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牺牲的英雄,八佰原型故事
电影《八佰》的上映,带火了现在我们眼前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四行仓库。不过,现实上影片中的四行仓库是在江苏新建的拍摄场地,对建筑本身和周边环境都做了艺术化处理。
那历史上的四行仓库究竟是什么样呢?现在变成了“网红打卡地”的四行仓库又是什么样呢?如果您从来没看过电影《八佰》,那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此处呢?或许还是因为四行仓库背后的历史,或许也只对它外观感兴趣,说到底,原因都不重要,因为最重要的是您已经在这里了,也即将准备游览我们今天参观的目的地。
在游览之前,我们来更了解一下这四行仓库吧,四行仓库的建立离不开当时上海金融业的兴起、华资银行联合营业的出现。在1920至1930年代,经济繁荣的上海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基地,与此同时,金融业也逐渐兴起。
到了1920年代末期,外资银行达到68家,中资产银行93家,许多著名的中资银行把总行设于或者迁到上海,在外滩兴建办公大楼,在水运交通便捷的苏州河沿岸建仓库。
四行仓库是一座坐落在上海市原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四行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的联合仓库,即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建筑还原小型模型
四行仓库的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即便是到了现在这座建筑物也十分显眼。
四行仓库油画
四行仓库之所以有名,其实和它原来的功能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因为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这里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而也就是电影《八佰》所取材的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好了,简单的介绍就到这里吧,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出发游览吧。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光复路21号
门票:免费
建议参观时间:1-3小时
营业时间:全天;纪念馆:9:00-16:30(16: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小贴士:1.距离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较近,可一并安排游览;
2.市民可以免费参观。交通线路:1.市内乘坐新川专线/隧道三线/18路等即可到达目的地;
2.自驾从杭州市出发,走杭甬高速→沪昆高速→沪闵高架路→内环高架路→南北高架路→国企路→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全程约2小时20分)。
关注@三毛游,听景点故事、学习旅行文化知识,三毛游a.p.p 6.0版本最近更新啦,解锁更多好玩功能,游览的时候别忘了带上三毛游哦,游玩的同时也听一听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这段艰辛的历史,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哦。
八佰真实原型
《八佰》的真实原型是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壮士”抗击日军的故事。管虎创作这部电影的动机来源于他的父亲,是他的父亲告诉他当年这场战役有多么惨烈。
1937年淞沪会战是最悲壮的一战,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并在对外宣称留下来的人有八百人,这也是电影名《八佰》的含义。在电影海报中,“八佰”二字是由红色的墨写成,看起来更像是已经干涸的血迹,在这两个字的旁边,千疮百孔,每一个弹孔,似乎在诉说这场战役有多么的惨烈。
扩展资料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
《八佰》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八佰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真实历史是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八佰故事原型为1937年10月底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该营本来有近800人,但在淞沪会战的前期战斗中牺牲了许多战士。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谢晋元奉命率领第88师524团一营420余人,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四天四夜中,抵挡住日军的猛烈进攻。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谢晋元对外宣称仓库内有八百人,史称八百壮士。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战斗意义
从战略角度来看,保卫战带来的影响不大,但它所产生的意义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它重振了全国军民的士气,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上不可抹去的深刻回忆。
在四行仓库最后一块阵地死守向全世界进行现场战事广播,有利于扩大影响。1937年11月,上海华界全部沦陷。由于租界的存在,客观上也暂时阻挡了日军全面占领上海的步伐。
广大爱国民众利用租界的特殊地位,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反日斗争。也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不畏强权,英勇抗战壮举,赢得了全世界的同情与尊重。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