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节档观影人次,如何看待春节档电影超高票价

时间:2022-10-30 16:54:41阅读:4470
2022年春节档观影人次为1.14亿 较2021年减少了4600万春节档观影人数减少 票价惹的祸?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为60.35亿元,取得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的成绩。影史第一的春节档产生于2021年,总票…

2022年春节档观影人次为1.14亿 较2021年减少了4600万

春节档观影人数减少 票价惹的祸?

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为60.35亿元,取得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的成绩。影史第一的春节档产生于2021年,总票房为78.43亿元。相比去年,今年春节档全国总票房下滑了23%。

总票房下滑之外,公众更关注的是观影人数的下降。而之所以会出现“双降”,被吐槽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春节档的高票价。今年春节档,电影票价为何贵了呢?观影人数减少,是不是票价高惹的祸?

观影人数创近四年新低

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春节档(2020年春节档因疫情取消)的总观影人次分别为1.32亿、1.6亿。2022年为1.14亿人次,较2021年减少4600万人次,创下了近4年的新低。

观影人数减少被吐槽主要原因是今年春节档的高票价。中国消费者协会2月15日发布的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春节电影票价高就遭到吐槽。监测期内,每日舆情吐槽主要指向票价方面,许多有观影意愿的消费者,因高票价望而却步。如有网友分享,不是3D电影的《四海》,在一些县城的票价突破100元;《长津湖之水门桥》在个别地区达到105元至135元;《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一张电影票票价接近150元。

消费者的吐槽不无道理。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全年电影票均价分别为:34.4元/张、35.3元/张、37.1元/张、37元/张、40.3元/张;2017年、2018年、2019年、2021年春节档票均价分别为:37.8元/张、39.7元/张、44.7元/张、48.9元/张。今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为52.8元/张,一线城市平均票价高达66.4元/张,因此被业内称为“最贵春节档”。

无票补 票价逐年走高

2014年以来,猫眼、淘票票、糯米等众多互联网平台杀入电影市场,从而开启了“票补时代”。 票补是在线下渠道作为唯一售票渠道时,制片方拿出一部分预算来做促销,目的是在影院上线的前几天内拉动票房增长。

2014年, “9.9元票价”让人们疯狂涌进影院;2015年,全国票房为440亿元。但随着网络购票平台的增多,市场竞争加剧,票补竞争也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当年,时任微影时代CEO林宁就表示,全年各方累计砸入了40亿元票补。到了2016年,票补上的竞争进一步加大,光是春节档各方票补总额就达到了10亿元。2018年,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要求停止包括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等一切线上票补,从此9.9元的电影票消失。

没有了“票补”,电影票价开始恢复正常, 春节档票价逐年升高。

影院抬价不是良策却能救急

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通常影院拥有电影票价的最终制定权。但在价格制定之初,片方和影院会制定一个最低发行价,影院卖出的电影票价不得低于这一最低发行价。

2022年春节档票价创新高,主要与部分影片最低发行价偏高、观众数量限制、影片时长有关。今年春节贺岁电影的最低发行价普遍很高,《长津湖之水门桥》《四海》《狙击手》等的最低发行价就是35元;其次,与以往贺岁片都保持在95分钟至110分钟的时长不同,今年春节档两部电影时长超过120分钟——《长津湖之水门桥》149分钟、《四海》128分钟、《奇迹·笨小孩》106分钟、《这个杀手不太冷静》109分钟。像《长津湖之水门桥》149分钟的时长为普通贺岁片1.5倍。在影片时长变长、场次减少的无奈之下,影城无疑需要依靠提高单场影片的票价来弥补。

一家影院的收入主要靠电影票房分成、卖品收入、广告收入、场租收入、商务合作、会员卡等多方面组成。大多数情况下,国内票房分账收入可占总收入的65%至80%,是影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影院的票房收入与上座率密不可分,因为疫情因素在上座率受影响的情况下,影院也只能调整票价。

可见,多种因素之下,影院想要赚钱的话,只能提高票价,此举似乎并不是良策,却能够“救急”。

解读

契合观众观影心理

要质量与内容并行

春节档电影票价高是否合理?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市场行为。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观影人次的减少并不只出现在春节档。拓普《2021年电影票价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即使剔除疫情影响,自2017年开始,随着票价逐步走高,院线的上座率逐年递减。2017年至2019年,电影平均票价由34.42元涨至37.11元,上座率从13.22%下降至10.78%。2021年中国电影在经历了春节档的火爆后,迅速进入低谷,就连暑期档也未能创造佳绩;国庆档《长津湖》上映方又掀起一轮高潮,此后,便又曲线下滑。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担忧:“电影在节假日的票房效应很强,片方就会去争抢这些假日档期。而常规工作日甚至周末,目前都没有恢复以往的观影习惯。这对全国8万块银幕来说,压力非常大。恢复和培养观众日常的电影消费习惯,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紧迫的意义。”

谈及今年的春节档,业内专家认为,今年春节档一部分观众流失,一方面是因为电影票价偏高、缺乏现象级头部影片;另一方面,随着春节档发展逐渐成熟,影片类型供给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轻松欢乐的内容仍是档期刚需。反观今年春节档的8部影片里,就有两部战争片,喜剧片只有一部。影评人谭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几部影片略显同质化表示,“春节档影片的排兵布阵与档期安排显得尤为重要,质量与内容并行才能完成与观众观影心理的契合。”

截至2月11日,《狙击手》《长津湖之水门桥》和《奇迹笨小孩》已先后宣布降价。电影消费毕竟属于市场行为,期待春节档票价与平日一样似乎不太可能。但影院生存困难,也不是一个春节档就能挽救的。中国电影还是应通过增加供给、多样化创作、提高质量等多种方式“全面发力”,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文/本报记者 肖扬 统筹/刘江华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19春节档观影人次,如何看待春节档电影超高票价

2022春节档观影人次锐减原因何在

2022春节档观影人次锐减原因何在

  2022春节档观影人次锐减原因何在,截至2月6日21时9分,2022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60亿元,创下中国影史春节档总票房第二的好成绩。2022春节档观影人次锐减原因何在。

  2022春节档观影人次锐减原因何在1

  虎年春节档成绩单出来了。数据显示,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票房总数为60.36亿元,出票数为1.14亿张,放映场次312.8万场,排在2021年(78.42亿元)之后,位居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位。

  与春节档八部电影一起成为热门话题的,还有“高票价”和“观影人次下滑”。2022年春节档全国平均票价为52.8元,这一价格在2021与2019年,分别是48.9元和44.7元。涨价虽是显而易见的,但单就平均票价来看,涨价幅度也并非“失控”。于是,耐人寻味的问题便产生了,为何今年“高票价”给观众带来的痛感如此之强?

  舆论不乏声音认为,观影人次下滑与高票价有直接关系——疫情导致消费者压缩开支,看电影首先成为被砍的对象。但来自网联清算平台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天,网联平台共处理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62.36亿笔,金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5.30%和11.58%,餐饮、娱乐、购物等是假期消费的主要场景。通俗地理解,今年大众在消费方面并不吝啬。今年春节档票价虽高,但相对于其他消费,仍然处于“口红效应”涵盖的范畴之内。观众说“看不起”电影,除了最直观地表达对“高票价”的不满外,一定还有其他隐蔽的原因。

  从购票平台的打分状况看,春节档“一超多强”得到了验证,多数电影都达到了9分以上;从社交媒体的反应来看,每部电影也都有大量的网友表示“好看”值得支持;但在相关新闻报道的评论区,多数网友觉得今年春节档电影整体不行,不足以吸引观众必进影院欣赏。这三种声音,分别对应了购票观众、营销宣传、未购票观众(节制消费观众)这三大群体对于春节档的态度。这其中,未购票观众以及只选择看一部的节制性消费者的态度,或更能帮助人们看清春节档真相,发现“高票价”与“观影人次下滑”背后的真实状况。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逆袭,《四海》因为车祸等情节遭批评,以及《熊出没·重返地球》冲进票房“四强”,这三点均证实春节档的“合家欢”属性仍然不容更改。《奇迹·笨小孩》虽然口碑不错,但励志、催泪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沉重,这种沉重或限制了它的票房爆发。《长津湖之水门桥》与《狙击手》作为战争片,在过去选择进入春节档是需要慎重决定的,这些年春节档经常各种类型电影“大混战”,才为战争片进入该档期趟平了道路,但观众骨子里希望在这一档期看喜剧、感受温暖的需求,始终没有变过,两部战争片实现不了高票房在情理之中。

  今年春节档影片供应貌似丰富,但与数以亿计的观众整体需求是错位的。只有一种可能,观众才可以在春节档接受非喜剧、非温暖情感的电影,那就是能够打破档期界定、能刷新观众认知的真正大片、佳作、经典。购票观众觉得春节档电影还不错,那是因为没有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只不过是在“可打高分与可打中分”、“可看与可不看”之间,选择了前者而已。而未购票观众的冷静,一方面可以视为理性消费观念在起作用,另一方面,是觉得这一档期的电影并未拥有足够多的看点,让他们有必看的愿望。

  今年春节档留下来的经验,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要真正地认识档期特征,提前规划定档电影的类型,科学分配投放电影的类型特征,让更适合春节档的作品现身于影院;二是春节档电影在提供娱乐、情感慰藉功能的同时,一定要追求成为经典。唯有经典电影才能让人念念不忘,也唯有真正的佳作,才能让一个黄金档期不褪色。

  2022春节档观影人次锐减原因何在2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21时9分,2022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60亿元,创下中国影史春节档总票房第二的好成绩。与此同时,春节档“票价贵”的话题也登上热搜。数据显示,大年初一平均票价为56.1元,一些地方《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票价在100元以上。一般情况下,票价与观众对影片的心理预期正相关。票价越贵,观众对影片内容和质量的期待值就越高。那么,虎年春节档的影片究竟能否“值回票价”?

  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几部热门影片。

  要说春节档的顶流大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当之无愧。该片以逼真宏大的战争场面征服观众。在拍摄过程中,片方坚持不用一秒的资料镜头,每一片雪花都要自己拍摄,这样精益求精的制作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中国电影的`工业水平,开拓了国产战争片的新境界。从该片当前的票房和口碑来看,足以证明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认可。

  史诗级战争场面撼人心魄,独具匠心的艺术想象同样值得尊重。同为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狙击手》选择以小见大,精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志愿军战士与强大对手斗智斗勇的过程,向观众展现了一种小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主旋律的创作应该有更多可能,《狙击手》就是对主旋律电影的一次创新和突破,代表了当下中国电影叙事的进步。

  以往春节档大多要靠合家欢的喜剧片和商业片挑大梁。虎年春节档,一部现实题材影片《奇迹·笨小孩》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和不俗的口碑。影片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展现平凡人的奋斗历程,对现实有观察、有思考、有关怀,传递了满满正能量,成功引发观众共情。《奇迹·笨小孩》定档春节档,展现了影视行业对现实题材影片的关照,是对春节档电影赛道多元化拓展的一次大胆尝试。

  电影内容的娱乐功能仍然是春节档期观众选择影片的首要因素。《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虎年春节档唯一一部纯喜剧的合家欢贺岁电影。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也为这个春节增添了一抹动人的亮色。但是,幽默搞笑从来不是观众对喜剧片的唯一诉求。这部影片喜剧背后精心打磨的剧情和励志的故事内核,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懂得了“成功只是比未成功多坚持了一次”。该片在短时间内票房就突破10亿元,体现出好口碑对票房形成强大的驱动。

  不可否认,虎年春节档影片类型更为多元,战争片、喜剧片、动画片、剧情片,可谓百花齐放,全面覆盖了观众的春节观影需求。从单片口碑来看,观众也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甚至一些此前抱怨票价太贵的观众,在观影之后也会由衷赞叹“值回票价”。

  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电影票价小幅升高有一定的合理性。时至今日,春节档已经晋升为内地头号档期。头部项目纷纷抢滩春节档,观众也形成了一定的春节观影习惯。春节期间观影人次多、影院成本高企,票价较平时有所上涨,这与逢节日机票涨价、景区淡旺季票价不同,是一个道理。但是,合理也不可以任性。对于文化市场来说,电影并非无可取代的消费品。影院创收不能仅靠涨价,还应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观影环境、促进合理排片等手段,力争长久留住观众。此外,随着春节档接近尾声,票价应逐步下调,满足更多对价格敏感观众错峰观影的需求,充分发挥优质影片综合效应。

  还要看到,电影票价并非越低越好。早年的爆款影片《阿凡达》,其在IMAX银幕的票价普遍是二三百元,但依然一票难求。而对那些口碑不佳的影片来说,即便9.9元还是无人问津。在电影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一部高质量的影片离不开高投入。片方有了足够的票房收入,才能对产业上游形成正向回馈。观众愿意用真金白银支持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希望电影人以此为动力,创作出更多“值回票价”的精品力作,共同打造我国电影产业的美好未来。

  2022春节档观影人次锐减原因何在3

  2022年春节档正式结束,猫眼2月7日发布《2022春节档数据洞察》,由于2022年春节档大年初一全国平均票价相比去年同期提升6.9元,对观影人次形成了影响,但自初二起平均票价回调,春节档大盘走势则快速回归稳健。了解观众观影决策的核心因素,是让影市保持积极的要义。从优秀影片的连翻逆涨可以看到,如今的电影观众对于“值回票价”的好内容仍会大力支持。

  从2013年至2022年,春节档这十年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电影市场这十年的缩影:高速发展的2014-2015年,打通票房爆款上升链路的2017-2019年,快速复苏的2020年-2021年。时间来到2022年,春节档的第十个年头,电影行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观众。

  2022年春节档(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31日至2月6日)全国城市影院电影票房位列影史第二,报收60.35亿元,观影人次为1.14亿。历史战争题材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走势稳定,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以25.28亿元票房问鼎2022年春节档;《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自初二起开始逆涨,连续6天日票房破2亿,稳坐2022年春节档亚军;剧情片《奇迹·笨小孩》随着口碑的发酵,跌幅控制极佳,在大年初五单日票房再度破亿;《狙击手》更是一路走高,初五当日票房大涨32%,连续两天超越上映首日票房表现;包括《熊出没·重返地球》也拿出了系列最佳的表现,刷新了春节档动画电影档期票房纪录。

  根据影片的类型进一步分析,2022年春节档五部真人电影中,《长津湖之水门桥》与《狙击手》同为战争题材;作为唯一的纯喜剧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享受到了题材稀缺性和普适性的红利;《奇迹·笨小孩》以“剧情”作为唯一题材,在观众持续关注下有更多的口碑发酵空间;《四海》复合了喜剧、动作、爱情多种主流题材标签,在认知性和倾向性上具有明显优势。

  统计近五届春节档动画电影的观影总人次,可见自2019年以来,春节档动画电影(以亲子为主)总规模在1300万人次保持稳定,也是受票价、影片质量等因素影响较小的刚需市场。这期间《熊出没》也与“小猪佩奇”、“新神榜”、“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多个IP同台,其国产亲子动画冠军位置暂时未被撼动。2022年春节档,《熊出没》在动画市场的人次占比回升至83%,在春节档期间就拿下5.62亿,刷新了春节档动画电影档期票房纪录,也将创造系列电影单片新高。

  春节档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阖家观影,经过十年的发展,在春节档带全家人看一场电影也成为了一种新习俗。近两年受疫情影响,部分观众虽然未能返乡,但也会选择为家里的亲人买上一张电影票作为祝福。喜剧一直以来都是春节档必备的菜品,今年《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等影片,也是全家观影的选择。围绕档期根本特征去布局,实质是理解观众在档期究竟想看什么电影。

  从结伴观影数量来看,全年假日档期与情侣档期的特征也十分鲜明,根据档期特征匹配影片,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但绝非同类扎堆彼此制约。青春爱情电影并非只有情侣档期可供选择,暑期档、高考中考结束后的周末也是好档期。正确运作档期,合理看待档期,才能避免档期与非档期产能进一步分化、腰部影片缺失、平日观影动机弱化、档期票价走高等一系列问题。

  热门影片集中在热门档期上映,观众自然集中在热门档期观影,影院对热门档期的依赖自然进一步提高。破除这一循环的根本方法,一定还是提升观众在平日的观影频次,避免市场对于档期的盲目依赖,从项目制作层面就考虑对于观影动机的充分调动,进而让优势热门影片能够持续上映。

2019春节档观影人次,如何看待春节档电影超高票价

2022 年观影人次比去年减少很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022 年观影人次比去年减少很多,是因为“春节档”的电影票价越来越贵导致出现这种情况。

喜欢年初看电影的人,应该都不难发现,今年的票价与往年相比高出了很多。就拿我去看《奇迹笨小孩》来说,2D的电影却卖出了3D的票价。当时买票的时候没有看清楚,我想那么贵肯定是3D的,结果票取出来一看2D。整个人瞬间觉得破大防了!但好在后面剧情不赖,票价也不亏。

个人感觉搞春节档这种形式是OK的,但是如果利用春节档来谋取暴利 ,那么最终这个是行不通的。大众又不是傻子,又不一定非要在春节档去看,熬一熬线上就能免费看了,不然过了春节去看也可以。如果这种模式不尽快停止,那么很可能会陷入僵局。

中国电影这几年肉眼可见地进步了,整个质量都在有序上升。可以说,未来阻碍电影行业的发展,不是技术质量,而是票价。票价未来将会成为电影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票价值不值跟电影质量好不好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如果根据电影质量来定票价又是一个问题。

无论是数据分析还是个人感受都觉得今年的票价有点偏高。不是说电影质量不符合票价而是涨幅太大,一下子让人无法接受。而且有的电影确实也一般,但是定价又偏高,这就给消费者带来更差劲的观影体验了。

当然不排除今年人次下降的原因,还有疫情的影响。虽说大家现在出入也比较自由了,但是防疫每个地区的管控严格度是不同的,所以有可能是因为受到疫情的波动,导致上座率下降。但不管怎么说,希望上级重视一下对于电影票价的规定,我感觉这是影响上座率的主要因素。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