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夜路跑隔壁村都要去蹭的电视剧你看过几部

时间:2022-10-09 17:16:26阅读:2194
无论是《西游记》、《还珠格格》,还是《射雕英雄传》、《封神榜》,这些霸屏的经典电视剧,仿佛校门口的小摊贩,掐着孩子们的日子开播,这些永远不老的电视角色陪着孩子长大,如今再回头看到孙悟空,或许就看到儿时…

无论是《西游记》、《还珠格格》,还是《射雕英雄传》、《封神榜》,这些霸屏的经典电视剧,仿佛校门口的小摊贩,掐着孩子们的日子开播,这些永远不老的电视角色陪着孩子长大,如今再回头看到孙悟空,或许就看到儿时,拿着擀面杖,把鸡当妖怪,撵它撵地一地鸡毛的场景。

那些年,你又看过哪些让你记忆犹新的电视剧呢?

梁永刚 | 文

7月就要结束,对学生党来说,正是暑期最惬意的时候,他们正享受着多样现代化的娱乐,而对于70后的我来说,没有电脑、手机,那些年暑假最爱干的事情,就莫过于在电视机前追剧了。

我想,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大概很多人都会记起, 那个趴在电视机前的、小小的自己吧……

走东家串西家

看个电视像做贼一样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出生在豫中平原一个叫做梁庄的偏僻小村,在我童年记忆中,电视机,可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当时整个村子,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想看电视得跨半个村子,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村上才有7、8户人家买了电视,想“蹭”电视就方便多了。

那时,我可是一个十足的电视迷,自己家没有电视,偏偏嗜电视如命。每天晚上喝罢汤,就往大街上转悠,找寻能“蹭”电视的人家。

我一家家探访,在有电视的人家贴着门听,听听是不是电视响着,看个电视跟做贼一般。

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暑假,有一次,我到屋后三叔家看电视,看的是《恐龙特急克塞号》,日本的科幻电视剧。

刚开始,屋子里还坐着一大堆人,后来时间晚了,大人们陆陆续续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小孩。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看,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最后屋里只剩下了我一人,三婶早早睡了,三叔一向对我很亲,不忍心撵我走,只好一边打盹一边陪我。

当我终于把一集电视看完时,回头一看,三叔已经歪在椅子上鼾声四起,我满脸愧疚地推醒三叔,三叔愣怔了一下说:“刚啊,大门给你留着缝呢,改天再来看啊。”

在街上“蹭”电视,还让三叔如此辛劳,当时我心里就暗暗发誓,等长大有钱了,一定要买一台大大的电视,想看啥看啥,想看多长时间看多长时间。

不幸遇到停电

就算走夜路、去外村也要看电视

过去老家村上的电网不稳定,三天两头就停电,一停就是好几天,那些有电视瘾的人受不住,跑再远的路也要去看,如今想来,我已经记不清去外村看了多少回电视了。

记得有一年暑假,电视上热播香港武打片《霍元甲》,他幼时体弱、偷学武功,最后打败俄国大力士,被日本人毒死,霍元甲传奇的一生让观众们叹为观止。

有一天晚上,一屋子人看《霍元甲》,早不停电,晚不停电,偏偏正在兴头,停了。

屋里顿时漆黑一片,怨声四起,那种感觉,真是煮熟的鸭子都到嘴边—飞了,别提多不痛快了。

小伙子们当然不甘心,不知谁说了一声“咱去其他庄上瞅瞅,兴许人家有电呢”,此言一出,呼呼啦啦站出来一大片人。

当时我也就是七八岁,傻乎乎地跟在他们屁股后,沿着坑洼的土路朝村外走,出村没多远,有同伴开了腔:“不中啊,你看整个村子都是黑洞洞的,八成他们也停电了。”

听到这,有人泄气了,想打道回府,但更多的人坚持继续“开路”,被电视冲昏头脑的我,当然也跟着大部队。

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大概走到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附近,一大片亮光就在眼前!一帮人来不及高兴,就迅速找了一户正看电视的人家,说明来意后,乖乖站后面看。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人家一看这帮小伙子那么远来,就笑脸相迎,分外热情。

不一会,电视上就出现了“再见”。

即便如此,大家的兴头丝毫没有下降,回去的路上有说有笑,议论故事情节,评论演员的风采。

走着走着,不知道谁大喊了一句“看,那边有鬼火”,我打个激灵,抬头看去,前方不远处有点点火光在飘荡,吓得队伍前的人拔腿就跑,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在后面跟着跑,生怕被鬼火追上。

一口气跑了二里地,到了村头,几户人家的狗正汪汪乱叫,顺着熟稔的犬吠声,惊魂未定的我终于摸到了家。

一群人走夜路还有照应,但是一个人走那可真考验胆量了。

有次我看完《庚娘》,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当时电视里播的是庚娘吓死盗墓贼的故事,一个棺材“嘭”地一声从坟墓里竖起来,别提多吓人了。

回去的路上我心里一直想着那个画面,就总感觉身后有人跟着我,有的时候鼓起勇气,一回头啥也没有,再回过头来更害怕了。

平时抬脚就到的一段路,那晚变得格外漫长。

快到家时,路边的一根树枝碰了我一下,我吓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急忙跑回家,蒙上单子,双腿打颤,牙齿哒哒直响。

电视剧创造了我人生几宗“最”

成为抹不去的儿时回忆

如今,现在的电视剧也看了不少,但始终没能找到儿时的感觉,那些年的电视剧就像有魔力一般,把人深深迷住。

从《霍元甲》、《陈真》、《上海滩》、《射雕英雄传》,到《西游记》、《封神榜》、《庚娘》、《八仙过海》,再到后来的《乌龙山剿匪记》、《新白娘子传奇》、《包青天》、《戏说乾隆》、《渴望》、《星星知我心》,这些电视剧,我一个都没错过。

如今想来,我应该感恩那些年暑假里播出的精彩纷呈的电视连续剧,荧屏上的一扇扇窗口,给我打开了多彩世界的大门,陪伴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寂寥时光,也创下了不少与电视剧有关的人生之最。

譬如,《西游记》我看了不下20遍,是我看过遍数最多的电视剧,几乎每个暑假,电视上都要播这部片子,师徒四人也成为我童年印象最深的电视角色。

为了准时看到电视剧,还没到播放时间,孩子们就早早搬着凳子坐在电视机前,在欣喜又焦灼的等待中,电视画面突然切换到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随着一块巨石崩裂炸开,一只猴子“噌”的一下弹出窜入云端,伴着“噔噔噔噔噔噔噔”的电音,《西游记》就开始了。

再如,《海灯法师》是我一晚上看集数最多的电视剧。

初中一年级那年暑假,地方台正热播《海灯法师》,每天晚上只播放三集。一天晚上我去邻居家看完三集,正准备回家,还没走到大门口,屋里传出了一片欢呼声,原来是播出了第四集。

我一阵狂喜,回到屋里坐地上继续看,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四集往后竟一发不可收,一集又一集,那天晚上整整播放了十集!

海灯法师

将近三十年过去了,回想起那天晚上十集连放的情景,我仍然无法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乡村少有的不眠夜、狂欢夜,注定让我刻骨铭心。

直到长大参加工作后,和一位同龄的朋友无意中聊起了这桩陈年旧事,没想到他也记忆犹新,兴奋不已。

他还告诉我,据说当年播放该剧的工作人员也是个电视迷,看了一集还想看下一集,就这样稀里糊涂连播十集。

毕竟是快三十年的旧事了,物非人也非,朋友这一说法孰真孰假,已无从考证,都已经掩进了岁月深处。

(图片来自网络)

暴露年龄的时刻来了

留言告诉我们

你印象中

那些称霸暑假荧屏的电视剧是哪个?

作者简介

梁永刚,男,1977年生,河南平顶山人,散文作品《风吹过村庄》2016年4月入围首届浩然文学奖,现供职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走夜路跑隔壁村都要去蹭的电视剧你看过几部

说出一部电视剧,证明你已经不年轻?

《乌龙山剿匪记》

印象最深的便是田大榜抓狗,接下来就是,村里出了个追风,不,追狗少年,那是见狗就追啊!说来也巧,狗是真怕追的,不管多恶的,都是撒腿就跑!

我看的时候是九岁吧,89年,那时没卫星电视,要到晚上7点才有得看,微波台转信号,电视是旋转换频道的黑白电视。先是新闻联播,然后是本省新闻,大约8点才有电视剧看,而且就两集。看完了意犹未尽,再和哥哥演一下。

“河里有水蛤蟆叫,叫的大家心里闹,抓他几只下酒肴,咕呱,全跑了”,房书安这句唱词是小时候晚上放学回家在河边走夜路时大声唱着给自己壮胆的神曲,听过的应该知道我说的是《白眉大侠》了吧,怎么样,这电视剧够老了吧,那时候电视还是个稀罕物件,放学回家会有很多人围在我家院子里看电视。电视摆在两张桌子拼成的高台上,14寸黑白带来的观影感受应该不比现在电影院的感觉差。

电视剧改编自单田芳老师评书的同名小说,讲述故事主人公徐良也就是白眉大侠等各路大侠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故事。

主演赵恒煊,秦川,李婷,邢岷山,宋琰亭,还有现在来说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位———张子健

,估计很多人不记得他扮演过谁了,剧中演的是紫面金刚,跟白眉大侠是死对头,最后自杀而死。

这部剧跟同期的《甘十九妹》一起火爆荧幕,也引领了挺长一段时期的武侠风潮,张子健还是《甘十九妹》男一号。对此,元芳你怎么看?

70后的人马上奔五了,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感觉自己真的老了。在70年代,村没有电,晚上都是点着小煤油灯,大人卷上一袋烟,聊天到深夜,我们小孩子也是围着他们,一起听他们讲故事,具体讲的啥,也没有什么记忆了。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附近的村上架起了电线,用上了电,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买台黑白电视机,我们几个小伙伴晚上跑上几里夜路去看电视剧。记得看最早的电视剧也就是《霍元甲》,一晚上播出两集,非常热闹。

电视机主人非常好,把院子里放张桌子,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让大家看。当时的电还不正常,经常晚上停电,再来电一集电视剧过去了,感觉非常遗憾。

《霍元甲》演结束后接着又是《陈真》,每天跑几里路看电视剧,回到家里已经半夜了。我们村1985年才用上电,邻居家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每天晚上吃了晚饭就跑去看,一直看到深夜,什么《渴望》啦,《便衣警察》反正很多经典电视剧,自己已经记不清了,再后来就是《西游记》,看过这些电视剧的人恐怕都已经老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并且还都是智能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点开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智能手机的出现,如果不办公,电脑也面临着淘汰。 科技 发展越来越快,电子信息时代带动了经济发展,可我们70后也慢慢的老去了。
天蚕变》系列
记忆看过的第一部港剧,这部比我还年长的剧至今还记得些剧情。本剧播出于1979年,我是80后,所以看的是重播,小县城的地方台,每天中午12点播出两集,那时候我家还没有电视,所以每天中午我就端着小板凳去职工俱乐部占个好位置,那时候的职工俱乐部是个好地方啊,不只是看电视,还提供象棋,扑克牌,乒乓球什么的,我一天的时间基本上都在里面玩。一台21英寸的电视机前可以坐上百来人,没好位置啥都看不见,每当片头曲响起来就自然进入状态,嘴里还模仿着神功打出去的声音,piu,biu,qui等等。

本剧也锻炼出我吃饭的速度,我家以前在厂区大院,家里不做饭,都是去伙食团打饭吃,每天的开饭时间是11点30,所以我必须很快吃饭饭,回到家端上小板凳赶到俱乐部,本来俱乐部给职工们提供了长条板凳,可我是小孩嘛,可以自己带小板凳坐在前面。
小时候一直不明白,长大后才懂得云飞扬乐观的态度,虽然一直是如此苦逼,很小的时候娘就死了,被爹抛弃,被同门各种欺负,但是从未放弃生活,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徐少强的云飞扬简直帅炸了,可惜后来自己作死,收了TVB的钱完失踪,弄的亚视没办法只有换主角,生生弄出一个换脸出来,徐少强也因为本次事件后只能演配角和大反派。
您好,我是潇湘!

《渴望》,记忆中比较老的电视剧了,那时候家里刚刚换了彩电,周围邻居一到晚上都来我家看电视,家里很小,很多人就靠墙站着,有的阿姨带了瓜子,等他们走了我就负责扫地,满地的瓜子皮。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凯丽扮演的刘慧芳,怎么那么苦啊,她老是穿着一件白衬衫,衬衫应该是“的确良”做的吧,还有那个王沪生都不记得长什么样子了,就记得当时看特别烦人,到时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宋大成印象深刻,当年流行一句话“娶妻当如刘慧芳,嫁夫当为宋大成”。

小时候以为凯丽是外国人,后来知道本名叫张凯丽,现在已经国民妈妈级的演员了;李雪健老师演的《焦裕禄》《少帅》《嘿!老头》都特别好。
87版《红楼梦》的红楼梦也特别好看,看的时候其实一点都没看懂,但是好多人物就是印象深刻,像宝玉、黛玉、宝钗、凤姐、贾母、刘姥姥等都演的特好,尤其后来读《红楼梦》一书时,这是一部历尽悲欢离和、世态炎凉的故事,这一版拍的真不错,特意下载下来没事看看。
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令我终生难忘。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叔叔家买了一台日本产14英寸黑白电视机。当时电视可是一个稀罕物。一时轰动了全村。

每当晚饭后,左邻右舍都会来我叔叔家蹭电视。地上、炕上、窗台上都挤满了人。实在挤不下小孩儿就坐在大人的身上。

那时候我正值青春少年。每天晚饭后我都早早地来到叔叔家,抢占最佳位置。

当时只有中央电视台一个频道。电视台放什么人们只能看什么。

我最早看到的电视剧是日本青春偶像连续剧,名字叫做《排球女将》。这部电视剧共有71集,大大的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电影从来没有如此之长。

该剧讲述了一群女学生,为了参加奥运会排球比赛而努力拼搏的故事。

剧中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小鹿纯子。纯子自幼与父亲相依为命,为了实现母亲参加奥运会排球比赛的遗愿,加入了由父亲任教练的校园排球队。

在近乎严酷的训练下,小鹿纯子显露出了优异的排球天赋。

在一次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中,小鹿纯子脚部严重受伤。康复后小鹿纯子练就了大力扣球“晴空霹雳”绝技。

后来小鹿纯子和好友由加双双入选国家女排。不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国家队高手如云,人才济济。“晴空霹雳”很快被他人破解。

困境中纯子和好友由加产生了友情危机。

后经众人努力重归于好。两人密切配合,练成了“幻影旋风”无敌神技。谁知天不遂人愿,就在小鹿纯子梦想即将成真之时,好友由加不幸病逝。

小鹿纯子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她擦干泪水,将悲痛化为力量,更加努力的去拼搏。

小鹿纯子那坚韧不拔、奋发拼搏、活力四射的青春个性深深地感染着我。小鹿纯子聪慧、活泼、甜美的形象成为我青春的偶像。

剧中的原声主题曲《青春在拼搏中燃烧》,曲调高亢优美。歌词大意是:

痛苦和悲伤向我袭来,青春在球场中拼搏。胜利的旗帜迎风飘扬,青春之火熊熊燃烧。……

近40年光阴已经匆匆离去。时光荏苒,乌丝已经染上了白霜,我的青春已经不再。

每当回想起《排球女将》中的情节,我浑身就会充满青春般的活力,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66年出生的我,大约13、4岁时,应该在1980年吧,我爸是一名有初中文化、自行车有2个铃铛的(比较拽的)、年轻的大队(村)干部,托人找关系从上海买了台十二吋的黑白申视机。正赶上徐小明导演,由黄元申、梁小龙、米雪主演的《霍元甲》,每天二集,应为看的人太多,电视机

走夜路跑隔壁村都要去蹭的电视剧你看过几部

我去看电视的那家女儿跟了个黑社会头头

有天,听村里人议论一条爆炸新闻:我们经常去看电视的那个老李家大女儿,是跟了个黑社会头头的!

那时候电视还是稀罕的东西,第一次是课本上见到的!

课本上见到的东西多了去了,我也不当真!

反正考试要考的名字就去背背吧!老师要我们背,不能反抗的呀!

有年暑假,好像三年级吧,晚上敢出门的应该有10岁了,太小的时候应该是不敢走夜路的,那时候妈妈敢放我走了。我经常跟比我大俩岁的堂哥一起,跑一里路到俩里路,去别的村到处找外面有那种特殊的声音(普通话),去看电视。当然之前是听说过那里是有电视的人家,不是瞎跑的。有天堂哥说:隔壁村老李家有了一台电视。

啊,太高兴了,因为老李家比其他的人家近。

农村到处都是水塘、河沟。

那个水塘都是连着田地的,塘周围的田埂很窄的,还有缺口放水用的。

晚上眼神不好踩到缺口或者遇上天阴下雨打滑(晚上可想而知多危险),时不时有摔倒的。幸运的是栽倒进田里,大不了糊一身泥巴。不幸运的一不小心就一头扎进塘里去了,然后......,没有然后了, 有人看到你就得救了,没有人看到就欧了。好多孩子大白天的也都这样欧了。可怜的灵魂在天堂上要原谅我是无心的。

再大的危险也挡不住我们看电视的兴头。

农村人嘛没文化,没有什么娱乐,经历也少。晚上除了说鬼的故事以外,再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了。 那时候还挺封建的,小孩子不该知道的事情,大人一般不会当面说的。所以小孩子就知道鬼鬼鬼....

晚上吃好了饭,大伙儿跟看电影一样的,一窝蜂跑去看!

我也不例外,多稀罕的东西啊!匆匆忙忙的吃完了,把饭碗往锅里一扔,就跟他们屁股后面跑。我妈喊我洗脸,我都不理她。看完了回来再洗脸洗脚上床睡觉吧,哦,还有洗屁股,我们是讲卫生的人!
老李直接把电视搬出来放在门口,面朝外面。

有人住的近,自己带个板凳坐在前面,主人家板凳不多,差不多已经全部奉献出来了!后来的都站在那里看!有啥关系嘛!能看都不错了!

第一次(不记得是不是在老李家还是别处)看到那个东西,小小的,当然第一次见到是不知道分辨大小的,没有比较,只觉得壮观,那玩意里面有人出来说话了!哇塞!太神奇了,终于,课本上的东西变成了活的了!

那个时候没有广告。看过的电视剧有~血疑(年代对不对啊?真不记得了!),算是出名的,还有很多记不得名字的好像都是日本的,还有猫啊、狗啊、老鼠啊的动画片,似乎没有看到中国的。

中国的电影倒是在电影院和露天的稻床看到过几部:为什么要生我、陆路虎(是人物音,片名不知道)、泉水叮咚、黄山来的姑娘.........。

记忆太零散了,一幅幅画面飘过,不知道怎么连贯,实在凑不齐。懒得百度,凑合看了。

据说老李那个电视是女婿买给他家的。据说女婿很有钱,据说........

但是谁也没有见过据说的那个女婿。

直到有天传出来说他那个女婿是黑社会的。

虽然我不知道那是个什么社会,但是看他们神神秘秘的谈论的神色,觉得应该比较黑吧!不是什么好事情!

管他什么社会的,只要有电视看对吧。

对对对,来来来,继续看电视。

每天都看到“再见”,滋滋啦啦的雪花点出来。

暑假嘛,第二天不要上学的。

农村夏天(哪天都是)睡到七点已经很大太阳了。

天天被妈妈骂起来的。

起来目的:看住弟弟妹妹,不要给水淹死了。

门前就是一个大塘。

就我还能看得住他们?

他们一不留神就跑了,跑就跑吧,我自己玩自己的吧。

有天我妹妹被人从塘里救出来了,没有死,抖几下吐了几口泥巴水又下地乱蹦了。又不是我推的,不管我的事啊,妈妈没有打我(哪天想完整了写几个掉粪坑的故事吧)。

有天我带家里俩个小鬼跟小伙伴在村南头玩爬树、找鸟蛋、吃蜂蜜。

我们村东一片西一片的,四五处都是一个村。

突然我看到远处老李女儿跟几个男男女女的从塘埂上走来了。

妈呀,黑社会来了!好怕。

我只认得老李女儿,其他的人一个不认识,有一个跟她并排走的,穿的特别神气的男人,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那个黑社会了。

只见老李女儿穿了一件灰色的长衣服,超过屁股快到膝盖了,跟电视里面一样的。我们平时的衣服都在屁股上面,她好有钱啊,衣服做那么长的。

再往下看,她脚上穿了双皮鞋(忘了颜色了,估计是黑的,那个时候只有黑色的棕色的红色的,红色的一般人不穿吧。)。

我是一个有点见识的人,我认识皮鞋,因为我爸爸也有。

然后我低头看看我自己的鞋子:小红花布鞋。我妈妈用过年做衣服裁下来的碎布做的。我(10岁知道害羞了)很不好意思的,把左脚藏到右脚后面,不行,再把右脚藏到左脚后面,还不行,算了,她已经来了,我随便藏一只吧,丢一只脚的脸总比俩只都丢的好吧!

老李女儿摸摸我乱糟糟的头。我豁牙扭齿的、鼻涕拉糊的仰起头对她笑笑。她也对我笑,好美。她又碰碰其他小朋友头。

然后那个黑社会跟同来的一个女的说给我们几颗糖,每个人都有一俩颗。

我紧紧的攥着手里的糖,看着他们走远了。

对呀,我怎么没有害怕?那个黑社会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可怕嘛,我甚至感觉他有点威武!

我当时想,长大了也要找个黑社会的人。叫他给我家里买电视和糖。后来真大了点,我丢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我经常照镜子梳妆打扮发呆:黑社会要我过去当什么呢?压寨夫人(还必须跟老李女儿那样的容貌才行)?母夜叉(不够凶也没有武功)?...........

算了,不去就不去黑社会了吧。早点洗洗睡吧,明天早上还要起早给儿子做饭呢!做的不好吃,他就非常的生气!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