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年代感的电视剧,最好的年代大剧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田广
近几年,国产电视剧似乎进入了一个“小时代”,10—30集左右的中短篇电视剧颇受欢迎,不少长篇电视剧也采用了系列剧、单元剧等形式,以迎合观众的“短平快”追剧需求。盘点去年收视率和口碑俱佳的电视剧,除《觉醒年代》篇幅较长外,其他如《山海情》《功勋》《大江大河2》等都在40集以内。今年春节前夕,一部58集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和爱奇艺同步播出,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自开播以来一直稳居收视率和市占率榜首。这就是由李路导演,王海鸰、王大鸥编剧,雷佳音、殷桃、辛柏青、宋佳主演的年代大剧《人世间》。
《人世间》的热播表明,今天的观众并不是不喜欢看长剧、大剧,而是当下缺乏优秀的长剧、大剧。正如长篇小说和电影长片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学和电影创作水平的主要指标一样,长篇电视剧的数量和质量,也是检验一个国家的电视剧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准。1958年,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这是一部时长仅为20分钟的单本剧,且未留下影像资料,因此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视剧是1981年问世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到1985年的《四世同堂》(28集),我国电视剧的篇幅显著增长,而1990年的《渴望》(50集)则开创了我国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先河,并且以90.78%的惊人收视率,创造了“万人空巷看《渴望》,举国皆谈刘慧芳”的奇观,成为我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我国电视剧创作也由此开始走向繁荣。
近30年来,我国电视剧产量增长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质量常常是以数量为前提的,在为数甚巨的电视剧作品中,涌现出了一批精品佳作,而那些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被观众再三追看的经典作品,往往是长篇电视连续剧,如《三国演义》(84集,1994)《水浒传》(43集,1998)《雍正王朝》(44集,1999)《大宅门》(40集,2001)《康熙王朝》(46集,2001)《走向共和》(59集,2003)《汉武大帝》(58集,2005)《乔家大院》(45集,2006)《大明王朝1566》(46集,2007)《金婚》(50集,2007)《闯关东》(52集,2008)《甄嬛传》(76集,2011)《父母爱情》(44集,2014)《琅琊榜》(54集,2015)《平凡的世界》(56集,2015)《人民的名义》(52集,2017)《白鹿原》(77集,2017)《大江大河》(47集,2018)《觉醒年代》(43集,2021)等(以上未包括长篇电视系列剧,如《我爱我家》《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等)。关于短篇、中篇、长篇电视剧的划分,迄今尚无统一标准,笔者根据我国电视剧作品总体状况,将40集设定为长篇电视剧的下限。从以上不完全名单可以看出,长篇电视连续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电视剧创作所达到的水准。
近年来,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快餐文化”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一种时尚,读名著只读精缩本,看手机只看短视频,学知识只报速成班,很多人对需要花费时间成本、需要静下心来感受和领悟的具有相当长度和深度的东西渐渐敬而远之。在此背景下,电视剧的篇幅越来越短,也就不令人感到奇怪了。不可否认,“短平快”的确有它的长处,但如果大家一窝蜂地追求“短平快”,那就有问题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古典小说只有“三言二拍”而没有四大名著,如果当今的影像作品只有短视频、微电影而缺少大电影,那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当然,我们毋须排斥“短平快”的艺术,但同时我们也需要“长曲慢”的艺术。在中短篇电视剧大行其道的当下,我们呼吁电视剧工作者们对长篇电视剧的创作给予更多的重视。
在长篇电视剧创作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年代剧的创作。“年代剧”原本并非一种电视剧类别,不过近些年来这一提法已被大家广泛接受,因此本文采用此概念。关于年代剧,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将其界定为:以家庭为叙事中心,反映清末以来一个较长时段内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变迁的电视剧。在时间维度上,年代剧与历史剧相区别;在题材内容上,年代剧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剧相区别;在剧情所呈现的时段长度上,年代剧与其他短时段现当代家庭剧和社会剧相区别。年代剧的这种属性,使其很难通过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加以呈现,从而成为电视剧艺术的擅长领域。相较其他类型的电视剧,年代剧表现社会人生的纵横范围更加广阔,同时也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因此受到多年龄段观众的普遍欢迎。年代剧的类型特征决定了其更适合拍摄长篇电视连续剧,所以大众最熟知的年代剧一般都是一些年代大剧,如《渴望》《大宅门》《乔家大院》《金婚》《闯关东》《父母爱情》《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
最近三四年,无论是在电视剧当中还是在网络剧当中,都难觅像上述作品那样有厚重感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年代大剧的身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世间》的横空出世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这部改编自梁晓声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小说的电视剧,以东北地区江辽省省会吉春市共乐区光字片一户周姓人家为中心,围绕周家三兄妹的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叙写了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2016年近半个世纪普通市民的生存状态和中国社会的演变历程,“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从已播出的剧集来看,《人世间》可称得上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优质年代大剧。该剧以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在娓娓道来的舒缓节奏中,真实地呈现生活的琐碎日常,细腻地描写家人间的挚爱亲情,生动地刻画性格各异的人物群像,深刻地表现社会变革中的人情世态,将一幅极富容括力和纵深感的时代画卷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于以周秉昆和郑娟为代表的底层小人物,作者倾注了更深的感情,他们的热诚和善良,他们的无私和体贴,他们的委屈和隐忍,他们的脆弱和无助,他们的乐观和豁达,他们的坚韧和执着,将大时代中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和思想情感以及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而成的优良品德体现得淋漓尽致。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热度,体认到了人性的美好。同时,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又折射出了大时代的激荡风云,让我们在回味几代人共同的家国记忆的过程中,将百姓生活史上升到民族大历史的维度加以观照和思考,从而在一种更新的层面上达成个体的身份确认和族群的集体认知。
优秀的年代大剧将日常琐碎的充满烟火气息的个人和家庭叙事置于宏大的国家民族历史语境之中,因而往往比其他类型的电视剧有着更为丰富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和伦理道德内涵,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在整个文艺生态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优质年代剧比较稀缺的今天,我们要为《人世间》这部精心之作点赞,同时希望能有更多有情感温度和思想深度的年代大剧出现在荧屏之中。(田广)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有哪十部评价高的的年代剧?
《大宅门》、《闯关东》、《父母爱情》、《金婚》、《老农民》、《平凡的世界》、《风车》、《正阳门下》、《福贵》、《请你原谅我》。以上十部年代剧展现了在时代背景下不同人生的起伏,值得推荐。
1、《大宅门》:它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讲述了“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这部剧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可称得上是难得的佳作。演员演技在线,影片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2、《闯关东》:一身铁骨的朱开山,知心可人的文他娘,桀骜不驯的朱传武,身世浮萍的鲜儿,为我们诠释了闯关东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到底是怎么回事。而这部剧,也成为了那一年中国观众最美好的回忆。
3、《父母爱情》:直到现在,《父母爱情》仍在各大电视台反复播出,但即便是这样,观众们却依旧百看不厌,可见这部剧的品质有多么过硬。通过《父母爱情》,我们看到了上一辈的爱情故事,同时,也看到了未来的我们。
4、《金婚》:同其它年代剧的大开大合、波澜壮阔不同,《金婚》所讲述的,更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虽然有吵有闹,但嬉笑怒骂过后,却发觉那是一种最甜蜜的温馨。这种甜蜜和温馨是物质不能比拟的。
5、《老农民》:《老农民》无疑是年代剧中不错的佳作,尤其是牛大胆和马仁礼之间的日常斗嘴,更是把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而牛大胆与杨灯直到满头白发时才走到一起,也让观众看得唏嘘不已。此外,该剧的尺度之大也是近年来少有的。
6、《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可以看作是一部专属普通人的奋斗史诗,它用现实的手法,展现出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在中国陕北农村与城市的痛苦与迷茫,尤其是剧中对陕北风貌的高度还原以及演员们堪称良心的表演,都是值得点赞的。
7、《风车》:这部剧改编于原著《我和我的小姨》,描述了上世纪中后期北京老胡同贫民家庭生活的影视作品,作者通过对生活经历的描写,刻画了许多使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全剧以主人公梁尘和他的小姨何爽几十年的生活状况为主线。
8、《正阳门下》:这部剧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北京的普通百姓,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努力改变生活现状的故事。这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感染和鼓舞人们的正剧。情能掉泪,怒能咬牙,哭完了再笑,笑后便是人生的回味、哲理和感情。
9、《福贵》:这部剧改编自余华小说《活着》,通过地主少爷福贵一生的经历,描写了从解放前的1946年到三中全会几十年中国农村的生活画面和时事变迁。此剧保留了原小说的悲剧色彩,在悲剧的基调中赋予了这个悲剧故事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与诙谐。
10、《请你原谅我》:全剧以情为主题,深情展现了那段远去的岁月,以及当时人们发自内心的单纯、简单、无私无畏的爱情,几乎所有跌宕的命运皆因情而起,感情既是改变命运的内在驱动力,也是造成曲折、跌宕的核心因素。
60、70年代国内外堪称有深度还很经典的电视剧有哪些?
看惯了现代拍摄的影片作品,回顾一下60、70年代那些对影视领域做出极大贡献的经典力作也是别有一番氛围的。不要看这些作品的年代久远,出出都透露着意味深长,深意内涵不输给现代的影片。例如《三个臭皮匠》、《教父(电视剧重剪版)》、《网中人》等等都是有深度还很经典的电视剧,下面就围绕这三部剧来做个介绍吧。
一、《三个臭皮匠》(1960年)《三个臭皮匠》是由威尔·萨索、西恩·海耶斯等人主演的喜剧电影,主要三个臭皮匠得知从小生活的孤儿院被卖之后,想尽一切办法筹钱赎回展开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这部电视剧是1960年美国非常热门的一部剧,故事很温馨也很有深意,三人虽然经历了很多事情,让他们处处碰壁,但经过风雨的洗礼,三人互相鼓励,形成深厚的羁绊最终还是赎回了孤儿院。从故事里还引发了很多人性的考量,以及那时候社会资源的匮乏,不仅有着深度,也相当的经典。
二、《教父》(电视剧重剪版)(1977年)《教父》是由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人主演的一部黑帮题材的美剧,故事共分为4集,单集片长就达到了423分钟,主要讲述了盘踞在美国的第一代教父与他儿子继承第二代的之后展开的一系列黑帮传奇故事。该剧颇有深意,堪称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黑帮题材作品,这部美剧每集都充斥着关于流行文化、家族产业等等关于美国70年代的相关领域,故事非常的有史诗性,加上两代教父对故事一层一层的递进发展,塑造了这部经典佳作,建议收藏。
三、《网中人》(1979年)《网中人》是由周润发、任达华早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电视剧,共80集,每集40分钟。该剧围绕三个人的情感纠葛展开,并引发出各种人性考量的故事。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叫《网中人》,是因为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一个人的视角铺开来推敲剧情,每个人的性格特色都很丰富饱满,彼此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细节需要观众去推敲、去揣测、去观察。该剧中的每个人物举动都影响剧情的后续,非常有深度且经典的电视剧,适合朋友们坐着一起看。
你还知道哪些60、70年代国内外堪称有深度还很经典的电视剧呢?欢迎在下方评论里留言。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