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徐志胜笑死,志胜一击徐志胜
文 | 伊姐(周桂伊) 叶子姚
《脱口秀大赛》第5季已经开始了,这一季的阵容明显更加华丽,领笑员变成了周迅和那英这样的咖,而且,为了博取流量,李诞暗戳戳在节目上,直接公布了周迅的恋情。
我还停留在《怎么办!脱口秀专场》的状态,因为有一个影视行业专场,很打动我。
《怎么办!脱口秀专场》是一个偏行业的脱口秀专场,会邀请行业内的人来参与,把行业问题或者现象融合在脱口秀里,比如,警察那一场邀请了成龙,也邀请了上海分局的警察,分享了现在新型的诈骗方式,和民生结合挺紧的。
影视行业专场,出于行业寒冬,而诞生。
整个笑果文化的脱口秀演员,0经验的,从编剧到表演到首映礼,还原一部电影的拍摄过程。
(多没经验呢,这么重要的摄像都是现学现上岗)
要开拍了,还不确定是不是要开始收音。行业经验确实为零。
但在这样的生涩里,却诞生了两个我觉得挺棒的处女作,我今天主要来推荐这两部非常短的作品。
杨蒙恩编导的片子《5分钟看完5分钟的电影》,用第三人称解说形式,也就是短视频最喜欢用的方式,用5分钟讲完一个青年的“逆袭”。
名叫大壮的男主角(豆豆 饰),原本是一个“一事无成”但风趣幽默乐观搞笑的年轻人,生活的艰难从没磨灭他内心的阳光。
连被公司辞退都会和HR打趣:“那我是不是就可以开始追你了?”
他又穷又开心,在女朋友生日当天想要给对方一个惊喜,可得知他又被辞退的女友(杨笠 饰),在简陋的出租房里,根本无心快乐,只有失望至极。
大壮失去了事业也丢失了爱情,开始反思自己失败的人生。
一位“天神”降临,告诉他这世上所有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只要拿出自己身上某种品质作为交换,就可以拥有成功之路。
有人置换出善良,有人置换了忠诚,大壮则置换了自己的幽默感。
奇遇之后,他茫然地走在人群中,去看了一个脱口秀,是全场唯一笑不出来的观众,但因此,被李诞(李诞本色出演)注意到。
李诞邀请他来做评测员,因为可以把大壮逗笑,就没有逗不笑的人,再后来,李诞发现大壮很有商业天赋,两个人合办了“乐果文化”。
“乐果文化”推出很多喜剧,炮制诸多笑果,创造喜剧帝国,大壮赚了很多钱,成为从此体会不到快乐的“人生赢家”。
他愤怒地质问“天神”玩弄了自己的人生,却被反问:“那你后悔了吗?”
大壮沉默了。
良久,他开口:“我不后悔。”
电影完。
另一部短片,来自王建国自编自导的《小程故事》,是一个集合了惊悚枪战元素的悬疑喜剧。
一开场,一位红衣女子在象征第五维度的空间,诡异审视观众,揪住人心,站稳悬疑调性。
下一个镜头,程璐绑架了徐志胜,拿枪指着他问昨天干嘛了,前天干嘛了。为什么要在25岁的大好年华,每天躺平而不去努力?!
被“绑匪”逼迫要努力奋斗的青年,怀疑绑匪是自己父母花钱雇来的,因为他突然想起在自己5岁和15岁的时候,也有大概这样一个人,操着一样的口音,逼自己奋发图强,不要蹉跎时光。
绑匪急得不得了,直接给自己来了一枪,证明与徐志胜父母无关。
徐志胜大喊,这去哪雇的演员,那么敬业,我家也没多少钱啊!
下一个镜头,绑匪站在写着35的门口,遇到红衣女子,摘下面具,原来他竟是老年的徐志胜自己。
他一直深陷,后悔过去的自己不努力的懊恼,于是一次次重启穿越时光之门,去劝5岁、15岁、25岁、35岁的自己换一个活法。
红衣女子说,人对自己失望透了,就想“杀”掉过去的自己。
50岁的徐志胜笑了,那你想多了,我不会杀掉自己。
红衣少女说:“不是对你说的。”
下一秒,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枪毙了50岁的徐志胜,那是65岁的徐志胜。
两部片子时间不长,制作也真的很粗糙,但后劲挺大的。
《5分钟看完5分钟的电影》,整个形式就指向短视频盛行的当下,“解说电影”让人几分钟就能了解一部电影,甚至9分钟就能看完教父123,但大家多久没静下心来看完一部完整的电影了?
从剧本筹备到呈现,真实影射一些行业现象。
一边骂“投资人”把行业搞得乌烟瘴气,创作者还要自嘲“真当自己是搞艺术的了,资本面前艺术是什么!”
同期节目里,还穿插着李诞的戏谑:“文艺到最后呢,就是综艺。”
《5分钟看完5分钟的电影》,现场上演什么叫念数字表演。
俩人面对面,李诞和豆豆在镜头前脸不红心不跳地“JQKA”,“三个红桃尖等于两个二”地瞎侃,反正后期配音就好。
《5分钟看完5分钟的电影》拍摄过程和成片一样充满了黑色幽默。但最幽默的,其实是剧本的由来。
剧本本来叫《青年老叶》,赤裸裸折射这就是笑果文化创始人叶烽。
导演杨蒙恩后来想了想,要改名,说别太出脸了(没事我们都懂,很出脸了)。
这就是脱口秀演员对自己老板的理解,或者说,真正一线文化工作者,对代表资本的人生的理解,那句“我不后悔”,发人深思。
所有成功皆有代价,但付出万般代价,也要成功,这是整个时代的命和病,5分钟的电影,印证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小程故事》让大家看到王建国的创作功底。
全程方言,黑白滤镜,加上环中环的反转,充满荒诞现实主义。
它像极了我们熟悉的人生,一个人对自己不满意,心怀懊悔,想改变过去,却从不能过好现在。
片子里,人在绑架过去的自己;现实是,多少人的生活是在被过去绑架?
那些口号、鸡血、朋友圈转发的认知文章,都不能拯救我们,因为付出实际努力、一点一点忍耐,从小事去做起,才是真章。
“你为什么从来不肯真的努力?”
“这事最不好办。”
这可能是对于躺平时代最好的解释了。
喜欢这两部短片,同时也被这帮脱口秀演员的创作过程打动。
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电影,除了每个团队配一位摄影指导,基本上一人分担多个职务。
呼兰负责场记道具,何广智负责拍摄,作为导演的王建国还要做好助理工作,另一边对片场蒙圈的杨蒙恩后期自己配音。
拍电影,他们不专业,甚至很“笨拙”。
连收音这件事,都要么差点忘了;要么怕收不好,直接收了一整个下午。
他们可能不懂电影,但不耽误完成让大家觉得很不错的作品,才华与真诚才是珍贵的,是被每个人看得见的。
这种内容创作的能力,与大众精准的深度的共情,很大程度来自脱口秀演员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创作的“即兴”来自积累。
大家觉得王建国能短时间内完成自编自导《小程故事》很牛,他3年前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就说自己光段子就写了二十多万字。
这次短片的主线,和他2020年发过的一条视频“和十年前的自己对话”如出一辙。
他对着十年前的自己指着鼻子骂:“我现在混成这样,你得负绝大部分责任。你不能天天老想着玩啊,你得社交应酬啊,你得跟大老板套套近乎,你宅有什么用?”
这些年脱口秀很火,但想想那些打动过我们的脱口秀,其实也都来自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呼兰讲“内卷”,家楼下俩阿姨遛狗,一个喊“坐”,一个喊“sit ”。大家都是狗,这是干啥呢?
聊如何做“生活的甲方”,观察地铁早晚高峰人的不同状态。早上雄心壮志,我要去干翻这个世界;晚上往那一靠,被这世界干得服服帖帖。
徐志胜也曾说过,自己有段时间坐车不看外边,对外面的东西没有感情,他意识到这样很不好。人一直往前走,会忘记路边的风景。
一句短短的话,都是经历过的煎熬,而煎熬,变成了创作的养分。
这些年影视行业是很艰难,连金字塔顶端演话剧的演员,也要走下来参加综艺赚钱。
但是好的内容,永远永远不会没落。
现在的电影市场对大明星大投资大布景也就那么回事了,呼唤的只有真诚和积累,用一整个人生经历去表达的炙热。
能生产出好内容的人,一定保持着对生活的观察,不断训练自己观察和拆解生活的能力,时刻保持敏锐。
熬着,是创作者的宿命。
与所有电影人共勉吧,熬着的人,熬过冬天的人,会有一个新的春天。
暴力丑学
看完了这季的脱口秀大会!
黑马众多,很精彩!
很是喜欢才华横溢,社恐式脱口秀的开路人鸟鸟女侠。沮丧的气质,巧妙的段子,充满智慧。
还有非同凡响的小佳。听完他的段子,根本就让人忘了要同情他,而是开怀大笑,的确很搞笑。
还有双人组合,默契之王肉食动物;当然还有一本正经胡说的杨波。
不过,最后还是得说一下徐志胜。
“暴力丑学”的始作俑者。
顶着“花瓶”的称号,凭借“背道而驰的颜值”,一路杀进决赛。
徐志胜并不帅!
你搞笑吧,那分明是丑!
难看的都让何广智心存忌惮,这分明在抢饭碗啊!
“能不能先别笑,听听我的内容!”徐志胜还没开始表演前都会提醒已经开始乐的观众了!
显然以前,我们对“花瓶”这个概念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美这个东西,看要怎么个美法!
丑这个东西,得看怎么个说法!
没有“容貌焦虑”的徐志胜,给了“花瓶”一个新的定义。
容貌当然并不是徐志胜的唯一本钱。比他丑的人多了,所以才华还是起点!
他在讲这方面段子的时候,总能引起共鸣,戳中笑点。所以大局观的老罗,还是很有jio悟的,反复揣摩一番是不是靠容貌讨巧后,最后还是给了灯!
丑能成为优势,只能说这真是行业的需要,爹妈给的天赋。
丑还有才华,那就是老天爷在这个行业给你赏饭了。
自嘲是一个人的优势。
因为自嘲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能量。
自信、坦然,传递出生活的共鸣。感染别人,也影响自己。谁生活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也许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模样。
就像徐志胜呈现给大家本来的模样。
我们在听别人的段子时,何尝不是在品味自己生活呢?
大家活的都不容易,看到你也不容易,自己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忐忑变坦然!
自嘲中风轻云淡!
自嘲中驾驭生活!
徐志胜坦言曾遭受校园暴力,他是如何获得安全感的?
徐志胜是通过笑声、努力学习和其他各种途径来获得安全感,校园暴力虽然没有给徐志胜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影响,徐志胜直言不感谢校园暴力,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些他或许可以变得更加快乐,就算是现在徐志胜遇到暴力事件也无法做到上前劝阻,因为他会联想到自己遭遇暴力的经历,可见校园暴力对一个人的伤害有多大,徐志胜一直努力通过努力学习和笑声来让自己活得更多的安全感,但是当自己失去努力的目标后还是会想到这些不开心的回忆。
徐志胜坦言曾遭受校园暴力一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徐志胜因为参加《脱口秀大会》而获得大家的关注,徐志胜现在已经是一位深受大家喜欢的脱口秀演员,大家对徐志胜的印象好像一直都是充满笑容的样子,殊不知徐志胜也曾经历过校园暴力,徐志胜在接受鲁豫采访的时候首次提及了自己遭遇校园暴力的经历和感受,徐志胜直言校园暴力对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就算是现在徐志胜也无法面对这些伤害,再次向大家说明了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
徐志胜通过笑声给自己安全感
经历校园暴力后很多人都会变得抑郁,经历校园暴力的人会变得极度缺乏安全感,徐志胜就是通过笑声给自己安全感,这或许就是徐志胜选择当脱口秀演员的原因,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让自己快乐和满足。
徐志胜通过学历让自己获得安全感
那时候的徐志胜觉得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获得老师的喜欢,这也是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徐志胜也一直都在努力学习,所以徐志胜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这也为现在徐志胜的成功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