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雍正王朝中那些一语成谶的打脸场面「盘点雍正王朝中那些一语成谶的打脸场面」
“一语成谶”四个字,通常是指讲话者虽然无心发表了某个看法,但是到最后却真的应验了,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颇有造化弄人的感觉。
那么,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名场面。
一、十三阿哥扬言要和阿兰在理藩院里待着一辈子不出去
这是十三阿哥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场面。
话说太子被十四阿哥和八阿哥通过伪造调兵手谕,废掉储君之位后,十三阿哥因为受到了牵连,被康熙关进了宗人府。“恰好”理藩院是由隆科多担任牢头。
看到十三阿哥进入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隆科多立刻明白了当初佟国维安排自己来这里当一个区区牢头的目的,马上给十三阿哥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不仅特意收拾了一个豪华单人间出来,还把十三阿哥心仪已久的阿兰给接过来,照顾他。
十三阿哥见隆科多安排得如此到位,激动之余,抱起阿兰,到房间门口大喊,自己有了阿兰,可以在这里待一辈子不出去。
接下来,十三阿哥就和阿兰过上了一段快乐而幸福的生活。
十三阿哥讲那句话,或许只是一时热血上头。但是,他讲的那句话仿佛真的被康熙听到一般。
不久之后,再次复位的太子,为了重掌大权,不惜安排十三阿哥帮自己夺取《百官行述》,而十三阿哥夹杂在太子、胤禛以及八爷党三方势力的斡旋当中,最终因为牵连的事情太多,被康熙直接下旨圈禁起来。
于是,接下来的十年时间,十三阿哥当真和阿兰被收押在宗人府里,真的是“再也出不去了”,好在胤禛成为了康熙的接班人,顺势将十三阿哥放了出来。
但是此时的十三阿哥,因为在宗人府里将大好的年华给耗费了一大半,身心都受到创伤,最终年命不永。
二、九阿哥胤禟立的“FLAG”
实践告诉我们,不要随便立“FLAG”,因为“FLAG”立多了,很容就变成真的,九阿哥胤禟的亲身经历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话说九阿哥、十阿哥等人在《雍正王朝》剧中的第一闲话中心伯伦楼里饮酒作乐,被雍正知道后,直接发配九阿哥和十几个大内侍卫前去西北年羹尧帐前效力。
雍正的这个安排,可以说令年羹尧和九阿哥都犯起了嘀咕,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九阿哥知道年羹尧是雍正的铁杆部下,年羹尧知道九阿哥是八爷党的核心成员。
九阿哥以为雍正安排自己去年羹尧帐下,是想借年羹尧的手干掉自己,而年羹尧以为雍正发配九阿哥到自己帐下,是想通过观摩自己对九阿哥的态度,以试探自己对整个八爷党的态度。
九阿哥的难处在于自己究竟要不要在年羹尧面前摆贝勒爷的谱,不摆谱的话会堕了自己的身份,可是摆谱的话,万一触怒了年羹尧,只怕自己是有去无回。
年羹尧的难处是自己究竟该如何接待九阿哥,规格低了的话,担心自己会触怒八爷党,以后会遭八爷党的攻击,规格高了的话,让雍正知道了,自己也没好果子吃。
所以,年羹尧在见到九阿哥胤禟后,俩人都是心照不宣,同时又都在不断试探对方的底限,不敢轻易去讲一句瓷实话。
终究还是九阿哥身在矮檐下,再加上社会阅历少,沉不住气,率先亮明了自己的“底牌”,信誓旦旦地向年羹尧表示自己虽然和雍正有点芥蒂,但是绝无谋逆篡位之心,否则如同手里那个被摔碎的酒碗。
其实,九阿哥胤禟立的这个“FLAG”,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但是为了“稳”住年羹尧,也只好假戏真演。
不过,九阿哥的这个“FLAG”,最终还是狠狠地打了他自己的脸。
几年后,当九阿哥伙同八阿哥谋划了“八王议政”,意图逼迫雍正退位,结果被雍正一举拿下,九阿哥的人生结局,当真就成为了当年被他自己亲手摔碎的酒碗一般。
三、 佟国维:要是跌了跟头,六叔救不了你
当佟国维讲这句话的时候,隆科多还是他口中的“小多子”,身无一官半职,在听小道消息传闻太子即将被废,便自以为自己迎来了时代发展的风口,满心欢喜地找到六叔佟国维,希望从这里谋个差事去做。
那么佟国维是如何回应他呢?
“潦倒、发牢骚、怨天尤人!”
这九个字可以说是佟国维一针见血地把隆科多身上的缺点全部点明了出来。
不仅如此,隆科多还有个可以称之为缺点的特点,那就是赌徒的秉性。在隆科多看来,世间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一场赌局,只要押对了宝,便可起居八座、飞黄腾达。除此之外,并无什么公理正义的概念。
一直到最后,隆科多都没有将自己身上的这些缺点纠正出来,因为隆科多之所以能够成为位居军机处的重要大臣,靠的是佟国维临下台之前,为他铺好的那条“康庄大道”,除此之外别无长处。
其实,对于隆科多这个侄儿,佟国维也是又爱又恨。佟氏家族除了小多子还有点能耐之外,其余子弟估计早已经成为了垮掉的一代。
深知侄儿秉性的佟国维,看似轻描淡写地提醒了隆科多,实则是讲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但是隆科多自始至终都没有把六叔的肺腑之言铭记在心。
到了雍正时期,明明已经享有了荣华富贵的他,居然还失心疯地参与到八阿哥策划的“宫廷政变”之中,结果难以善终。
如果回想起六叔当年说过的那句话,估计此时的老多子会在心里暗骂一句:
六叔,难道你的嘴真的开过光?
雍正王朝中,十阿哥贵为皇子,为何还要去街上卖家当?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现实却是欠钱的是大爷,讨债的是孙子。
《雍正王朝》中,十阿哥欠了国库的银子,不仅懒着不还,还跑到前门大街去卖家当。他这么做,一是囊中羞涩,二是被人当枪使,给胤禛制造麻烦。
1、打不开的方便之门
当康熙放出风,要委派阿哥追缴户部欠款的时候,胤就跳出来说,希望自己人接这个差事,为的是可以行点方便。
说完,十阿哥打开八阿哥的房门,暗示老八去接,然后给自己开个方便之门。老八以裱怕风为名,关上房门,意思是开了这扇门,找我行方便的人会呼啸而来,到时还会引起风言风语,所以这活不能接,这方便之门也不能开。
这也说明了,胤欠着国库的钱,并且自己手头紧。如果他有钱,他根本不在乎有没有方便之门。
2、害怕胤禛讨债,心里发愁
看到欠款的官员围着老八求救,胤就有点心烦意乱。其中一个官员问胤是不是也欠钱,胤回答:“不多,二十几万,你们谁借给我,让我过了这一关,我给你们烧高香。”皇子给大臣烧高香?这话有客套的嫌疑,不过这话也能看出胤为没钱还债的事情发愁。
胤禵说了句“十哥,都在发愁,你就别雪上加霜了。”胤马上回了一句,“你没借钱你不愁。还钱我不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时候卖了我那座十爷府,还怕还不了那二十万两银子。”胤这话明显是在虚张声势,为自己壮胆。卖房子还债,那要不就会寄人篱下,要不就会流落街头,可见他是真的没钱。
九阿哥在一旁幸灾乐祸,接过胤的话,他开始出起了鬼点子,号召大家去朝阳门码头为胤禛接风。胤禛是冷面王,怎么可能给面子?老九无非是想祸水东引,给胤禛挖坑,让胤禛还没接受差事就得罪人。
到了朝阳门码头,胤是唯一一个给胤禛跪着敬酒的人。他行如此大礼,希望胤禛喝了他敬的酒,给他留点活路。胤禛拒绝了所有人,扬长而去。十阿哥期望最大,失望也是最大的;给出的礼遇最大,被打脸也是最重的。所以十阿哥知道会被胤禛追债后,特别生气,连酒桌也一并给掀翻了。
3、逼于无奈,当街叫卖家当
等到胤禛开始上门讨债,胤开始修戏楼。从画面中可以看出,戏楼是刚刚动工。他欠国库二十几万两银子,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借来的钱为了修这个戏楼,那他早就修了,不用等到现在,他为什么偏偏这个的时候修?为了躲债。
他对胤禛说,下个月二十五岁生日请康熙过来听戏。那就说明戏楼一个月就能修好,工期比较短,戏楼在十爷府内,面积一定没有十爷府大而且是自有土地;现场工人就几个,物料也就几垛木头。所以,戏楼很大可能不是真的修,即使真的修也是很低的成本,绝对不够他还债。
修戏楼是名,请康熙看戏是借口,躲债才是真。
眼看胤禛要动真格了,老九还在一旁火上浇油,怂恿他去卖家当。
胤跑回家,拿着家里的家具和老婆的嫁妆,跑到前门大街去叫卖。他老婆骂他没出息,一个皇子居然没钱,为此还和老婆吵了一架。这也能折射出他确实是没钱了,否则哪个男人会卖媳妇的嫁妆?
胤卖家当,可不仅仅是钱,那仅仅是表象,还有更深的目的。
一、胤是皇子,是胤禛的弟弟,也是皇室的一张脸。他跑去大街上卖家当,向天下人哭穷(他让大家看,清朝的皇子穷到什么份上了),损害的是大清皇室的颜面,打的是胤禛和康熙的脸(哥哥讨债,爸爸催债)。会哭的胤有糖吃,我穷我有理,逼着康熙和胤禛免债。
二、胤禛已经出过几次风头了,这次一定要给他搞砸,而且老九还鼓动大家给胤禛制造麻烦。胤卖家当,胤禛难辞其咎。胤禛一定会制止,可胤又还不起债。如果不制止,康熙会追究责任;如果免去胤的债务,欠钱的人太多了,大家相互攀比,这工作就没法开展。
最终,胤禛追缴户部欠款的差事黄了,胤被人利用还进了宗人府。经过这次的跌倒,胤也学精了。
在《雍正王朝》中八阿哥为什么送康熙死鹰?
死鹰事件对于八阿哥来说是人生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因为这件事情之后,他和皇位彻底无缘。八阿哥如此八面玲珑之人会用一只死鹰来找自己的晦气吗?当然不会,所以死鹰之事肯定是有人陷害的。
康熙53年,康熙帝前往热河巡视,八阿哥胤禩因为他的母妃良妃两周年的祭日而没有陪在康熙身边。后来他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送给康熙,顺便叫太监告诉康熙自己不能来的缘由。但是这两只原本生龙活虎的海东青送康熙身边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康熙当时已经年老,对于这种事情还是非常敏感的,当即十分愤怒,就这样气病了。
康熙马上找来了所有的儿子,并且在他面前大骂胤禩,甚至用了“辛者库贱妇所生”这个词语来侮辱他,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又是自己让人辛者库的女人生孩子的,康熙这也是啪啪打脸。康熙表示自己废而复立太子其实是无奈之举,大约这件事情真的触碰了康熙的痛处。经过这件事之后,胤禩被停职停俸,一蹶不振,不愿见人,第二年就死了。
第一种可能,这只鹰真的因为环境不适应而病死了。这种可能不是没有,只是胤禩实在太过倒霉了,送什么都不应该送这种活物啊。正好康熙想要治一治胤禩,就借题发挥,让他彻底出局。
第二种可能,是康熙看到海东青时故意说是死鹰,设计害胤禩。这两种可能都是因为康熙对胤禩心有芥蒂。康熙对于威胁到自己皇权的势力一向非常芥蒂,特别是他的几个皇子,一旦勾结大臣势力强大,康熙就会提防起来。当初废掉太子是这个原因,而复立太子和八阿哥对立也是这个原因。这个时候真的是谁明着争储君谁倒霉,在朝中威望太高的八阿哥康熙已经容不下他了。不过这种说法也很牵强,因为康熙这样迷信的人,肯定是不会做出诅咒自己的事情的。
第三种可能,就是经常被电视剧演绎的四爷雍正帝。虽然雍正是最后的夺嫡赢家,但是在早期还是观望的态度。准确地说老四是在第一次太子被废之后才开始动了夺嫡的念想,但是在行动之中还表现得不太明显,毕竟康熙能活到什么时候,老四根本不知道。最后是在大阿哥、太子和八爷都出局的情况之下,机会才落到了他的身上。不过也许雍正有这般先知和魄力呢,毕竟谁都能看出来康熙对八爷有意见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