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真实拍摄的抗日战争纪录片,看完心都碎了(1944年真实拍摄的抗日战争纪录片)

时间:2022-08-12 01:15:27阅读:1878
这是一部1944年拍摄的纪录片,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全过程,里面的一幕都是罕见的真实历史,看完让人久久难以平静。我们中国是第一个发明火药的国家,却从来没有主动发起过侵略。但因为丰饶的领土和物资,我们成为了…

这是一部1944年拍摄的纪录片,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全过程,里面的一幕都是罕见的真实历史,看完让人久久难以平静。

我们中国是第一个发明火药的国家,却从来没有主动发起过侵略。

但因为丰饶的领土和物资,我们成为了虎豹口中的猎物。

日本帝国主义觊觎中国由来已久,自从19世纪末,日本发展成帝国主义国家后,就开始了对我国的侵略,并先后掠夺了巨额的财物。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内一召开“东方会议”,他看中了中国的资源和人口。

企图以中国为跳板,征服整个东南亚乃至世界。

会后,日本正式出台了,征服满蒙 、征服中国,征服南亚和世界的四步侵略纲领。

他们野心勃勃自信满满,似乎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领土仅有中国的十几分之一,人口也差了不知多少倍。

日本这么做其实有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当时的中国内部分裂,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主权。

正如我们所知的,1931年他们开始了第一步,侵略并占领了东北三省。

为了巩固统治,日本还成立了满洲国伪政权。

无数的同胞唱着松花江,顺江南下,东北的军民也展开了反击,但东北沦陷已成定局。

1937年,中国的统一进程取得重大进步,日本见状心虚,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

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卢沟桥事变,至此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但这次中国人不再屈服,而是积极展开了反击。

8月13日,日本向上海发动进攻,企图迅速攻陷上海,进而夺取当时的首都南京,取得对中国政府的胜利。

上海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当地的驻军展开了拼死抵抗,他们的反击把日军赶进了黄浦江。

但日军却依仗军舰重炮的掩护,一直顽守战地,等来了增援部队。

日军在吴淞要寨附近登陆,随即展开了疯狂的进攻,当地的守军难以抵抗,最终被迫撤出上海,退回到西面的南京和苏州。

与此同时,日军对中国军队的反抗感到十分生气,他们预计这里抵抗最少,却遭受了军队的顽强反击。

我们都知道的八百一战,就发生在日军占领上海时,而日军为了报复,竟发泄在平民身上。

他们故意实施轰炸,屠杀数千无辜平民,整座城市变成废墟的地狱。

数十万居民在大街上逃窜,纷纷涌向当时的租界。

这是日军唯一不敢侵略的地方,但因为空间有限,租界不能容纳所有人安全栖身,仍有数千名平民被困在租界外。

他们无助地站在街头,对日本的攻击毫无抵御能力,汹涌恐慌的难民不知该去哪里,只能在窄窄的街道中逃窜。

互相拥挤着进入城市的中心,有些人一摔倒就再也站不起来,还有更多人,被倒塌和燃烧的建筑物困住,甚至被活埋。

这是一场蓄意的大规模屠杀,我们的国土从此开始被,自己同胞的鲜血浇灌,当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沪战场之后,日军占领了上海以东整个半岛,迅速向西面的南京直扑而来,战争的阴影将整座城市笼罩。

南京的军队知道上海的惨状,进行了顽强抵抗,他们身后就是自己的父母同胞,已经退无可退。

然而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南京最后还是陷落,几十万平民们被困在城内,无处可逃。

随后的40多天,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他们强奸、折磨平民,屠杀、活埋受害者,据战后的多次统计,遇害的中国军民不低于34万。

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真实影像,是一个美国传教士偷偷拍摄,并在战后偷偷带出中国,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残暴血腥的屠杀。

而更可怕的是,这是日本最高司令部的蓄谋已久,他们妄图以这种方式,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深深的恐惧,以瓦解中国军民的抵抗。

但这片同胞的腥风血雨,却唤起了我们亿万万同胞的觉醒,是光荣一战还是亡国苟且,战火下的中国人选择了后者。

当时的将领白崇禧,提出了“用空间换时间”的说法,也就是利用中国地大人多的优势,先撤退到日军没有攻占的西南,然后用巨大的空间分散日军兵力。

为反击争取时间,上千万人们从此开始了迁徙。

他们炸毁了工厂建筑,带走一切能利用的东西,只给日军留下一片焦土。

民众们骑马、徒步、爬行,这条向西的道路上,逃难和迁徙的人汇聚成一条长龙。

这其中有图书馆,有学校,还有上千家工厂的机械工具。

这些东西总重超过十五万吨,却通过有限的卡车和牛车拉运,甚至是背负肩扛,运往了数千里外的西边。

中国人以纤夫般的艰苦卓绝的方式,显示着抗战到底的决心。

当时新的首都定为重庆,但这座远在西南的城市却并不安全。

日军无法通过铁路进攻,便调集了轰炸机,企图将整座城市夷为平地。

当时中国的空军力量十分薄弱,国内有编制的飞机仅有296架,而日军的作战飞机至少在2000架以上。

在日军持续不断的进攻下,中国战机最少时只有65架,在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空军的死亡率在所有军队中,成为了最高的一个。

但在当时,中国的空军却让日军闻风丧胆,他们抱着牺牲的精神,往往在最后的时刻采取自杀式袭击。

而在空中的血战之下,地面上的群众也在夜以继日地战斗,他们挖出成千上万防空洞。

不仅人住在地下,工厂也搬到里面,重要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为后方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从1938年到1943年,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战略轰炸。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总共进行轰炸218次,造成死难者一万余人,但他们的轰炸永远赶不上,我们国人恢复的速度。

日本三个月征服中国的梦想早已破灭,眼看着征服计划陷入僵局,他们又采取了另一种策略,那就是修复并占领重要铁路。

然后向内陆移动,牢牢控制住关键的交通要道。

在中国东海岸被占领的情况下,当时只有一条,从缅甸通过云南的道路,可以运输物资到西南地区。

但缅甸与云南的数百英里,全都是陡峭的高山和深谷,而运输物资必须先修好路。

外国的工程师通过计算,得出这条路需要至少6年来修建,还是得有现代化建筑的前提下。

然而中国并没有现代化的建筑,也没有6年的时间等待。

在云南当地政府的安排下,20多万民工参与了修路,这其中甚至还有妇女和儿童。

他们凭借着简陋的工具,用9个月的时间,在高山之间创造了滇缅公路。

与此同时,国内各地也在大量扩建军队,进行现代化的军队训练。

一些女孩纷纷效国参军,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

很多地方组成了游击队,对敌人进行骚扰攻击,他们头一天还可能是温顺的农民,第二天可能就是致命的军人。

游击队秉持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战术,他们分散进攻 行踪隐秘,让日军根本没办法进行集中攻击。

与此同时,中国广阔的国土和复杂的地形,也让日军吃尽了苦头。

辽阔的沼泽,险峻的高山,每一样都在阻拦着日军的步伐。

日军第二步征服中国的计划,久久没有实现,在这种僵局之下,他们反而开始了征服世界的第三步战略。

当时在二战战场上,苏联和英国被德国全面压制,日本依仗着老大哥的优势,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损失惨重的美国立即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中国又多了一个强大的盟友。

但自家的事,终究还是不能全靠别人。

1941年日军又派出40万军队,一路所向披靡,直接横扫了整个东南亚。

泰国 缅甸 香港相继沦陷,而当时麦克阿瑟率领的美国军队,根本无力抵抗,导致滇缅公路被日军彻底切断。

因此1942年到1945,中国前后派出约四十多万人,前往东南亚作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远征军。

这些军队的装备远远不如盟军,武器也可以说极其落后,但却凭借着前仆后继的牺牲,歼灭了将近五万名日军,夺回了滇西8万平方公里的失地。

最后孙立人带领的中国军队,歼灭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第18军团。

当时很多士兵跪地痛哭,说总算为南京的同胞们报了仇。

在这次远征军行动中,中国投入兵力总计约40万,最后伤亡接近20万,仅有一半返回中国。

千万忠魂埋骨他乡,有的还只是少年,是他们阻敌于国外,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少年。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两个原子弹。

五天后天皇宣布投降,至此抗战取得全面胜利。

这部纪录片拍摄于1944年,是美国向军队解释为什么参加战争,特意拍摄而成。

说是一部纪录片,其实它更像是真实的新闻短片。

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那个时代的平民,他们的悲伤与眼泪穿透了屏幕,勾勒出那个时代的真实景象,真正的战争没有那么多浮夸的东西,而是实打实的血与泪。

纪录片里还曾多次提到长城,古往今来,我们曾遭受过许多外族的侵略,长城却很少能够阻拦其侵略的铁蹄。

但长城到如今仍旧矗立不倒,这正是中国人坚决抵制侵略的决心,寸寸山河寸寸金,无论侵略者多么强大,我们从未有过退缩。

你会去看导致远征军覆灭的《敦刻尔克》吗?

我去看过一次了,实在空洞乏味的很。我不管别人怎么去捧诺兰,说他怎么用心什么的,里面有多少独具匠心的细节,有多少典故,拍摄效果多好,这都不重要,因为真的不好看,除了只有几个情节有点小感动之外,实在乏善可陈。

而且这场溃败就是英国人间接造成的,但诺兰故意隐去的历史真相,让我很不舒服,我也不建议其他人去看。

我原本以为诺兰把《敦刻尔克》拍得如此果平淡是为了显示与众不同,也是为了展示撤退中小人物的真实状态,但后来愈加的感觉味同鸡肋,回想当时的历史,我忽然惊觉导演如此拍摄风格的真正原因。

事情的真相触目惊心

《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未上映之前,本以为会表现大国之间的博弈,对二战的局势有一个全景式的展现,然后用无数的闪回和蒙太奇手法把战争拍得波澜壮阔。无数著名的历史人物信心满满,运筹帷幄,对局势做出最明智的判断。

丘吉尔会比出经典的“V”字手势,鼓励英国民众,下令开始这场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撤退行动。

丘吉尔

元首希特勒会气急败坏对手下大喊渣渣:“你们这帮无知的蠢货!给我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导致我做了错误的判断!”

元首的愤怒:渣渣,都是渣渣

但是看了之后才发现本应该很精彩的故事平淡的很,一个历史书上的著名人物都没有露面,到最后也只有丘吉尔演说的报纸版面和声音。至于德军,甚至都没提希特勒,本应该数量最多的小兵们连个清晰的正脸的都没有,只能看见镜头外飞来的子弹。

看不见的敌人

整部电影看完之后我心里就有一个疑问,被救下的英国军队后来都去哪了,他们在后来的历史里真的如民众期望的那样英勇地和法西斯轴心国作战了吗?但是导演没说,连暗示都没有,他主观地删去了所有除事件的历史。

这部电影的剧本完全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自己一人完成的,所以这应该就是诺兰的个人意思。

但是诺兰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导演诺兰

因为诺兰是个英国人,他不想提事件之外的历史,因为并不光彩。但为了使影片不显得太奇怪,他选择了架空历史来创作剧本,除了撤退其他历史一概隐去。

导演诺兰

他从小就听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故事,他的想法深受英国人观点的影响,他想抹去英国在这个历史事件中的责任,把英军描述成绝对的受害者。他们救回了法国人更是天大的善举。

但是有将近10万法军为了掩护他们的撤退,而被德军俘虏。这对英国人来说合情合理,因为这是在法国的土地上,法国军队留下来做防守也没什么不对的,难道要把法国人都送走,把英国人留在法国的土地上吗?

英国人不会干这样的事。

海上撤退路线

但是英国人当初又是为什么去法国的呢?不应该是帮助法国阻止德国的扩张吗,为什么一开战就要疯狂的逃跑?

因为他们打错了算盘,丘吉尔的前任首相张伯伦一直实行绥靖政策,并不想与德国为敌,还自以为是世界霸主的英国甚至还想和德国一起瓜分世界。派兵到法国也只是为了作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派去的士兵大多都是新兵蛋子,根本没有作战能力。诺兰为拍也是查了资料的,他也发现了这一点,但这事诺兰敢提吗?

后来发生的事情,让英国始料未及。

78年前的今天,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进攻,二战全面爆发。

德国可是开战了啊!但是英国一点不着急,他从未想过战火会烧到自己身上,还想在德国手里捞点油水。不仅是英国,苏联也是这么想的,而且后来真的占到了大便宜,苏联和德国瓜分了波兰。

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

所以虽然之后的9月3号,英国联合法国一起对德宣战,但只宣不战,他们不想打德国。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利益,除了谴责并没有实际的行动。

正是英国带头的纵容,让德国可以为所欲为。如果英国一开始就进攻德国,德国也不会把战事进行地那么顺利。二战(欧洲战场)开始的原因,除了罪魁祸首希特勒的疯狂外,还有英国的纵容。

英国他们去法国干了什么?

什么都没干,上来就被德国打得屁滚尿流,还留了好多的物资给德国,鼓舞了德国的士气,增强了德国的实力。

希特勒

虽然在影片的最后新上任的丘吉尔代表英国表明了态度:我们将战斗到底。

但这只是迫不得已做出的反抗,因为再不反抗就真的被灭国了。但是实际上也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虽然比德国的飞机先进,但也是杯水车薪而且,很快就被打没了,整个伦敦都被德国空军炸翻了好几遍,实在炸无可炸之后德国人才停止轰炸。

这诺兰也不能提。

英国皇家空军

那这之后英军究竟怎么样了,有没有打胜仗?没有。英国在之后的战役上也基本都是在不停地撤退,逃不掉就投降。

这事就更不敢提了。

虽然一开始逮着最怂的意大利军队猛打,但自从换了德军主帅之后还是被打得破滚尿流,差点被赶出非洲战场。

在亚洲战场上英国军队也是出了名的怂蛋,新加坡之战时英联邦守军总兵力到达13万人,而对英军发起第一波攻势的日军仅有3.5万人,但是被一上来就打得丢盔弃甲,还是当地华人组成的义勇军去抵抗的。最后被日军打得只剩下6万人之后就集体投降做了日军的俘虏。

丘吉尔称之为“英国历史上最沉重的失败和投诚”。

丘吉尔说:我们不会投降的,然而呢?

之后的历史更是让中国人触目惊心。

在缅甸战场上,英国的军队也表现不佳,而且拿中国人当炮灰掩护他们的撤退。最可气的是他们怕中国军队会对英国的统治产生不好的影响,禁止中国军队进入印度。除孙立人的部队在熟人介绍下进入了印度,其他中国远征军都进了野人山,死伤惨重。

这里没有海洋的阻隔,也没有高山的阻挡,只是因为英国人的顾虑就让上万中国人惨死!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沦为了英军的炮灰。

之后丘吉尔的还宣称将在击败德国后到东方去“拯救中国”,为什么不在最需要的时候帮中国一把呢?

丘吉尔出卖中国

后来德国确实被击败了。战争后期,德军的实力下降,各国联军一起蜂拥而上在诺曼底登陆,最终英军终于发挥了“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痛打德国。最终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欧洲战场接近尾声。

按理说这时候,英国应该兑现承诺帮帮中国了吧?实际上他最后也没帮,反倒是和苏联、美国一起坑了中国一把。

雅尔塔会议

在1945年2月的雅尔达会议中,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三个人私自划定了全世界各自的势力范围,完全把中国排除在外。中国此时已成砧板上的肉,认人宰割。丘吉尔为了换取欧洲地区的利益,出卖了中国,把中国完全交给了苏联。

1945年3月,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获悉会议中的内容,他极力向罗斯福说明这份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尤其是对美国将产生非常不利的深远影响。

你要问赫尔利是谁,看了这张照片就知道了。

毛主席和周总理中间的那个外国人

罗斯福深以为然,于是就派赫尔利去劝说丘吉尔改变想法。赫尔利想先说服丘吉尔改变立场,希望英国能够放弃对香港的占领,以换取苏联放弃控制旅顺、大连,但是丘吉尔一口回绝。

在这权力的游戏中,中国彻底的输了。之后一切都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在至于发生了什么你们是知道的,中国的地图从“海棠叶”变成了“雄鸡”。

历史不堪回首,今人应当警醒。

我现在再看《敦刻尔克》这部电影,真的感觉味同鸡肋。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