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115师有几个团,八路军115师团长

时间:2022-10-09 08:24:07阅读:2604
作者:相忘于江湖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抗日战争的斗争,是异常残酷的。115师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中的王牌,下辖2个旅5个团,总兵力1.5万多人,比120师、129师都要多。1937年9月25日,也是115师首战平…

作者:相忘于江湖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抗日战争的斗争,是异常残酷的。

115师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中的王牌,下辖2个旅5个团,总兵力1.5万多人,比120师、129师都要多。1937年9月25日,也是115师首战平型关取得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11月,八路军第115师第一次大规模分兵,主力一分为三:

一部分,徐海东的344旅划归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配合129师转战正太铁路沿线;一部分,林彪、罗荣桓的115师师部和343旅,转战山西西南的吕梁和临汾地区;一部分,副师长聂荣臻率115师师直部队独立团、骑兵营等,留在山西东北部五台山开展敌后斗争,后来进入河北开辟晋察冀根据地。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划归八路军总部的344旅,在1938年前三个月的事儿。

344旅强将如云,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在1955年都被授予大将军衔。要知道,八路军3个师6个旅,也不过出了三个大将。除了徐、黄,另外一人,就是129师被日本人“特别关照”的“专打386旅”旅长陈赓。

129师386旅旅长陈赓(中)

可是,抗日战争进入1938年,115师和344旅经历了异常残酷的三个月,一些干部在血与火的对敌斗争中出现了两极分化,大浪淘沙,八路军一个团长牺牲一个不辞而别,两个副团长脱颖而出。

1、陈锦绣:第一个牺牲的八路军团长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115师344旅随129师主力南下,创建晋冀豫根据地。不久,344旅在原来来两个团一个营的基础上增编了一个689团,以688团副团长韩先楚担任团长,康志强为政委。

1938年1月初,115师344旅奉命开往正太路以北盂县、平山、获鹿、井陉、正定一线,展开敌后游击战争。344旅687团在团长张绍东指挥下,在盂县牛村同日军打了一场运动战,歼灭一部分日军,自己伤亡也很大。紧接着,688团在团长陈锦秀指挥下,到河北省平山县温塘洪子店伏击500日军。

陈锦绣是河南固始县人,参加了鄂豫皖、鄂豫陕反围剿和红25军长征。

344旅长徐海东生病,这一场战斗由政委黄克诚指挥,按照计划是歼灭500名日军,1938年1月22日,伏击战打响,但部队没有配合好,伏击战打成了遭遇战,日军派出五六百名援兵支援。

战斗非常激烈,日军火力猛烈,加上人数众多,688团很快处于下风。面对不利形势,团长陈锦绣抵近前线指挥,日军援兵携带有重炮,侦察到了688团指挥部位置,向688团阵地猛轰。

由于八路军缺乏躲避日军大炮的经验,遭到重大伤亡,团长陈锦绣和一营营长刘国清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连遗体都没能找到。陈锦绣是八路军牺牲的第一位团长,参照副团长韩先楚、政治部主任刘震,以及其他同级别团长如黄永胜、杨得志,副团长杨勇等,陈锦秀1955年授衔应是上将级别。

陈锦秀牺牲以后,688团很长一段时间没配团长,过了一段时间,旅长徐海东点名向八路军总部要韦杰接任团长。韦杰是原来红十五军团75师的师长,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是朱老总的“御林军”,人称“朱德警卫团”。688团的老底子是红军第75师,韦杰算是回到了老部队。

2、师参谋长周昆:携款3万元不辞而别

1938年2月,115师出了一件惊天大事:老井冈、师参谋长周昆不辞而别。

周昆,原名周绪昆,1902年出生在湖南平江。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参加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先后担任过任红一军团12军34师师长,红四军11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十师师长,红二十一师师长,红军大学代校长,红八军团军团长……

长征到达陕北,周昆担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和红军学校校长,抗战爆发后任115师参谋长。

开国中将王秉璋的回忆录,大致说了一下周昆事件的过程。115师参谋长周昆到八路军总部去开会,顺便领取了6万元军费。路上,他给警卫员一个布包,让他带回115师师部,自己借口有事离开了。

警卫员回到师部,将小布包转给了115师作战科长王秉璋。王秉璋打开布包发现是3万元,另外有3万被周昆拿走了。至于周昆的下落,一直有不同说法。

一说周昆潜逃回了湖南老家平江,回归普通老百姓,再也没有离开。建国后组织调查,也证实了他没有参加过任何敌人组织,也没有其它不当行为,也就是说周昆当年潜逃的动机,并非叛变。

还有一种说法,周昆到瑞士成了资本家,或者是和资本家的闺女结了婚,云云。

传说没有任何依据,但当时周昆携款离队的后果很严重。资料记载,师长林彪听说这件事以后,很长时间不能释怀。除了长时间倒坐在椅子上研究地图,有时候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这也为不久后的负伤埋下了隐患。

【1937年4月28日红大一期一科留延安同学合影。1排左起:莫文骅、刘亚楼、罗瑞卿、朱德、张树才、邓飞、杨立三;2排左起:边章武、张爱萍、谭冠三、林彪、周昆、杜理卿、罗荣桓、苏振华、贺晋年、张达志、谭政、宋裕和】

3、张绍东、蓝国清:叛变后下落不明

周昆出走事件余波未平,344旅687团的团长和团参谋长又出事了。

1938年2月底,日军大扫荡已经出现了很多苗头,当时暂归八路军总部指挥的344旅,下属两个团687团和688团向八路军总部和129师靠拢,准备协助129师主力打破日军的大扫荡。

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687团团长张绍东和团参谋长蓝国清,拖枪逃跑了。

张绍东,1907年生于陕西,也有说是湖北红安,当然两个地方都不愿意认他。1930年参加红军,担任过红15军团73师师长,深受军团长徐海东器重,也是培养对象之一,根正苗红前途无量。

蓝国清(一说蓝国卿)出生于1911年,又名兰明清,湖南(一说广西)人。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曾任红3军团排长、连长、营长,4师11团参谋长,陕甘支队2纵队11大队参谋长。

到达陕北后,蓝国清任红15军团参谋、第73师参谋长。抗战开始后,任344旅第687团参谋长。

在参谋长蓝国清的影响下,张绍东沾染上了贪图享受的恶习,两个人还打着“打土豪”的旗号中饱私囊,后来张绍东跟一个地主的女儿勾搭在一起,引发了很多议论。

很快,344旅接到了战士和群众的举报,准备对687团进行整顿。听到风声的张绍东和兰国清,三十六计走为上,决定投奔蒋军。为了交“投名状”,张绍东以团长名义,哄骗一些营连级干部和战士一起出走。但半道上得知真相的官兵,大多数人回到了部队,张绍东和蓝国清只带了少数人走。

但张绍东毕竟是一团之长,还是344旅的第一团,旅长徐海东气得当场吐血,病情加重。

八路军一个团长和团参谋长出逃,造成了恶劣影响。1938年3月中旬,344旅到达武乡县,朱老总亲临对687团进行整顿,检讨教训肃清影响,由副团长田守尧接任团长。

张绍东,一个和陈锦秀一样可能授上将的团长,就这样无声无息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

4、林彪:代价惨痛的一次遛马

1938年初的115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38年3月2日清晨,大雾笼罩着大地。

这一天,师长林彪像往常一样,独自一人到村外遛马,据说坐骑还是平型关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关外良种“千里雪”。30岁的林彪师长爱不释手,只要是不打仗的闲暇时间,就骑马出去遛上一遛。

或许是115师一系列不顺利的事件,让这位性格内向的战将心情挺郁闷,没带警卫员就出去了,而且不知不觉进入了毗邻的友军阎锡山部防区,而他身上穿的是缴获日本的黄昵子军大衣。

这一天,在隰县北部的千家庄村,阎锡山部的一个哨兵王璐生,忽然发现防区闯入了一位身穿日本黄呢大衣、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的“日本军官”,于是举枪射击,林彪中弹落马。

尽管林彪师长这次负伤,让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送来大批弹药,阎锡山也前往太原慰问,但也让林彪离开了抗日第一线。从苏联治伤归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是协助周总理做统战工作。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1907~1971)

5、田守尧:牺牲以后被被特务冒充进入延安

张绍东出逃以后,继任688团团长的田守尧,后来的经历则更令人唏嘘。

田守尧,1915年生于安徽六安,1931年参加红军。1935年任陕北红15军团78师师长,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西征回师途中攻克安边、盐池,还受到了彭德怀嘉奖。

1940年5月,田守尧奉命南下华中,支援江南的新四军,创建了苏北根据地。

1941年皖南事变后,田守尧任新四军第3师8旅旅长。1943年3月,与3师参谋长彭雄率干部队由海路赴延安学习,在赣榆县黄海海面与日军汽艇遭遇,和彭雄等5人全部牺牲,年仅28岁。

田守尧牺牲以后,南京的汪伪特务机关策划了一个刺杀计划,派一个特务假冒田守尧去延安开会,伺机暗杀毛主席。因为交通条件限制,延安方面并不知情,就在见毛主席前一天的6月21日,假的田守尧被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处长陈泊识破,被一举抓获,这个曲折的故事,被改编成电视剧《延安锄奸》。

电视剧《延安锄奸》剧照,图中系旅长“田尧”与边区保安处副处长“晏西”

6、韩振纪、谭甫仁、吴信泉、韩先楚、刘震:大浪淘沙,信仰的力量

344旅的688团,团长陈锦绣1938年1月牺牲,副团长田守尧1943年3月牺牲,参谋长卢绍武1955年授衔少将,政治处主任刘震1955年授衔上将,副主任吴信泉1955年授衔中将。

344旅的687团,团长张绍东和参谋长蓝国清叛逃,副团长韩纪振1955年授衔中将,政治处主任崔田民1955年中将,副主任谭甫仁1955年中将,遗憾的是1970年12月在住处被人枪杀。

大浪淘沙,“剩者”为王——344旅688团的刘震和韩先楚,成为战斗力强悍的上将。

1938年3月,刘震参加了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作战,6、7月间,配合蒋军粉碎日军的进攻,率领688团3营600多人开进中条山,不到半年时间发展到上千人。

抗日期间,刘震在冀鲁豫边区,“皖南事变”后,所部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第10旅。解放时期,在东北刘震的二纵同样是一支不亚于韩先楚三纵的主力部队。三下江南、大黑林子歼灭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重要战役,刘震的二纵是四野歼敌数量最多战绩最辉煌的纵队。

抗美援朝,刘震担任志愿军空军司令,与美国空军硬杠。

1955年上将刘震

而战将韩先楚更是战争狂人,跟过彭、刘、徐、林四位元帅,深得信赖和依重。彭总说韩将军会打仗,刘帅称赞689团是好样的,陈云说韩先楚是一员战将,林总说他打仗用脑子,心里有小九九。

1938年4月,反日军九路围攻进入关键阶段。129师主力386旅、385旅769团在涉县武乡以东长乐村截击日军2000多人,村外1000多日军掉头反攻,戴家垴一个连阻击日军全部牺牲。关键时刻,韩先楚的689团及时赶到,全团与日军白刃格斗,终于夺回了阵地,保证了长乐村战斗的胜利。

在东北战场,韩先楚的三纵被誉为“旋风部队”,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海南岛。

解放海南岛,韩先楚与干部合影

解放海南岛的时间,是在金门战役失利之后不久,所以强大如林帅、邓华都有些犹豫。韩先楚自告奋勇,即使40军一个军5万多人,也要在谷雨之前发起进攻,因为一旦错过谷雨,海风将不利于进攻。

1950年4月22日晚,我军逼近海口,此时进攻仅仅14天,被日军称为“长沙之虎”的上将薛岳乘飞机逃往台岛。打下海南后,韩先楚独自一人面对大海坐了整整一夜,直到旭日升起才慢慢离去。

或许,这位身经百战的“战将”,会想起抗日战场344旅那些命运迥异的战友们吧!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