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人都在用的app,下载的app突然停止使用
说起团购,大家平常用得多吗?
疫情期间,社区团购可真的解决了很多人的温饱问题。
但疫情过后,线上线下的货物任我们选购,某些品类的价格甚至比团购更低,还有必要费心费力去搞团购吗?
这里没有否定团购模式的意思,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团购模式在现今真有些“力不从心”了...
今天,老狐在冲浪的时候看到了这么一则新闻——百度糯米发布 APP 下线公告!
这年头 App 下架那是常事,隔壁这 2 年来都关了几十个了,不差这么一个。
但百度糯米的身份,比起其他“杂鱼”,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的特别的...
糯米网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团购网站,比现在“巨无霸”美团,也就晚上线 3 个月而已。
元老级团购网都做不下去,大家知道现在团购模式有多难做了吧...
老狐特地到糯米官网巡游了一遍,发现官网只剩 App 下线的公告,看来是真的玩完了...
根据公告,百度糯米 App 上个月底已经在应用商店下架了,相关服务将会在 2022 年 12 月正式关停。
也就是说,今年我们又送走了一个元老 App ,不知道该开心还是郁闷好。
开心的看,我们又少了一个被坑的风险,但悲观的看,生活服务选择越少,意味着我们能拿到的折扣就越少,吃亏的还是我们消费者...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百度糯米没用过,甚至没听过,自然没啥情怀可言。
但经历过当年“千团大战”的用户,很难不怀念天天吃“霸王餐”的幸福时刻...
在 2010 年团购业务最巅峰的时期,全网至少有 5000 家网站在做团购服务,美团、糯米就是在这个时间点起步的。
然而这么卷的市场,价格战自然是要打到死为止的。
什么 6.6 元电影票、9.9 元卡拉 OK 、19.9 元火锅根本不在话下,只要你肯花时间,同一家店总能找到更低的价格,实现每天“霸王餐”的愿望。
当然补贴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团购网站本就没有变相的途径,在无限制的补贴大战后,最后的下场基本都是亏本倒闭。
能活下来的,就是大家熟悉的 3 巨头,美团、大众点评和糯米网。
这时候的糯米网还不叫百度糯米,糯米网最初是人人旗下团购网站,人人网大家都懂的,当年最火的社交网站,背靠人人网大树,糯米网发展得相当顺利。
在 2011 年,人人公司纽交所上市后,糯米网甚至还成了国内首家 “上市” 的团购网站。
这比什么美团、大众点评前景光明多了...
也正因为糯米网的前景,引来了百度的青睐,2013 年百度斥资 1.6 亿美元收购糯米网 59% 的股权,次年,百度全资收购糯米网,并改名为现在的百度糯米。
虽然现在的百度糯米是倒了,但当时的糯米可谓是百度的拳头产品,李彦宏(百度 CEO)在 2015 年就想着用糯米大干一场,切入火热的生活服务赛道。
他自信的说:“砸 200 亿也得把糯米做好”。甚至还加入了百度 All in 的 AI 技术,开发了菜品智能识别、AI 内容写作、打分测评等功能。
巅峰期,百度糯米有超 2 亿用户!这场 AI 智能生活大戏看似要成了,然而半路还是杀出了个程咬金。
2015 年,李彦宏雄心勃勃的一年,在腾讯的撮合下,美团、大众点评突然宣布合并。
合并之后,美团与大众点评一举占领了 81.26% 的市场份额,而李总的百度糯米市场份额仅为 9.55%,哪怕再砸 200 亿,也不可能在这场团购大战中胜出。
2016 年,面对必败的局面,李彦宏对 O2O 业务的评价为: “不能说完全满意”,“如果真的做不过,就不做,该做的决断也要做”。
而在此之后,百度对糯米的决断就是逐渐降低对糯米的投入,把外卖业务卖给了饿了么,电影业务与爱奇艺资源共享,最终让糯米淡出百度系。
虽然百度糯米死了,但百度并没有丢掉本地生活服务,百度地图 App 除了出行之外,第二大板块就是周边生活服务,功能完全对标美团,确实没百度糯米什么事了...
其实对于用户来说,这些服务在哪家提供根本不重要,只要谁的价格低,服务好,我们就去哪。
但同时,我们也得明白一个道理,无脑补贴的时代已经过去,薅羊毛已经变成“技术活”了,一般人真玩不来。
薅羊毛者,终被反薅...
参考资料:
新京报:百度 200 亿砸 O2O 李彦宏称三年内将砸 200 亿给糯米
百度地图 App
百度糯米官网
新浪科技微博
新浪财经:百度糯米,还是没熬过时间
北京商报:熬过千团大战,12 岁百度糯米难逃关停!网友:有点遗憾,还没用过
编辑:猪肉丸
人人网为啥会死?到底做错了什么?
第一宗罪:产品团队质量太差。人人网上最被疯狂吐槽的功能是什么?
毫无疑问一定是「过往的今天」。这个功能就是在每个用户的右下角会给你一个地方可以查看过往今天朋友们发的照片。这个功能的起初逻辑是很好的,帮助用户发现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同时有可能能回味一下曾经风雨飘摇异或剑拔弩张的过往。但作为一个逻辑正常的人,你如果看到朋友几年前的窘态后你会做什么?去嘲笑?
别逗了,第一时间肯定是去删自己相册里的照片。在除了这个功能以后我就删掉了人人网相册上所有跟我自己有关的照片,而且再也没有传过。事实上这个功能推出以后就明显感觉传照片的人越来越少,每天能看到的照片也都是一些早就不上的僵尸用户的内容。
关于这个功能我见过最厉害的案例是一个女生偶然看到她男朋友的人人上的「过往的今天」显示的是前女友和他的暧昧照……之后的事情就要大尺度分级了。
之所以我认为产品团队差其实并不是他们做了这个功能,毕竟这个时代互联网产品是在试错中前进的,但令人发指的是这个被轮死的功能一直在网站上放了很久很久……类似被吐槽吐到崩溃的产品还有人人小秘书,一直在不停给用户刷着各种垃圾信息,迫使我放弃使用人人网的就是小秘书每天发疯的提醒我「快来用哔哔吧」。 而且事实上从2012年到2014年整个人人网几乎没做什么积极的改动。作为用户最大的感觉像是整个人人网的技术团队在这两年间处于一种瘫痪的状态中。在我记忆中接触的人人网员工在这家其实并不算太大的互联网公司处于一种「自动巡航」的状态前进,然而在我们的印象里这是中石油这种公司才能干出来的事情。
12年和13年因为工作问题曾经接触过人人网的几个团队,管理人员明确要回扣这事我就不说了,只是说我当时偶尔问过一次他们的产品经理,问他你产品都没有迭代没事吗?我至今记得他给我的回答是「反正老板不说就这样用着呗。」
我今年看过最大的笑话就是一家曾经平台级的社交网络公司把自己 App 搞成美拍和照片分享了。
第二宗罪:运营团队质量太差。
人人网的运营几乎是我见过整个互联网圈子里面烂的最令人发指的。
有网民总结了一个人人网八大俗,分别为:
生活常识化妆技, 十二星座小秘密;
不看后悔成功录, 论文大全雅思题。
恋爱金句传送门, 男默女泪蛋疼文;
读到哪句心痛了? 不顶不是中国人。
有可能人人网的运营团队很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因为多数国内的社交网站最后都要被这些内容所填充,但是,但凡被这些内容所填充的网站一定不会活太久,或者早已远离高光的时刻。因为一是这些信息受众太广,对于个体来说价值很低,容易引起用户的 Timline 信噪比过低,二是这些内容在各个网站上重复度太高,缺乏吸引力。我们看人人网的编辑做了些什么?
在热门里面疯狂的推荐这八大俗,兴致勃勃的推荐了好几年。再好的内容也要被这些东西给冲淡,最后冲的没脾气实在不想上了。
用户喜欢看这些,但不代表一直看这些就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像超市很多商品其实根本没人买但是货架也要必须有陈列一样。
第三宗罪:转型和定位失败。
2009年7月,陈一舟不满足于只是一个针对学生的社交网站,将校内网改名人人网,并且用户群体开始针对更多的大众群体。如果清楚人人网历史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人人网的一次涅磐重生,「人人网」三个字应该是陈一舟多年来的痛。
校内到人人的转型从开始就注定失败。
转型的思路和 Facebook 转型一样很清晰,就是有些人毕业走出学校后,因为这些人的带动人人可以成为一个大而全社交网络产品,但人人忽视了三个问题:
1. 中国当时偏职业化的已经有了开心网,要让人从开心网跳过来的难度绝对不低。(当然,最后的胜者是执行力更强的微博。)
2. 一面在考虑做受众面更广的产品,一面在不停推低龄内容和明显针对学生群体的游戏。
3.缺少在校园群体上的功能提升,间接伤害了作为学生群体的老用户。 结果就是既没有吸引来社会上更广阔的用户,还丢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学生群体。
第四宗罪:移动化的彻底失败。
1.人人网移动化战略进行的本身就不算太早,而且开头就遇到了两个非常大的问题: 校内开始就是抄袭 Facebook,但随着用户使用整个网站的逻辑和用户习惯和 Facebook已经有明显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人人网的 App 直接原封抄了 Facebook,结果就是用户体验近乎于毛骨悚然的差。
2.在后期几次大更新稍微挽回了一点颜面,但无奈依然缺乏移动血统,思路依然是一窝蜂的把 Web 的功能往 App 里面塞(在很长的时间里其实 Facebook 也是相同的情况,所以我认为这个期间其实就是在借鉴 Facebook 的思路而已,但产品完成度上 Facebook 是完胜的,至少没有人人那么多 Bug)。
总结下来就是,一系列没有逻辑的决策加上执行力的极端低下造成了人人网今天的窘境,就像是一直在走一条没有出口的迷宫。
滴滴被团灭?旗下25款App都被下架了!
滴滴被团灭?旗下25款App都被下架了!
滴滴被团灭?旗下25款App都被下架了! 本以为只是下架了滴滴出行,结果9日晚间,直接来了一个“团灭”!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上述25款App
滴滴被团灭?旗下25款App都被下架了!1本以为只是下架了滴滴出行,结果9日晚间,直接来了一个“团灭”!
据国家网信办9日消息,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列表附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上述25款App,要求相关运营者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各网站、平台不得为“滴滴出行”和“滴滴企业版”等上述25款已在应用商店下架的App提供访问和下载服务。
消息一出,本来大涨超8%的滴滴,股价瞬间跳水。截至发稿,滴滴的股价涨超3%左右、
停止新用户注册、App下架,刚刚上市的滴滴遭遇今年以来最强监管。
美国东部时间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没有其他公司敲钟鸣锣的热闹仪式,滴滴上市显得格外低调。
北京时间7月2日,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受此影响,7月2日,滴滴在美股盘前跳水,股价一度跌去10%。
两日后,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滴滴出行”App又在应用商店被下架。那天滴滴的股价崩了20%。
目前,在国内网约车出行领域,滴滴处于绝对的“领导者地位”。交通运输部2020年11月披露的全国各网约车平台的订单量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共有8个平台月订单总量超过100万,分别是滴滴出行、曹操专车、T3出行、万顺叫车、美团打车、首汽约车、享道出行、花小猪出行,总订单量达到了6.24亿单。
其中,滴滴出行月订单量为5.62亿,其新推出的平台花小猪出行月订单量320万,两者订单量合计占总订单量的90.58%。滴滴招股书则提到,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滴滴年活跃用户数为4.93亿。截至2021年一季度,平台上平均月活用户数为1.56亿。
滴滴被团灭?旗下25款App都被下架了!2实际上自从滴滴悄无声息的赴美上市后,出现的很多异常举动令人怀疑。对此有用户质疑,滴滴选择偷偷的在美国上市,是否就意味着会将在中国掌握的数据打包给美国,也就是说我国国内的很多数据是否已经暴露给美国,存在着泄露的`风险。这一猜疑在之后两天里,得到网友的支持,后续滴滴出行副总裁在社交平台上解释:把数据打包送给美国纯属造谣,中国企业不会做这种事。
但奇怪的是,在随后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我国网信办发布通知,文章中写道:根据举报,相关部门已经核实滴滴出行存在着违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对滴滴出行处于全面下架。
紧接着网信办发布了一份对滴滴出行企业的网络信息审查,而这个审查足以看到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因为在本次通告中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涉及了“国家安全”,正常情况下,一个软件即使出现了用户体验问题,最严重不过是“用户隐私”问题,并不会涉及到国家层面。有网友分析,国家很可能是对网络上口口相传关于滴滴打包给美国的类似事情进行调查。
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截止到第一季度末,滴滴共拥有3.77亿活跃账户,每个月使用滴滴出行用户达到1.56亿。这就意味着,这些使用滴滴出行的用户个人信息已经泄露。国家很多特殊人员,比如重大科研人员以及科学家,甚至是相关单位的重要领导,他们的数据可能都已经出现了泄露。
如果数据被美掌握意味着什么
有网友会问,这些仅仅只是基础数据,泄露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实际上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只要掌握全国数亿活跃用户的数据,完全可以分析出任何想要得到的信息。
比如说,根据全国滴滴订单,可以了解到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理论上来看,滴滴司机、订单、单价最高的地方应该就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而在一个城市的滴滴打车集中区域,就可能是这个城市最为核心的地区。
根据这种运力热力图,还能够看到一个城市的真空地带,这类地区一般都是地区政府或者是地区部队驻扎地点,由此关键的军事数据就彻底被曝光给了美国。
根据一些已知身份的关键人员,根据路线图也能分析出他澳门日常的生活轨迹,比如说一些高科技科研人员,根据他们的行动路线就能得知研究所的具体位置,这样一般人基本上都无法规避滴滴公司的渗透,除非是有着硬性规定。
所有人可能会暴露在美监控中
其实大家在看谍战片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情报人员都会有跟踪、监视以及监听等情节,而如果美国拿到滴滴所有数据的话,就能了解到所有情报需要的东西。如今全球性的互联网后台都能够数据控制,也可以视为一种电子化世界的主权。如果美国掌握了滴滴所有关键性数据,那么我国无异于失去了另外领域的主权,美国完全可以使用各种方式规避中国的军事防备力量,对中国形成新的打击。换句话说,在古代能够掌握敌军地理位置的一方,总能根据地方定位调整战局以此占领上风。如果数据真实被美国掌握,那么中国境内所有地区和人民都可能暴露在美国的监控之中。
无论滴滴数据泄露的这件事是否真是发生,实际上也是给国内所有互联网公司一个提醒,作为一个中国企业,不应该受到美国资本主义的影响,致使整个国家和人民陷入危险之中。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中,希望能够迎来一个好的结果,并且给滴滴手机个人信息问题处以妥善的处罚。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