就是存储一些搞怪时刻的记忆。

  那是莉莉在搬家后的一个晚上,她莫名的就不开心,她可能是怀念老地方的朋友,搬走后就不可能一直跟他们一起玩了。

  爸爸看出了她的不开心,于是就模仿猴子的样子来逗她开心。小时候,每当莉莉不开心的时候,爸爸就是这样哄她,可是今晚却不灵了,可能是优优一直在操作控制台,莉莉看着爸爸的样子还是无法开心起来,甚至觉得有点幼稚,搞怪之岛崩塌了。

  当我看到这一刻的时候,我的心突然咯咚了一下。

  我在想,曾经小时候的我们,都是搞怪的,做着鬼脸,无忧无虑。长大些,这些搞怪的时刻忽然就离我们远去,我们一下子就变得正经起来。那些曾经搞怪的我们为什么就突然变了呢?

  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经的小天使死哪了?这好像是个很突然的过程,我们失去了童年,父母也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我们。

  再长大些,莉莉又失去了一些记忆之岛,同时又增加了一些其他记忆岛。

  乐乐和忧忧经历了一场脑中事故之后,也不再嫌弃忧忧,她终于也发现了优优的好处。

  我想成长就是这样的,我们总是会失去些什么,然后得到些什么。我们也不可能永远的快乐,懂得悲伤,方能体验欢乐的可贵,背负过沉重,才能拥有真正的轻松。

  其实,更多时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去增加生命的分量。

《头脑特工》观后感8

  《头脑特工队》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人类大脑中情绪变化的原理过程。看完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回想小时候,记忆中的画面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暖色,因为小时候,掌握情绪的主要是乐乐,happiness,而且通常在一段情绪中只存在一种情绪(人类有五大情绪,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别对应金黄色、幽蓝色、红色、绿色和紫色)。随着人慢慢长大,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记忆球的数量不再以金黄色球为主,一个记忆球也从单色变成多色混杂。我们的情绪不再那么单纯而强烈,变得喜忧参半,变得难以言状。

  情绪中,乐乐和忧忧是是两大主要情绪。年幼时,多以纯粹的快乐为主,忧伤通常退居其次。在成长的过程中,忧伤会慢慢参与进来,它不仅会反映在当前的情绪中,还会给曾经快乐无忧的记忆染上忧伤的色彩。于是,当我们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我们会感到莫名的忧伤,会不禁泪流满面。这时的情绪就不是单纯的快乐或忧伤了,确切一点地说,应该是更接近于感动。

  感动是一种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能给人以力量。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是单纯的快乐和忧伤都无法给予的。

  影片也告诉我,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甚至会无法感受到情绪。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内部情绪会产生混乱,一些核心记忆如家庭、诚实、友谊、兴趣和淘气就会遭到损坏甚至崩溃,这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修复和重建。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修复成果如何,因人而异。影片中讲述的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因一次搬家而引起情绪大变动所历经的过程。

  十一、二岁,也许我也经历过一些情绪危机,只是那些小危机在我的不知不觉中发生并解决了。那个阶段,我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并未发生什么大的变故。而这一场我正在经历的从二十岁到现在还未结束的危机,这场精神和情绪的双重危机,不知何时才能转危为安。

  是不是知道的越多反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虽然我知道情绪的波动是客观现象而非主观,是科学而非神秘,我还是无法解救自己。是否人不应该有自我救赎的念头,而应该转而向上帝祈求。人若想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有时还真的挺累的。可是,上帝已死。

《头脑特工》观后感9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这些情感无处不在,有一句话说不要做情绪的奴隶,不要被情绪所控制,做自己的主人。《头脑特工队》就给我们上演了一场情绪大战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一个漆黑的房间里伸手不见五指,走出一个小精灵,蓝色的头发,黄绿相间的连衣裙,微微泛着米黄的皮肤,一双炯炯有神而又深邃的大眼睛,显得无比精神,满脸笑容显得十分活力,好像有天大的喜事要来了。是的,她叫乐乐,他掌管了快乐让她按一下按钮,小女孩笑了,那是多么善良啊,《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小女孩纯洁的心灵,净得像纸一样白,突然他的眼泪如断了线一般,一滴两滴相继滚落脸庞,如大雨倾盆一般落了下来,挡也挡不住,原来是忧忧按了按钮,它一身的蓝色显得压抑,显得感伤,就连声音也是低沉的,这个人没精打采,没错,他就代表忧伤。小女孩长大了,可以奔跑了,拉着小车满屋子跑,这时怕怕出现了,他从头到尾都是弱不禁风的,皮肤呈淡紫色,他对任何事都非常敏感,总是处于害怕之中,他帮助小莱莉避开危险。当小莱莉心不甘情不愿的被抱上餐桌时,爸爸喂他吃西兰花,厌厌出现了,他彻头彻尾全是绿色,长睫毛,大眼睛,长得和西兰花像极了油光发亮的头发,瘦长的身体真是十分相似,但他讨厌西兰花,所以小莱莉讨厌西兰花,于是小莱莉硬是不吃,爸爸便逼着她,怒怒出现了,它红红的肤色,一生规规矩矩的便装,却脾气暴躁,他生气的情绪影响着小莱莉,小莱莉就把盘子打翻了。

  五个情绪小人掌握着各自的五种情绪,脑中也有令人向往的幻想乐园。

  薯条森林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让我深深痴迷其中。云朵镇上一切都是轻飘飘的,随便扒拉一朵云,都是一张床。纸牌屋十分梦幻,轻轻一触就会倒,平常大大咧咧的人住在这里,都会变得小心翼翼。沸腾的岩浆岩热极了,只能站在浮物上,一个空中跳跃也如梦境一般。

  幻想乐园如梦一般让我魂牵梦绕,梦寐以求,曲折蜿蜒的长期记忆区也不逊色于任何建筑。

  这比长城更壮观的走廊,比胡夫金字塔更雄伟的记忆球架,那就只有长期记忆区了,五色的记忆球排列在架上,快乐闪耀的光彩照人,伤心的泛着一圈暗淡无色的光,愤怒的闪着夺目的耀眼的红光,害怕则闪着紫色的幽光,讨厌泛着绿色的令人厌恶的光。脑内世界的景色让人叹为观止,不由得啧啧赞叹,这奇丽的景色,让人情不自禁想吟一首诗为其称赞。

  看了这一幅脑内世界的画,让人情不自禁的为迪士尼和皮克斯的想象力佩服,做到了,唯美的感情,细腻的画面,鲜明的人物,奇特的想象,深刻的启示,让我不由得为这部引人入胜的,精彩绝伦的电影献上我的掌声。不得不说迪士尼和皮克斯真的是太厉害了!

;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