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电视剧为何没火,白鹿原哪部剧最好看
排版丨柒十
编辑丨紫石晓影
1986年,44岁的陈忠实开始创作《白鹿原》,却到了2017年才播出,这长达31年的时间里,《白鹿原》走过了十分艰难的路。
让我们来看看《白鹿原》是怎么走过这31年的。
1986年,44岁的陈忠实已经写完了很多著作,像《康家小院》、《蓝袍先生》等顶流小说。但他总是不满于此,他想着写一部自己一生都骄傲其中的小说。
于是,《白鹿原》的创作思路就初步形成了。他用两年的时间走遍陕西大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资料等工作。
在1988年,他回到自己老家乡下的一间破屋,关了自己4年的时间,完成了《白鹿原》的创写。
1993年,长篇小说《白鹿原》出版,然后就火得一塌糊涂,于是导演刘进就盯上了这部小说,他当时就断定:“这部小说如果能拍好,绝对会是一部神作。”
终于,在2001年的时候,光中影视签下了《白鹿原》的电视剧改编权,为期三年,但三年都过去了,它还是没有拿到电视剧的立项,但光中影视的Boss并没有放弃,足足坚持努力了9年,《白鹿原》电视剧立项终于拿到了审批。
但是,这部剧虽然拿到了立项,但是由谁来改编就成了十分棘手的问题。《白鹿原》虽然很火,但不是谁都能改编的,因此好多编剧都不敢接,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人。
申捷,他在考虑了很久之后,接下了这部小说的编剧职位,他用了两年的时间,把原著的50万字,硬生生地改成了100多万字的剧本。
剧本准备好了,就该导演了,剧方选中的导演,是“生活在《白鹿原》里的刘进”。因为他也是陕西人,所以拍这种剧会有点内容上的默契。
但刘进接到这个邀请的时候,他拒绝了,理由却是,“怕拍不好对不起父老乡亲。”
但最终说服他的,是总制片人李小飚和张嘉益。
张嘉益和刘进是老乡,都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他告诉刘进剧本非常好,可以先看看,并说自己想要演男主角“白嘉轩”。
张嘉益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针”,刘进最终接了这部戏。
经过长时间的选角和准备,2015年的4月底,《白鹿原》的剧组正式成立,他们先后在陕西、北京、上海和山西等地来回拍摄。
在2016年初的时候杀青,最后在经过一年多的后期处理,这才让大众看到了这部经典神作。
但在《白鹿原》最开始选角的时候,孙红雷为什么没能拿到十分契合的角色?甚至李梦都拍了好几个月了,却突然被换掉?
宁愿重拍,也不让李梦接着演“百灵”,《白鹿原》是飘了还是幕后另有原因。
还有孙红雷,导演最开始想让他来演痞帅痞帅的黑娃,大家一看就知道,孙红雷一定能驾驭黑娃这个角色。
但最终为什么他没有拿到十分契合的剧本呢?这就跟主演张嘉益有关系了。
当时有很多传言,说他的片酬贵,其实不是的。原因竟是孙红雷和张嘉益,俩人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关系。
张嘉益在成名之前,曾有过两段婚史,一位是杜珺,另一位就是演员刘威葳。在张嘉益和刘威葳离婚之后,孙红雷就和刘威葳就有了点感情上的瓜葛,俩人在《征服》的剧中因戏生情。
虽然张嘉益和刘威葳当时已经离婚,但作为男人,心里还是十分抵触的,所以他就坚决拒绝孙红雷进剧组。
除了孙红雷,李梦在剧组中更惨,《白鹿原》剧组都拍了两个半月了,李梦都拍了100多场戏了,但她还是收到了通知:“你演技不行,不适合出演“白灵”这个角色!”
这里边的原因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真的演技不好,有人说李梦演不出“白灵”那种古灵精怪的感觉,有人说李梦在片场大吵大闹,张嘉益忍无可忍,才换掉的她。
也有人说,换上去的孙铱是张嘉益的学生,换掉李梦纯属是为了给孙铱铺路。
但不管这些原因是真是假,李梦都已经与“白灵”无缘了。在李梦后来参加综艺的时候,张纪中突然再次聊到了这个话题。
张纪中一直都是直言不讳的性格,他对着李梦说:“听说你这个人比较难搞哦”!旁边的李诚儒也来了一句:“如果没有跟制片方闹掰了,跟整个剧组闹掰了,谁会轻易换演员啊!?”
李梦听到这些,眼眶瞬间红了,她只能用“我是一个性格有缺陷的人”,来回答两位大人物的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李梦当初把《白鹿原》演完了,也不一定会演砸。
孙铱代替李梦出演后,并没有达到换人的效果,不仅没有把白灵的“灵”演出来,还被观众评为“演得像个傻子”。
在《白鹿原》播出后,评分开播就达到了9.2分,在看了孙铱的“白灵”后,评分就掉到了9分,后来又缓缓掉到了8.8分。
除了主演张嘉益的戏份,《白鹿原》还有没有其他好的桥段呢?答案当然是有了,下边咱就说说《白鹿原》中火爆全网的桥段——“放荡丰满”的田小娥追求黑娃的故事。
清冷俏皮的李沁,凭什么能演活“放荡妩媚”的田小娥?《白鹿原》中最灵魂的部分为什么会删减那么多内容?
刘进导演在谈到选角的时候就说过:“田小娥这个角色一定要极度丰满”。在《白鹿原》还没有播出之前,人们对田小娥的印象,还是性感诱惑的张雨绮,因为她足够美,足够妩媚。
再说到李沁,更多的标签是活泼俏皮,跟“风韵犹存”是半点关系都没有。
但为什么最终选择是李沁呢?答案就是李沁很“真”,在当时那个年代,不像如今社会。所以那个年代的“风情万种”,也不像今天的“性感诱惑”。
李沁的身形不够妩媚,但她学了十几年的昆曲,她把花旦的身姿融入到田小娥的角色中,那小扇子一扇,“风情又不放荡”的感觉立马就有了。
其中有一场戏,田小娥要咬手指,为了拍着一个镜头,李沁把十个指头都咬遍了,最终觉得咬小拇指,是最性感的。
田小娥和黑娃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白鹿原》中最灵魂的部分。因为田小娥身上承载的,是陈忠实对那个年代所有妇女的怜悯。
田小娥就是从旧女性过渡到新女性的关键人物。但在《白鹿原》中,关于田小娥和黑娃的桥段被删减了很多。
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很多露骨内容,所以一直过不了审。这也算是陈忠实老先生的一大遗憾了。
因为他认为,删掉的那些内容,更能表现出那个时代人物的反抗精神,为了撕破封建思想蒙布的束缚,必须得把压抑人性的欲望表现出来。
这些内容也一直过不了审,最终慢慢成为了陈忠实的遗愿。幸运的是,这部分内容在陈忠实离世后没多久就被过审了,我们也有机会可以看到未删减版的《白鹿原》。
《白鹿原》从播出到现在,好评从未断过,他也代表着一代人的经典神作。
对此你怎么看?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吧,关注我,了解更多大剧情冷知识!
《白鹿原》为什么成为年度高分剧?
《白鹿原》一直凭借演员扎实演技、深度剧情、壮丽实景、细节把握,获得了数万豆瓣网友超9分的高分认可。网友“挚爱小贝23”评论称:“白鹿原只是一个侧面,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史,从颠覆腐朽的清政府到建立新中国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以鲜活的农村生活为着眼点,塑造了一个个骨血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人生、对生命、对革命、对时代都值得回味和沉思。”此外,剧中“陕西蹲”、油泼面、原上风光等紧密围绕剧情衍生的话题都引发网友的热议,而“就这、咋嘛、美着哩、对着哩,可不敢”等剧中陕普式方言台词也都成为观众的口头禅,一下子拉近了剧中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这些充满人情味和陕西“土味”的生活化塑造和情节处理让更多观众身陷剧情,难以自拔。
电视剧《白鹿原》的播出已落下帷幕,但社会各界化身“自来水”,对于该剧的讨论仍不绝于耳,业内人士也给予高度肯定。演员宋春丽评价:“编剧改编的好,尊重了陈忠实原作的精神,我认同对蛾子的这种把握,导演好,戏拍的很细,很有历史感,看得出来有想法!有要求!连女演员的小脚缠足的步态都能感觉出来。演员演的好,老戏骨何冰,张嘉译自不必说,年轻的一辈人也一个赛一个,比如白灵,比如黑娃。比如原上的那几个后生们。他们举手投足都是那么回事儿!电视剧版的《白鹿原》是一部认认真真做的戏!真不容易!”
电视剧《白鹿原》获高评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电影为何
首先从篇幅上来说,《白鹿原》这样一部复杂、跨代的作品,电影仅有的一百多分钟很难将其全面表达。而电视剧版本长达85集,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来说,表现原著的余地都很足。
从演员方面来说,其实电影和电视剧的水平是不相上下的。电影版集结了张丰毅、段奕宏、吴刚、刘威和张雨绮等演技派优秀演员;而电视剧的演员阵容,更是由张嘉译、秦海璐、何冰、刘佩琦等老戏骨全盘组成。
从故事构造来看,电视剧版本顺应了年代的进度,从顺时针的方式讲述了那一时期白鹿原上发生的故事。而电影版则从田小娥这个角度出发,引申出其他层面的内容。
我们可以理解电影的叙事方式受到时间等多方面的约束而不得不有所改变,但是王全安选择从田小娥这个角色入手,不免对《白鹿原》这部作品的呈现有失偏颇。
当然,有的电影需要一个点来支撑票房。特别是像《白鹿原》这样严肃的年代剧,更需要能够吸引票房的元素。王全安并不能免俗,选择了田小娥和情欲这样的角度来吸引人眼球,结果不但票房失败,连口碑也没有得到。
相比起电影,电视剧实在是有良心多了。正如某位高人曾经说过的那样,艺术并不是为了满足感官的刺激而存在的。真正的艺术,是让人心灵上有所感悟、认知上有所开拓、价值观上有所升华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