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电影票房排名,华语电影总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时间:2022-10-29 22:43:53阅读:2425
陈可辛,1962年11月28日出生于泰国,香港影视导演、编剧、演员、监制。1983年监制吴宇森《英雄无泪》从而进入香港影坛,早年以监制为主,1991年推出处女作文艺片《双城故事》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成绩,从此开启导演…

陈可辛,1962年11月28日出生于泰国,香港影视导演、编剧、演员、监制。1983年监制吴宇森《英雄无泪》从而进入香港影坛,早年以监制为主,1991年推出处女作文艺片《双城故事》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成绩,从此开启导演生涯。陈可辛是为数不多能同时驾驭文艺片和商业片,拍摄文艺片不输王家卫,拍摄商业片不输王晶,金马奖、金像奖和金鸡奖最佳导演大满贯首位获得者。香港、台湾和内地两岸三地同获得认可的大导演,他在香港黄金时代进入影坛,经历香港电影没落阶段,内地商业电影起步阶段和内地电影全盛时期,他虽然没有香港其他导演高产,但是打造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经典。今天我们通过票房数据来回顾他的电影生涯和传奇之路!

陈可辛导演电影票房数据总汇:

1991年 《双城故事》谭咏麟、张曼玉和曾志伟主演,香港749万港币。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曾志伟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1993年 《风尘三侠》梁朝伟、梁家辉和郑丹瑞主演,香港票房1706万港币。

1993年 《新难兄难弟》梁家辉、梁朝伟和刘嘉玲主演,香港票房2136万港币。

1994年 《金枝玉叶》张国荣、刘嘉玲和袁咏仪主演,香港票房3111万港币,年度票房榜第五名。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袁咏仪获得最佳女主角奖,以及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两项大奖。

1996年 《嫲嫲帆帆》谭咏麟、乔宏和袁咏仪主演,香港票房1624万港币。

1996年 《金枝玉叶2》张国荣、袁咏仪、刘嘉玲和梅艳芳主演,香港票房2091万港币,年度票房榜第七名。

1996年 《甜蜜蜜》张曼玉、黎明和曾志伟主演,香港票房1556万港币。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得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女主角(张曼玉)两项大奖。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陈可辛)、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张曼玉)、最佳男配角(曾志伟)、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九项大奖。第3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等三项大奖。

1999年 《情书》凯特·卡普肖和汤姆·艾弗瑞特·斯科特主演,北美票房830.2万美元,韩国票房83.6万美元。

1991年到1999年十年时间陈可辛导演8部电影,其中《金枝玉叶》系列两部进入年度票房榜前十,《双城故事》和《甜蜜蜜》两部均为香港文艺片的典范。陈可辛可谓出道即巅峰,短短10年导演生涯便轻松进入香港十大导演之列,而且因为《甜蜜蜜》在北美和欧洲大受好评,被好莱坞邀请拍摄好莱坞爱情片《情书》。90年代末期香港导演赴好莱坞发展不足为奇,不过基本都是以动作片导演,陈可辛是文艺片导演进入好莱坞第一人。这一阶段他导演的电影将曾志伟捧上影帝宝座,将张曼玉和袁咏仪捧上影后的宝座。

2002年 《三更》黎明、文晶熙、金惠秀和郑普硕主演,香港票房763万港币(93.1万美元),韩国票房44.8万美元,中国台湾票房30.3万美元。第3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得最佳摄影,黎明获得最佳男主角。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原丽琪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第九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获得最佳影片和(陈可辛)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2005年 《如果爱》金城武、周迅和张学友主演,香港票房(179.8万美元)1414万港币,年度票房第七名,内地票房3000.8万,中国台湾票房51.4万美元,韩国票房21.9万美元。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得(陈可辛)最佳导演、(周迅)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和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等四项大奖。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周迅)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和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等六项大奖。第8届长春电影节获得(陈可辛)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金鹿奖最受群众欢迎影片等三项大奖。第12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优秀电影和(周迅)最佳女演员奖。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获得(陈可辛)最受大学生欢迎导演、最佳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和最佳观赏效果三项大奖。

2007年 《投名状》李连杰、刘德华和金城武主演,香港票房(357.7万美元)香港票房2749万港币,年度票房榜第二名,内地票房2.02亿,年度票房榜第三名,中国台湾426.5万美元,韩国票房271.9万美元,新加坡票房155.7万美元,全球票房4288.3万美元。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和最佳视角效果等三项大奖。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李连杰)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音响效果和最佳视角效果等九项大奖。第14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优秀电影奖。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和第二届亚洲电影大奖获得最佳视角效果奖。

21世纪第一个十年陈可辛导演只有3部电影,两部进入年度票房榜前十。《三更》惊悚片、《如果·爱》歌舞片和《投名状》战争片三部影片三种截然不同的类型,如果不是署名导演是同一个人,估计没有人相信这三部电影竟然出自同一位导演之手。这三部影片中前两部均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只有最后一部《投名状》因为投资成本太高,海外方面北美并未全面发行,导致出现亏损。这部电影票房失败对陈可辛打击非常大,陈其实并不想拍摄古装题材电影,只是21世纪初期古装武侠片是市场的香馍馍,投资人不管导演的喜好,只要是香港导演必须拍摄武侠片。“既拍之则安之”,于是陈可辛全面改良武侠片,计划用科学的方法解密武侠原理。

2011年 《武侠》甄子丹、汤唯和金城武主演,香港票房103.3万美元,内地票房1.7亿,中国台湾票房131万美元。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视角效果、最佳美术设计和最佳动作设计等三项大奖。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和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两项大奖。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林爱华获得最佳编剧,陈可辛获得最佳导演。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获得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和最佳原创音乐等三项大奖。

2013年 《中国合伙人》黄晓明、邓超和佟大为主演,香港票房62.9万美元,内地票房5.4亿,年度票房榜第七名。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和(黄晓明)最佳男主角等三项大奖。第12届长春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华语故事片、最佳导演、(黄晓明)最佳男主角、(佟大为)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摄影等五项大奖。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得最佳故事片、(黄晓明)最佳男主角和(佟大为)最佳男配角等三项大奖。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得优秀故事片、优秀编剧、(陈可辛)优秀境外华遗导演和(黄晓明)最佳男演员等五项大奖。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林爱华获得最佳编剧奖。

2014年 《亲爱的》黄渤和佟大为主演,香港票房23.6万美元,内地票房3.45亿。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佟大为获得最佳配角奖。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奖。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得优秀故事片奖。第21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获得最佳编剧和优秀影片两项大奖。

2020年 《夺冠》巩俐和黄渤主演,香港票房88.9万美元,内地票房8.37亿,年度票房榜第五名。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得最佳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和最佳摄影等三项大奖。

21世纪第二个十年陈可辛导演五部电影,顺利上映的有四部,其中《中国合伙人》和《夺冠》两部进入内地票房年度前十。言归上文,话说陈可辛计划用科学科学的方法论解密武侠片,将武侠片提升到新高度,于是找到甄子丹、汤唯和金城武主演打造出《武侠》,可惜这部电影上映之后票房口碑均低于预期,这个结果让陈可辛大受打击,有一段时间甚至不知道未来的如何走。他的低谷期有一次朋友酒会上遇到高人,两人彼此早已耳闻,但是未曾蒙面,两人一见如故酒后畅谈。陈可辛最大的担忧是无法和内地观众建立起情感共鸣,这时高人给他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那就是去看中学生的语文课文。很多人听到这样的建议可能当笑话听,但是陈可辛却如获至宝,于是托人买了一套中学生的语文课本,用一个月时间看完。然后才拍摄出最接地气《中国合伙人》同时获得金鸡奖、百花奖和华表奖最佳导演,从此之后被称为最了解内地观众的香港导演。之后又打造出《亲爱的》和《夺冠》两部内地题材电影,且这两部不同类型的影片均在该类型上树立标杆。

总结从1991年到2020年陈可辛导演电影共计15部,《双城故事》、《甜蜜蜜》、《三更》、《如果·爱》、《投名状》、《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和《夺冠》等都是同类题材中的标杆。他导演的电影将曾志伟、黎明、李连杰和黄晓明等人扶上影帝的宝座,将张曼玉、袁咏仪、周迅和微微捧上影后的宝座。近些年他将精力转移到扶植新人上,培养出新一代香港导演的代表人物曾国祥。大家喜欢陈可辛导演的那些电影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以上内容均系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全网维权抄袭必究责任)

陈可辛电影票房排名,华语电影总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陈可辛多变的电影之路,助成龙进军国际,让李连杰拿下影帝

近日,由黄渤、巩俐出演的《夺冠》,正式走入各大院线银幕。而4天取得1.73亿的票房成绩,也让该片的导演陈可辛,成为了不少影迷的话题焦点。


对于陈可辛的名字,港片影迷们应该都不陌生,毕竟在90年代的港片大银幕上,陈导打造了太多的经典作品。

年轻时的陈可辛,曾在洛杉矶大学学习电影专业。1983年,21岁的陈可辛,趁着假期返回香港探亲,并且在嘉禾找了一份制片助理的假期兼职工作。因为表现出色,嘉禾的邹、何两位老板有意让陈可辛留下。

面对工作的机会,陈可辛果断放弃学业,加入了嘉禾,成为了一名制片助理。这份在选择面前的从容与果断,也为陈可辛之后 踏上一条不断变革、不断突破的多变电影道路 ,埋下了伏笔。

留在嘉禾之后,陈可辛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陪当时的“过气喜剧导演”吴宇森,到泰国拍摄《英雄无泪》。

70年代末的吴宇森,在嘉禾一直走的都是 都市喜剧 的路子。《发钱寒》、《钱作怪》、《摩登天师》等作品,都是出自吴宇森之手。

不过80年代初,随着“新艺城”的崛起,成龙、洪金宝的加盟嘉禾。吴宇森在喜剧片市场上的地位,快速被取代。为了寻求事业突破,1983年时的吴宇森,决定转型枪战题材电影的拍摄,并从嘉禾申请到了一笔“启动资金”。

而刚刚入职的陈可辛,也受到何冠昌的委派,为这部《英雄无泪》担任了统筹、助理编剧的工作, 帮助吴宇森实现导演事业的转型 。


这部《英雄无泪》在拍摄过程中,发生了人员身亡,但是为了抓住这次翻身的机会,吴宇森 选择了瞒报事故 ,继续进行拍摄。而身为统筹的陈可辛,则果断选择了向公司进行事故报告。

得知发生事故后,何冠昌下令暂停拍摄,但身在泰国的吴宇森却刚愎自用,坚持要将电影拍完。最终,这部《英雄无泪》在拍摄完成之后,被嘉禾“雪藏”。而吴宇森从泰国回来之后,也被嘉禾炒了鱿鱼。

虽然这部《英雄无泪》遭到了“雪藏”的命运,但陈可辛作为幕后统筹, 在拍摄事故发生后的果断处理方式 ,却让何冠昌、邹文怀十分赞赏。

经历了《英雄无泪》的拍摄之后,嘉禾也决定大力培养陈可辛。1984年,嘉禾与好莱坞“华纳电影”合作,为成龙策划了《威龙猛探》,想借该片将成龙推向北美电影市场。

而此时的陈可辛,也在何冠昌的安排之下,在该片中担任了 副导演 的职务,助力“台柱子”成龙进军国际电影市场。

不过,这部《威龙猛探》在北美上映后的效果并不理想,成龙的这次好莱坞冲击之旅,也以失败告终。

《英雄无泪》被雪藏后,吴宇森与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合作,拍出了《英雄本色》,之后一举走上事业巅峰。而《威龙猛探》受挫后,成龙也反手拿出了一部《警察故事》,开启了自己全新的电影时代。

吴宇森、成龙通过 对电影的创新、对自我的突破 ,走上了新的事业高峰。而陈可辛也受到了两位“老搭档”的启发,认识到了突破、创新的重要性。

《威龙猛探》之后,陈可辛也开始 突破自我、尝试事业创新 ,对编剧、演员、监制等多项工作发起了挑战。

在80年代中后期的港片大银幕上,陈可辛不仅以监制身份参与了《肝胆相照》、《神行太保》、《壮志豪情》的拍摄,还与张学友、元奎、钟楚红一起出演了《三对鸳鸯一张床》,同时还为电影《金燕子》担任了编剧。

对不同岗位的尝试,让陈可辛积累了丰富的电影制作经验。进入90年代之后,陈可辛也悄然迎来了自己的电影时代。

1990年,陈可辛监制了 警匪动作喜剧片 《咖喱辣椒》。该片最初计划邀请梁朝伟、张学友搭档出演,但梁朝伟因为档期问题,无法参与。

此时,独具慧眼的陈可辛,看中了正处于事业起步期的周星驰,而这部《咖喱辣椒》也在周星驰、张学友的精彩演绎之下,成为了港片大银幕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咖喱辣椒》上映后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陈可辛也在该片之后,选择了从监制转型导演。

成为导演之后的陈可辛,没有趁热打铁,继续打造警匪动作喜剧。“善变”的他,对文艺爱情片进行了大胆尝试,拍摄了电影《双城故事》。

这部《双城故事》在上映之后,引发了一片好评,陈可辛也凭借这部作品,正式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双城故事》大受好评之后,陈可辛选择了自主创业。1992年,陈可辛与曾志伟联手成立了“UFO电影公司”,并在1993年推出了公司的创业作《风尘三侠》。

《双城故事》的大受好评,让陈可辛在 文艺爱情片 的市场之上,累积了大量的观众基础。然而《双城故事》之后, “善变”的陈可辛 却选择了褪去文艺气质,尝试拍摄都市爱情喜剧《风尘三侠》。

这部由梁朝伟、梁家辉出演的《风尘三侠》,上映后不仅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还让陈可辛获得了 “金像奖最佳导演”的提名 。该片之后,陈可辛又相继执导了《新难兄难弟》、《金枝玉叶》、《金枝玉叶2》等爱情喜剧作品。

这些作品上映后,在获得可观票房成绩的同时,陈可辛的导演之路也一步步走上高峰。



除了导演 都市爱情喜剧 ,陈可辛在“UFO电影公司”监制的不少作品,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比如:《亚飞与亚基》、《记得香蕉成熟时》、《朝9晚5》、《欢乐时光》等作品。

1996年,陈可辛迎来了自己的事业新高峰。这一年,他执导、拍摄了经典的爱情电影《甜蜜蜜》。

这部影响了一代人成长的经典作品,在金像奖、金马奖上同时拿下“最佳电影”的荣誉。张曼玉凭借该片,拿下了金马、金像双料影后,而陈可辛也同时拿下了金马、金像两座“最佳导演”奖杯。


1996年这部《甜蜜蜜》,让陈可辛走上了新的事业高峰。然而,他的事业高峰期,却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之下,快速归于平淡。

90年代末,港片市场进入衰退期。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更是让香港的市场经济遭受重大打击。

面对江河日下的港片市场,成龙、周润发、徐克、李连杰、林岭东、洪金宝、唐季礼等人,纷纷前往好莱坞,寻求新的发展机遇。陈可辛也在1998年,前往好莱坞拍摄了爱情电影《情书》。

因为文化的差异,不少港片导演步入好莱坞之后,都遭遇到了市场挫折,陈可辛也不例外。

爱情片虽然是陈可辛的强项,但这部《情书》却在北美市场表现惨淡。该片的受挫,让陈可辛遭受了不少好莱坞制片人的冷眼。

《情书》的失利让陈可辛明白,好莱坞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在2000年,陈可辛选择了回归香港影坛,并在这一年以制片人身份,策划了爱情电影《十二夜》。

新千年之后,港片市场一片萧条景象。此时的陈可辛也意识到:爱情片已然无法吸引此时的市场观众,要想继续电影之路,就必须进行题材的突破、故事的变革。

2002年,陈可辛以制片人身份,与彭氏兄弟合作了恐怖片《见鬼》。这部小成本的恐怖片作品,不仅在港片市场备受好评,同时还获得了许多北美观众的喜爱。好莱坞狮门影业还买下了该片的版权,翻拍了《异度见鬼》。

《见鬼》的成功,让陈可辛看到了恐怖片的前景。该片之后,勇于尝试、抉择果断的陈导,又策划拍摄了《三更之回家》。这部作品上映后,凭借过硬的质量,让陈可辛同时获得了金像、金马的“最佳导演”提名。

《三更之回家》之后,陈可辛又以制片人的身份,打造了《金鸡》、《三更2》、《金鸡2》、《如果·爱》等作品。这些作品虽然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但平淡的票房成绩,却让陈可辛意识到——港片市场大势已去。

2005年前后,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崛起,不少港片制作人选择了北上发展。而2005年《神话》在内地票房市场的风靡,2006年《霍元甲》的热映,更是让这些港片制作人们,看到了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

2006年时的陈可辛,也选择了北上发展,并在这一年执导拍摄了 写实武侠题材 的《投名状》。

每一次的变革与尝试 ,总能让陈可辛取得不少收获,这次对“写实武侠片”的尝试也是如此。

在这部《投名状》里,陈可辛放弃了徐克、程小东式的飘逸打斗,试图通过写实化的动作风格,隐喻浓重的故事感染观众。

精良的制作,让这部《投名状》广受好评。陈可辛因为该片,再度拿下了金马、金像两座“最佳导演”奖杯;而“功夫皇帝”李连杰也因为该片,拿下了自己演绎生涯中的 首座“金像影帝”奖杯 。


《投名状》之后,陈可辛看到了武侠片的市场潜力。于是,他以制片人身份,与程小东合作了《江山美人》、与陈德森合作了《十月围城》、与刘伟强合作了《血滴子》。当然,陈导自己还亲自拍摄了一部写实武侠片《武侠》。


虽然《投名状》、《十月围城》上映后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后的《血滴子》、《武侠》等作品,却都在内地市场遭遇挫折。

而随着《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出现,徐克在 内地武侠片市场 快速壮大,陈可辛很快被挤出了“武侠题材”的电影赛道。

为了寻求生存空间,陈可辛再度选择了改变、选择了突破。这一次,他将目光锁定在了“传记电影”之上。2013年,陈可辛执导拍摄了《中国合伙人》。

这部“结合了真实创业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在上映后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影片不仅以5.39亿的票房成绩,位居2013年内地票房排行榜第7位,同时还在第29届金鸡奖上,拿下了“最佳故事片”的荣誉。

而为该片担任导演的陈可辛,也顺利拿下了 第29届金鸡奖·最佳导演 的荣誉。

《中国合伙人》之后,陈可辛开始对这类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2014,陈导又拿出了一部 根据“打拐新闻”改编而成 的《亲爱的》。

2014年的《亲爱的》之后,陈可辛的导演之路暂时进入了一段平静期。之后的他,仅以制片人身份,参与了《七月与安生》、《喜欢你》、《你好,之华》、《少年的你》等作品的制作。

经历了6年的沉淀之后,陈可辛导演在今年推出了“传记电影”《夺冠》。在这部《夺冠》里,陈可辛导演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寻求改变、寻求突破”的想法。

《夺冠》通过三场比赛,引出了中国三代 体育 人的故事。影片虽然是一部围绕“集体主义”展开的故事,但陈可辛却将一个“反集体主义”的内核,大胆地呈现在了电影之中。


这个“反集体主义”的内核,让《夺冠》在上映之后,遭到了不少影迷的争议。虽然大家对故事的内核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镜头的把控,还是氛围的烘托,这部《夺冠》都可谓是“华语 体育 类型片”中的翘楚。

这部《夺冠》之后,陈可辛导演还有一部 体育 传记题材的《李娜》,蓄势待发。相比于“女排”这个故事载体,脱离了“国家网管中心”约束,实现了事业单飞的李娜,显然能让陈可辛表达出更多的想法与主题。

相信这部《夺冠》所留存的遗憾,应该都会在随后的《李娜》中得到释然。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陈可辛电影票房排名,华语电影总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夺冠》抢跑国庆档后,谁将是大赢家呢?

作为影院复工后的第一个“黄金档期”,国庆档竞争颇为激烈。


这不,涵盖《夺冠》、《急先锋》、《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一点就到家》等多部重量级影片在内的7位“国庆档参赛者”早已完成集结。

截至发稿前,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上述影片“想看”的人数分别为

49万、25万、27.8万、125.8万、和2.1万


诚然,除了影片本身竞争激烈之外,电影人亦同样如此。

作为《夺冠》的导演,同时也是《一点就到家》的监制,陈可辛在本届国庆档共有2部担任主创的影片上映。

那么,在两者的加持之下,陈可辛又会否成为本届国庆档大战的终极赢家呢?

“大满贯”导演陈可辛的号召力

公开资料显示,陈可辛执导的电影在内地所取得的票房成绩,累计约13亿。

其中包括了他“北上”所导演的5部作品《如果·爱》、《投名状》、《武侠》、《中国合伙人》《亲爱的》,以及2015年内地修复重映的《甜蜜蜜》。


2005年,陈可辛携《如果·爱》首战内地市场便拿下3000万的票房,位居当年票房总榜的第14名;2007年,《投名状》票房突破2亿,拿下“年度票房第三名”;2013年,《中国合伙人》票房5.4亿,排在年度票房总榜的第7位;2014年,《亲爱的》在与拿下年度票房亚军《心花怒放》近乎同档的厮杀下,仍拿下3.44亿的票房。

贵精不贵多。

转战内地市场后,陈可辛执导的5部作品无一例外,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而在电影行业沉浸了30余年,不当导演的时候,陈可辛更热衷于监制的角色。纵观其出任主创的作品,表现可圈可点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由岩井俊二导演与编剧,收获了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提名的《你好,之华》,便是陈可辛最近一次担任监制的作品。

此外,陈可辛还曾为曾国祥导演的《七月与安生》以及许宏宇导演的《喜欢你》等高口碑作品担任监制。

其中,2016年上映的《七月与安生》拿下了1.66亿票房之余收获了涵盖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荣誉;而作为近年来被大众较为认可的小妞电影,《喜欢你》在拿下2.1亿票房的同时,也收获了3项金像奖的提名。


毋庸置疑的是,与陈可辛相关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曾创下时代的辉煌。而这些辉煌,则不禁让人对“陈可辛”这个名字的号召力,更添信心。

《夺冠》与《一点就到家》的爆发力

同为导演的黄建新曾赞誉陈可辛:

“他是极少数真正赢得内地认可的香港导演。”

确实,从《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再到接下来即将上映的《夺冠》与《一点就到家》,陈可辛都在诠释内地的故事。对于故事的呈现而言,《中国合伙人》与《亲爱的》的成功,似乎让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完全融入内地的思考方式并采用内地的编剧团队,就是他创作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从《中国合伙人》到《一点就到家》,陈可辛5次与张冀合作。曾经成功的经验加上两人合作的默契,接下来,《夺冠》与《一点就到家》的表达,或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惊喜。

“陈可辛拍的还真是比我预料中好,我觉得这个片子(《夺冠》)还是不错的!它的票房要超越《中国合伙人》的5.4亿,应该问题不大。”

对于《夺冠》,此前已经看过该片的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胡建礼如此评价。


一次性集齐了大满贯导演陈可辛,亚洲电影女王巩俐以及百亿影帝黄渤,电影《夺冠》的主创阵容,显然是帮助其勇闯国庆档的优势之一。


此外,以中国女排在首夺世界冠军到拿下第十个世界冠军的这段历史为题材,《夺冠》较容易勾起曾经历女排“三连冠”时代的观众共鸣。

《夺冠》在营销上也卖起了“情怀”。

最新释出的预告片主打还原了老女排队员从训练到夺冠的画面,旨在勾起一代人的回忆,有望率先拿下一批中老年观众。

至于对年轻观众的争取,《夺冠》采取了口碑传播的策略。

胡建礼认为,《夺冠》提档将有利于影片口碑发酵。如果口碑成功的话,会有助于帮助《夺冠》打破受众年龄壁垒,刺激影片票房的增长。

但若谈及吸引年轻观众,由陈可辛监制的《一点就到家》或许会更容易些。主演刘昊然和彭昱畅作为颇具流量的90后演员,对年轻粉丝受众群更具吸引力。


此外,适逢我国实现全国脱贫、全面小康的攻坚关键时期,《一点就到家》则以青春喜感的方式讲述了三个年轻人从大城市回到云南创业的经历。

有看完预告片的观众指出,该片在社会议题的诠释上不但丝毫没有沉重感,反而是通过走马灯式的生活剪影串联起一个笑点接连不断的故事。

刘昊然所饰角色的“扮丑”造型,“彭昱畅”所饰角色的诙谐表演,都让这些小人物的诠释更接地气。这既拉近了时代发展与观众的距离,也增添了观众对于影片的期待。

陈可辛究竟能否“夺冠”

受疫情影响,《夺冠》、《急先锋》、《姜子牙》等三部原春节档影片均挪到了今年国庆前后上映,再加上去年拿下31.7亿票房的《我和我的祖国》姐妹篇《我和我的家乡》以及励志创业青春电影《一点就到家》,“强片云集”的国庆档,堪称“过年”。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正式发布《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提出,电影院每场放映的上座率上限为75%。

这意味着,对于《夺冠》以及后续影片而言,提升后的上座率都将有利于其收获更高的票房。

但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夺冠》和《一点就到家》能否成功跑出,既要看竞争对手的表现,还要看影片后续的口碑发展。


竞争对手之中,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胡建礼直言,《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以及《急先锋》这三部影片都具有较强的势头。

然而,就推动影片的口碑发展而言,陈可辛的两部作品或能占据优势。

陈可辛自己非常清楚口碑发展对于影片票房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评分体系的建立,口碑对电影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高质量的影片逆袭已经成为常态。而且这种改变只发生在中国。”

自其北上发展以来,从最初执导的《如果·爱》到近年来监制的《你好,之华》,打上“陈可辛”印记的影片,口碑很少令人失望。


回到本次国庆档,《夺冠》作为国庆档最先上映的一部片子,它的上映时间与9月30日上映的《急先锋》差了5天。而这5天的缓冲期,恰好就是其占据大量排片的黄金时期。这一点与《七月与安生》的大规模试片有“异曲同工”之处。

四年前,由陈可辛监制的青春题材电影《七月与安生》选择中秋档上映,起初因为题材的局限而不被看好。但其口碑策略是通过提前大半个月就开始大规模试片,从而助力好评不断发酵。

最终,《七月与安生》收获了豆瓣7.7分,成为了该档期评价最高的影片。《夺冠》如果能抓住这5天黄金时间,把口碑提升上去,对其票房自然有所助益。


对于《一点就到家》来说,同样如此。同为陈可辛+张冀坐镇,如无意外,《一点就到家》的口碑也能有所保证。虽然体量不大却有着属于自己风格,被誉为本届国庆档黑马的它,最后凭借口碑像《七月与安生》一样实现档期逆袭,也并非没有可能。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