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最多的电视剧目录,近20年电视剧排行榜
5月1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官网发布了第二批“2018-2022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片单。但这一次,“百部重点电视剧”入围剧目共计113部。
事实上,第二批重点剧目其实是总局综合考虑创作进度、完成情况、内容品质等方面的因素,经过认真评审、反复研究之后,在第一批百部规划重点选题基础上进行调整和补充的结果。仔细比对两批重点剧目名录,真正被新纳入的重点电视剧有54部。
2018年4月4日,新组建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总局规划的未来4年的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随之发布。
紧紧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宣传期和宣传节点,根据全国各省局、电视台、制作机构的上报情况,国家广电总局统筹协调、综合遴选,最终确定了第一批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
截至目前,百部重点选题项目创作进展顺利,推出了《最美的青春》《大江大河》《大浦东》《黄土高天》《启航》《西京故事》《啊,父老乡亲》等一批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的优秀现实题材作品。
“2018-2022年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已经播出的重点电视剧不再保留,推进不到位的剧目予以淘汰,符合标准的新剧陆续加入。
在新入围的54部电视剧中,现实题材选题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不乏表现中国航天事业的《九天揽月》、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大桥》、乒乓球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夺金》、聚焦扶贫攻坚的《国家情怀》等多元化展现新时代中国发展风貌的新鲜选题。
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方面,第二批重点电视剧选题新加入了《伟大的转折》《重庆谈判》《渡江战役》《大西北》4部新剧。
值得一提的是,重点历史剧实现了翻倍。在第一批重点电视剧名单中,100部选题只有《北斗南箕之歌》《北魏王朝》两部,第二批名单新增加了《大秦帝国之天下》《圆明园》两部历史剧。
在这54部重点电视剧中,有一些作品因为创作者的名望而自带光环。比如,刘江导演、高满堂编剧的年代剧《老酒馆》,徐兵自编自导的《新世界》,康洪雷导演新作《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周梅森编剧作品《人民的财产》。据悉,这几部“重点电视剧”都先后杀青,有望在今年跟观众见面。
根据总局电视剧司发布的《关于继续做好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工作的通知》,入选剧目要符合以下7个要求: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政治统领全局工作,讲政治、顾大局,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站稳政治立场。
第二,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承载表达当代中国精神和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力挖掘电视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力争推出讴歌新时代的史诗作品。
第四,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旗帜鲜明“树三讲、去三俗”,坚持健康高雅的艺术格调和审美品位,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第五,坚持鼓励现实题材创作,立足当代中国现实,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题,着力表现党领导人民开启新征程、迈向美好生活的伟大成就,着力表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历程。
第六,坚持守正创新,发扬攻坚克难的改革精神,坚守电视剧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厚重的人文情怀,在火热的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的视角、新的构思、新的故事。
第七,坚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宣传期和宣传节点,同时兼顾其它题材类型,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上展现价值担当。
第二批2018-2022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片单(加黑者为入围新剧):
1.《外交风云》
2.《觉醒年代》
3.《伟大的转折》
4.《人民总理周恩来》
5.《建国大业》
6.《可爱的中国》
7.《重庆谈判》
8.《伟大的母亲》
9.《毛泽东在寻乌》
10.《渡江战役》
11.《柳亚子与毛泽东》
12.《大地之子》
13.《恰同学少年2》
14.《一大代表》
15.《日出百年》
16.《永恒的信仰》
17.《大西北》
18.《北斗南箕之歌》
19.《大秦帝国之天下》
20.《北魏王朝》
21.《圆明园》
22.《绝境铸剑》
23.《老酒馆》
24.《新世界》
25.《瞄准》
26.《高大霞的火红年代》
27.《隐秘而伟大》
28.《大运河》
29.《长河落日》
30.《立秋》
31.《第十团》
32.《河山》
33.《光荣时代》
34.《特赦1959》
35.《廖俊波》
36.《中国天眼》
37.《热血珠峰》
38.《妈妈别走》
39.《追光者》
40.《礼赞》
41.《钢铁丝路》
42.《天骄》
43.《月亮上的篝火》
44.《航天儿女》
45.《九天揽月》
46.《长江大桥》
47.《大桥》
48.《中国制造》
49.《北京以南》
50.《红房子》
51.《奔腾年代》
52.《最好的时代》
53.《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54.《库尔班大叔》
55.《第十二村民小组》
56.《乌兰牧骑》
57.《寻找北极星》
58.《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
59.《国家情怀》
60.《扶贫大事》
61.《日头日头照着我》
62.《一个不能少》
63.《山哈闹海》
64.《花繁叶茂》
65.《孙光明下乡记》
66.《小康时代》
67.《苹果熟了》
68.《锅盖头》
69.《中国仪仗兵》
70.《你好,检察官》
71.《法援律师》
72.《精英律师》
73.《宣判》
74.《燃烧》
75.《猎狐》
76.《夺金》
77.《在远方》
78.《温州三家人》
79.《人民的财产》
80.《风雨中关村》
81.《新外来妹的故事》
82.《太阳出来喜洋洋》
83.《运河人家》
84.《风起东方》
85.《大海港》
86.《山河之间》
87.《老同学》
88.《国家任务》
89.《绝命营救》
90.《激荡》
91.《小欢喜》
92.《新一年又一年》
93.《我们这些年》
94.《输赢》
95.《走进华尔街》
96.《北京人与纽约客》
97.《装台》
98.《青年外交官》
99.《流金岁月》
100.《我们的邻居》
101.《好日子》
102.《我的中国心》
103.《澳门人家》
104.《天下一家》
105.《我爱北京天安门》
106.《无奋斗不青春》
107.《奔跑的高跟鞋》
108.《小巷大总理》
109.《弯弯的大湾》
110.《梦在海这边》
111.《幸福院》
112.《加油,你是最棒的》
113.《正青春》
【文/杨文山】
这部高收视率的央视大作,才是历史正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文由影视圈微信发布:circlemag)
平均收视超过1.2%,昨晚(1月18日)收视率达到1.96%,收视份额近6%,位居全国同时期电视剧之首!作为一部历史正剧,《于成龙》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让许多业内人士都始料未及。从1月3日央视开播以来,这部描写反腐题材的古装剧就受到了如潮的好评。《于成龙》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她的到来又会为沉寂已久的中国古装历史剧市场带来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影视圈杂志》分别采访了《于成龙》的制片人王大林和导演吴子牛,试图从他们身上找到问题的答案。
不砸鲜肉,钱要花在刀刃上
▲从左至右:导演吴子牛、制片人王大林、男主演成泰燊、女主演王雅捷
“我们本来认为这部剧的收视人群主要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但从统计数字上,还引起了很多90后甚至00后的关注。”这是制片人王大林在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在许多古装剧开始主打玄幻、魔幻题材的当下,《于成龙》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流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面对这样出色的成绩,王大林一语道破了成功的“天机”:“其实《于成龙》能够取得这样的一个结果,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在做这部剧的中间并不盲目,充分尊重了电视剧的创作规律。”
在过去的一年中,明星高片酬已经成为影视业中最为人诟病的问题之一。特别是近日还传出了某剧男女主演片酬过亿的消息。但《于成龙》在制作过程中,却并没有把钱砸在明星身上。据王大林透露,《于成龙》40集的总投入也就在七八千万上下,用在演员上的钱则在总投入的40%以下。这样的投入在3亿5亿都算不上大制作的如今,绝对算得上是小成本运作了。
▲《于成龙》剧照
对于演员的选择,导演吴子牛认为,影视创作演员要选对的,而不是贵的:“演员选准了,这个人物塑造就成功了一半。比如成泰燊,他非常瘦,符合‘于青菜’这个角色。但同时他虽然很弱小,但在戏中却有着强大的内心力量,这个对比非常鲜明,这很符合我的要求。而且当时我还要求,只要是开口的演员必须是专业演员,因为我们是同期录音,这就要求演员的台词必须好。”
那么这部戏究竟把钱花在了哪里呢?据了解,《于成龙》剧组主创人员800余人,动用群众演员1.5万人次、马匹853匹次,驻组车辆150辆。王大林坦言,虽然投入并不大,但这部戏在制作投入特别是外景上的投入都丝毫不打折扣,真正的把钱用在了刀刃上。
▲《于成龙》剧照
说到外景,王大林和吴子牛都提到了在广西罗城的拍摄经历。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45岁才出仕做官,而他被任命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广西罗城知县,在这里他迈出了官场生涯的第一步。
“我在开始拍戏时就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一定要去罗城拍。”作为本片导演,吴子牛解释说:“去罗城拍就是为了力求真实,那里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植被。无论是山西、横店还是无锡,其自然风光都和罗城天差地别,这些东西都是在后期很难实现的。这样做也是为了服务于艺术,我们在山西的戏体现的北国风光,一下子转场到广西,有一个在画面上的反差,展现了于成龙人生的起伏,显得更有戏剧性。”
当然在广西的拍摄不仅仅是剧组人员劳师远征这么简单。为了还原现实,剧组还特意斥资200万元,实景搭建了罗城县衙和街道。除了拍戏之外,王大林还透露当初搭景之前的另一个考虑。
▲《于成龙》在罗城搭建实景
“这个景给我们的拍摄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都是实景搭设,当时想的就是拍摄后能给当地留下一个纪念。有当地人和我说现在这个景变成了罗城县的一个旅游资源,造福了当地百姓。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要兼顾。”这是采访过程中,始终挂在王大林嘴边的一句话。拍摄一部戏,特别是《于成龙》这样的反腐题材剧,这种兼顾就显得更加有意义。
02
为求真实,导演不让女演员化妆
▲《于成龙》剧照
对于所有历史正剧来说,有两个矛盾始终都会存在。其一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和可看性的冲突,要么就是显得不够正式,甚至三观出现问题;要么就是太过于强调主旋律而丧失了可看性。另一个就是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之间的矛盾。对于这两个问题,王大林和吴子牛有着自己的思考。
▲《于成龙》剧照
▲《于成龙》导演吴子牛和主演成泰燊讨论剧本
无论多么好的计划和统筹都还需要导演最终实现。在吴子牛看来,历史人物就像一只只“养在瓶子中的小鸟”,而自己要做的就是“让这只小鸟飞起来”。
“于成龙经历了23年的宦海沉浮。他的事迹本身就非常有戏剧性。而且这个人物很有意思,他一生基本上是在山西、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六个地方度过的,这六个地方故事相对独立,人物也不太一样。所以我在做这部剧时就像是在做六部大电影,当时就觉得这样做可看性一定会很高。”
“比如他在山西反抗圈地,差点被杀。然后又揭发科考作弊被罚,而在最低谷时又碰到了人生机遇,有了做官的机会。以45岁高龄进入官场,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但他去广西上任,还没到罗城就又险些被杀害。再到后来在湖北经历三藩之乱,在福建赶上了禁海令。他和康熙的叔叔康亲王以及康熙的外甥之间的争斗也基本上都是真实的。”
▲《于成龙》剧照
当然,只有历史人物本身带来的戏剧性是不够的,后期的艺术加工也十分重要。吴子牛认为,历史剧的叙事方式和节奏把握是最重要的,而自己在拍摄和后期剪辑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这些环节上的拿捏:“比如,我在于成龙走出山西之前,加了一段他们喝酒的戏,还加了一副对联。一下子写出了一个中年男人想要报效国家的这种急切心情。再比如像于成龙在湖北经历一场恶战,平定了乱匪何士荣,观众可能都会稍稍喘了一口气。结果于成龙刚进门,他就听到了哭声,然后知道自己的母亲去世了,所以他要求丁忧。但被上级传令,让他去福建赴任。这一系列剧情安排的很紧凑,起伏也很大。”
▲于成龙怒杀何士荣
除了对于叙事和节奏的拿捏上的精准,吴子牛导演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也近乎到了苛刻的程度。为了贴近当时人的妆容,他甚至要求剧中所有女主演不准画眼线和嘴唇:“现在很多历史剧的妆容和发型做的都弄的很夸张,显得非常不真实。”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注重细节”。吴子牛导演对于历史剧的拍摄有着自己的原则。这就让我们在欣赏电视剧扣人心弦的剧情的同时,体会到“天下第一廉吏”的风范,并在自己的心中升起一团正气。
03
《于成龙》要做有担当的历史剧
▲《于成龙》剧组在发布会上(中:导演吴子牛,右二:制片人王大林)
可以说,宣传民族文化,弘扬社会正气一直都是历史剧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在提倡廉政的今天,《于成龙》的出现非常适时。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历史剧,特别古装历史剧的制作水平还不尽如人意,许多剧的内容都很经不起推敲。
对此,曾经指导过《天下粮仓》、《贞观长歌》等电视剧的吴子牛导演对当前的历史剧市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的古装剧非常多,IP、玄幻这样的概念炒得也很热。但真正能够起到洗涤人们心灵的剧应该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特别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来说,他们应该在历史观、价值观方面受到正确的教育,不要被那些浮夸的东西所引导。”
对于文化的传承,王大林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自己在《于成龙》的制作中,也非常注重把这种文化底蕴融入到剧中。“于成龙之所以能够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背后有着很深的积淀。包括他在书院的戏,就是我们想试图把这样的积淀呈现在观众面前。”
▲《于成龙》剧组
《于成龙》从拍摄到后期,吴子牛导演可谓是居功至伟。当然,于成龙的成功并非只是王大林和吴子牛两个人的努力, “我们的制片人丁晓峰、李静都为这部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整个剧组的生产环节都是这两个人负责的,包括在广西搭景,联系各地的拍摄等等,一天都不能离开,而且每天都非常忙,平均睡眠只有3-4个小时。特别是在广西,由于适应不了当地气候,很多人都生了病,但大家依然咬着牙完成了拍摄。当然还有其他的同事,我们是一个国企的制片团队,能有这样的工作状态真的让我感动,我也为他们而自豪!”王大林非常动情的表示。
影视圈发布,微信ID:circlemag
微信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
邂逅更多圈内事儿
10部无法超越的电视剧
内容如下:
1、《将爱情进行到底》 (1998)
导演:张一白
编剧: 刁亦男 / 霍昕 / 彭涛
这是一部二十年前的青春偶像剧,也是中国偶像剧的鼻祖,当年青涩的演员如今都成为影视圈的中坚力量。
与现在的青春偶像剧相比,这部剧更渴望还原真实的爱情,在年轻人面对都市生存的困境时,如何应对爱情的迷惘和不圆满。
“等你爱我 哪怕只有一次也就足够 等你爱我 也许只有一次才能永久”
当熟悉的音乐响起,可能每一个人会想起自己不能圆满的初恋。
杨峥和文慧的爱情,乐言与小艾的爱情,那么多的无可奈何,那么多的现实困境,没有霸道总裁的人设,也没有傻白甜的女主,只有年轻人闷头吃苦,默默相爱的迷茫,就如你我曾经的青春。
2、《我爱我家》(1993)
导演: 英达
编剧:梁左 / 英壮 / 梁欢 / 臧里
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带给许多人童年欢乐。
故事由一个又一个的小单元串起,每一个单元一个主题,讲社会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情,通俗市井但又内涵,关键是剧中的演员都是老戏骨啊!塑造起人物来,又搞笑又贴切。
文兴宇饰演傅明,把老干部的强调演的神乎其神,杨立新饰演贾志国,就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机关小干部,宋丹丹饰演和平,活脱了一个爱管闲事的热心大婶,关凌饰演的贾圆圆,可爱善良有点小叛逆的小学生,沈畅饰演的小保姆,个性活泼有主见,梁天饰演的贾志新,嘴贫无大志的无业游民。
每一个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饰演的入木三分,其中还有许多如今的演技担当在剧中客串,如今再想看到这么经典的情景喜剧估计难了。
3、《我的团长我的团》 (2009)
导演: 康洪雷
编剧: 兰晓龙
这不是一部走流量的片子,甚至电视剧中的人物,疯疯癫癫神神道道,完全没有传统战争片中高大全的形象。
但是这是唯一一部,通过战争审视中国民族灵魂的电视剧,真实反映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向死无生的悲剧命运,那个时代,那群人,各有各的缺点,没有希望,没有未来,但是他们用他们的死亡支撑起整个民族,让人流泪,也让人反思。
龙文章、孟烦了、迷龙、张立宪、虞啸卿,每个人物都性格突出,有中国人的一部分特点,这是一部充满争议的电视剧,喜欢的人会无比喜欢,但厌恶的人,也同样会真实地厌恶它。
4、《渴望》 (1990)
导演:鲁晓威
编剧: 李晓明
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流量巨制,开播的时候真的是万人空巷,那个时代的人,大概没有人不知道慧芳和王泸生、宋大成的故事。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视剧就是绝对的成功。
它标志着电视剧开始聚焦小人物,通过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来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刘慧芳、王泸生、宋大成,就是当时社会上有代表性的几类人物,所以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同感。
5、《大宅门》 (2001)
导演:郭宝昌
编剧:郭宝昌
大宅门好在哪里?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表现时代的变迁。
剧中大大小小几十个人物,演员更是跟走马灯一样,但是每一个演员都认认真真对待自己的角色,没有大腕,只有演员,所有的演员不管大小,都要亲自给对方搭戏。
男主角白景琦由陈宝国饰演,这个角色被他演绝了,性格丰富层次分明,既是渣男也是乱世大英雄,简直就是民国的《红楼梦》。
6、《雍正王朝》 (1997)
导演: 胡玫
编剧: 刘和平 / 二月河
最早的历史正剧,拍的大气磅礴又切合历史,演员功底深厚,刻画人物突出,情节构架紧凑,层层递进。
小编觉得这部历史剧的价值在豆瓣上被严重低估,它是中国故事性和历史性以及政治性结合的最好的一部历史剧,引人深思。
唐国强老师饰演的雍正,演出了帝王的孤独与冷,严峻刻板,没有什么人情味,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些性格特点,使他能够强硬地推行有利于民众和帝国的改革方案,承载了历史中孤独而悲凉的背影。
7、《水浒传》 (1998)
导演:张绍林
编剧: 杨争光 / 冉平
《水浒传》是由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出品的43集电视连续剧,根据明代施耐庵的同名小说改编。
这是一部经典之作,除了当年的央视,估计现在无人敢拍摄这么一部人物众多的经典之作,光是剧中这一百单八将的饰演者,就是一件难事。
经典再难重现,感谢前人用了百分百的心血为我们制作了这部经典之作。
8、《三国演义》 (1994)
导演: 王扶林 / 张绍林 / 蔡晓晴 / 孙光明 / 张中一 / 沈好放
编剧:罗贯中 / 杜家福 / 朱晓平 / 刘树生 / 叶式生 / 周锴 / 李一波
绝对的经典,以后再难复制。
这部84集的电视连续剧,可以说倾全国之力,在九十年代总投资就达到1.7亿元人民币。
而主要演员的片酬一集才250元,唐国强曾笑言,我们人人都是二百五。
只有在那个时代,才可能出产出如此精良的制作,所有演员的演技都是过硬的,即使只出现几面的小人物,都形象深刻。
而且剧组最值得称颂的,是尊重原著,在原著的基础上去芜取菁,展现了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
9、《西游记》(1986)
导演: 杨洁
编剧: 吴承恩 / 戴英禄 / 杨洁 / 邹忆青
童年经典,大概在中国,没有人没看过《西游记》。
西瓜、电扇和《西游记》,是80、90后的暑期标配。
就算是现在的00后,暑期大概也是吃着西瓜,开着空调,看不老的猴哥上天入地。
这部剧是中国人共同的童年回忆。
10、《红楼梦》 (1987)
导演: 王扶林
编剧: 曹雪芹 / 周雷 / 刘耕路 / 周岭
小时候看这部剧根本没品出悲剧色彩,只是喜欢剧中的歌舞升平、莺歌燕舞,羡慕住在园子里的每一个人,也曾幻想自己成为大观园中的一员,和她们一起吟诗赏月,岂不美哉!
而等成年之后,才品出这繁华背后的悲凉,才知道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人人都有自己不得自由的苦衷。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