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奇墨的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周奇墨爆笑合集)
刚开始做脱口秀的时候,最凄惨的状况是十个演员对着一个观众,观众进来都懵了,他说:“那我下次再来吧。”我说:“你今天走一个试试?”----周奇墨采访
周奇墨出生于东北的一座小城,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之后他就跟着父亲生活,每隔两三年才有机会见妈妈一面,父亲平时工作很忙,周奇墨多数时候都被寄养在姑姑家。后来他又经历了几次搬家和转学,不断变化的环境让性格内向的周奇墨几乎交不到朋友,他有时也很羡慕那些性格外向的孩子过生日时能邀请到一大帮朋友,而他自己在聚会中却常常搭不上话,在同学眼里他就是一个透明人。
高考时,周奇墨考入了吉林大学,大学期间周奇墨内向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他不与人交往,习惯性地将自己封闭起来,每天都自己关在屋里,心里觉得不痛快时就哭着给家里打电话,同学见周奇墨状态很差,想要帮他,就拉着他一起出去玩,周奇墨心里知道自己应该从封闭的屋里走出来,走到阳光下可能就会好,可不知为什么,他就是抗拒离开房间。
毕业之后,他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主要做托福培训,以小班课为主,每天给学生们讲语法写作很无趣,他就会讲些段子活跃气氛,在周奇墨看来,在和学生聊天的时候,自己的状态才是最放松自然的。
2013年,对生活感到迷茫的周奇墨在网上搜到了北脱俱乐部的开放麦,他买了票,看了人生中第一场脱口秀,觉得很有意思,他很想试试,那时脱口秀行业人很少,开放麦基本上是只要报名就能上台。他到现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台的场景,紧张得腿都在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啥,索性观众给面子,没有让场子太冷。
2015年周奇墨专场海报
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周奇墨已经做了4年全职脱口秀演员,因为这个行业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所以他已经算是这个行业的元老级人物,而对于他自己来说,脱口秀更像是一个情绪的出口,他把自己生活中的不痛快写成段子,逗观众一乐的同时也与自己和解。
最开始他讲的都是纯笑话,都是他编出来的段子,那时中国脱口秀行业还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也没有人教他,他只能通过看国外脱口秀的大师的视频和书来学习,并运用在自己的表演当中,然后再根据观众的反应进行调整。
没过多久,周奇墨就发现自己的段子逗不笑观众了。有一次单立人喜剧的创始人石老板在上海演出,周奇墨去给他做开场嘉宾,没想到他讲完以后现场特别冷,这让周奇墨倍感失落,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开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周奇墨和其他脱口秀演员在一起
性格内向的人,往往心思细腻敏感,善于观察,这成了周奇墨的优势,但想要把生活中的琐事讲得有趣也不容易,照实讲观众会觉得无聊,编故事又怕观众觉得太假,最好的状态就是把生活中的真实经历进行艺术加工后,用脱口秀的节奏讲出来,让观众产生这样一种想法:
他说的是真事吗?假的吧?但又好像是真的。
能做到这样就算是成功了。
周奇墨是个有脱口秀天赋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就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他把自己童年时的不愉快、父母离婚、在姑姑家的生活都写成了段子,观众反响很好,他也逐渐积累了自己的一批粉丝。
2017年他拿到了脱口秀喜剧节冠军,之后又得到了爱奇艺举办的CSM中国职业脱口秀大赛冠军,他逐渐成为单立人喜剧的核心演员,只要有他出场的演出门票都是秒光,他开始办自己的第一个专场巡演《哎呀,算了》,2019年4月,他还受邀参加美国十余所高校举办的脱口秀巡演。
周奇墨在舞台上表演
有人评价他的表演太温吞,仿佛温水煮青蛙,一点也不炸,注定火不了,但在周奇墨看来,这正是自己的特色,他反而有些骄傲,这种温吞水的表演也能逗笑观众,不恰好说明自己实力不俗么?
今年,周奇墨受邀参加了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节目组在介绍他时将他誉为“中国脱口秀的天花板”、“脱口秀OG”,可没成想,他第一场比赛就被淘汰了,第一次看他表演的观众不免对他的实力产生了怀疑,弹幕里都在发:没看出来周奇墨有多好笑。就这水平也能当天花板?
微博上一个针对周奇墨的差评
之后他被节目组复活,这一举动在观众看来是为了综艺效果,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再次经历了淘汰、被复活的过程,成为脱口秀大会历史上复活次数最多的选手。此时,对于他实力的质疑声更大了,他自己也调侃自己是真正的OG(Out God)淘汰之神。
最终在昨晚播出的节目里,周奇墨止步半决赛,最终拿到了第九名的成绩,在我看来,参加脱口秀大会还是让他收获了一票粉丝的,包括我在内,他呈现出来的几段表演中,有的是强文本输出,有的是靠表演取胜。
我最喜欢的段子
有的脱口秀表演让人捧腹大笑,而有的则让你会心一笑,周奇墨属于后者,他的段子看第一遍可能没觉得多好笑,但事后回想起来会觉得越来越好笑,比起需要现场投票的比赛,他的表演更适合线下的小剧场。
回到文章的标题,我觉得是不是天花板真的不重要,对于观众来说,好笑就足够了,总之我已经被这个男人圈粉了,你呢?
2020愿望清单更新:看一场周奇墨线下演出
如何评价脱口秀演员周奇墨?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赛事正酣,被很多人称为大魔王的周奇墨再次被淘汰。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此前入围赛的时候,他就因为主动提出与呼兰PK而惜败,后来经过领笑员罗永浩争取回归赛场。而此次淘汰赛继续,周奇墨再度遭遇呼兰,还有新人何广智,却又因呼兰稳定发挥何广智超常发挥,再一次出局。
被节目组塑造为夺冠热门人选的周奇墨就此止步,到底冤枉不冤枉?
一
脱口秀或者说单口喜剧,在国内发展其实还没有多少年,如果从《今晚80后脱口秀》节目开播算起,到现在也不过八年时间。
脱口秀最早在北京、深圳等地的酒吧出现,从小范围演出到比较大的商演,再到《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这样的线上节目,而今在国内主要形成两大阵营或者说两个厂牌:李诞、王建国等人所在的笑果文化,还有周奇墨、石老板等人所在的单立人喜剧,前者在上海,后者在北京。
尽管北京的脱口秀行业起步非常早,周奇墨、石老板、郝雨等人也深耕脱口秀这块土地多年,在脱口秀圈都有良好的口碑,但对于全国大部分观众来说,他们还是更熟悉李诞、池子、建国、思文、呼兰,也就是笑果文化的演员。
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笑果文化尽管也在全国多地布点进行线下演出,但同时还大力制作《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节目,使得旗下很多演员由于经常抛头露面,和观众混了一个脸熟,多位演员也获得观众的喜爱。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一说到脱口秀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诞、池子。
而对于北京的单立人来说,他们更注重线下演出。周奇墨、石老板等人平时的演出机会非常多,大多是在酒吧或者一两百人的小场地,精心打磨自己的段子,一场一场地进行表演。对于北京的脱口秀观众来说,只要到过现场一般都会被他们各具特色的表演吸引,但由于场地有限时间有限,北京的线下演出再频繁,也不可能像线上节目那样快速、广泛而持久地扩大脱口秀和演员的影响。因此对于北京之外的观众们来说,他们对北京的演员是陌生的,尽管他们很多人都出口不凡。
从概念上来说,单立人和笑果文化的提法也截然不同。按理说 stand-up comedy这种喜剧舶来品,按单立人的规矩翻译成单口喜剧更为妥帖,但笑果文化一直把它称作脱口秀,前有《今晚80后脱口秀》,后有《脱口秀大会》,脱口秀的名称如今也被更多观众接受。其实脱口秀最早是Talk Show的音译加意译,它是指谈话节目而非一个人站在台上表演喜剧。
二
相对来说,北京脱口秀演员的知名度几乎都不如上海的演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表演能力低于对方。况且有些演员就是从北京被笑果文化的人发现,而后才去上海发展而走红的,比如池子和卡姆,也包括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表现亮眼的杨笠。
除了演员是否容易成名的区别,线下演出和节目演出还有什么不同?
线下演出由于影响范围小,演员是经常进行很多风格探索的,可以表演一些比较火爆风格的段子,也可以表演一些比较温和的段子,不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能把他们逗得会心一笑也不算失败。而且由于每一场的观众不容易完全重合,演员们的演出频率又高,很多时候他们可以讲一些过去说过的老段子,不断将它们进行打磨,为进行一个小时的个人专场表演做储备。
线上节目就不一样。节目一般都追求火爆效果,讲起来四平八稳尽管也比较幽默但不容易引发强烈效果的段子,在节目中就不太受到欢迎,后期只能加入虚假的罐头笑声。拿着手机看的观众并不在现场,不容易被气氛感染,同时期待又高,因此也往往感到失望。
只能引发观众会心一笑的表演,在剧场内不算失败,但在节目当中就意味着失败。另外节目需要不断更新,传播范围非常广,演员讲过的段子除了有意点一下,肯定是不能重新启用的,因此对快速创作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参加节目较多的演员,也并不把个人专场演出当作一件大事。
三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奇墨作为北京脱口秀的代表,来参加《脱口秀大会》。《脱口秀大会》此前举办过两届,一般都是笑果文化自己的演员进行角逐,此次算是引入了厂牌竞争,将友司的演员也请到现场,最为突出的就是周奇墨,还把他塑造为大魔王。
这些年里,周奇墨的线下演出我看过多次,他做主持人的场次也看到过几次,他参加的电台聊天节目也听过不少。周奇墨对脱口秀素有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稳扎稳打,自创了一种观察式喜剧。
周奇墨的很多表演素材都来自他对生活细致的观察,然后真实又夸张地对这些细节进行模仿。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仿学他父亲上网的场景,台词、表情和动作都非常到位,让很多见长辈上过网的人都感同身受,不由得笑出来。
除了观察式表演,他还擅长进行逻辑推演,比较典型的比如这次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他说起像他这样的高个子,在篮球发明之前没有任何价值,无所事事凑在一起才发明了篮球。
不管观察式还是逻辑推演,周奇墨的表演都不属于炸裂式演出,和李诞、庞博等上惯节目的演员相比,风格要温和很多。
如果拿相声演员的表演做一个类比,周奇墨相当于在台上总是娓娓道来的文哏演员,就像擅长说《歪批三国》的苏文茂,信息量是足够的,让人听上去也饶有兴趣,但不太容易引发爆笑。
李诞、池子等人,就像相声演员里的高英培,或者表演包袱儿密集的相声时的郭德纲,他们不满足于观众的浅笑微笑,要的是他们山崩地裂的大笑。
四
这样说起来,《脱口秀大会》这样的舞台适合什么样的演员,不适合什么样的演员,也就不必多言。周奇墨的文本和表演尽管被很多业内演员称道,但就像大多数相声演员尊重苏文茂一样,苏大学问的表演绝对不能忽视,但到了这样追求演出效果的节目当中,过于温和的表演注定会吃亏。
另外在内容方面,周奇墨此次也有些选择不当。此前关于买感冒灵的内容相对合适,很多人都有这样被药店忽悠的经历,经过他一番夸张的描述,加上进药店像进超市一样的错位逻辑推演,触发了现场观众的热情。
不过对阵呼兰与何广智这一场,讲童年趣事实在不算一个好主意。实力从来不弱的呼兰拿出自己压箱底的段子,何广智关于美丑和坐地铁的段子引发那么多共鸣,周奇墨再讲对很多女观众来说基本无感的童年往事,很难引起她们强烈的兴趣。
在这种淘汰赛的关键时刻,即使不讲对自己来说勉为其难的火爆段子,至少也要讲一些输出性更强更容易感染观众的内容才是。
这就像有一年德云社大型商演,郭麒麟作为助演表演了一段文哏作品《阴阳五行》。这样的作品在小剧场表演还不至于过温,但在几千人的大剧场上演效果就非常冷,气氛马上就降了下来,事后郭德纲严厉批评郭麒麟选择作品不利。
五
线下演出那么多年,周奇墨不可能没有其他储备,之所以还继续这样表演,可能是一种历来的自信,也可能是轻视了同组的新人何广智,由此认为自己即使不会晋级至少也会待定。
另外从节目组的角度来说,他们更愿意把节目做得更具戏剧性,比赛让观众看上去显得一波三折。对于笑果文化来说,周奇墨毕竟是一个外来者,把他塑造成冠军的热门人选,而后又遭遇各种挫折,容易让观众被“剧情”吸引,同时也证明效果自己的演员实力不弱。
比赛选手的去留,最主要肯定是由他们的现场表现决定,另一方面也与观众对他们的熟悉度有关。绝大多数现场观众都来自上海,他们更熟悉笑果的演员,不熟悉客场作战的周奇墨。如果同一场竞技周奇墨和其他人水平相当,手握投票器的观众会倾向于把票投给熟悉的演员。这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六
但不管怎么说,同组三人的这场比赛,周奇墨的内容展示和现场表现,精彩程度都不及呼兰与何广智,因此他止步于此也算不上冤枉。
事到如今,周奇墨在短短时间内已经两次被淘汰。按照比赛规则,接下来他也不是没有被复活的可能。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机会,周奇墨就应该从他多年积累的段子库中选择风格相对活跃的内容,用更为精彩的表演为自己的实力正名。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