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范伟说情,赵本山和范伟的矛盾
2008年,赵本山为自己的新剧《关东大先生》做宣传,在发布会上的一席话,却掀起了网友的讨论热潮。
说起曾经的老搭档范伟,赵本山语气里满是不满。
“人家现在腕儿多大,能来演就等于是借人光了!”
此时,距离赵本山和范伟这对“小品双雄”拆伙儿,已经过去三年。
关于他们拆伙儿的原因,坊间传闻甚多,总结起来,主要有3种。
第一种:利益均摊不均。作为绝对大男主的赵本山,每次商演都拿大头,而作为“绿叶”的范伟,拿的报酬还不及赵本山的二十分之一。
第二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范伟要到北京落户,才离开赵本山,决定单飞。
第三种:为了名,范伟不甘久居人下,做万年的老二。
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都指向同一个结果:这对曾经情同手足的老搭档,彻底分道扬镳了。
可细看赵本山和范伟这些年的“恩怨纠缠”,事实或许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
1993年,一通来自赵本山的电话,让范伟惊喜不已。
彼时,赵本山正为自己的小品《走毛道》物色演员,正好缺少一个配角,于是想起了自己的老乡范伟,这才给范伟打了电话。
这时候的赵本山和范伟,在小品界的地位,绝对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赵本山是“天上”,范伟是“地上”。
赵本山成名要比范伟要早得多,早期就凭借《摔三弦》在东北那旮旯打响了名气。到1987年得到姜昆的提携,推荐上了春晚之后,更是如鱼得水,出演小品《相亲》之后,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小品演员。
反观范伟,已经说了几年的相声,凭借《一个厂长的日记》逐渐打响名气,但和赵本山比较起来,依然是小巫见大巫,差距甚远。
接到赵本山的电话,自然喜不自胜,一如《亮剑》里李云龙钦点和尚当自己的护卫。
“既然团长拿俺当兄弟,俺这条命就是团长的。”
在合作完《走毛道》之后,1995年,赵本山和范伟首次携手亮相春晚,为观众带来了小品《牛大叔提干》,上春晚,是范伟的梦想,也是范伟母亲的梦想,那时,范伟的母亲已经是肺癌中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看着儿子登上春晚。
因此,这次登上春晚,对于范伟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也是完成母亲的“遗愿”。
看到儿子登上春晚的舞台,母亲欣慰不已,不久之后,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范伟并未因此一炮而红,观众的目光,还是牢牢地锁定在了赵本山的身上。
范伟的成名,就像刀郎的歌:2002年的雪,要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
此后的几年里,范伟和赵本山搭档出演了小品《三鞭子》、《同学会》,以及电视剧《夜深人不静》等作品,观众依然对范伟感到陌生,只记得他是赵本山的搭档。而范伟,本来性格就木讷,不善言语,没能走红,也只怪自己学艺不精,一心想着提升自己的表演风格和演技。
他的成名,要推迟到千禧年以后。
二,
2001年,赵本山和范伟再度携手登上春晚,为观众带来了小品《卖拐》,搭档还有高秀敏,在小品中,赵本山和高秀敏饰演一对夫妻,而剃成平头的范伟,饰演一名厨师,被卖拐的赵本山“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那一年,春晚的小品有不少“金句”诞生,其中就包括范伟的台词。
“大哥,缘分啊!”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同样是一个屋檐下的两口子!”
“就我这病情,就基本告别自行车了!”
这一年,范伟终于真正有了自己的名字,不再是赵本山身边的路人甲。之后,赵本山和范伟一起推出“忽悠”后续《卖车》、《功夫》,范伟算是彻底红了,成了圈内炙手可热的小品演员。
走红之后,范伟资源不断,不仅出演赵本山投资的《刘老根》里的药匣子,还受邀出演了《看车人的七月》和《芳香之旅》,前者,让范伟拿到了金鸡奖影帝,后者,让范伟捧回了开罗电影节特别奖。
去国外领奖时,范伟向赵本山请假,赵本山批了。有媒体打趣赵本山:您不担心范伟领奖回来就不听指挥了吗?
赵本山笑笑说,范伟不会,我相信他的为人!就算是拿奥斯卡奖,范伟也还是那个范伟,绝对不会耍大牌。
可随着2005年春晚的到来,结果还是让赵本山大吃一惊。
这一年,赵本山和范伟决定为“忽悠”系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推出了“忽悠”系列终结版《功夫》,可没想到的是,登台后范伟就说错了台词,花了很大功夫才圆了回来。
在春晚舞台上出现失误,范伟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春晚是一个机会,也意味着巨大的压力,没日没夜地排练,容不得出现一点差错。许多最后呈现给观众的作品,都是演员呕心沥血之作。一场春晚下来,不知道要熬掉演员多少头发。
巨大压力之下,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承受,不少演员最后都几乎崩溃,赵本山、宋丹丹、以及后来的沈腾、马丽等都深有体会。
范伟的心情,赵本山大概几年之后,出演完《火炬手》之后,也能理解了。
这次失误之后,范伟就萌生了退出春晚的想法。
可在外界看来,范伟的退出,却是另一番解读。没了范伟,赵本山就失去了搭档,失去了左膀右臂,也就意味着,这对搭档,真的要分道扬镳了。
外界传闻不断。对此,为了儿子的教育而落户北京的范伟,又有着不同的解释。尽管已经去了北京,但他依然感谢赵本山。
谢天,谢地,谢人。
而“人”指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范伟的老婆,另一个就是赵本山。澄清了和赵本山不合的传闻。
虽然如此,随着范伟的退出,赵本山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于是才有了2008年赵本山在面对媒体时的那一幕说辞。
2009年,赵本山原本和宋丹丹搭档上春晚,临时宋丹丹出现状况,赵本山无奈之下,想找范伟救急,没想到受到正忙于拍戏的范伟婉转拒绝,内心更加不爽。
在媒体的镜头下,赵本山苦水倒个不停,另一边的范伟,则埋头拍戏,懒理外界传闻和质疑。
三,
多年之后,受王家卫导演的邀请,赵本山友情客串出演了电影《一代宗师》,片中,赵本山饰演的“老鬼”丁连山有一段很经典的台词:
“过什么河,脱什么鞋,有多大的屁股,穿多大的裤衩。”
这句台词,用在范伟的身上,同样适合不过。
离开赵本山之后,范伟对自己的定位很准确,出演的,大多数是电影里的小人物,不过,凭借多年积攒的精湛演技,每一个人物都演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你可以说有的片子很烂,但绝对不会说范伟的演技很烂。
无论是《天下无贼》里面的搞笑劫匪,
还是《非诚勿扰》里的投资人范先生,还是《私人订制》里想挑战自己“软肋”的小人物。
如果将范伟比喻成一支笔的话,那这支笔真的能“妙笔生花”。
不断“挑战”自己的范伟,最终也凭借精湛的演技,将金马奖影帝,金鸡奖等多个奖项收入囊中。
那时候再看范伟,观众才惊奇发现,原来范伟的演技,是如此的具有可塑性。角色无大小,关键在演员如何去诠释。
离开范伟后的赵本山,也开始转型,收了一批徒子徒孙,比如小沈阳、宋小宝、刘小光等等,自己组建传媒公司,形成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赚得盆满钵满。
只是,这些年来,徒弟们能让老赵省心的并不多,也让老赵糟心事儿不断。而被传不和多年的赵本山和范伟,更多的观众关心的是:他们还能和好吗?
答案是:能!
拆伙15年之后,2020年,赵本山和范伟终于再度同台,出演了《刘老根3》和《刘老根4》,一句“哥,药匣子醒来了”让无数观众为之泪目。
这也意味着曾经相互搭台的黄金搭档关系的“破冰”。
或许,经历了太多世事沧桑,徒弟背叛的老赵,渐渐明白了很多。就像他出演的丁连山,花甲之年,终于明白:人生最难看破的只有四件事,生死,是非,成败,荣辱。
昔日的搭档高秀敏,早已远去,音容宛在,徒留回忆。是与非,谁又真正说得清楚?是范伟错了,还是自己错了,如今,还重要吗?
至于成败荣辱,老赵早已亲自品尝了多年。辉煌时的门庭若市,以及被质疑,被诽谤后的人走茶凉,冷暖,不过是一瞬间而已。
曾经视若儿女的徒子徒孙,有一天也会倒戈相向,关系,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牢不可破。当年在郭德纲面前侃侃而谈,骄傲说着“还没有一个徒弟出走”的老赵,多年之后,也会面临徒弟们的分崩离析,为了利益唇枪舌剑,令人唏嘘感慨。
也正是因为如此,或许,在多年之后,赵本山和范伟,才会选择相逢一笑泯恩仇。
老家有句俗语:黄土都埋半截身子了,干嘛还纠结当年那点小事儿?
——END
赵本山范伟14年恩怨始末
赵本山和范伟这对黄金搭档合作过的小品不计其数,从1995年开始更是春晚的常客。
这俩人默契配合的模样, 让人不免联想起周星驰和吴孟达的。
但牙齿和舌头免不了要打架,“周星驰和吴孟达”这对黄金搭档最终产生隔阂分道扬镳。
赵本山和范伟这对12年的好兄弟也难逃分道扬镳的命运。
据说,二人自从2004年 “决裂” 后14年的时间没有联系过彼此,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好兄弟反目呢? “决裂” 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1
这对兄弟俩人生的起点仿佛就在暗示未来会分道扬镳。
范伟从小就沉迷相声,父母都是搞文艺的,在父母有意识的培养下,19岁的他在铁岭民间艺术团便借相声出道。
慢慢地,接触到相声更深一层的意义时,范伟便意识到自己不是说相声的那块料。
相声需要抛开偶像包袱,1981年只有19岁的范伟虽不懂偶像包袱的意义,但在舞台上确实是有些放不开。
范伟是一位沉稳内敛的小伙子,和陌生姑娘说话都会忍不住红脸,又怎会厚脸皮刻意搞怪呢?
把相声当成一生追求的他并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虽然迷茫但好在他没放弃。
虽然对相声没天赋,但不代表范伟就说不好相声。
在20岁那年,他写出来一部处女作《一个厂长的日记》。
这是一种新形式相声,新颖的相声表演被团领导认可,拿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范伟事业终于迎来新的转机。
渐渐地,在东三省的圈内,范伟的相声也小有名气。
此时的范伟还没意识到,在两年之后比他大五岁的赵本山即将改变他的命运。
那么为何会说兄弟俩的起点,就预示着分崩离析的未来呢?
比起范伟的家境殷实,赵本山的童年却如苦酒。
6岁那年他生母便去世,父亲外出打工,他一个人在家乡依靠着邻居们的接济才成功活下去。
吃百家饭长大的赵本山平时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能够陪着二叔一起学习乐器。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赵本山在乐理方面的天赋极高,简单的教学他就能把二胡和唢呐学得像模像样。
就连二人转中的手绢都被他甩得得心应手。
就像赵本山曾经唱过的一段词:改革春风吹满地,1978年赵本山的老家铁岭莲花乡迎来改革热潮。
公社的曲艺团恢复表演,赵本山又开始唱起二人转。
就这样过了三年,1981年文工团出了一部拉场戏《摔三弦》,赵本山被好兄弟推去报名。
他在演戏方面天赋尽显,在他的演绎下这部作品火遍全国,赵本山成功也引起姜昆的注意。
2
姜昆看中赵本山的喜剧天赋,大力举荐他进军春晚节目。
但当时赵本山的资历不够导致出师未捷。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90年,他带着《相亲》这部获众人好评的作品光明正大站在春晚舞台上,向所有人证明姜昆没看错人。
赵本山在春晚一鸣惊人,一口东北腔再加上浑然天成的喜剧天赋逗笑全场。
接着连续三年,都能在春晚看到赵本山的身影,也为他日后成为 “扛把子” 埋下伏笔。
当赵本山在春晚大放异彩时,范伟也未曾落下脚步,凭借着自己的独特相声形式闯出了一番天地。
赵本山1993年6月为筹备春晚小品《走毛道》费尽心思,无意间看到范伟的演出。
他一眼便相中那个特立独行说相声的范伟,赵本山对姜昆说: 他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很适合做我春晚的搭档。
姜昆是位爱才如命的伯乐,立马找到范伟主动提出让他配合赵本山上春晚表演节目。
范伟在当时只是小有名气,自然是比不上在春晚出尽风头的赵本山,喜剧大佬向自己抛来橄榄枝,范伟惊喜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会拒绝呢?
1993年的范伟和赵本山二人是彼此欣赏,再加上有姜昆当中间人,很快合作的理念便达成一致。
但好事多磨,就算双方都想尽快达成合作,还是没能成功。
二人没能一起出演《走毛道》,但会一起商讨小品情节,为下一次登上舞台做准备。
直到1994年,二人才登上地方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二人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合作。
二人带来的小品是《儿子大了》,范伟在里面饰演的儿子毫无存在感,被人记住的只有随时随地抛梗的赵本山,从这个作品仿佛就注定未来的范伟,只能给赵本山当配角。
1995年二人有机会合体登上春晚,带来小品《牛大叔提干》,范伟在小品中饰演的是一位谄媚领导的秘书。
1996年又在《三辫子》中饰演的司机小吴,1997年在《红高粱模特队》饰演新模特教练。
范伟登上春晚那么多次,但是知名度却一点都没有升高,直到2001年,有了《卖拐》才让范伟看到希望。
这一年,44岁的赵本山带着39岁的范伟,二人联手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
范伟陪赵本山出演过那么多部小品,但始终只是陪衬而已。
在这么多个角色中,他就像是相声行业中的捧哏,只是三言两语的台词。
这种现状对于在相声界大放过异彩的人来说极其残忍。
还好范伟心胸宽广,他始终相信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1999年赵本山更换搭档,和宋丹丹初次合作的《昨天今天明天》彻底奠定了他“春晚一哥”的地位。
在“春晚一哥”的提拔下,2001年范伟也迎来事业的巅峰。
在小品《卖拐》中,他的表现终于让自己扬眉吐气。
“没事吧?没事走两步,来,走两步”
这句赵本山的台词却意外带火走路姿势搞怪的范伟。
接下来的《卖车》《心病》三部曲,让他的势头直冲赵本山。
这也证明他的坚持没有错。
范伟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成就是依靠赵本山才得来的,自然感激涕零。
哪怕后来二人闹掰的14年间,范伟从没抱怨过赵本山对自己的不公,自称:知道饮水思源的道理。
明明二人已是不继续往来的陌生人,但范伟还是会夸奖赵本山是自己的老大哥。
范伟找到存在感后,原本以为他日后会和赵本山一起将小品发扬光大,但在2004年却迎来变故。
3
想必大家对关系亲密的二人闹掰的真正原因特别好奇,其实自从2004年之后就有一点苗头。
他们二人在小品之外的合作,还有电视剧《刘老根》和《马大帅》。
《刘老根》成为收视亚军,收益最大的除了主角兼制片人的赵本山之外,就是饰演“药匣子”的范伟。
《马大帅》中“范德彪”成为范伟里程碑式的角色,哪怕是如今的新潮时代,范德彪依旧是顶流的存在。
当年的这个角色本身远远盖住了整部剧的光芒。
同样的喜剧题材,他们“ 搞笑 ”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终于2004年的范伟放弃继续在喜剧行业大放光芒的机会,远离赵本山来到北京发展。
他给出的理由是:家中孩子要上大学,需要在北京安家。
这个理由很敷衍不走心,赵本山又是极其惜才的人,肯定不愿意轻易放人。
挽留无果后,赵本山很有大将风范,大手一挥帮助范伟在北京安排了工作,但心里难免对范伟存有怨气。
后来二人渐渐不再合体,直到有传闻说二人已经决裂,大家才意识到哥俩是钻牛角尖了。
他们共同的朋友何庆魁曾透露过:二人闹掰是因为赵本山克扣过范伟的演出费。
有一场二人到四川的演出, 共七场演出总计42万的演出费,但最终只给范伟7000元。
按照当时范伟的知名度,他的演出又怎么可能只值7000块呢?
但范伟主动辟谣,他说:原本没有请我去,这7000还是本山大哥自掏腰包的出场费。
从这点就能看出,范伟是位懂得感恩的老实人,从不抱怨现状。
换做一般人早就受不了这种委屈,但范伟却选择默默接受。
这个传闻范伟解决得很及时,但在赵本山心里还是埋下隐患,他觉得是对方设计的圈套。
2008年他在拍摄《关东大先生》时,选择既往不咎主动打电话要求范伟来出演角色。
没成想却连续一周没有联系到人。
在东北三省很有话语权的赵本山瞬间炸毛。
在电视剧的发布会上,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如今范伟的腕大了,我请不来。
话里话外都在指责范伟翅膀硬了之后便忘恩负义,和他玩起失踪。
说这句话的时候,赵本山的弟子们只敢低头装空气,大气不敢出,可见大佬发火的恐怖程度。
那段时间的范伟正投向冯小刚的怀抱,向着电影的艺术行列前进。
赵本山便觉得他有新的靠山,打算把以前的恩人甩掉。
本身就是性情中人的“一哥”何时受过这等委屈,发布会直接指出也是情理之中。
范伟得知消息后立马开发布会澄清:
并非是要和赵本山断绝往来,是因为那段时间正在专心拍戏,电话经常会关机。
再加上赵本山是用新手机号打来的电话,没有意识到对方的身份,只觉得是骚扰电话。
毕竟二人已经多年没有联系过对方,实在没想到会接到本山大哥的来电。
这波解释确实不够走心,比起赵本山的直接,范伟的回应显得有些模糊重点。
他的话更是百般漏洞,这样的“交代”间接导致赵本山将近14年的时间没有联系过这位曾经的好兄弟。
可见,被下面子的赵本山到底有多么介意这回事了。
然而,还有一件最令赵本山寒心的事情,也是二人真正决裂。
在2009年赵本山需要春晚救场人的时候,当时范伟正在转型,不想再继续走喜剧人的人设。
转型来到最关键、即将成功的时候,赵本山打电话来要求他再登春晚。
范伟思虑再三后,为日后的仕途考虑只能拒绝了。
范伟不知道的是,赵本山原本是笃定他会来救场,就连剧本都排练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没成想这股“东风”却没有吹来。
无奈之下,赵本山只能熬七天七夜来重新找演员,排剧本。
终于在春晚舞台上交出《不差钱》这样完美的答卷。
头发已经花白的赵本山,这么辛苦的情况下仿佛一夜之间步履变得蹒跚。
这件事成为横亘在赵本山心里的一根刺,别人碰不得,一碰就会疼。
后来范伟的回应是 :2006年就和本山大哥说过不再上春晚,自己一上舞台就容易忘词,压力太大。
4
二人的关系僵了将近14年,对于网友们来说还是云里雾里,也许还有更深层的一些原因,但外人就无法窥探了。
二人的关系就这么一直僵持着。
直到2018年赵本山在拍摄《刘老根2》的时候,想要圆观众们的梦,让大家重回记忆中的岁月。
特地找中间人来给范伟递台阶。
范伟听到后,直接很大方地表示: 肯定会去捧场,本山大哥让我去的,我一定不会推辞。
二人在《刘老根2》的最后一场戏份拍摄结束后,来了一场深情的拥抱,像是冰释前嫌。
但二人终究还是没能和好如初,或许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是否和好真的不怎么重要吧。
他们两个的表面和谐,让观众重新回到当初和家人一起围在彩电旁边,看小品和电视的快乐就足够了,大家也不想追究他们是否真的是和好。
离开了赵本山后的范伟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在艺术方面终于做出一丝贡献,斩获无数奖项。
反观赵本山自己,这些年却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口碑和地位都大不如前。
事实证明,当年范伟坚定地选择离开喜剧,离开赵本山是最为正确的做法。
最起码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完成了自己的初心,坚守住了“艺术”的初衷。
范伟,白发满头又苍老了很多,他与赵本山恩恩怨怨,一哭泯恩仇
近日,一段演员范伟拍戏的花絮在网上曝光,引发关注。
视频中,范伟身穿一件花衬衫,戴着老花镜,打扮非常年轻。他的脸有些圆润,随着年龄的增大,皮肤也松弛不少,眼睛看起来好像要眯成一条缝,而下巴上一圈白胡茬更是显得老态十足。
范伟,1962年9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范伟的双亲都不是搞艺术的,父亲是工厂里的宣传干事、母亲则是个营业员,另外,范伟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和弟弟。
范伟从小就喜欢相声。1978年,16岁的范伟师从沈阳曲艺团演员陈连仲学习表演。1983年,范伟考入沈阳曲艺团,由此开始自己创作相声。
1995年,范伟第一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与赵本山、张玉屏合作表演小品《牛大叔提干》,获小品类二等奖。
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范伟与赵本山、高秀敏表演‘’忽悠系列‘’小品的第一个作品《卖拐》,获小品类一等奖。
同年,在电视剧《刘老根》中饰演药匣子。
范伟与赵本山。
《卖拐》小品截图 在很多观众眼中,范伟与赵本山可以说是一对“黄金搭档”:二人默契合作的小品与电视剧观众都耳熟能详。然而,牛年春晚前后,由于赵本山春晚小品的搭档问题,赵本山与范伟的微妙关系逐渐浮出水面。2009年5月,在北京电视台《每日文娱播报》节目中,范伟首度揭秘了与赵本山这些年的恩恩怨怨。
正在范伟与赵本山的小品事业如日中天,二人的合作也更加炉火纯青之时,范伟意外地从赵本山的身边消失了。2006年之后,赵本山与宋丹丹在春晚上的合作依旧赢得满堂彩,2009年,作为赵本山的徒弟小沈阳登上春晚的舞台,立刻红遍全国,但是范伟却始终寂静无声,二人不和的传言沸沸扬扬。
矛盾起源: 范伟分析说,真正让赵本山不高兴的原因,是他要离开沈阳,调进北京。看着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猛将要远走他乡,赵本山除了心有不舍,还有一种“翅膀硬了要飞走”的情愫在心中。范伟说:“到北京都是为了孩子,当时爱人特别希望自己能在北京工作,儿子以后能在北京发展得更好些。”虽然对范伟有诸多不满,赵本山还是介绍范伟到了煤矿文工团。
矛盾升级:范伟拒接本山电话。
正当人们以为范伟与赵本山总算冰释前嫌、再次携手的时候,范伟拒绝了赵本山2009年合作春晚的提议。这次,赵本山是真的恼了。
矛盾爆发,是因为2009年春晚。
《功夫》那次,范伟一上台就说错台词。后来对春晚直播发怵,说要休息两年。于是老赵就又找宋丹丹合作。2008年《火炬手》演完,老赵下台就哭了。因为本子太差了,包袱过于生硬,生硬。宋丹丹也不想演了。直播太吓人,当着几亿人,压力太大。
到2009年,老赵还得上,就说找范伟。
结果范伟躲了。
情急之下,老赵只能拉徒弟小沈阳演《送蛋糕》。节目又被枪毙。直到春晚前十几天,才临时弄出个《不差钱》。那年为了春晚,老赵七天七夜没睡觉,压力大到痛哭。
《关东大先生》发布会上,终于绷不住,才半笑半怒说出前面那番话。
并且旁敲侧击地批评范伟: “以前我们都是靠春晚这个平台火的,现在你怎么就不愿意上了呢?”
虽然后来找补说“我理解他,他名气大了,有他自己事”,但两人的关系,终究还是崩裂。此后,范伟再没演过赵本山的剧,《乡爱》里再没出现他的身影,两人再没在春晚上合作。面对媒体,都避谈对方。
一段长达十多年的情谊,就此落下帷幕。
各自的人生,朝着不同的方向奔去。
2009年,关系崩裂后,赵、范二人渐行渐远。面对媒体,很少提及对方。后来拍《建党伟业》,一个演黎元洪一个演段祺瑞。虽说是并肩拍照,看上去却貌合神离,心有芥蒂。拍摄期间,韩三爷还叫上两人吃了顿饭,说要是有误会就过去吧,大家还是该一起做点事。
那顿饭吃得很开心。吃完了,老赵让范伟上他那边去。范伟害怕又聊春晚的事,去了抹不开面子,不答应不行,最后还是没去。没人知道被拒绝的老赵心里是怎么想的。此去一别,本山开始把精力用在“帝国”经营上,日渐成为江湖王者,范伟一步步奔向影帝桂冠。
六年间,江湖风雨,故人情仇,王不见王。
这六年,春晚味道变了,巩汉林、黄宏、宋丹丹们早已退场,小品界多了一个“郝建”,岳云鹏时不时靠人气撑几个段子。
2014年舆论风波两年后,赵本山出现在网上,玩了一场直播秀。农家小院里,带着徒弟们,唱起《月牙儿》,说这是和范伟、高秀敏合演的《夜深人不静》里的歌曲。弹幕里,理所当然地有人呼唤二人继续合作。
岁月波澜,本山头发全白了。
出镜时,变成了彻彻底底的“老蔫儿”。面对媒体,范伟偶尔表达过再度联手的意愿。但人生路迢迢,走远了,顶多是一眼回望。2018年,何庆魁去沈阳见了赵本山一面。 半年后,《刘老根3》宣布开机。在随后放出的宣传片里,“药匣子”范伟回归。
《刘3》播出,观众才发现,范伟不是常驻,只是来客串,给“药匣子”的结局一个交代。58岁的药匣子与刘老根深情相拥时说:
“这不就是你一句话嘛,你一说我就回来呗。”
满头白发的刘老根,泪眼婆娑。
俩人的恩恩怨怨,一哭泯恩仇!
范伟单飞混得更好,为何要回归《刘老根4》?
今年5月1日,《刘老根4》开播,相比第三季,这一季的演员阵容和角色戏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季中作为主要的人物的药匣子(范伟饰),在第四季中成了主要人物。
对于范伟的回归,很多网友也是不理解,范伟早就混出了自己的“名堂”没必要回来演口碑愈见下滑的“乡村剧”。
范伟回归《刘老根3》时就有人说这是范伟和赵本山的“世纪大破冰”,范伟的“回归”究竟是为什么呢?
范伟在《刘老根3》中的戏份并不多,在第36集才出现,在《刘老根4》中的戏份却增加了很多。其实无论是第三部还是第四部, 范伟饰演的药匣子绝对是灵魂人物 。
刘老根一人难以“撑得起大局”,只有范伟的回归,这个故事才能继续下去。 如果说刘老根是《刘老根》的“骨干”,药匣子绝对是最肥的那块“肉”,只有药匣子回来了。刘老根的味道才回来了,才算“有那味”了.《刘老根》第三季,药匣子一句“回来看你来了”把刘老根从浑浑噩噩中拉了回来,二人哭着拥抱“冰释前嫌”,好像也把观众拉回了从前。
到了第四季,范伟的戏份增加,在海报中还坐到了C位,在前两部中的海报中,赵本山是绝对的主角,范伟只是赵本山身后的配角。
第三季,范伟和赵本山“分庭抗礼”,药匣子的回归被认为是一大看点,而到了第四季,播放平台的宣传海报中直接就没有了赵本山。
赵本山这几年退居幕后,甘当绿叶,把范伟找回来是《刘老根》第三部和第四部的一大亮点。
赵本山和范伟也澄清了不和的谣言,范伟能回归《刘老根》多是因为情谊吧。毕竟赵本山对他有知遇之恩,二人多年合作并没有实质性的矛盾冲突。分开多年,两个人经历了很多再回过头看往事,估计是“一笑泯恩仇”吧。
杨宝玲,女,1968年出生,是演员范伟的妻子,原是沈阳市儿童医院的一名护士。
范伟的妻子杨宝玲,当年杨宝玲可是整个医院里最漂亮的护士。
1988年,范伟步入大龄青年之列,父母开始为他找不到对象而犯愁。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与沈阳市儿童医院的小护士杨宝玲相识。当时,杨宝玲20岁,刚从沈阳市卫校毕业不久,长得清秀端庄,性情温顺。第一次见面,范伟就被吸引住了,然而,杨宝玲却没有那个“意思”。
范伟以为自己同杨宝玲没戏了,心里冰凉冰凉的。朋友告诉他,杨宝玲的妈妈一看范伟老实忠厚的样儿,就觉得这个人可靠,劝女儿先处着试试看。范伟看到了希望,把杨妈妈的话当做尚方宝剑,整整苦追了两年,终于把杨宝玲追到了手。
1990年4月10日,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杨宝玲和范伟都是比较低调的人,即使在范伟成名后,杨宝玲也不愿抛头露面,只是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范伟。
1992年底,儿子范曦文出生后,由于那时范伟的事业正在奋斗期,在家的时间很少,因而照顾儿子及家庭的重担全落到了杨宝玲的身上。为了支持范伟的事业,杨宝玲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
范伟从没有爆出花边新闻,他家有娇妻哦!
近日,范伟和妻子在海边度假的照片意外流出,从照片可以看出,范伟妻子颜值很高,身材保养得也非常好,整个人精神状态和气质都非常不错,看起来非常年轻,二三十左右的容貌,有网友说他们看起来像是一对父女。
范伟的妻子是杨宝玲,年轻时是风华绝代的女神,如今年龄增长,依旧年轻貌美。
范伟的儿子范曦文,如今在相声界发展,他从小就十分的喜欢相声,更是通过范伟的关系拜了相声大师王平为师傅,也成为了一名相声演员。
范伟从没有爆出花边新闻,网友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家有娇妻。
杨宝玲如今已经53岁,但是从最新爆出的照片来看,依然很漂亮,一点也不像53岁的女人。带着眼镜的杨宝玲也显得十分有书卷气息,这还是没有化妆的状态,要是化妆,一定秒杀 娱乐 圈很多同龄女星。
范伟也是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地感谢自己的妻子杨宝玲,“我要谢天,谢地,谢赵本山和我的妻子杨宝玲,没有这两位的精心打磨,就没有我范伟的今天。”
范伟懂得感恩,还一直对自己的发妻这么好,怪不得会受到很多观众的爱戴和喜欢。近两年,范伟的作品不多了。
前不久,偶然看见一档采访节目,采访对象就是范伟。
当谈及为何放弃春晚舞台时,范伟坦言,“直播这个东西太吓人了。”
在这段视频中,明显看见范伟白发满头,又苍老了很多,真是岁月不饶人。
''忽悠!接着忽悠!''如果说必须为''忽悠''这个词找一个代言人,那么非范伟范大叔莫属。
数次央视春晚上和赵本山合作的小品中的''被忽悠''形象让范伟一下找到了事业角色的定位,也让这个''脑袋大脖子粗''的大叔变得家喻户晓。
之后的范伟为大家留下了多少的经典形象,影帝之名名副其实。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