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电影南拳王,最好的武打电影李连杰
20世纪80年代,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内地电影行业迎来蓬勃发展的契机。一些香港的电影公司纷纷北上与内地电影公司合作拍片,而其中最受大众欢迎的无疑是那些紧张刺激、热闹好看的武打动作片。
随着内地李连杰、王群、胡坚强、丁岚、徐向东、于荣光等武打明星的崛起,电影圈也涌现出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当时还是小孩子的70后、80后,正是看着这些电影长大的,影片传达的那些为民除害、伸张正义的主题,在幼小的心灵种下刻骨铭心的正义感。
从1980年的《神秘的大佛》开始,到1989年的《无敌鸳鸯腿》,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动作电影无数,而其中曾经一度引发全国性轰动效应的作品不少,茄哥列出来有以下10部:
1.《少林寺》(1982) 豆瓣:8.2分
1979年4月,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创始人宗道臣访问嵩山少林寺,并与时任香港长城影业公司董事长的廖一原接触。
宗道臣表示希望长城影业能够拍摄一部少林寺题材电影,让他能够拿到日本去放映,以推广少林文化,弘扬少林精神。
于是在廖一原的主持下,长城影业和新联影业于1981年联合成立了中原电影制片公司,着手筹备拍摄电影《少林寺》。
一开始电影交由香港导演陈文执导,只是在香港搭内景棚拍,做出来的效果宗道臣看了并不满意,于是公司高层只好找张鑫炎导演重拍。
张鑫炎带着摄制组来到内地,在国家体协的协助下,从七个省的武术队中选出武术精英来出演这部电影,并到嵩山少林寺实地拍摄。
李连杰由于拿到五届全国武术比赛冠军而被破格选中出演片中男一号,于海、于承惠、计春华、孙建魁等也都是武林界精英。
电影在内地上映后引起强烈的轰动,并迅速引发少林功夫热潮,有网友甚至传言其拿到了1.6亿元的票房。
其实当时内地并没有对票房进行过统计,网上流行的票房数据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在香港上映时的确拿到了1616万港元的票房,排在当年票房榜的第4位。
2.《海市蜃楼》(1987) 豆瓣:7.6分
徐小明导演在《木棉袈裟》成功之后,又于1987年推出了西部冒险动作片《海市蜃楼》。
电影故事改编自倪匡的小说《虚像》,有原著党认为小说故事遭到“魔改”,但“海市蜃楼”女神变反派的设定,还是令当时的内地观众感到十分新鲜。
由于徐向东不愿意出演,于荣光成为电影的男主角。
事实证明徐小明的选择是对的,身手、形象、气质和演技俱佳的于荣光,具备成为内地动作片偶像的潜力;而女主角则是从舞蹈队中挑选出来的维族女演员帕夏·乌买尔。
徐小明本人亲力亲为,亦出演了片中男配角毛德威,同时负责特技镜头。
有一段全身带着火骑着摩托车撞进房子的戏,也是徐小明亲自完成的,令人佩服他为电影献身的精神。
《海市蜃楼》当年在内地影响力很大,是于荣光的代表作之一,也是70后、80后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该片在香港也收获了1624万港元票房,成绩非常理想。
3.《大上海1937》(1986) 豆瓣:7.3分
邵氏在1985年已经宣布停产了,《南北少林》是刘家良在邵氏最后的作品。与之同样处境的还有张彻,他因受到李翰祥的影响,也来到内地,《大上海1937》就是他在内地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出品方是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香港三洋影业有限公司。
电影的故事源自林怀部刺杀汉奸张啸林的真实事件,片中出现的人物,包括杜月笙、张啸林、林怀部等都用了真名,这在影视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张彻从内地京剧团挑选了一批武生担纲电影主演,包括董志华、徐小健、王响伟、穆立新等,他们由此都成了动作明星。
张彻在片中加入了很多虚构角色,如张啸林的四大保镖:长衫阿五、和尚、猴子、神枪伊凡,身上带6把刀的“小刀”杨藩等。
这些人物的加入为电影增加了大量打戏,90分钟的电影,其中大半时间都是在打斗,这让那些喜欢看武打的观众非常过瘾。
电影在内地上映时场场火爆,成为当年的卖座电影之一,张彻也由此开启了内地拍片的最后岁月,打造了《西安杀戮》、《过江龙》、《西行平妖》等电影。
不过,影片在香港上映时票房并不好,仅上映12天,收获239万港元票房。
4.《神鞭》(1986) 豆瓣:7.2分
《神鞭》是天津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清末民初的天津卫一个身怀“辫子功”绝技的小贩傻二的传奇故事。
其故事涉及义和拳运动和庚子事变等历史事件,颇具讽刺和现实意义,但西安电影制片厂1986年将其改编成电影时,则更偏向于动作电影。
饰演傻二的王亚为是全国武术散打比赛冠军,其身材魁梧,力量彪悍,但在片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其演技也只是一般,但由于角色本身是个木讷的傻子,倒是不显得尴尬。
电影的亮点还是在于战争场面的呈现,其规模之大是现在的电影很难做到的。
刚刚出道的陈宝国在片中饰演反派玻璃花,为了呈现那只瞎了的眼睛,他把一个扣子磨细之后放到眼睛里,后来那只眼睛的神经受损,导致视力下降,且没办法修复。
这是一位优秀演员为了角色做出的牺牲,而陈宝国也因为这种拼劲,很快成为内地一线演员。
5.《少林小子》(1984) 豆瓣:7.2分
由于《少林寺》的成功,内地电影公司也纷纷效仿拍摄少林题材电影,张鑫炎也决定赶着这波热潮,集合原班人马再续传奇,于是在1984年推出了在漓江边取景拍摄的《少林小子》。
《少林小子》原名叫《龙凤村》,讲的是少林弟子与武当一家相爱相杀的搞笑故事。相比《少林寺》的匡扶正义和复仇主题,《少林小子》的基调和氛围明显要轻松很多,片中也加入了大量喜剧元素,剧情上比《少林寺》更加诙谐生动。
在李连杰的全力推荐下,他的师妹黄秋燕成为电影的女主角,丁岚的戏份被压缩了很多。
根据李连杰后来的口述,他当时和黄秋燕走得很近,但他并不想跟黄秋燕在一起,早晚要与其提分手,为了报答黄秋燕对他的恩情,才想让黄秋燕做明星。
李连杰事隔多年之后,在访谈节目中娓娓道来,配着温馨的背景音乐和微笑的表情,仍然令人听之寒心,当时年纪轻轻的李连杰就如此深谋远虑,令人叹惜他的师妹黄秋燕的一厢情愿。她当时一定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中,也因此在电影中贡献出自己最好的表演。
《少林小子》在香港拿到了2229万港元票房,是当年票房榜的第3位,成绩比《少林寺》更加出色。
而在内地同样受到观众们的喜爱,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群体,很多都看了一遍又一遍。
6.《南北少林》(1986) 豆瓣:7.0分
香港邵氏与珠江影业合作,在1986年推出了《南北少林》,主演阵容仍然是《少林寺》的原班人马,导演则是邵氏武指刘家良。
这部电影没有丁岚参演,女主角仍然是黄秋燕,而胡坚强成了男二号,于海依然演师父,于承惠、计春华依然是反派。
李连杰一个电话把熊欣欣找来当他的替身,熊欣欣从此进入电影圈。90年代又跟着李连杰到了香港,因得到徐克的欣赏而出演《黄飞鸿》系列中的鬼脚七,并由此成名。
如今李连杰已经隐退,熊欣欣却仍然在电影圈,以出演网络电影为主。
在电影拍摄期间,李连杰因为同工不同酬与香港剧组产生了很多矛盾,有传言他和刘家良导演不和,但在电影的宣传期间两人依然表现出很亲密的样子。
但此后他们的确没有再合作过,徐克拍摄《黄飞鸿》时原本找刘家良担任动作指导,也被刘家良推掉了。
电影后来在香港拿下1811万港元票房,也是个很不错的成绩。而在内地则达到与《少林寺》同样的轰动效应,片中占了2/3篇幅的武打场面令内地观众过足了眼瘾。
7.《木棉袈裟》(1985) 豆瓣:6.8分
《少林寺》在内地大火之后,刚刚完成电视剧《霍东阁》的徐小明也来到内地,拍出了《木棉袈裟》。
他大胆启用河北武术队的徐向东,和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鸣魁之子于荣光,拍出了一部围绕达摩信物木棉袈裟展开的双雄争霸戏。
《木棉袈裟》的故事源自《坛经》上所载的六祖惠能传奇故事。
徐小明效仿武侠大师胡金铨,在片中加入了明朝大内锦衣卫的元素。锦衣卫掌管大臣王澄企图控制少林寺,派出手下得力干将祁天远剃度出家,以了空和尚的身份抢夺少林寺住持之位。
少林罗汉堂大弟子惠能带着少林主持信物木棉袈裟出逃。后上了武当山,得到武当掌门玄玑真人亲传武当拳法,终得以挫败祁天远保住少林寺。
惠能与祁天远的争斗是电影的重头戏,而大漠林家众姐妹的加入则是电影很大的亮点。
《木棉袈裟》当年在香港收获1516万港元票房,成绩非常理想;在内地也很受观众喜爱,虽然没有李连杰加盟,但颜值与身材都处于巅峰的于荣光亦有很高的人气。徐向东则在本片过后离开电影圈去考大学,今已成为武术界学历最高的武术家。
8.《无敌鸳鸯腿》(1989) 豆瓣:6.8分
李连杰的师兄王群,比李连杰出道还要早,而在80年代他得到的机会也很多。
1989年就出演了我国第一部70毫米宽银幕动作大片《无敌鸳鸯腿》。该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汕头市潮汕文化发展公司联合出品,是投资达128万元的大制作。
电影故事改编自潮汕澄海地区的民间故事《鸳鸯铁屐桃》,片中演化成了武林绝学“无敌鸳鸯腿”,大反派使用的则是“黑砂掌”。
起脚前先在地上画圈圈,用墨水在手心上抹出黑砂掌,这些都成了80后小孩最喜欢模仿的招式。
影片当时在内地发行了273部拷贝,又有30多部拷贝出口国外,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但直到1994年才被引进香港上映,且影片内容遭遇重剪魔改,变成一部叫《採花和尚》的电影,完全失去了原片的魅力。
9.《南拳王》(1984) 豆瓣:6.7分
与《少林小子》同一年,华文影业公司力邀广东广宁六届全国比赛南拳冠军邱建国出演反清题材电影《南拳王》。
片中展现了以沉稳见长的南拳、赛龙舟和花锦绣粤剧戏班等广东民间传统文化,是《少林寺》之后,《少林小子》同年又一部质量上乘的好片。
南拳是南方拳种的总称,包括了洪拳、蔡李佛、南枝拳和咏春拳等拳种,这与《少林寺》的北方功夫有很大不同,因此带给观众很大的新鲜感。
加上片中暴力化的赛龙舟比赛,折骨毒蛇转”、“反旋风回力腿”这些武功的相生相克,令武打极具观赏性。
邱建国的形象和李连杰完全不同,显得更加沉稳老练、正气凛然,与其四平八稳的南拳非常契合。
饰演反派哈尔蚩的孙根发是北京体育学院的武术队员,后因主演电影《孤独的谋杀者》而得到“孤独汉”的外号;饰演梁少佳的李彦龙是散打冠军,都是很厉害的人物。
邱建国90年代到了香港发展,在李连杰的《黄飞鸿》中饰演反派沙河帮主,形象上有很大的颠覆,一度令观众难以适应。
90年代后期他也跟着张鑫炎导演拍电视剧,但在1998年4月份拍戏中途因鼻咽癌复发去世了,年仅37岁。
10.《侠女十三妹》(1986) 豆瓣:6.5分
丁岚在《少林寺》、《少林小子》之后,迎来了演艺事业的巅峰期,1986年她出演了根据清代朱文清小说《儿女英雄传》改编的《侠女十三妹》。
电影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是一部武侠题材3D立体电影,在当时非常超前。
片中主演都是我们熟悉的大腕,如“小白龙”王伯昭、李连杰的大师兄王群和师叔李俊峰、“南拳王”邱建国、“葛优”的父亲葛存壮、“鲁智深”于守金等。导演杨启天也参与演出,饰演悦来客店的店主。
由于是3D立体电影,片中很多武打动作都有对着镜头比划的设计。
而最大的亮点是十三妹闯入能仁寺大殿,并触发殿中机关的一场戏,佛坛上石龙喷火、飞剑与暗器飞出、柱子倒下的特效都令人眼花缭乱。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内地电影市场遭遇很大的发展危机。90年代内地电影人纷纷到香港发展,而红极一时的武打动作片,也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难以为继。
李连杰、于荣光等人在香港找到了发展空间,而更多的人离开了电影圈,找到了别的出路。
上面提到的这些国产动作片,都是80年代最火的影片,承载着70后、80后一代人童年的记忆。那时候的电影都精于剧本的打磨,希望今后还能看到故事这么好的电影。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70到80年代经典老电影
70到80年代经典老电影如下:
1、《少林寺》
80年代十大经典武打片,南拳王不幸离世,李连杰在世界成名的前夜1979年4月,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创始人宗道臣访问嵩山少林寺,并与时任香港长城影业公司董事长的廖一原接触。宗道臣表示希望长城影业能够拍摄一部少林寺题材电影,让他能够拿到日本去放映,以推广少林文化,弘扬少林精神。
2、《海市蜃楼》
80年代十大经典武打片,南拳王不幸离世,李连杰在世界成名的前夜。徐小明导演在《木棉袈裟》成功之后,又于1987年推出了西部冒险动作片《海市蜃楼》。电影故事改编自倪匡的小说《虚像》,有原著党认为小说故事遭到“魔改”,但“海市蜃楼”女神变反派的设定,还是令当时的内地观众感到十分新鲜。
3、《大上海1937》
邵氏在1985年已经宣布停产了,《南北少林》是刘家良在邵氏最后的作品。与之同样处境的还有张彻,他因受到李翰祥的影响,也来到内地,《大上海1937》就是他在内地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出品方是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香港三洋影业有限公司。
4、《神鞭》
《神鞭》是天津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清末民初的天津卫一个身怀“辫子功”绝技的小贩傻二的传奇故事。其故事涉及义和拳运动和庚子事变等历史事件,颇具讽刺和现实意义,但西安电影制片厂1986年将其改编成电影时,则更偏向于动作电影。
5、《少林小子》
由于《少林寺》的成功,内地电影公司也纷纷效仿拍摄少林题材电影,张鑫炎也决定赶着这波热潮,集合原班人马再续传奇,于是在1984年推出了在漓江边取景拍摄的《少林小子》。《少林小子》原名叫《龙凤村》,讲的是少林弟子与武当一家相爱相杀的搞笑故事。
精选李连杰十部经典电影,力量与美感结合,永远的“功夫皇帝”
李连杰是华语影坛最具份量的武打巨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他的功夫使力量与美感结合在一起,从而造就了力量、速度、柔韧三者有机融于一体的武术美感,更有着“功夫皇帝”的美誉。他的武打技术被美国称为“好莱坞动作美学的标准”,是继李小龙之后华语动作电影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从1975年到1979年,李连杰连续五年获全国武术比赛的冠军,被北京市体委授予特等功,还被评为“勇攀高峰的突击手”,是七十年代武术界的常胜将军,也被称中华武术的第一高手。1979年,在第四届全运会上创造一人夺得5块金牌的奇迹后因膝盖受伤逐渐淡出武术圈,而李连杰所缔造的空前纪录,至今尚未有人打破。
出道至今,他出演了逾五十部电影,基本上都是动作片,几乎演遍了所有的大侠英雄类角色,其经典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他的功夫片更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作为慈善企业家,创办中国第一家民间公募慈善基金“壹基金”,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TOP10、《少林寺》
导演: 张鑫炎
编剧: 卢兆璋 / 薛后
主演: 李连杰 / 于海 / 丁岚 / 于承惠 / 计春华 / 王光权 / 胡坚强 / 孙建魁 / 刘怀良 / 张建文 / 阎涤华 / 王珏 / 杜传扬 / 崔志强 / 寻峰 / 潘汉光 / 方平 / 潘清福 / 蒋洪波
1980年著名导演张鑫炎带着自己的电影班底从香港来到大陆拍摄武侠电影《少林寺》,张鑫炎选了当时在国内武术界创下金牌记录的李连杰作为这部武侠电影的男主角,这是运动员李连杰的第一次触电影,拍摄电影时的李连杰年仅十七岁。1980年5月,《少林寺》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实地开拍,整部影片投资120万元(当时一人的工资一月十几元,一斤猪肉才5毛钱)。
《少林寺》的拍摄一反旧武打片的花架式表演与镜头技巧的卖弄,在导演特意的长镜头下,完整的展示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尤其以各种兵器绝活与李连杰的少林拳为代表,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了中国武术的真功夫,影片放映后在国内掀起一股强劲的武功热和李连杰热。
《少林寺》对于中国的武侠电影意义非同一般,它可以说是中国内地武侠电影的启蒙之作,而对于内地电影观众来讲,它是最初的武侠电影精彩印象,而它也的确是出色的。对于李连杰来讲,这既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李连杰以功夫真、演技好、气质纯深得观众的喜爱,当年被日本媒体评为世界十大影星之一,成为了青少年心中的英雄,他们纷纷来到少林寺拜师学艺,走上了武术道路(知名演员王宝强即为其中之一)。
1982年《少林寺》公映,内地以当时一毛的票价,累计票房高达一亿以上。有媒体评论说,光头和尚觉远的形象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此片在中国造成万人空巷的局面,影片在香港及亚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上映后,也立刻轰动影坛,让李连杰声名鹊起。
TOP9、《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
导演: 程小东
编剧: 徐克 / 邓碧燕 / 陈天璇
主演: 李连杰 / 林青霞 / 关之琳 / 李嘉欣 / 李子雄 / 余安安 / 袁洁莹 / 刘洵 / 任世官 / 钱嘉乐
《东方不败》耗资3500万港币,其中李连杰的片酬就达到1200万,是当时香港影坛片酬仅次于成龙的巨星,本片虽然正如其名,塑造了一个极富吸引力的东方不败形象,但它所刻画的令狐冲也魅力十足,堪称李连杰所饰演的古装侠客里最精彩的一个。
该片是李连杰和徐克合作的第一部充满侠义英雄气息的动作片,徐克的创意和李连杰的功夫搭配的简直天衣无缝。
武打设计在写实中加入了唯美与浪漫元素,金庸原著的意境被刻画得美不胜收。该片摒弃了传统武侠片中舞台程式化的武打动作设计,镜头角度多变,快速剪辑的运用使得片中每个动作都呈现出了运动中的节奏感。该片美轮美奂的场景、潇洒飘逸的动作、动人心魄的乐曲令一代人为之动容、为之记忆留心。
片中李连杰所使用的“独孤九剑”更是传神,程小东以倒拍的方式拍摄,人与剑交相呼应,达到“人剑合一”的效果,令观者如醉如痴,这是香港电影中的剑术对决里极精彩的一幕。
TOP8、《方世玉》
导演: 元奎
编剧: 刘镇伟 / 陈建忠 / 蔡康永
主演: 李连杰 / 萧芳芳 / 陈松勇 / 李嘉欣 / 胡慧中 / 赵文卓 / 朱江 / 郑少秋 / 郭涛
《方世玉》是李连杰自组正东公司后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早期的一部经典代表作,该片分为上下两集,讲述了少年英雄方世玉的个人传奇故事。这一年的李连杰风头正劲,才刚刚三十岁,正是一个动作演员的巅峰时期,他的“功夫皇帝”之名就是因此片而来。
影片以青春风格重新给方世玉定位,李连杰一如《黄飞鸿》中的潇洒,大决斗时方世玉与九门提督在染坊的那段长短棍恶斗可以媲美《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高潮戏李连杰与甄子丹的生死决斗,成为 娱乐 性非常强且经典的动作片。
这部影片与以往不同,加入了很大一部分感情戏。让人难以忘记的就是李连杰独自救母的场面,再配上那感人的音乐,想必看过的人都会记忆深刻。本片在很多打斗的戏份中还加入了浪漫的动作,比较枯燥传统的 历史 故事在改编出来时,加入了比较现代的语言风格,还有很多 搞笑 的剧情和一些感情元素,这样就把整部影片更深层次的美化后传递给观众。
TOP7、《太极张三丰》
导演: 袁和平
编剧: 叶广俭
主演: 李连杰 / 杨紫琼 / 钱小豪 / 袁洁莹 / 袁祥仁 / 刘洵 / 于海
《太极张三丰》主要讲述了武当开派祖师张三丰的传奇事迹,以及创立太极拳的各种由来。李连杰的太极拳招式大开大合,飘逸洒脱,有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看的人赏心悦目。无论是从武打设计、配乐,还是演员表演,此片都堪称一绝,迄今仍然是不少功夫片迷的至爱。此外,这也是李连杰和杨紫琼两大动作影星的首次合作。
本片也是袁和平的巅峰之作,在酒楼里、在街道中、在军营中,各式的武打动作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2008年5月,《太极张三丰》被美国《 娱乐 》杂志评选为电影史上19部最伟大的功夫片之一。
另外,说起太极大家都应该很熟悉的是在一个国外访谈上,有一次,他接受美国一个脱口秀节目的采访时,主持人嘲笑中国的太极拳是花拳绣腿,是给老年人玩的,引得现场观众大笑连连。李连杰二话不说,直接起身打起了太极,而这时侯主持人居然站起来,故意用滑稽的动作模仿李连杰,现场观众笑得更厉害了。而就在大家还没看清楚李连杰的动作时,他对着主持人的桌子就是两脚,这个老外主持人被吓了一跳,下意识的往后一缩,还没缓过神来,桌子已经裂开了,另老外尴尬不已。
TOP6、《中南海保镖》
导演: 元奎
编剧: 陈嘉上 / 陈建忠
主演: 李连杰 / 钟丽缇 / 郑则仕 / 邹兆龙 / 梁荣忠 / 黄锦江 / 元奎 / 伍卫国 / 朱威廉 / 迈克尔·米勒
《中南海保镖》是李连杰在当时极为难得的一部时装片,片中的他留着精致的小平头,英挺硬朗,棱角分明,穿起军装更是格外有型。而影片结尾,他和邹兆龙的那场对决,两人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可谓打的过瘾,看的痛快,直到现在都让人记忆犹新。
《中南海保镖》的枪战戏多,加强了电影的节奏感,极好地满足了观众“英雄美人”的观影心态。虽然从格斗设计上算不得李连杰电影中的上品,但气氛渲染却格外出色,片中倪星七分张扬狠辣加上三分邪气的动作风格与李连杰的迅捷沉稳对比鲜明,紧张与危险的情绪几乎溢出屏幕。
李连杰的身手继续延续《精武英雄》中的简洁明快风格,另外在许多动作上都很酷炫,许多镜头有非常漂亮的效果。擅长武打戏的李连杰跟大美女钟丽缇的感情戏也令人眼前一亮。
TOP5、《精武英雄》
导演: 陈嘉上
编剧: 陈嘉上 / 叶广俭 / 林纪陶
主演: 李连杰 / 中山忍 / 钱小豪 / 蔡少芬 / 周比利 / 秦沛 / 仓田保昭 / 袁祥仁 / 楼学贤 / 高桥利道 / 谭淑梅 / 彭子晴 / 张浚鸿 / 李文标 / 林刚 / 麦咏麟 / 黄新 / 卢庆辉 / 刘思乐
《精武英雄》是世界功夫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式作品,李连杰的武打技术被美国称为“好莱坞动作美学的标准”。
该片很明显是向李小龙那部经典的《精武门》致敬的意味,李连杰扮演民族英雄陈真,满腔热血,铮铮铁骨,穿上中山装的他更是正气凌人。影片摒弃了一贯的花拳绣腿,中国功夫、西洋拳法等各类拳种在片中均有展现,再加上有“天下第一武指”之称的袁和平保驾护航,此片简直集动作片之大成,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格斗教科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较大的影响力。
《精武英雄》的突破在于它没有将陈真设计成单纯的民族英雄,而是让陈真“中西合璧”,主动吸收西方的先进开明思想和知识技术,对于外来文化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他采取同样的批判性接受态度,比如对待电影中颇具符号性质的霍家拳他主张剔除华而不实的部分,并且主张采用西方实用的锻炼方式。
最精彩的戏份是他和沧田保昭对打的部分,在对战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攻击策略颇有点像《猛龙过江》致敬的意味。这是一个全新的富有变革精神的陈真,李连杰没有重复前人,而且他在电影中的表演形神兼备有板有眼,值得称道。
《精武英雄》中的功夫更简洁而实用,剧中对于武学的阐释,已经跨越了门派之别,上升到更高层次的中和、共融,剧中对于动作的表现,美轮美奂又大气磅礴,在全世界公认的功夫片教科书。
TOP4、《英雄》
导演: 张艺谋
编剧: 王斌 / 李冯 / 张艺谋
主演: 李连杰 / 梁朝伟 / 张曼玉 / 陈道明 / 甄子丹 / 章子怡
《英雄》主要讲述了战国末期,三大侠客欲杀秦王的故事。该片中国内地票房达2.5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共计1.77亿美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
由张艺谋导演的这部有着浓厚中国色彩元素的经典影片,得了世界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而在国内,也引来了一阵阵的热议。影片中在特效的运用上,当时来说已经非常的先进和优秀。对于李连杰饰演的无名,在雨中拔剑雨滴滴落的细节描写,展现了非常浓厚的艺术气息,将一位忧国忧民的热血刺客,演绎的入木三分。
该片被视为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拉开了商业大片的帷幕,对中国商业电影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影片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认为该片无论色彩的运用、动作设计及摄影画面都是上乘的创新,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
据说,张艺谋曾经想过由成龙来演“无名”这个角色,但当时张艺谋考虑到成龙和无名这个人物的年龄和性格不符合,最终邀请了李连杰担纲主演,出奇招把重情重义的李连杰感动了,李连杰决意“自降身价”出演《英雄》,贡献了无与伦比的动作打斗。
TOP3、《霍元甲》
导演: 于仁泰
编剧: 王斌 / 周隼 / 杜致朗 / 李冯
主演: 李连杰 / 董勇 / 孙俪 / 中村狮童 / 鲍起静 / 邹兆龙 / 原田真人 / 杨紫琼
《霍元甲》筹备的时间长达两年,他和导演于仁泰为影片确立的创作方向是:第一,拍摄一部 娱乐 动作片,为此片中除了展示中国功夫之外,还会出现泰拳、拳击以及其他格斗拳术;第二,要发扬中国武学精神,李连杰拍此片的目的是,希望观众看过此片能够明白“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时李连杰的电影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霍元甲》可以看成是李连杰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武学思考的一个总结。真正的功夫巨星都不是只会打斗的一介武夫,像李小龙本身也是一个研究哲学的学者,他们都非常注重自己的精神修养。李连杰从拍摄少林寺开始就研究佛学、哲学,多年的积累更是培养出他博爱、宽容的达观人生态度。李连杰以《霍元甲》为媒介传达出自己多年的人生哲思,我们可以看到,本片中的霍元甲和以往影视作品中民族英雄霍元甲的形象有所不同,主创对这一艺术形象更偏重于思想性的心路历程塑造,从他经历人生巨大打击到幡然醒悟有一个具体生动又富有内涵的过程。历经多年磨砺后蜕变的李连杰不再是当年那个武术运动员,现在的他更应该被称为武者,他用电影传达给了我们“止戈为武”的武学思想和博爱又不失原则的健全人格体系。
这部影片上映之前,李连杰曾说在潜意识当中,他把《霍元甲》当作最后一部电影,他和霍元甲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影片最后的反响并不如预期,但作为一部武学生涯的总结之作,对于李连杰来说,影片有其特殊意义。
尽管大家对这部影片褒贬不一,但想传达的核心还是正确的,本片更多传达的是一种自强不息源源不绝的民族精神。
TOP2、《投名状》
导演: 陈可辛
编剧: 须兰 / 秦天南 / 林爱华 / 黄建新 / 许月珍 / 何冀平 / 郭俊立 / 阮世生
主演: 李连杰 / 金城武 / 刘德华 / 徐静蕾 / 郭晓东 / 顾宝明 / 石兆琪 / 王奎荣 / 汪汐潮 / 周波 / 魏宗万 / 余皑磊 / 李崇霄 / 张优 / 吴优 / 向佐 / 叶福生
“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必杀之。”,提起《投名状》脑海中第一想到的就是这句经典台词。
《投名状》整部电影可以说文武兼备,武有武的精彩,文有文的深沉,尤其是武戏中的那几场战争,除了血腥,更让人看到了人性。它对中国武侠片中“兄弟义气”这一主题的挑战,更是勇气之举,在《投名状》里,欲望压倒了承诺,冠冕堂皇的理想原来只是肮脏的阴谋,“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口号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事实面前显得苍白而可笑。
在第二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李连杰在闯荡影坛28年之后终于获得了影帝桂冠,这也为李连杰的人生填补了一个遗憾。最佳男主角对于一个动作演员来讲意义非凡,因为“动作”二字成就了他们的同时也拘束了他们,动作演员一生都被“动作”二字所束缚。
TOP1、《黄飞鸿》
导演: 徐克
编剧: 徐克 / 阮继志 / 梁耀明 / 邓碧燕
主演: 李连杰 / 元彪 / 关之琳 / 张学友 / 郑则仕 / 袁锦辉 / 邱建国 / 任世官 / 袁祥仁 / 熊欣欣
1989年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新锐导演徐克趁自己赴美国学习电影制作的机会亲自拜访了李连杰,并且真诚邀请他合作,这场见面在现在看来颇有点英雄相惜的感觉。当时的李连杰正处在《龙在天涯》失利后的郁郁不得志中,徐克的拜访让他真正有了到香港发展的想法。
1991年由徐克执导李连杰主演的武侠电影《黄飞鸿》上映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李连杰在关德兴等人对黄飞鸿儒家大家长式的传统演绎之后又一次让这个 历史 人物在华语电影史上大放异彩。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活泼生动又不失一代宗师的大家风范、正气浩然,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片中黄飞鸿和十三姨的爱情故事也被许多人称道。
《黄飞鸿》系列对于李连杰来说,意义极其重大,如果说《少林寺》让他声名鹊起,那么《黄飞鸿》系列无疑就是他的扬名之作。他共出演了该系列五部,片中的他一袭长衫,一个起手式,举手投足之间,其宗师形象可谓深入人心,那个开打前双手展开的架势,被无数人模仿,成为中国功夫中非常重要的架势,特别是他的招牌动作“佛山无影脚”更是在当时风靡一时。凭借这个角色,他一跃而成为华语影坛最具知名度的动作影星。
这部电影的打斗精彩富有创新意义,巧妙的动作设计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视听震撼,同时徐克也将自己对于 历史 和 社会 的思考精心融入到电影中使这部武侠片终成经典,并且引起了一股港台武侠电影热潮,取得巨大成功。直到今天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系列仍让人津津乐道,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巨大成功让他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影片中的李连杰用他一贯的矫健身手还有英俊正义的外表把黄飞鸿的角色演绎的特别有宗师风范,直到现在也是一个无人能超越的经典,这部影片刚一问世,大家脑海里新一代的黄飞鸿就这样产生了,从此只要一提起黄飞鸿就自然会想到李连杰,而他在当时也成为了焦点。而这部影片在电影史上也存在着重要的意义,打开了香港武侠片的新途径,而且就凭借这部影片李连杰一夜成为华语电影的功夫之星。
《黄飞鸿》不仅仅将侠者为国为民之仁义表现的完美,民族主义在里面表现的不卑不亢。李连杰以其矫健的身手和俊朗的外表完美的诠释了黄飞鸿一代武术宗师风范,将黄飞鸿不苟言笑、不解风情、内敛深沉、忧国忧民的正义形象诠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