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日本为什么会惨败(日本海军进攻中途岛大获全胜)

时间:2022-08-12 01:03:42阅读:2561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重要转折点,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海军以损失1艘航母的微小代价,取得了击沉日军4艘航母的辉煌胜利,让日本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有生力量遭到了沉重打击。然而,美军…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重要转折点,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海军以损失1艘航母的微小代价,取得了击沉日军4艘航母的辉煌胜利,让日本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有生力量遭到了沉重打击。

然而,美军和日军在中途岛的对决却是敌强我弱的对决,在敌强我弱的现实状况下,美国海军为何能取得击沉日本海军4艘航母,让日本海军惨败而归的辉煌胜利呢?

上图_ 中途岛战役

第一,日本海军在兵力部署上存在缺陷,这是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惨败的必要原因。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日本海军于1942年4月就制定了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计划。根据计划,日本海军投入了200多艘舰艇参加中途岛会战,其中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65艘,潜艇21艘。日本海军还有600多架作战飞机配合舰艇部队参战。

美国海军这边,有航母3艘。很明显,美国海军在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

二战时期的海战属于技术性很强的海战,兵力占优势并指挥得当的一方将在海战中稳操胜券。日军兵力占据优势,如果日本海军指挥得当,其在中途岛歼灭美国海军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上图_ 中途岛战役 示意图

但是,日本人犯了一个错误,其在兵力部署上存在缺陷:日本海军相对平均的把整个舰队分成了6个分舰队,其6个舰队分开行动,没能在作战中形成合力,导致日军的兵力优势没能发挥出来。和美军作战的,南云忠一指挥的舰队有4艘航母,而美国海军这边有3艘航母参战,第一机动部队对美国海军守卫中途岛的部队没能形成兵力上的绝对优势。

必须说明的是,日本海军还能调集更多的航母参战。攻打中途岛的日本海军核心部队——南云忠一的第一机动部队很可能有机会调集6艘航母打中途岛,但为何进攻实际进攻中途岛的航母只有4艘呢?原因在于:在前期的珊瑚海海战中,日军的翔鹤号航母和瑞鹤号航母因各种原因留在了本土,导致翔鹤号航母和瑞鹤号航母无法参加中途岛海战,珊瑚海海战在客观上制约了日军参加中途岛作战的兵力优势。

上图_ 翔鹤号航空母舰,是旧日本海军的翔鹤级航空母舰的1号舰

第二,虽然日军在整体兵力上对美军形成了优势,但美国海军在飞机的数量上对南云忠一的第一机动舰队形成了局部优势,这是美国海军打赢中途岛海战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虽然整个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浩浩荡荡派出了200多艘舰艇。但实际上,日本海军正儿八经和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母决一雌雄的部队就是南云忠一的第一机动部队,美国海军的飞机数量对日本海军第一机动部队形成了局部的优势。

中途岛地区,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机场上的岸基航空兵有120多架飞机,美国海军3艘航母加起来有230多架飞机。这样一算,美国海军守卫中途岛的飞机就有350多架。而日军这边,其参战的4艘航母由于之前作战的不断消耗,真正参加中途岛海战的舰载机不超过300架。这样一来,美国海军对日本海军第一机动舰队的舰载机就形成了局部的数量优势,这是美国海军舰载机的F4F战斗机、SBD俯冲轰炸机和TBD、TBF鱼雷轰炸机能集中兵力打败日本海军的重要原因。

上图_ 中途岛战役,美军的SBD轰炸机正在俯冲投弹

第三,美国海军在情报战上占据了上风,而日本海军却对美国海军的行动情报不很了解。南云忠一的海上行军为“盲人骑瞎马,两眼一抹黑”。

从表面上看,日美两军的侦察力量旗鼓相当,但实际上,美国海军对侦察力量的运用比日军要成熟的多。在战前,美国海军情报部门就通过“AF密码”破译了日军的情报,在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卡特琳娜水上侦察机在内的一系列侦察机,对日本海军展开大规模的海上侦查行动,美国海军对日本海军的舰艇行动方位、航母数量等情报知道的一清二楚,而日本海军却对美国海军的情况不甚了解。

中途岛本来就远离日本本土,南云忠一和山本五十六由于轻敌不注重战场侦察,美国海军有多少航母,多少舰载机,航母在什么位置——这些重要的战场情报,日本海军都不去了解。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战败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途岛战役日军的失败告诉后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战争格言永远不过时。一个对敌人情况都不了解,又骄傲自大轻敌的指挥官是不可能打胜仗的。

上图_ 二战日本海军

第四,双方海军观念上的差别。

美国海军经过珍珠港袭击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规模海战中,航母早已成为舰队的核心力量,包括战列舰在内的其他舰艇都要为航母服务。为了扩充海军舰队的实力,美国海军拼命生产航母,其总共在二战期间装备了100多艘航空母舰。

而日本海军虽然参加了珍珠港行动,但日本海军的思维依然把战列舰作为海军的核心舰艇,其他舰艇,包括航母在内都得为战列舰服务。具体在中途岛战役时期,日本海军不愿意将战列舰和航母组成以航母为核心的混合舰队,让战列舰为航母提供对空火力掩护,导致南云中一的舰队只能靠巡逻飞机来掩护自己。

如果日军战列舰能放下身价,不要把自己当做舰队的核心,而把航母当做舰队的核心,配合航母对航母实施对空掩护,美国海军空袭日军的飞机将付出很大的损失,其击沉日军航母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上图_ 中途岛海战,美国海军飞机轰炸日本航空母舰Kaga(加贺)、Akagi(赤城)和Soryu(苍龙)

第五,南云忠一刚愎自用。中途岛海战打响后,日本海军派出的第一波飞机空袭中途岛。中途岛的美军岸基飞机起飞升空迎敌,双方展开空战。日军第一波空袭中途岛的飞机没能完成任务。南云忠一命令准备空袭美军航母的飞机,拆掉鱼雷换上炸弹,空袭中途岛机场的美军飞机。

就在南云忠一给飞机换上炸弹,让日军组织第二波机群空袭中途岛机场的时刻,日军侦察机转回情报:附近有美军航母,南云忠一就让准备第二波空袭中途岛机场的日军飞机卸下炸弹,再换上鱼雷。

而第一波空袭中途岛未取得战果的日军飞机也在这个关键时刻飞到了日军航母周围,由于日军航母甲板上堆满了飞机和炸弹,甲板没有太多的空间,导致第一波空袭中途岛未取得战果的日军飞机无法返回航母甲板。

上图_ 南云忠一(1887-03-25~1944-07-06)日本海军大将

立即空袭美军航母重要?还是让第一波飞机返回航母甲板收回去,再让换好鱼雷的日军飞机起飞空袭美军航母?这个抉择,南云忠一选择了后者。南云忠一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其主张遭到了日本海军名将山口多闻的坚决反对,但刚愎自用的南云忠一就是不为所动。山口多闻希望日军飞机迅速出动空袭美军航母,而他的指挥官南云忠一却不听他的建议。

就在日军第一波空袭中途岛的舰载机返回航母,日军官兵在甲板上开始忙活的最关键时刻,对日军情报全面掌握的美军飞机突然出现。经过美军飞机的连续空袭,日本海军的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和飞龙号航母全部沉没,而美军只损失了1艘航母——约克城号航母。

上图_ 日本苍龙号航空母舰

总而言之,日本海军兵力部署上的失误、不注重战场侦察、以及南云忠一的瞎指挥、战列舰不配合航母作战等原因,导致了日本海军在中途岛的惨败。时至今日,中途岛海战都是各国海军院校争相研究的教科书战役。

〔1〕《大国航母》 房兵 中国长安出版社

〔2〕《二战目击者•中途岛战役》 郭亮 哈尔滨出版社

〔3〕《燃烧的大洋•1941-1942 从突袭珍珠港到搏杀中途岛》 伊恩托尔 中信出版集团

中途岛之战中美军怎么破译到AF就是中途岛呢?

提到中途岛海战,一个关于密码的故事总是经久不衰。

1942年1月,美军击沉并打捞上日本潜艇伊124。根据潜艇里缴获的密码本,美军“日本通”罗切福特帮助太平洋舰队破译了让人头疼的“JN-25B”(日军称“D暗号”)密码。根据日军往来电文,美军在4月中旬发现日军有意在太平洋正面展开大规模作战,并用“AF”标记进攻地点。

为了测试“AF”具体代表什么,5月21日,美军故意发布假消息“中途岛海水过滤装置故障,淡水不足”,同时第14海区司令布洛克少将还回电说“已派遣供水船前去供水”。之后不到一天时间,美军便截获日军威克岛守备队电文:“【AF】存在淡水缺少问题,应考虑在攻击计划之内”,最终确定“AF”为中途岛。这次让美军在6月4日的中途岛作战中占据上风,成为决定战役胜负的关键。

有关密码的故事历来迷人,破译德国恩尼格码的图灵早已搬上荧幕,美军夏威夷谍报部门轶事自然传为佳话。但问题在于,这个故事很可能有编造成分。

发掘中途岛作战之前日本海军的海量电文,并未发现有“中途岛缺淡水”的类似记录。而且按照后勤补给的思路,如果发现中途岛缺少淡水,那么日军应该在运输船队里增加淡水供给或过滤设备,但类似命令也毫无踪迹——起码在日军史料方面,这一桥段缺乏实证。

其实美方资料里很早就知道“AF”。1942年3月4日,美军截获一份带有“AF”字样的电报,而从行文来看,这个位置明显不在南太平洋或北太平洋,也不是一个很大的岛屿,所以经过排除法,美军很快就将“AF”暂时标注为“中途岛”。到了5月2日,尼米兹前去视察过中途岛驻守的海军陆战队,交代属下要明确明白日军有可能袭击中途岛。即便5月21日那个桥段确实存在,美军也只是在有很大把握的情况下搞了一次测试,即便日军没有被骗,美军还是明白”AF“就是中途岛。

必须明白,所谓“破译暗号”,并不意味着美军可以自由阅读日军每一封电文。从无线电角度讲,信息以电码为载体,以流动状态传递,中间会因为各种干扰而出现接受不良的情况,一旦接收频率与节奏出现误差,一封文件就会有很多地方难以辨识;而如果日军把很多电文同时发布,那截取的电文就有可能分别来自不同的文件。严格来说,美军只能从某一个无线电频率段截取一部分交换电码,而且也不能保证这些电码就属于同一封电报。

即便是日本人自己之间,发报也会遗漏。典型案例就是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前,日本海军本希望在奇袭之前递上宣战布告,但电文却因为传输之中出现大量错别字而不得不反复补充发布修改电文,这就耽误了大量时间。

以当时效率而言,美军夏威夷情报部门可以“捞出”60%左右的日军电文信息流。碍于人手与时间限制,再加上日军密码本身的复杂性,美军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只能破解10%-15%左右的密码组合。既不能保证他们都在同一句话里,也不能保证属于同一封电文,所以即便发出“AF”缺水的情况,也不能完全保证截获日军关于“AF”缺水的反应。

事实上尼米兹判断日本是否要袭击中途岛,也并不是根据“AF”缺水的电文,而是根据其他情报的综合推测。5月4日,尼米兹刚刚从中途岛视察回归,夏威夷情报部门就送来两份破译电文,第一份提到“6月20日之后,A部与突击部队将在特鲁克岛停留约两周时间,请安排并标示锚地”,第二份是“该舰将在上述行动期间修理……完工日期定于5月21日左右,无法陪同你们参加战役”。

从日军史料推测,第一份所谓“A部”与“突击部队”应该是指山本主力部队(战列舰)与南云忠一机动部队(航母),第二份可能是在说航空甲板受损的航母“翔鹤”无法参加中途岛作战。两份电报让尼米兹坚信,日军很可能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间展开行动,然后向特鲁克岛行动。

5月6日美军又破译一段电文,是联合舰队请求东京方面“迅速提供加油管线”,明显是要在近期发动大规模远洋作战(5月5日日军发布作战命令)。因而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做了一份形势判断:“虽然日本继续在南太平洋发动进攻,现在却发现他们在太平洋中部有足够兵力,可对太平洋中部、北部发动袭击”。

5月11日,美军拦截日本联合舰队第2舰队命令下属几支部队“开往塞班岛、关岛地区,等候参加即将到来的战斗”。考虑到塞班岛、关岛距离北太平洋非常远,南太平洋又已经有其他日本舰队驻防,不需要新派军队,太平洋舰队便推断近期大规模作战很可能会发生在中太平洋——而中太平洋要冲便是中途岛。

到这个节骨眼上,就算日本人说“AF”不是中途岛,美国人也不会信。

按照《中途岛》作者、航母部队航空参谋渊田美津雄中佐回忆:“旗舰【赤城】无线电接收能力有限,而且日本军队保持无线电静默,山本(五十六)大将在联合舰队旗舰上收到的情报并没有传达给南云(忠一)中将。”正因这份记录,一般的太平洋战争历史书籍中都会认为航母舰队对于美军来袭一无所知。

虽然“赤城”的接收能力确实有限,但整个航母部队的情报接受并不仅靠“赤城”。事实上,跟随航母部队护航的高速战舰“榛名”、“雾岛”,重巡洋舰“筑摩”、“利根”都拥有很先进的无线电设备。各舰均将无线电接收器调制接听东京情报的频率,并对情报进行甄别分析,将有用的情报直传给“赤城”。

从航母“赤城”保留下的报告来看。5月29日,“赤城”收到护航船队情报:“美军在中途岛外的空中巡逻、舰艇数量均有增加”。5月31日,“赤城”再度收到位于东京的军令部电报:“大量敌军舰船与太平洋飞机基地的通信系统取得联系,而且舰船通信系统总部可能位于火奴鲁鲁。”既然消息来自“军令部”,那也就是说,“赤城”有能力直接从东京获取消息,不一定需要联合舰队转发。

那么航母部队知道什么呢?一是夏威夷与外海舰艇往来电文频繁,二是美军在中途岛附近的布防逐渐严密。就凭这两点,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出判断:美军很可能已经得知日军的动向,但日军无法详细了解美军动向。最负责任的做法,就是迅速调整作战计划。

然而悲剧在于,由于中途岛作战是山本五十六一手炮制的计划,日本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已经让南云忠一无法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只能带着自己的部队走向中途岛海域,也将一批优秀的指战员送入地狱。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