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流感疫苗致多人死亡事件引发关注,韩国流感感人片段

时间:2022-10-28 14:50:48阅读:1169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涵菡!作为电影爱好者,每当发现让人耳目一新的影视剧,都会感觉自己的人生更加丰满了。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一部以“流感”为主题的电影,也是疫情当下更能让我们感同身受的人性罗生门。流感(…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涵菡!作为电影爱好者,每当发现让人耳目一新的影视剧,都会感觉自己的人生更加丰满了。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一部以“流感”为主题的电影,也是疫情当下更能让我们感同身受的人性罗生门。

流感(2013)

电影是从朦胧夜色里一车集装箱开始的,病毒爆发的最初,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当帮助偷渡的地头蛇打开集装箱后,箱内仅有一名奄奄一息的男孩,周围全是恶臭腐烂的尸体。作为病毒传播的源头,蛇头李秉宇起初并未在意,因为这样的事情见过太多太多,这些偷渡者们从贫穷落后的国家堵上所有身家来韩国做最低廉繁重的工作,仅仅是这样就值得他们拿命来赌。直到他自己的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的时候才意识到,是自己亲手将看不见的恶魔释放了出来,影响了千千万万人本该幸福美好的生活。导演金成洙在这里也采用了慢镜头来体现病毒在短短一天内就传播到了盆塘的每个角落,有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夫妻,有年幼可爱的孩子,不论是否富足年龄长幼,都是病毒的猎杀对象,在病毒的眼里,每个人都是它繁衍的温床。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随着病毒的爆发,民众恐慌、秩序混乱、人人自危,仿佛一瞬间那个天堂就化为了生命禁区,演绎着一出出人性的罗生门。无数病人和致死率惊人的新型病毒,让基层的白衣天使们也焦头烂额,即便是这样,也有人一腔热血敢于支援,哪怕未来生死难料。然而讽刺的是,韩国高层管理者们熟视无睹,觉得这只是一场流行性感冒,为了阻止恐慌,对总统也瞒上欺下,也正因为如此,病毒才如鱼得水。

毫无作为的韩国管理者

影片中的很多镜头一直让人过目难忘,有焚烧着一层层尸体堆积起来的大坑,有慌乱不堪的繁华街道,也有镇压疫情的士兵看到自己被感染的母亲不顾风险的拥抱。其中更让人难忘的还是女主不顾一切地救死扶伤,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救治他人的精神魄力。

焚烧尸堆的人坑

这部2013年的电影,即便是放到今天来看,依旧是不可多得的灾难大片,没有地震海啸,没有世界末日。有的只是看不见挥舞镰刀的死神和敢于以身犯险博取渺茫希望的天使。在疫情的当下,总让人想起一句话“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但好在天若无情人有情,每逢患难多真情。在繁华盛世下的人事冷暖也是史书里的一抹亮色,希望我们的故事能铭刻千古,也希望我们的故事在遥远的未来依旧抚慰人心。

希望我们也能笑得骄傲自豪

再次感谢大家的收藏关注,您对《一部“流感”说尽疫情百态,韩国疫情下的人性罗生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一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吧!喜欢的话,欢迎大家关注转发!!(PS:本文由影史纪独家原创!原创不易,仅供粉丝影迷们阅读!!未经允许不得抄袭或商业用途!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必删!

最近韩国流感疫苗致多人死亡事件引发关注,韩国流感感人片段

电影《流感》观后感

——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

在一切灾难面前,塔勒布这个句子都是万用模板。

公共事件爆发后,人们往往会提高对该事件相关事物的关注度。似乎大多数人对于一个点的观察热情几乎总是逊于一个面的,于是故对于事件的预测时至今日仍然难以达到客观的标准。

于2013年上映的韩国灾难惊悚片《流感》,自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就一直保存在我的必看电影清单内。在《黑天鹅》一书中,经济危机被称之为黑天鹅事件。我一直在思索突然爆发的疫情是否亦如此。

这是一部我们不需要去探讨主演是谁的电影,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会认识。电影开头的十几分钟一直让我频繁地怀疑这究竟是不是部灾难电影,还是只是狗血的爱情片。直到结束完这部电影,这一片段的存在对整部影片呈现的意义大小仍然值得探讨。

(以下包含大量剧透!!!)

整部电影高潮的来临,就我个人而言,把它大幅度提前了将近半个小时——从东南亚偷渡难民的集装箱开始。

想要做不正经勾当的兄弟两,因为人性的恶私自撬开集装箱——电影中整个盆塘病毒最初的来源,目睹了集装箱内难民惨死的状况,却又因为人性的善放出了集装箱中唯一幸存的难民孟赛。孟赛,成为影片中盆塘市最大悲惨事件的源头。

作为感染源,孟赛感染了救他的兄弟俩中的弟弟,弟弟因为感染而咳嗽。前去诊所买药,唾沫传播给诊所人员、病人……病毒开始以指数模式增长。弟弟因为口吐鲜血被送入医院治疗,病毒再次得以扩散,最终此次流感中盆塘市第一名病例死亡。传播链的极其可怕,使先前痛斥医生封城建议不切实际的议员最终不得不因为病毒的进一步扩散暂时离开盆塘市。市民开始在超市哄抢物资,暴力现象频发。为防止流感被带出盆塘市,韩国政府下令将所有市民带入隔离区进行检验观察……最终在难民孟赛身上检查出抗体,盆塘市市民得以得救。 (实际上电影内容远远比以上内容复杂得多,但是我懒得写了)

整部电影看完,似乎理解了为何惊悚会是电影的标签之一。被感染者感染后身上生长红斑,口吐鲜血(这个症状很像《血疫——埃博拉病毒》中关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患病后的症状的描写),全身抽搐,失去自我意识,最终死亡。通过血液,将病毒传播向下一个人,颇像《釜山行》中丧尸撕咬人类导致人类变异的另一种形式。

然而全片最与惊悚这一标签靠拢的,还是人性。
(以下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毫无逻辑性)

影片最开始对消防工作的探讨就引人深思,男主的是一名消防员,在随时可能牺牲的条件下,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待遇,被救助的人觉得这是他的本职工作,连句谢谢也不说。拨通求助电话的人的嘴中,宠物狗的命比消防员的病更为重要。是什么时候开始人们逐渐不习惯于对向自己伸出援手的人表达应有的感谢?是什么时候开始人们逐渐把自我放在高于他人的位置?是什么时候开始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变得如此冷漠?将自我与他人的秤砣中向自我无限倾斜,是我在电影中看到的第一人性之恶。

影片开头机缘巧合之下发现难民的兄弟俩,将吐血的弟弟送进医院的哥哥,被告知弟弟可能是病毒的携带者,隐瞒难民集装箱的真相,不相信弟弟已经死亡的真相,在医院里大闹,甚至将病原体弟弟口吐的鲜血抹到医生的脸上,造成无辜的医生的感染。一个人的背后有一个家庭,有无数牵挂他的人,为自我利益危害无辜他人的人,是我在电影中看到第二个人性之恶。

得知流感病毒开始蔓延,市民哄抢物资,殴打老弱病残孕者,对迷路而大哭的幼童视而不见。恃强凌弱,“震惊的人们像探照灯下的兔子一样乱跑”,为了自己,伤害他人。以人情的冷漠推动疫情期间恐慌的进一步来临,这是我在电影中看到的第三个人性之恶。

韩国国民支持对盆塘市全市封锁,渴望实现自我感染自我消耗,从传播途径上阻断病毒传向韩国的途径。对确诊人员采取一刀切措施,一经确诊,不采取治疗,直接密封焚烧,尸体被当作像垃圾一样,用大型机器抓取堆到一同焚烧,人为造就人间炼狱。这是我在电影中看到的第四个人性之恶。

对无辜市民进行射击,国家政权受美国干预,韩国总统只能看着自己的国民被自己的国民射杀。国难立于前,却无法进行及时的挽回,霸权主义势力冠冕堂皇地在危难之时渗透,是第五个人性之恶。越看越庆幸于生于种花之家,感谢祖国对每一个人的不放弃,感谢祖国的繁荣强大。

整部影片,不论导演编剧,还是弹幕,或粗俗或有理的发言,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个人与集体,国与家的关系。哥哥为弟弟大闹医院,母亲为女儿隐瞒病情,军队长官为避免感染射击无辜市民……似乎影片中的每一次人们都在倾向自我,为自我而考虑。有一条弹幕也从早滚动到尾:如果是你,你也会这样做。

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我也将这个问题几乎从开始思考到了结尾,得出的结果是我很有可能一样自私。然而人类社会是共同的,人类如果一同至始至终地自私,只有灭亡这条路可走。影片最终,这场悲剧如何被遏止:1.难民孟赛主动分享抗体给小女孩(后被市民无故刺死);2.对市民射击停止,由小女孩身上提取抗体对患病者进行治疗。

故事的最后,这场灾难还是由于人性的闪光点和国家而得救。

提一句可能是全篇最有用的话:目前在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哔哩哔哩三个平台都看过电影,前两者弹幕对观影带来的影响十分恶劣。

有时候一部电影滚动的所有弹幕,也交织起来构成了一个虚拟的小型人类社会。

观后感就写到这里,现在我们再回到第五段那个叙述点——难民, 为什么会有难民?他们为何要偷渡?又是如何感染上病毒而成为所有故事发生的病原体呢?

这是《流感》里所没有谈到的。

最近韩国流感疫苗致多人死亡事件引发关注,韩国流感感人片段

韩国灾难电影《流感》,不仅拷问人性,更凸显韩国人的什么?

韩国著名灾难电影《流感》上映于2013年,在2020初年这个特殊的时期,这部电影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片中那个美国驻军代表的话即使放在在现在也非常适合。

在豆瓣平台上,《流感》被近25万观众打了7.7分,高于84%的灾难片,笔者认为这个打分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

一、故事梗概

《流感》的剧情梗概:越南来的偷渡客将猪流感病毒带入了距离首尔仅十五公里的盆塘市,只有一个偷渡客孟瑟在集装箱中生存下来并逃脱。

消防队员姜智久和医生金仁海相识,他爱上了这个任性的离婚女医生,并和她的女儿美日成了好朋友。美日遇见了逃跑的孟瑟,并帮助了他。

猪流感病毒被蛇头的弟弟带进了社会,由于当地政客的自大和不作为,这种有强烈传染能力并能迅速致死的病毒在盆塘开始蔓延,其传染发病率高达50%。

在前往隔离区过程中,金仁海发现女儿已经被感染,她隐瞒了下来。幸存者孟瑟被找到,金仁海冒险用他带抗体的血清注入女儿体内。但女儿还是被带入隔离区。

本来可以安然脱身的姜智久回到隔离区寻找美日,却发现那些政客正在指挥军队焚烧还活着的感染者。他冒死在火场上救出了美日。

与此同时,盆塘民众发现了真相,他们发起暴乱要进军首尔。能产生抗体的幸存者孟瑟在暴乱中死去。消除病毒的唯一希望都寄托在产生抗体逐渐病愈的美日身上。

美国驻军和韩国财阀政客勾结准备用军队扑灭暴乱和感染人群,为此甚至不惜动用轰炸机。危急时刻,总统夺回指挥权逼退美军代表和政客,他重新指挥军队和医疗队进入盆塘,利用美日身上的抗体消灭病毒。

二、电影拍摄本身

如果只从电影拍摄技巧角度去看,《流感》确实是一部极好的电影。全片两个小时左右时间,几乎毫无尿点。

影片开头短暂的风平浪静时间,姜智久和金仁海之间的搞笑对峙戏,美日撒娇的桥段,就像是普通韩剧一样充满了宠溺之感,也同样招人喜欢。尤其是丑萌丑萌的美日,演技也确实了得。

从发现第一例感染者开始,全片进行快节奏的状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各种应接不暇的危机让人喘不过气来,实事求是讲,这是国产电影里已经极少见的节奏了。

而韩国电影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不硬拗剧情,《流感》同样如此,每一个剧情推进和转折都有逻辑,符合剧本创作“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基本操作。唉,就算是基本操作,也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影视剧最欠缺的。

举一个例子,美日和孟瑟,美日喜欢猫,为了喂流浪猫遇上逃亡的孟瑟,孟瑟救了美日,美日将奶和面包送给了孟瑟。后来,当孟瑟再遇到美日时,他心怀感激自愿抽血救助美日。因果关系和剧情衔接非常流畅,让观众看起来很有一种来自剧情的惬意。

三、人性的深刻

韩国电影对于人性的描写和刻画有两个特点,赤裸裸和深刻。《流感》同样如此。

姜智久对金仁海母女俩有爱情衍生的情感,金仁海对美日有先天的母女情感,这属于正常范围。有人批评金仁海隐瞒美日的病情属于自私,但后面金仁海主动隔离的剧情交代则弱化了这种自私的批评。

笔者认为母女和母子之间的这种感情没啥毛病。就像那位执行镇压任务的士兵见到感染的母亲时,他不顾感染摘掉防毒面具扑在母亲身上大哭,然后端起枪救母亲出火坑,这样的剧情让人泪奔。

姜智久三次主动救人的画面则体现了这位仁兄的责任感,尤其是第一次在超市铁门外他回答金仁海的那句话“可我知道啊”,让人肃然起敬。当然,姜智久后面两次放开美日去救人,也多少有些莽撞。

《流感》对韩国政客人性的批评毫不客气,基本上属于韩国电影的惯例。其实,最大的人性刻画只有一句话,就是总理那句“要求封锁盆塘的民意支持率已经从35%上升到96%”了,这句话才是对人性自私一面最赤裸裸的揭露。

四、影片背后的焦虑

一般电影影评分析到人性角度基本上就够了,这也是关于《流感》的影评里最多的类型。但笔者认为,如果《流感》这部灾难电影仅仅反映了这种赤裸裸的人性明显是不够的。

其实,《流感》更大的寓意在于深刻反映了韩国人心中的焦虑,概括来说,可以有六大焦虑。

1、小国的焦虑

韩国领土面积小,没有战略纵深,因此一旦出事很容易全国受影响。《流感》多次提到不能让病毒感染全国,各种急切的政策和不顾一切的行动则是这种焦虑心态的体现。对于这种灾难,韩国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因为输不起。

2、财阀政治焦虑

《流感》毫不客气地对韩国的财阀政治进行了批评,议员从一开始的盲目乐观,到出事后的逃跑,再到对自己地位的担心,最后宁愿牺牲几十万盆塘市民的不负责任。可以说,财阀政客是片中最大的反派,即使是外国观众看了也非常生气。

3、首尔中心焦虑

很多观众都对片中那个领头指挥官的口号印象深刻,他对人群高喊:“将病毒传到首尔,让首尔也产生感染者,这样政府才会想办法救活我们”。

这就是韩国的现实,大部分的利益都被集中到首尔区域,这导致韩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其他地区的民众自然也容易产生怨言。这也是导演为何将盆塘设置在距离首尔十五公里的原因之一。

4、美军地位焦虑

片中政客财阀是一大反派,美军代表则是另一个大反派。美军指挥了韩国政府的一切工作,甚至敢于不经过韩国政府同意就下令向民众射击以及轰炸盆塘。

而美军代表也在韩国总统面前颐指气使,俨然一副太上皇的面孔。这种描写当然有些夸张,但也正体现了韩国民众对驻韩美军的厌恶态度和 内心焦虑。

5、炮弹袭击焦虑

《流感》中有个突兀的情节,美军代表居然命令美军轰炸机轰炸盆塘市民,这剧情明显有点儿夸张了。

笔者看的电影版本中将战斗轰炸机携带的导弹翻译成炮弹,将轰炸翻译成炮击。不知道韩语原文是不是就是炮弹和炮击。但笔者认为,炮弹比炸弹和导弹合适。

这里的炮弹应该是代指首尔附近金城川一带的大炮,首尔大部分繁华地段都在邻国的几千门大炮射程之内,一旦出事,首尔半个小时内就会变成瓦砾堆。这种时刻被当成“人质”的现实也一直是韩国人尤其是首尔居民的焦虑来源之一。

6、倒霉总统焦虑

有些网友戏称,韩国总统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流感》中的韩国总统则不光展现了危险,还展现了尴尬。

在指挥防治疫情关键时刻,以韩国总理为代表的财阀政客居然将韩国总统给架空了,而在美军代表面前,韩国总统更是毫无话语权。

直到影片结尾,韩国总统才正面硬刚了财阀政客和美军代表,其下令防空导演击落美军轰炸机一幕很燃。

但影片最后韩国总统血红的眼睛也预示了,这又是一个将来会倒霉的总统,因为他同时得罪了财阀和美军。总统的尴尬,也是民间精英们的焦虑。

综上,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无处不在的焦虑,因此韩国电影普遍在反映现实问题上比较用力,片中各种极端躁动的戏份也比较多,这是一种文化的折射。《流感》的评分没有超过8分,也和这些由于焦虑而有些夸张的剧情有关。

当然,对于外国观众尤其是我国观众来说,只看电影本身,韩国电影还是优点多多,值得我国的电影人学习。

此外,《流感》虽然只是把传染病当成一个故事的载体,不论是发病、传染、防疫和治疗各个阶段叙述的都比较简单粗暴。但我们依然能从电影的紧张和恐怖的气氛中感受到传染病的可怕。

相信看完这部充满了韩国式焦虑的《流感》,很多中国观众都会有一个感想,庆幸我们生在了一个负责任有实力的大国。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