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机械厅历届厅长「入党多久可以担任党内职务」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时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期间,涌现出众多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有志之士,他们之中,有的是奋战于正面战场与敌人刀枪厮杀的勇士,也有的是退于敌后运筹帷幄、与敌人斗智斗勇的革命战士。但无论是采用何种斗争方式,他们都抒写了一篇不怕牺牲、不怕辛苦、敢于斗争、勇争胜利的壮丽诗篇,赢得了人民的敬重。
2003年,曾任安徽省省长的周子健老先生与世长辞,他的去世令在场之人忍不住热泪纵横,周子健用一生实践并阐释了共产党党员的涵义和职责所在,为后人作出了表率作用……
1914年,周子健出生于安徽省临泉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像普天下深爱孩子的父母一样,周父周母同样对自己的儿子寄予厚望,给他起名为周子健,期望他能像一个君子一样行走于天地间,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做事,闯荡出一番顶天立地的事业,后来的周子健确实做到了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共产主义战士。
每个人一生都或多或少留有遗憾,周子健也不例外。因为家境贫寒,父母要出外打工养活一家老小,幼时的周子健与父母聚少离多,在家乡和爷爷相依为命。年幼的周子健很是想念父母亲,但懂事的他知道父母的苦衷,仅是将这种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不让父母担忧。
年少时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周子健心理上的早熟,从小他就十分懂事,日常生活中对年迈的爷爷细心呵护,有家务总是积极主动的上去帮忙;在学校的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对于知识的渴望十分强烈,他希望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让父母和爷爷不再那么辛苦。现实总是残酷的,初中毕业后,家里的经济状况再也无力承担他继续上学,周子健不得不出入社会寻找工作。
经过慎重选择,他最终接受了一家博物馆的招聘邀请,原因很简单,这里有成千上万的书籍能够供他观看,在某种程度上,他感觉自己还在“上学”。在众多书籍中,历史书最受他喜爱,读史使人明智,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周子健也渐渐对中国现状有了一定的认知,他渐渐思考起中国的未来和前途。
在博物馆待的时间越久,周子健越觉得自己思路越开阔,认知越清晰,1932年,在偶然间。周子健得到了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作品,读完之后,他深深地被共产主义思想所震撼,顿感中华民族复兴有希望了。
是啊,哪一个有思想、有热血中国青年不希望祖国重新强大起来,中国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屈辱,是时候站起来了。而此时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已经广泛传播开来,有志之士和爱国青年自发组成的爱国运动在全国此起彼伏地开展着,周子健也被这些人的革命热情所感染,积极加入其中,成为了运动革命发展的重要力量。革命热潮席卷全国,周子健不惧危险在运动中身先士卒,面对反动派的武力威胁,毫不退缩,将游行示威运动和请愿运动进行到底。
1932年,周子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很快,随着共产党力量壮大和自身的优异表现,他和其他同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年仅22岁的周子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革命胜利后,本来可以在行政部门当一个富贵人的周行健却选择放弃了这个机会,他申请去机械工作部任职。因为他深知中国经济的落后,当务之急应该大力发展工业,其中,机械工业至关重要,像航天工程、运输工程都离不开机械,机械工业无疑对整个国家经济和现代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影响。在他的带领下,机械工业领域有了许多突破,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中央决定升任其为部长。
职务的上升并不是他最终的目的,眼见中国的工业事业如日中天,他也终于放下心来,选择回到安徽建设故乡,此时已经年满68岁的周子健出任了安徽省省委书记一职,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他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终于使家乡焕然一新,安徽经济有了很好起色,他也成为了安徽百姓口中人人称颂的优秀父母官。
周子健的一生,深刻地诠释了什么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战场上,他对敌人毫不留情;在建国后,又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这样的人,可敬!可叹!
既然人终将都会死去,那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有点奇怪,但它反映的却是人生观的“大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呢?作为一个生物个体来说,生命的意义的确不大。因为,在一类群体中,每天都有无数个个体在产生,又有无数个个体在消失。
比如说蚂蚁,死亡对它们来说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你如果仔细去观察,你会发现,蚂蚁的“群体观念”非常强烈。它们从洞里往外搬运沙粒的时候,一刻也不休息。它们从外面搬回食物的时候,也会竭尽全力。一个蚂蚁搬不动,它会招来同伴一起搬运。
如果你扒开蚂蚁的洞穴看看,更加会让你吃惊。曲折蜿蜒的洞穴里,密密麻麻都是蚂蚁,但是它们的“孕婴室”里却很清静,只有蚂蚁女王在那里看守着。如果你要对它们造成了威胁,众多蚂蚁一起行动起来,“每人”都紧张地抱起一个蚂蚁卵朝安全地方转移。不大一会儿工夫,蚂蚁卵都不见了。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默默地为蚂蚁们祈祷,甚至会感慨到鼻子发酸、眼睛大热:蚂蚁们这么卖力,它们是为了什么呢?我没有研究过动物学,也不知道其中深刻的道理。但我知道这是为了族群的强大,为了生命的延续。
作为一个高级动物的人来说,自然要比蚂蚁更聪明,也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了。
我的观点是:人的肩膀上抗的不只是脑袋,更是责任。
雷锋曾经推崇过的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吃喝能使人活着,但人活着绝不是为了吃喝。
你一定看过《自然传奇》和《动物世界》这类节目吧,你了解过动物们的生存法则以后是否有过深深地思考呢?为了保护群体,为了保护弱小,成年动物们组织起来,与强大的对手甚至是天敌进行殊死的搏斗,直至耗尽最后的气力。动物尚且如此,难道我们人类还不比这些低等的动物们吗?
先辈们也曾经这样告诫过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这也正说明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人也是群体性动物,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如果人活着仅仅是为了自己,那可真的没有什么意义,就是你活上一百岁,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对别人没有任何帮助,别人甚至还不知道你的存在,那你岂不是白活这么大岁数了吗?你除了给别人带来麻烦以外,充其量就是一台“造粪的机器”。
社会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人应该对社会有所奉献,社会也会对人有所回报。这就是“贡献和索取”的关系。先有贡献,然后才能索取。你不做任何贡献,你就没有资格向社会索取任何东西。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是理论上所说的“人生价值”有大小的问题。你的贡献越多,你的人生意义就越大。同样,你的人生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你没有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你的人生价值有多大呢?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借用史学家司马迁的话说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轻。
我们比不上伟人,也比不上英雄,可能也比不上成功人士,但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对别人对社会有了一点帮助,那也是值得骄傲的人生啊。
我也是一位平凡的人,我正在做着平凡的事情,就是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我力所能及,我问心无愧。我觉得这样的人生也是很美好的啊。
朋友,放弃你那“多虑”的杞人忧天的想法吧,当你投身到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时,你会从大家的眼睛里获得巨大的能量:抱团取暖,愚公移山!
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