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级相机「带你走进相机镜头厂商的五代十国首位之争」
对于初步进入摄影领域的小伙伴而言,如何挑选镜头丝毫不逊色于相机品牌和机身的选购,今天小编对2022年上半年多家副厂镜头厂商所推出新镜头进行推荐。本篇文章会通过对镜头厂商在今年的更新计划和实际更新产品来分析后续的镜头生产“卡位”之战,你还能在这篇文章中收获相关的镜头小知识,更能通过小编对镜头副厂的分析,了解到镜头副厂未来的更新计划,从而为你挑选合适的镜头提供小小的帮助。
适马 SIGMA
稳扎稳打,奠定最多卡口授权的终极镜头副厂
2022年开年之后,“富家子弟”喜开颜的三枚大光圈定焦镜头。
适马在今年4月份发布了3支大光圈定焦富士X口定焦镜头以后,无形中吸收了大量的粉丝爱戴,虽然这三枚镜头或是换尾版本,但完全不影响“富家子弟”慷慨解囊,毕竟适马是较原厂镜头以外更具光学技术实力的镜头副厂之一,在镜头的镀膜和加工技术方面是有着浓厚的实力沉淀。
仅仅过去了两个月,适马继续扩展Contemporary家族,推出了16-28mmF2.8DGDN镜头,成为继28-70mmF2.8之后,第二支适用于全画幅无反相机的广角变焦大三元镜头。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适马又推出了两枚全画幅定焦广角大光圈镜头20mmF1.4DGDN|Art与24mmF1.4DGDN|Art,这是不同于此前适马主推小巧便携的Contemporary系列镜头,而Contemporary系列镜头主要特点是综合光学表现与体积重量,为用户打造了一众集高性能、纤巧、轻盈于一身的镜头。隶属于适马Art系列镜头曾凭借着扎实用料和高锐度备受好评,但也因为较大的体积和重量收获了“健身马”的称号。
这两支镜头主要特点就是在保证高超的成像能力的同时,也做了轻量化的考量,暂时摆脱“健身”的戏称。
此外,适马高层人员已透露富士X卡口版本的适马18-50mmF2.8DCDNContemporary已经进入了测试调整阶段,如果大家有购买富士APS-C画幅变焦大光圈镜头打算的朋友可以稍晚等一等!
最后,适马于前几天正式发布了SIGMAFFHighSpeedPrimes65mmT1.5全画幅大光圈定焦电影镜头,以及SIGMAFFClassicPrimes65mmT2.5复古风格全画幅定焦电影镜头,具备PL/EF/E卡口,已于2022年9月9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IBC上展出。
总的来说,适马和腾龙属于不同作战时段、不同方向的镜头副厂,适马整体的更新节奏在每年的前半段时间,并且主要以高素质、大堆料的Art系列为主要作战反向。但随着轻量化、个人自媒体及小型工作室的不断发展,适马也正在不断改进此前的“健身”能力,同时也在不断发力大光圈的变焦镜头,这对于消费者和品牌活力而言都是极好的战略方针。
腾龙 TAMRON
“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腾龙今年的首款产品是以索尼E卡口版本的17-70mmF/2.8DiIII-A1VCRXD改尾版为破局,于6月开启新一年的镜头研发攻势,推出了富士X卡口的17-70mmF/2.8DiIII-A1VCRXD。
这枚镜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富士用户对于新X卡口大光圈变焦镜头的需要,与富士在2015年发布的镜皇16-55相比,只是在广角端减少了1mm,但在长焦焦段,却能覆盖到经典的人像焦段(APS-C画幅70mm约等于全画幅的85mm),相较于人像拍摄的入门消费者而言,能省下一只镜头价格还是很不错的。
在2022年8月份,腾龙还宣布正在开发20-40mmF/2.8DiIIIVXD(A062)镜头,这是一支专为索尼E卡口全画幅微单设计的超广角大光圈变焦镜头,轻便小巧,适用于扫街、人像、风光、视频等各类题材拍摄。
腾龙还陆续公示了许多正在进行中的中长焦/超远摄变焦研发进展。能一定程度提升腾龙用户对于腾龙品牌的认可,并同时能吸收更多未使用副厂镜头的消费者稍作等候,在后续正式发布后,被腾龙镜头的价格定位和光学能力所吸引。
首先是腾龙首款尼康Z卡口镜头70-300mmF4.5-6.3,根据相关资讯内容显示,或将于2022年9月底正式上架销售。
作为尼康Z卡口正式授权的第二家镜头副厂,也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因为镜头还未上市,目前亦没有更多的资讯、实拍图流出,所以也无法对这枚尼康Z卡口的镜头有详细的评价。
此外腾龙有一枚新的高倍率变焦镜头外观图在网上泄露。镜头的焦距、型号为50-400mmF/4.5-6.3DiIIIVCVXD。
腾龙这款镜头从名字上就能知道这是一颗50mm起步的高倍率变焦镜头,镜头的变焦范围从标准的50mm到超远摄的400mm,横跨的变焦倍率来到8倍之高。
这款镜头的规格接近适马之前推出的100-400mm,前端要比适马焦距短。只是不知道它较于适马的的重量画质而言哪只更好呢?
有相关外媒人员将索尼E70-350mmF4.5-6.3GOSS与腾龙50-400mm相比:重量更轻,但焦距范围更窄,成像略弱。
索尼FE100-400mmGMOSSF4.5-F5.6与腾龙50-400mm相比:具备与腾龙相似的清晰度表现,但对于不稳定目标具备了更好的自动对焦表现,可兼容1.4及2倍增距镜。配备更多的控制按钮,但更重更贵。另外100mm的焦距通用性要差一些,对于人像及街头摄影来说,有点过长。
适马100-400mmF5-6.3DGDNOSContemporary与腾龙50-400mm相比:清晰度及自动对焦性能均不够好。
最后还有资讯传腾龙或将于2022年年内再发布一支富士X卡口远摄变焦镜头,镜头型号焦段为150-500mmF5-6.7。
综合来说,今年下半年低开高走的腾龙镜头,正处于镜头发布的预备开闸阶段,不同于适马主攻的定焦能力,腾龙在光学镜头制作上更偏向于变焦,并被众多消费者冠以“妖头”的称谓。如果最近有变焦镜头需要的朋友不妨稍作等待,或许你也会被“偏科生”的腾龙所吸引呢?
图丽 TOKINA
超强镀膜,锐利之眼
图丽2022年5月20日宣布发售适用于富士X卡口和索尼E卡口的TokinaSZ33mmF1.2镜头。
图丽发布这两枚镜头都有良好的低光衰减性能。手动控制对焦范围配合F1.2的超大光圈,能为你提供更快的快门速度和平滑的散景。不知道约合2700元人民币的售价能否作为你的第一颗小“夜神”镜头呢?
图丽于9月14日发布TokinaATX-M11-18mmF2.8APS-CE卡口自动对焦镜头,整体来看这枚镜头造型紧凑小巧,适合用于拍摄风景、合影、环境人像、建筑、天文摄影、汽车摄影、街拍、纪实视频和vlog等,约合人民币4200元,镜头采用11组13片结构,9片光圈叶片,恒定F2.8光圈,最小光圈为F22,最近对焦距离0.19m,镜身尺寸为74mmX74mm,仅仅重335克。
图丽因为出众的镀膜技术所以镜头的成像质量非常高,如果你刚好缺一支广角视频变焦镜头,又恰巧是图丽的粉丝或持有者,那么你或许可以考虑一下以“锐利之眼”著称的图丽光学产品。
森养 SAMYANG
稳步推进,思想前卫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森养的二代镜头开发进展,为庆祝成立50周年,并且完善整个森养的第二代自动对焦镜头,森养于2022年7月28日推出了全新的AF85mmF1.4FEII镜头,用于全画幅索尼E卡口相机和索尼APS-C无反光板相机。
在接下来的2022年9月份荷兰阿姆斯特丹广播电视影视设备展览会(IBC)上,森养Samyang正式发布V-AF系统里的75mmT1.9FE自动对焦电影镜头,值得注意的是,森养官方宣传这是世界上首次在电影镜头上实现自动对焦的镜头组。
从整体的设计理念来看,为了更方便于小型工作室对于高要求的视频制作,在整个V-AF镜头系统中都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外观设计,并对镜头的重量做了严格的控制,其次还增加了可用于监看镜头工作状态的指示灯。
唯卓仕 VILTROX
迎难而上,不断突破
2022年8月19日,国产光学品牌唯卓仕VILTROX正式发布S23mm33mm56mmT1.5M43卡口系列大光圈电影镜头组,从外观和相关镜头开发情况来看,这三枚电影镜头或许是原先23mm33mm56mmT1.5E卡口的改版。
唯卓仕Viltrox新品75mmF1.2自动对焦镜头首次曝光,该镜头为APS-C富士XF卡口,镜身上带有低调的银色PRO标识,具备AF/MF切换按钮。曝光之后,并没有更多相关镜头内容流出,从规格上来看,少有的75mm焦段和超大1.2的光圈设计,这枚镜头极大可能是唯卓仕全新自研的人像镜头。
与此同时唯卓仕新品50mmT2.01.33X,75mmT2.01.33X,35mmT2.01.33X三支变形宽荧幕PL卡口全画幅电影镜头也争相亮相。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1.33倍的大倍率或许还是略微可爱了些,只是不清楚唯卓仕能否像思锐一样,在推出电影镜头的同时,一并推出一枚外挂的变形宽荧幕镜头适配器。通常情况下为了更好的电影观感,在拍摄制作电影时,都会选择以2.39:1(当然已有其他尺寸,暂不讨论)为电影银幕播放标准,但我们目前的数码相机感光元件都是4:3和3:2为主的尺寸,为了能实现良好的电影视频拍摄制作(不是通过裁切CMOS的感光),就需要相当倍率的变形宽银幕镜头来对电影制作进行画幅改变。
其次,佳能正在全球对RF卡口镜头进行相关的授权诉讼,而唯卓仕此前开发的RF镜头也是首当其冲,对于消费者而言,便宜又大碗的副厂镜头虽不具备原厂的强悍光学素质,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想使用佳能RF系统的消费者。
永诺 YONGNUO
国产之光,力压原厂?
2022年8月,国产光学永诺发布了YN16mmF1.8SDADSM索尼E卡口APS-C镜头,8组10片光学结构,7片光圈叶片,等效全画幅24mm视角,全金属材质,仅重273g,镜身尺寸64*69mm,最近对焦距离0.17m,58mm滤镜接口,带有自动手动切换开关,自定义按钮,仅售1399 元,自此可供大家挑选的E卡口定焦镜头再添一员大将。
2022年8月,永诺正式发布全新改版的索尼FE卡口85F1.8SDFDSM自动对焦镜头,该镜头为全画幅镜头,采用8组9片光学结构,7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为0.8m,数控步进马达。58mm滤镜接口,重约385g。
此前,国外著名数码评测媒体DXO,放出了永诺索尼卡口YN85mm F1.8S DF DSM镜头评测,这也是DXO首次评测国产镜头,并打出了51分的高分!一跃成为DXO数据库中全画幅 E卡口相机的最佳85mm镜头!从其他相关媒体内容去看,这是值得庆幸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告示了全球光学产品大厂,国产光学正不断突破壁垒,已经能在高附加值的高端市场和日系、德系厂商开展竞争。
岩石星 ASTRHORI
奇思妙想,创意破局
岩石星Astrhori85mmF2.8Macro1:1Tilt一颗多面手镜头,因为独特的镜身光学设计,使这枚镜头集成了85mm标准人像焦段,1:1放大倍率的微距镜头(25cm的最近对焦距离),调整焦平面以进行移轴完成“亿”点点不一样的风景、建筑拍摄。这枚镜头是极具想象力的。
此外岩石星还进行了中画幅镜头的研发设计,推出了富士中画幅GF/哈苏X卡口的75mmF4的镜头。
作为新进的镜头副厂,能保持自己独特的研发视角和研发能力是极强的,但如果不具备“逆向研发”能力,对于后续的的发展也是极大的阻力。
福伦达 VOIGTLANDER
忠于自我,顺应市场
福伦达Voigtlander即将发布2支尼康Z卡口新品镜头,NOKTON40mmF1.2Aspherical和APO-ULTROND35mmF2。福伦达原生尼康Z卡口镜头阵容将到达到6支,之前已发布NOKTOND23mmF1.2、NOKTOND35mmF1.2、APO-LANTHAR50mmF2、APO-LANTHAR35mmF2。
此前腾龙宣传已获得尼康Z卡口授权,但是目前腾龙还没发布70-300F4.5-6.3,暂且不知道谁能先一步正式宣传:尼康首家授权Z卡口的副厂品牌。
福伦达已经获得富士X卡口相机的正式授权,截止目前为止,发布了三枚X-Mount镜头产品,NOKTON35mmF1.2 NOKTON23mmF1.2Aspherical APO-LANTHAR35mmF2.0Macro。值得一提的是,隶属富士X卡口的三枚镜头,都带有电子触电,可以与机身进行exif拍摄数据通信和机身防抖,还能得到富士公司的电子和光学系统的精确数据,还有3种不同对焦功能焦点颜色变化对焦、峰值对焦功能、图像放大对焦。
不熟悉福伦达这一镜头副厂的朋友们,也可以多点关注这一始于1756年(创始人开始制作矿产品)的德国光学镜头,总的来说,作为老式复古镜头厂商,在如今追求极致光学和大体积堆料的镜头来看,福伦达也在继续贯彻小精美(手动)的镜头设计理念,为大家做出“慢下来”专注图片拍摄的高素质情怀镜头。但其实福伦达也有为了能让消费者有更好的拍摄体验从而做出的小改进(增加电子触电)。
梅耶光学 MEYER
传奇再现,再创高峰?
梅耶光学Meyer已经正式发布了Biotar58F1.5II镜头,此前我们也有对梅耶光学产品进行跟踪报道,终于梅耶宣布了这枚58mm镜头的开发(现已上市),之前有提到的Biotar75F1.5暂时还未有更多的上市信息。
Biotar58mmF1.5II镜头主要参数如下:
焦距:58mm,光圈范围:F1.5-F16,光圈叶片数:14片,视角:41°,最近对焦距离:0.7m,滤镜尺寸:52mm,镜头重量:405-445g,仅售1199欧元,约合8333元人民币。
使用梅耶Biotar镜头拍摄
许多摄影师对于这枚沉寂在历史年轮中的梅耶Biotar58mmF1.5一代有着这样的评价,强大的解像力和迷人的焦外漩涡散景,片子有着独特的魅力,镜头发色像俄罗斯泰加林和德国黑森林一样的浓郁苍凉,看到它的片子心就一下沉静下来,甚至有一种忧郁沧桑的感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光斑成像呢?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因为口径蚀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伴随严重的彗星像差(边角失光,伴随旋涡散景,非常漂亮的焦外成像。),在强逆光下会起雾,容易产生炫光,这便是Biotar的光学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只有梅耶光学镜头能达到这种近似橄榄球式的椭圆形光斑,上文中的福伦达老镜头也能达到近似的效果,另外现在有蔡司联名的相机镜头包,也能达到做到近似的出片效果。
影像观从目前副厂镜头企业发展状况来看,并不存在独占鳌头的顶级副厂,适马在挺进自家光学技术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家Foveon X3全画幅相机的研发,这种多线全面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不小的难度。根据目前腾龙和尼康的深度合作来看(小编猜测),腾龙不断完善的变焦镜头供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不少摄影爱好者圆了激情拍摄的短梦。福伦达、梅耶光学等这些带点“蓝血”属性的镜头制造传奇厂商也正谋求高端崛起。而国产国学唯卓仕、铭匠、七工匠、永诺、耐思等影像厂商正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影像器材,在不影响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原厂之外的副厂镜头。
伴随着光学领域扩展,产品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升级,有实力的国内厂商纷纷加大投入,不断创新,推出了很多广受好评的产品。但日系、德系厂商常年累计下来的光学研究能力和极具强罕的镀膜能力,仍是国产光学迈上顶峰的拦路虎,其次在摄影机传感器研发的硬实力层面上,真正投入研发的团队也是凤毛麟角,我们仍需学习正处巅峰状态的日系厂商。
相机镜头的出品国家
德国:卡尔蔡司、徕卡、施耐德、哈苏、禄来、林哈夫……日本:佳能、尼克尔、图丽、腾龙、适马、宾得、富士珑……
这两个是目前光学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德国本土的这些镜头厂商出产消费市场的镜头不多,即便有也是非常非常昂贵的,所以市面上很少见到。
现在的数码市场,基本都是贴德国的标,日韩美的厂商生产。索尼用的都是蔡司的镜头,松下用的徕卡、三星用的施耐德,富士、佳能、尼康用自己的光学技术。
听说宾得在过去很有名的,后来没落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非常不好,由于战争导致日本的重工业基本全部被摧毁。所以日本的经济发展只能放在轻工业,和技术含量很高的光机电产品上。在那个年代相机就像如今的电子产品一样——附加值很高,但又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或者核心零件组装的话,凭借当时日本的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是可以快速占领市场的。这一点和今天的中国在电子产品制造上面何其的相似啊?!
事实上确实很相似,研究日本战后的民用光学产业的崛起,总能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身影。
当时日本的一个非常有眼光的企业——旭日光学(ASAHI opt.),率先引进德国的技术并且设立了pentax(即宾得)生产当时相机里技术含量最高的单镜头相机,据说pentax这个名字正是五棱镜与反光板这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的。而旭日光学和宾得也正是日本第一家生产出35mm底片单镜头相机(SLR)的本土企业(1951-1952),1957年生产了第一台带有五棱镜取景器的单反相机,奠定了如今单反的标准化模型。而同时期的佳能那时候还叫观音牌(KWANON)还只能做旁轴相机,而尼康此时还在专注镜片、望远镜等设备,尼康的单反要在1959年才诞生。
而宾得不仅仅是起点早,宾得在后来的历次发展中几乎都是占得先机,一次次把革命性的技术投入使用,将胶片摄影产品的里程碑一次次刷新。
1954年宾得发明了具有反光板瞬间复位技术的Asahiflex II,解决了单反相机实用化的最后一个难题,早在1936年德国Exakta已经发明第一台135俯视取景单反相机,1948年德国康泰时生产了第一台五棱镜取景的135单反Contax S,但是这些相机都不具备反光板自动复位,所以根本没有使用价值,总不能每拍一张以后取下镜头,扣下反光板,装上镜头再拍吧?所以可以说是宾得铺就了单反相机实用化的最后一块基石。
1960年的Pentax SP单反相机装备了TTL测光系统,可以提供曝光辅助参照,从此将半导体和自动化技术带入摄影这个光学领域,让更多的人更快速更便捷的拿起相机,拍下理想的照片。
1971年Pentax ES单反相机在TTL测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曝光控制程序,也就是现在大家都在使用的自动曝光功能,这奠定了傻瓜式相机的第一步。
1981年Pentax ME-F单反相机是首个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量产相机。在它搭配一同推出的AF 35-70 2.8镜头时,相机能够和如今的相机一样自动对焦了,这个功能在今天也许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那之前所有的相机对焦完全需要摄影师凭借个人技巧手动控制!
这些创新在今天看来依然能让人们新潮澎湃。
是的我们可以忘掉晦涩难懂的阳光十六曝光法则(你要知道对于不少外国人背诵乘法口诀都是一件要命的事);
是的我们可以在拿到一台陌生的相机时,放心的调到P档然后去拍吧(胶片摄影的成败是不可能当时知道的,所以一个可靠的曝光控制是多麽的重要啊);
是的我们可以专心的在取景器里关注构图和要拍的人和事,忘掉对焦、景深什么的吧。
在上面这些成就面前,也许宾得创造的最长寿相机-镜头系统PK系统、世界上最优秀最适宜大规模使用的光学镀膜技术SMC技术、世界上最具工业集成度的Z-10单反相机,在整整20世纪后半叶记者手中最好的设备永远是印着Takumar(宾得M42口的高端镜头)和香槟色的PENTAX大炮……这些也许只是宾得信手创造的一些小小成就吧。
=============抒情完毕整理一下思绪,继续回答
至于宾得的没落,主要是80年代以后渐渐的失去敏锐的创新能力,在80年代宾得的销量非常好。Pentax M系列、K系列相机从70年代一直经久不衰,一直通过小幅度的改善保持良好的市场占有(所以会看到有大量的mx、me、me-super、mv、me-F存在)但是这种不思进取,渐渐带来了隐患。
自动对焦相机的错失先机,虽然宾得率先把me-F自动对焦单反推出,但是实际上me-F只是第一台TTL自动对焦的雏形,也就是奠定现在技术方案的第一个量产化商品。但是在me-F之前尼康、徕卡、柯尼卡、佳能推出过许许多多的其他实验性产品,虽然大部分没有成功的作为产品销售,甚至经过测试发现根本是行不通的技术方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不断的刷存在感,在各大器材展增加曝光率,所以即使宾得带来了最成熟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消费者眼中宾得却是技术上最不思进取的印象。而短短3年间奥林巴斯、尼康、佳能也纷纷推出类似的产品,把宾得的风头盖过。
宾得在整个80年代后缺乏真正的旗舰机,宾得一直秉承着小即是美的原则,相机的集成化非常之高,甚至在1991年生产出世界上最小的带有内闪全自动单反相机。但是在专业用户眼中,宾得却越来越不招待见。Pentax LX之后基本没有可以与同期他厂旗舰产品对抗的机型了。而迟迟没有LX的自动对焦版本,让宾得在自动对焦时代,差点死在了这个自己开创的时代。而最后退出的末代胶片旗舰MZ系列已经太晚了,而且全塑料的机身在今天看来实在是无法与佳能尼康那些F旗舰相比。日本其他小厂的围剿,当时日本在相机领域可以说也是一个山寨大国,据说日本当时最多的时候有上千家各个牌子相机和镜头,其中鱼龙混杂,但是他们都喜欢追随(抄袭)宾得,因为既然要抄肯定抄最有名的啊。而且宾得PK口由于兼容性非常好,已经宽松的授权环境,大量廉价的PK系统镜头、相机出现,所以直到如见PK口仍能找到大量只卖一两百元的野鸡品牌镜头产品。但是这大大的扰乱了宾得的市场,持有宾得高端相机的用户,升级镜头可能选择的不是宾得的高级镜头,持有宾得高端镜头的用户,更换相机时候也不必只考虑宾得的机身。想象一下这是多么混乱的场景,更不要说山寨小厂质量控制不好带来的口碑问题了。
数码时代的布局决策性失误。如果上面这些对于尚处于一流品牌的宾得只能造成镇痛的话,数码时代宾得的几次大错误,则直接造成宾得从一流沦落为如今的二流三流。进入数码时代宾得一直抱着谨慎的态度,根本没有以往的创新精神,导致自己在公众的视野中越趋边缘化。
4.1尤其是2001年2月已经研制完成度非常高的全副单反相机K-1因为第三方的CCD存在缺陷直接下马,导致直到14年后的今天宾得仍然没有全片幅单反,这不得不说是所有单反厂家中最大的笑话,和所有宾得用户的痛。
4.2而且在K-1失败后,直到2003年宾得才推出真正销售的第一台数码单反*ist D,请不要吐槽这个让营销人员头疼不已的产品型号了,反正大家都记不住.........
4.3如果说宾得从此老老实实的跟着佳能尼康的步伐更新产品线,不断推陈出新也许还不会现在这样,但是宾得就是比你能想到的还任性!!宾得好不容易拿出K10D,以曾经辉煌无限的K字母(曾经的K1000相机、PK镜头)规范自己的产品,但是消费者看到的确实不按常理出牌的任性产品——画质出众、兼容所有老镜头、带有传感器防抖、小巧还有防抖的APS-C相机,但是却有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门,对焦还总是不够快,声音像电钻一样,所以就算有点如此突出,真的想去买的人一样会忌惮同样突出的缺点。
4.4而技术之外的一件事却让宾得更加雪上加霜,宾得被日本光学大厂HOYA财团收购。这可以说是险些让宾得灭顶的一次交易。影响之深远,足以让日本其他所有厂商做梦都能笑醒。2002年时宾得实际就已经被旭日光学抛弃,独立成宾得株式会社,到了2006年底则宾得与hoya开始达成合作。了解hoya的话就会知道hoya主要业务实际上是光学镜片和医疗影像业务,hoya的产品很少实际面对最终消费者的,因此从一开始hoya就不知道怎么经营宾得,而且hoya也根本不重视宾得相机事业,“而宾得内部对合并事宜也存在激烈的争论,加之合并的股权分配对宾得的一些股东不利,终于导致宾得的管理层撇开董事会单方面宣布中止与HOYO的合作。于是2007年4月,HOYO公司在宾得主要股东的支持下发动对宾得股票的强制收购,宾得最终被并入HOYO,成为其下属的一个事业部,宾得股票从东京证券市场上退市。原宾得管理层则以集体辞职的方式发泄不满。最终,创业近百年的宾得公司作为一家独立企业不复存在。”(这部分来自百度百科)。但是实际上影响范围更大的是hoya集团旗下同时还有一个生产镜头的图丽存在,结果hoya就带着图丽把宾得坑了一回!
4.4.1首先hoya要求宾得减少与其他副厂镜头的合作关系,妄图增加宾得自身原厂镜头的销量
4.4.2奸商hoya要求宾得单方面提高镜头的销售价格,08年后基本是无节操的涨价
4.4.3要求图丽为宾得代工生产一些镜头,而实际却导致了图丽不再生产宾得口的副厂廉价镜头(因为生产了都标pentax卖高价了),另一方面图丽却获得了宾得大量光学专利授权。所以尼康和佳能的用户突然看到了图丽生产的AT-X 11-16 2好好用啊,AT-X 16-28赶超原厂啊,我想宾得这个时候一定是崩溃的......所谓吃里扒外也就这样了。
4.5还有脑残的宾得给三星贴牌生产相机镜头,同样的K100d生产出来打上三星的logo,对于相机厂商没有第二家舍得这么干的吧?而且镜头也这么干,这是什么精神?
宾得旗舰机和镜头几次大的质量门问题,导致忠实用户流失。实际上宾得每款机器都多少有些质量问题,比如K10D的反光板倾斜、K-7、K-5的CMOS污染、Kx和Kr的反光板乱跳、K30和K50的光圈门、高端镜头的超声波马达质量门等等。
宾得市场营销存在严重的问题。可以说宾得在市场上的低调,简直是作大死的行为。即使在日本本土宾得很少做广告和各种营销,相比之下佳能和徕卡可以算是相机行业营销的典范了。如果用过宾得相机的人,一定会发现宾得相机有很多功能设计是相当用心的与人性化的,但是问题是宾得从来没觉得这是值得宣传的事情,比如宾得M档的绿键实时测光让宾得的相机支持所有能接的上的镜头,可以说宾得从来没有放弃PK口,如果你70年代买了一只宾得的卡口镜头,今天再去买一台宾得相机,接上直接用,这一点佳能20年前就放弃了,尼康也已经放弃了早期的接口(甚至一些低级相机都不支持没有马达的镜头),再比如宾得的SMC镀膜拥有99.7%的透光率,比蔡司T*高了将近2%,但是宾得却总让人觉得世界三大镀膜里宾得是最后一位,好吧实际上好多人觉得世界三大镀膜应该是佳能、尼康的多晶纳米和蔡司的T*.........还是这个宾得看家的SMC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经经历了7次改进,但是你见过宾得标自己是SMC第几代么?结果就是用户说:呵呵,你这SMC都是40年前的技术了,今天还牛个屁啊?还有很多,比如宾得的入门机都可以进行跑焦微调,宾得相机都有镜头最佳MTF预设,宾得全部都是传感器防抖,宾得中高级机器都是防水防尘,宾得相机能用五号电池驱动.........这些也许只有用过宾得的人才会知道,但是真的足以让人觉得亚撒西了。
================后记
不得不承认,宾得在理光的这几年,感觉找到了自己的定位,K-3和新的K-3II让我觉得宾得还有希望,今年宾得宣布年底推出全幅相机也算是给死忠用户一个交代了。
至于很多人都关注的645系列,作为穷烧用户没接触过,就不评价了,但是645于宾得的意义,我觉得是宾得在相机界保持话语权的一个“绝对领域”,至少在中画幅数码领域宾得是在代替整个日本与丹麦的飞思、瑞典的哈苏、德国的徕卡站在一起。
==================后后记
作为一个宾得的死忠用户,看着历尽沧桑的胶片机Pentax me和数码Kr一起替我战斗,陪我翻山越岭,今年想换相机的时候,永远还是考虑宾得,这就是老朋友间的那份信任。
请原谅我上午刚才电影院出来看完《哆啦A梦:伴我同行》心情还没平复,在我的生活里宾得就是我的哆啦A梦,在我需要用到的时候,从没掉链子。而且重要的是陪着我度过那一段“不但少根脑筋 而且又迟钝 还讨厌念书 没自信又懒惰 既没用运动也完全不行 又是胆小鬼 又很粗心 非常不可靠 还很害怕麻烦也没志气 又会忘拿东西还是滥好人 容易得意忘形 还是个撒娇鬼”的时光。
(c)完全手打不求采纳,但转载请署名和出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