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冠军而战,夺冠带给你的人生思考
在我走进《夺冠》电影之前,过去的我一直对郎平为何在人生高光时刻选择出国留学,并留在美国担任美国女排教练这段经历有些疑惑,直到看完这部电影,我完全释怀了,我看到了中年郎平展现出的另一种英雄精神,并为之深深动容。
01
从担当民族旗帜到勇敢探寻自己
两个小时的影片里,对青年郎平和中年郎平的描述篇幅各占一半,青年郎平为国夺冠,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五连冠的中国女排精神鼓舞了一代人,我也在其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女排教练袁伟民可以用自己躺在国外有冰箱彩电空凋的酒店里流泪的故事,打动女排姑娘:
我们中国不能再这么落后了!
我们必须拿出力量来证明给世界看!
那个时候打败美国队打败日本队为国夺冠,好比一场集体雪耻,所以一场体育赛事会牵动全国上下,当五星红旗在国外的比赛现场高高升起时,国民倾巢出动万人空巷地欢呼。
在那个年代里,我们完全分不清“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个人梦想”。
我清楚地记得,少女的我,如果在镜子前多站上一分钟看自己,我的母亲都会过来提醒我,不要做那种爱照镜子的妖精婆!那个年代谈认识自己是羞耻的,爱集体谈理想奋斗才是被称赞的。
在郎平25岁正值事业巅峰的时候,她却做了个震惊世人的决定——退役,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语言。
青年郎平
两年后,一个明明可以靠为国争光的资历走上从政道路的郎平,却选择了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留学,并取得体育管理系现代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这在当年铁饭碗吃香政治前途很重要的年代,郎平的这个选择无异于一种烧坏脑子的举动。
据说郎平第一次回国,和女排老队员一起去哈尔滨市打一场表演赛,她的那些老队友,大都是处长、主任级干部,可郎平还是个穷学生,她笑称自己是“国际农民”。
02
从被敬仰欢呼到被指责唾骂
在电影里,中年郎平的人生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的,当郎平执教的美国队打败卫冕的中国队时,台下观众一片哗然,对她的指责和唾骂,排山倒海般压将过来,估计比当年质疑她出国动机要厉害一百倍。
影片里郎平对此没有任何情绪,我看到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何要这么做,也清楚地知道脆弱的人才会在意那块奖牌,所以她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只对自己负责。
让我感动的是,在被国人愤怒对待的时候,郎平的对手昔日的战友陈忠和,却能够淡定地看待此事。我在陈忠和赛前与郎平的交流、以及带着女排姑娘开心唱歌的画面里,看到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温暖的友情和发自内心的微笑,所以不难理解他能在卸任中国女排教练后,力推郎平回来主教。
2013年郎平正式出任中国女排教练,在第一次圆桌会议时,面对一群墨守成规的官僚,郎平坚定而清晰地说:
今天我不是来听你们说的,而是要你们来听我说的。
当她说完一整套全新训练手段和团队建设经验时,郎平那笃定和自信的神态,被巩俐演绎得特别精彩到位。也是在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众多女排明星球员泯然于芸芸众生之后,郎平却能“大圣归来”展露雄姿,这不正是体现了她对体育职业和奥运精神的理解和追求吗?
03
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蕴藏能量的万神殿
年轻时因过度训练留下的创伤,给中年的郎平带来很多的不便,影片用郎平从超市购物出来,泊车在残疾人车位的一个镜头表现了这点。
纪录片片段
因为自己的痛,所以才有后来郎平重回国家队担任教练时,对女排姑娘改用人文关怀替换野蛮训练的做法,训练时更多地是强调你们要保护好自己。
因为此时的郎平不愿意把队员的人生局限于一块奥运会的金牌,甚至不愿意队员们为了国家为了父母而拼命,她只想姑娘们为了自己的爱和梦想调动自己内在的能量,我相信这些理念都是郎平在国外长期生活和执教换来的宝贵经验。
面对一群个体意识已经觉醒的九零后,当时也就郎平能够鼓励大家去好好问问自己爱不爱打球,为何要来打球?面对陈娟等几位队员的退出,她都能欣然接受。
中国女排能在2016年以3比1力克巴西队,时隔12年奥运会再度夺金,与郎平在三十年前走上一条出国打球的冒险之路不无关系。毫不夸张地说,是在美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让郎平从一名著名运动员,升华成一名世界级的著名教练专家。
郎平也在其自传里说到:
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如果说青年的郎平是时代顺流的英雄,那中年的郎平就是时代逆流的英雄,在我看来,后者比前者更能称之为英雄。
因为踏上这条路时不但无人认可,还要舍弃前面获得的掌声和鲜花,中途还要遭遇误解怀疑的荆棘。
郎平在美国执教和生活长达二十年,但她从没有放弃过中国国籍,更没有离开过排球,她爱自己所爱,并以自己的方式,坚持走在追梦的路上,英雄从来不需要解释!
从为别人而活到探寻个人价值,从树立一个外部的假想敌人,到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懦弱,这便是我所景仰的女排精神。
关注我们,你的每一次参与都是一份力量!
禅说电影
不一样的角度看电影
让我们一起:
【看】他人的电影,
【观】自己的生活,
【导】自己的人生。
本文作者:禅说电影长沙站带领人 蓉儿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定会妥善处理。
更多禅说电影的资源可以关注与联系我们。
电影夺冠这部电影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陈可辛导演的电影《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为祖国争光的故事。郎平带领中国姑娘们一次次夺得中国女排的冠军,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心里有很深的感触。看着这群姑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部电影中的“郎平”是由著名演员巩俐饰演的,非常有说服力。因为巩俐本身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她的演技毋庸置疑。电影《夺冠》告诉了我们如下三点道理:
一、只要永不放弃,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的。
这部电影的时间跨度长达30年,讲述几代女排的热血故事。影片从选角、服装、道具和场景来看,无一不是制作精良。这部电影的主创可谓是下了很大功夫,为我们打造出了一部精彩纷呈的电影作品。电影的创作团队没有放弃,就如女排精神一样,最后胜利的曙光一定会属于我们。这部电影冲出了亚洲,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中国力量的符号。哪怕再苦再累,只要心中有梦想,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二、赛场上不相信失败与眼泪,要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赛场上不相信眼泪。姑娘们虽然都是娇嫩如花,但一旦在赛场上比赛,就不能再哭鼻子了,而是要拿出十二分力量。面对凶猛的竞争对手,绝对不能心存侥幸,要像老虎一样威猛。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为自己而战,你就是最棒的。看了这部电影,我有了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生活再苦再累,都无法将我打倒。
三、女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年轻人发扬光大。
女排精神就是勇争第一的精神,这不仅是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故事,更是让中国人民铭记的光辉历史。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而崛起的时代最强音。我们青年人要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用奋斗书写人生的华丽篇章。
看了《夺冠》这部电影,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为什么而战,选择忽略什么
你是不是在问为人生而战,选择忽略什么?谈到这个话题,心中不由浮现出苏轼《后赤壁赋》中的一段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茫茫人海中,我们都是渺小的,但就是这一个渺小又平凡的人,才构成了这丰富而又多彩的世界。人生何其短暂,从童年到成年,想起来不过是一些片段,时间的指针从不停歇,我们也从一个懵懂的孩童,成长为家庭的顶梁柱和社会中的建设者。这一路走来,我们也在不断反思,我们这样努力到底为了什么,人这一辈子到底为何而战呢?一,为生存而战。有一句话这么说,先谋生再谋爱,人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首先要有谋生手段,一份可靠的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才能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才能在这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上生存下来。二,为理想而战。理想是水手的灯塔,是前进的动力,也是人着一生奋斗的方向。理想有大小之别,但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人的理想是吃饱穿暖,有人的理想是成家立业,有人的理想是拥有豪车豪宅等等,但是不管何种理想,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刻苦卓越的钻研,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才能让理想开花结果。三,为自己而战。生而为人,何其幸运,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俯视着芸芸重生。人存于天地之间,理应有点惊人之举。上学的时候,我们渴望成绩和赞许,步入社会以后,我们渴望成功和荣誉,每一个阶段我们的目标都不一样,但是实现目标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努力拼搏,勇敢战斗,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如果你想要升职加薪,如果你想要荣誉和权利,想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那就要有必胜的决心和敢于拼抢的勇气,为梦想而战,为一路支持我们的亲人而战,为自己平凡而又不平庸的人生而战!如癌症般可怖,如肮脏的反刍物般苦涩,好端端的舌头上长了不治之疮,我的朋友,你就不会如此热情传扬那古老的谎言:为国捐躯,美好且高尚。威尔弗雷德·欧文与1917,西线战场上述诗句来自于一战期间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威尔弗雷德·欧文。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士兵参与了战争。在学校,政客,牧师和宣传里,在各种精巧的勋章前,在对祖国的一篇热枕里,战争是美好且荣耀的。为国捐躯,冲锋陷阵,多是一件美事!而事实却是,成千上万的好小伙在泥泞潮湿,如蜘蛛网一般错综复杂的堑壕里挣扎,“深深弯腰,像背着麻袋的老叫花子,膝盖内弯,象老太婆一样咳嗽”.任何一个心里尚存良心的人看到此般人间地狱,无不动容. 这场战争被称为 “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它带来的毁灭是人们永远无法接受的. 民族主义和爱国思潮将这些农民和工人的儿子们赶往战场, 和另外一群农民和工人的儿子战斗: 他们拿起枪是敌人, 放下枪便是兄弟. 一个巨大的谎言被揭穿了: 是谁驱使他们前去和自己的兄弟残杀? 对于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批判如潮水般涌出, 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十世纪的运动已经不止是为了平等和民权的运动, 而进一步演化成了反对战争的运动。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