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道纪内容介绍「道纪的终极解密来了都不用再瞎猜」

时间:2022-08-12 00:29:42阅读:1006
第14章 视之而弗见(一)道的样子【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道是什么样的?看的时候看不见,是隐匿的,无形的;听的时候听不到,是无声的;摸的时候找不到,跟平常没…

第14章 视之而弗见

(一)道的样子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道是什么样的?看的时候看不见,是隐匿的,无形的;听的时候听不到,是无声的;摸的时候找不到,跟平常没摸一样,是无质的。

(释文完)

这段话阐述道的样子。“视之而弗见”是指无形,“听之而弗闻”是指无声,“捪之而弗得”是指无质。无形、无声、无质,这就是道的样子。

“微”是隐匿。因为看不见,所以叫微。

“希”是寂静无声。因为听不到,所以叫希。

“捪”是抚摸;“得”是找到;“夷”是平常。摸的时候找不到,跟平常没摸一样,所以叫夷。

无形、无声、无质,意味着道没有实体,没有自己的身体。道只有指向了具体对象才能具体化,才能具体表现。

从人类社会到整个宇宙,无形无声无质的情况很普遍。

比如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自己没有实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人们都知道自我意识是存在的。对于某个具体的人,自我意识就是“我”,只有指向具体的张三或李四,“我”才能具体表现。

又如父亲。父亲是一个名分,没有实体,是无形、无声、无质的,却又随处可见,还能用语言来形容和描述“父亲”的样子:有了孩子的男人叫父亲。当人们说“张三的老婆生了小孩”,这时候“父亲”被指向了具体的人,从而被具体化为“张三是父亲”。

道就是一种名分。第25章“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已经用浅显的文字明确说明,道是名字,是一种名分。

(二)“一”的上界和下界

【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无形、无声、无质,这三种情况已经不能探求,所以混而为一。“一”的样子,上界不明确,下界不含糊,没有上界只有下界。

(释文完)

1、【不可致诘】

“致诘”是推究、探求。“不可致诘”是不能探求。

已经无形、无声、无质了,看又看不见,听又听不到,摸又摸不着,还怎么探求?所以“不可致诘”。

2、【一者】

《道德经》始终反复强调一,究竟什么是一?

一块石头是一;一花一草是一,一片森林也是一;一个人是一,一对夫妻也是一,一个家庭还是一;一家企业、一个城市、一粒细胞等等,也还是一。“一”无处不在。

显而易见,所谓一,就是指一道整体。所谓道生一,意思是:道衍化的是一,道衍化的是一道整体的样子。

一道整体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从基本粒子到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一道整体”无所不在。换句话说,万物只有成为一道整体才能存在。

“一道整体”没有实体,所以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指向具体对象,一道整体才能具体化。

3、【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皦”是清晰分明。“昧”是不明朗、含糊。

“其上不皦”是上界不能确定,没有上界。对于该整体的外部而言,该整体只是另一道整体的部分。

“其下不昧”是下界不含糊,有明确的下界。对于该整体本身,能够确定该整体的存在。

比如,一个家庭是一道整体。在外部,该家庭属于某个省,还属于某个国家,属于一道又一道的别的整体,即上界不明确,没有上界。但对于该家庭本身,所有家庭成员都知道自己家庭的范围,有几口人,是不含糊的,下界是明确的。

又如,一台电脑是由CPU、内存条等零配件组成的一道整体。对于电脑本身,该整体是有名,有下界。当某人说“我家里有点资产”,这时电脑是“资产”这道整体的一部分,资产是有名,而电脑是无名,没有电脑的名分,只有资产的名分。电脑的“有名”,只是对内部、对下界而言的,CPU、内存条等是电脑的组成成员,是无名,都属于电脑这道整体,该整体是有名,是有下界的。

(三)“一”的上界没有边际

【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一”可以不断追寻,一道又一道的整体,没有边际和尽头,以至于叫不出名字,反复归向于不论具体内容的状态。这叫不论具体形状的形状,不论具体内容的样子。这是似有似无,隐约不清。后面看不到结束,前面看不到开始。

(释文完)

1、【寻寻呵,不可名也】

“寻”是追寻。“寻寻呵”是不断追寻,没有尽头。

“不可名也”是说一道整体的上界可以不断追寻到叫不出名字的地步。

比如,一个人是一道整体,上界可不断追寻:纵向属于某座城市、某个国家、属于地球、属于宇宙乃至叫不出名的整体;横向可属于消费者、家长、工人、志愿者、小区业主等乃至叫不出名的群体。

2、【复归于无物】

“复”是反复。“归”是趋向、归向。

“无”在这里是不论、不考虑的意思,不是有无的无。“物”是内容、实质,不是万物的物。“无物”是指不论、不考虑具体内容。

“复归于无物”,反复归向于不讨论、不考虑具体内容的状态。

比如,一个人是由眼睛、心脏等器官成员组成的一道整体。但人们通常只说“那个人在跑步”,而不说“那个人的眼睛在跑步”,这就是不论具体内容的状态,只论整体。

再如,地球是由万物组成的一道整体,当人们说“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时,就不论地球中的万物,不管你是张三还是李四,或者是山水石头等等,一概不论具体内容,只论地球这道整体。

3、【无状之状】

“无状之状”是说:对于一道整体,不论其具体形状,“一道整体”就是形状。

比如,一个家庭是一道整体,家庭究竟是什么形状?谁也说不出。所以不论家庭的具体形状,“一道整体”就是形状。

4、【无物之象】

“象”是样子、景象。

“无物之象”是说:对于一道整体,不论其具体内容的样子,就是“一道整体”的象。

比如,一座城市是一道整体,城市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所以不论具体内容的样子,“一道整体”就是城市的象。

5、【忽恍】

“一”的形状就是“一道整体”的形态,“一”的象就是“一道整体”的样子。隐约不清,因此叫“忽恍”。

6、【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随”是跟随在后,“迎”是正面相迎。跟随在后看不到尾,正面相迎看不到头。

一道整体就是“一”,可以无限延伸,一道又一道,没有边际和尽头。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没有头也没有尾。

7、辨析

帛书本作“寻寻”,不断追寻的意思。传世本作“绳绳”,是接连不断、相续不绝的意思。两者差别不大。

(四)道的要领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掌握现在的这道整体,才能控制现在既有的整体情况,才能管理好整体中的成员。有就是有名,是指既有的整体;起始就是无、无名,是指整体中的成员。这是道的要领:掌握了现在的整体,就能控制现有的全局,就能管理其中的成员。

(释文完)

1、【有、始】

重温“有无”的基本概念,能更容易理解这句话。

人们常说“我在用电脑”,这时电脑是有、有名,有名分叫电脑,指的是电脑整体。为什么不说“我在用CPU或内存条”?因为CPU、内存条等只是电脑整体的组成部分,这时没有名分,是无、无名。

CPU、内存条等虽然此时是无名的,但却是电脑的起始,即“无名,万物之始也”。电脑是有、有名,是CPU、内存条等共同组成的母体,即“有名,万物之母也”。

也就是说:母体就是整体,起始是指成员;母体是由若干起始组成的,整体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

“御今之有”的有,是指有名,是母体,也就是一道整体。

“以知古始”的始,是“无名,万物之始”的始,也就是整体中的成员。“知”是管理的意思,而不是知道。

“执今之道”就是掌握当前的这道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当前既有的全局,即“御今之有”。还能“以知古始”,即还能管理该整体的起始成员。

好比一个人,自我意识只有掌握整个身体,才能够驾驭自己。自我意识如果连身体都掌握不了,就更谈不上指挥手脚等器官,那就是一个植物人,不能驾驭自己,不能管理身上的器官。

对于电脑而言,“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掌握现在的电脑整体,才能驾驭现有的电脑全局,才能管理电脑的起始。电脑的起始就是CPU、内存条等零配件。

对于侯王的国家而言,“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掌握现在的国家整体,才能控制现在的全局,才能治理好民众,民众是国家的起始。

按:传世本作“执古之道”,显然谬误。

2、【是谓道纪】

纪是要领。道纪就是道的要领。道的要领是什么?就是前面所说的“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

一道整体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母体,掌握了现在的整体,就能控制现有的全局,就能管理其中的成员。这就是道纪、道的要领。

3、辨析

* 执:掌握。

* 御:驾驭,控制。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道是什么样的?看的时候看不见,是隐匿的,无形的;听的时候听不到,是无声的;摸的时候找不到,跟平常没摸一样,是无质的。

【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无形、无声、无质,这三种情况已经不能探求,所以混而为一。“一”的样子,上界不明确,下界不含糊,没有上界只有下界。

【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一”可以不断追寻,一道又一道的整体,没有边际和尽头,以至于叫不出名字,反复归向于不论具体内容的状态。这叫不论具体形状的形状,不论具体内容的样子。这是似有似无,隐约不清。后面看不到结束,前面看不到开始。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掌握现在的这道整体,才能控制现在既有的整体情况,才能管理好整体中的成员。有就是有名,是指既有的整体;起始就是无、无名,是指整体中的成员。这是道的要领:掌握了现在的整体,就能控制现有的全局,就能管理其中的成员。

本章完。

人类存在到底是为了最终解密并操控宇宙,还是纯属偶然生物事件?

想象一下如果一些最早的生命形式开始它们的进化之路,会不会出现一种和我们一样聪明,甚至更聪明的生物?出于同样的原因,也许人类的智力是进化的侥幸。也许,如果很久以前基因没有一些偶然的混乱,人类智能可能永远不会出现。

你怎么想呢?智慧生命是不可避免的吗?更具体地说,智慧生命是进化的必然结果吗? 基于热力学的理论,生命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几乎不可避免的。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似乎消除了对上帝特殊创造行为的需求,它假设了一种随机方法,这种方法只根据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自然法则运行。即使在人类的生产中,上帝也没有必要特别干预。

达尔文的理论被许多人解释为人类不是上帝的特殊创造物,而是动物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这一理论得到了冷静的科学经验主义的支持。根据生物学家的观点,通过对生物起源提供自然主义的解释,进化促进了无神论。 查尔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论时,他避免猜测生命的起源,并说:“科学至今还没有阐明生命的本质或起源这一更高的问题,这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反对意见。”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和无生命的碳原子块之间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更善于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并将这些能量作为热量散发出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31岁的助理教授杰里米·英格兰推导出了一个数学公式,他认为这个公式可以解释这种能力。该公式基于已建立的物理学,表明当一组原子被外部能源(如太阳或化学燃料)驱动,并被一个热池(如海洋或大气)包围时,它通常会逐渐重组自身,以消耗越来越多的能量。

这可能意味着在某些条件下,物质不可阻挡地获得与生命相关的关键物理属性。 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是对的,将表明热力学驱动进化,甚至在生命首次出现之前就开始了,其基于物理学的逻辑同样适用于生物和非生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创造论者认为进化,尤其是生命的起源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神创论者因此曲解了第二定律,说事物总是从有序发展到无序。然而,他们忽视了生命不是一个封闭系统的事实。太阳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来驱动事物。

因此,进化并不比生命本身违反第二定律。如果达尔文的理论得到支持,那么生命本身可能是宇宙的必然趋势。人类的存在是为了解密和操纵宇宙就太过狂妄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