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咸宁市委宣传部请你看八佰
香城都市报讯(记者周萱 通讯员陈人晴)在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到来之际,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爱国主义影片优惠观影活动,咸宁人半价看《八佰》,通城籍人士免费看《八佰》。
活动从9月4日起持续到10日。活动期间,通城籍人士可凭个人身份证,到咸宁万象国际影城、华谊兄弟影院咸宁店、咸宁中影梦工场影城免费领取《八佰》电影票。咸宁市民通过淘票票、美团app、华谊小程序等网络购票渠道,可半价(15元)购买《八佰》电影票。
影片《八佰》改编自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其中“八百壮士”有一半是咸宁通城人。这部带有咸宁元素的爱国主义影片,自上映起就受到广大咸宁影迷的关注。
市委宣传部组织此次观影活动,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缅怀致敬英烈,在《八佰》壮士故乡再次掀起爱国热潮,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历史,牢固树立爱国奉献精神,同时通过活动助力影院疫后复苏。
此次观影活动得到了上述三家影院的大力支持,三家影院无偿提供通城籍人士免费观影名额。活动还得到了咸宁市印刷协会的大力赞助,协会印刷企业自发筹资为市民享受半价票优惠提供补贴。
看中国人民抗战70周年八佰字观后感怎么写
昨天,我怀着振动的心情早早的待到在电视机前等待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著手。阅兵是中国向世界表明我们坚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这一天让我期待了多久,因为对阅兵有极大的兴趣,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我也记不清看了多少遍,这次终于有机会在屏幕前近距离连续一番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战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战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战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任,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非常大的民族牺牲。
看见阅兵式上的官兵们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的样子使人们倍感精神振奋、非常自豪,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官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非常骄傲。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召唤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与热爱和平的国家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启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顾70年前,以前的中国是怎样一种社会情况,内忧外患,贫困落后,现今可谓是截然不同了。现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设备,巨舰横行海洋,坦克碾压陆地,战机翱翔长空,核武器威慑世界。现在的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这便是社会建设者立下的赫赫战功。二十一世纪,看待了祖国的飞速进步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够停留在别人的成果中,我们应建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向着我们远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这就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
自强不息,激流勇进,永不服输,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精神。历史启发了我们将来的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凡是这条路我们会走下去,因为正是这些迎刃而解,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刻苦钻研才成就了我们祖国的今天,成就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
如今,中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作为中华民族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更应当为祖国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奋斗吧,为我们的祖国有我们而骄傲!
观看后真可谓感慨万千。我信赖在看完《胜利日大阅兵》后每个人都会有所改变,让我们丢掉昨天的不快与气馁,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国繁荣昌盛,更加繁荣富强,早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中国——万岁,中国——加油!
八佰历史背景
电影八佰历史背景:
一、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当时中国尚未统一,国内还存在很多军阀 一个国家居然存在三个政府,此时日军在上海主动发起攻击。8月14日南京政府发起反击,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国人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决心保卫祖国,各路军阀也都放下昔日的仇恨不再内战枪口一致对外。
淞沪会战打的相当惨烈,在此次会战中中国军队前后共投入75万余人,包括老蒋的精锐嫡系中央军 还有各路地方军阀湘军桂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等,日军海陆空共投入30余万人。
二、战争失利掩护撤退
战争持续三个月由于武器装备低劣,老蒋指挥不当还有军阀派系太多不好指挥,地方军战斗力低下等原因,最终以国军损失30多万日军损失5万多的结果结束战争。
在此次战争后期老蒋令88师524团留一个营的人留守四行存库与日军周旋目的。是营造国际舆论的抱到与支持,想取得英法美的支持援助。
电影八佰就是以这个背景开拍的八佰壮士在四行仓库坚守四天四夜,最后撤退至英租界。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吾辈当自强,勿忘国耻!
扩展资料八佰壮士后续
1、撤退英租界
10月30日,大部队突围成功。掩护任务完成后,谢晋元接到国军统帅部命令撤退到上海公共租界。没有想到的是,孤军一进入租界,日军就向租界当局施压。
结果这只孤军被英军缴械,被安置在胶州路的一座废弃军营(史称“孤军营”)内,由白俄雇佣兵看守。名义上虽不是战俘,实际上和战俘一样失去了所有自由。可叹这样一支英勇善战的威武之师,此时就像一只被拔了牙的老虎困在铁笼子里。
2、开办小作坊支援抗战
被看押期间,谢晋元教育战士们要不失军人精神,加紧操练随时准备重返战场杀敌。在上海各界力量的帮助下,孤军建起了宿舍、厨房、礼堂、球场等生活设施,并且还开办了制皂、织袜、毛巾等小作坊。所得收入除补贴生活外,全部用于支援抗战。
1938年8月11日晨,为纪念“八·一三”抗战一周年,“孤军营”全体将士破例升起了国旗。此举遭到租界当局和万国商团外籍军队的干涉和围攻。为保卫国旗,战士们赤手空拳与敌肉搏,4人牺牲,100余人受伤。
当日下午孤军被送往外滩中央银行大楼幽禁。为反抗租界当局的暴行,谢晋元发动绝食斗争,最终在上海爱国同胞的积极声援下,租界当局被迫做出让步,将他们送回孤军营,奉还国旗,抚恤死难壮士,并公开道歉。
3、日伪策划暗杀了谢晋元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权。日伪企图劝降谢晋元,遂指使汪伪政权的“二号人物”陈公博亲赴“孤军营”劝降,并以伪陆军总司令这样的高官要职相诱。结果谢当面将委任状撕毁,陈公博也被骂得狗血淋头而逃。
后来,陈公博并不死心,又多次“好言相劝”,谢终不为所动。见谢晋元如此“不识时务”,日伪又策划了对谢晋元的暗杀行动。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28日,日军突然攻入“孤军营”,将手无寸铁的孤军340余人全部俘获。日军原打算将其改编为伪军,遭到毅然拒绝后,又企图将他们杀害。
不过慑于这支军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军最终未敢动手,后将他们分散押解到浙江诸暨、杭州、南京孝陵卫、南洋的新几内亚等地做苦工。
孤军的一部分人在日军非人的苦工奴役中相继死去,但活下来的人一直没有停止斗争。例如,被遣往浙江诸暨的一支孤军夺取日军的枪械后,加入了当地抗日游击队;1945年日本战败,被押到新几内亚的36名孤军军官将负责看押的日军小队抓了俘虏。
4、抗战胜利后
抗战胜利后,孤军幸存者从各地陆续返回上海,总计100余人。他们请回谢晋元的遗孀凌维诚,沿老团长的陵墓四周搭棚居住,誓为老团长守灵。
后来内战爆发,他们不愿卷入内战,遂解散各谋职业,大部分隐姓埋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十分艰苦。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曾亲自为这些孤军壮士安排工作。
但他们在后来的“四清运动”和“文革”动荡中都受到了冲击,有一些人遭迫害致死。“文革”结束后,余下的人都在政府的照顾和善待中颐养天年,寿终正寝。
2010年12月17日,孤军壮士之一的杨养正老人以96岁高龄在重庆辞世。如今,谢晋元的四百壮士中仅有92岁的杨根奎老人一人尚存人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谢晋元等八百壮士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