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中到底暗藏什么玄机的秘密,风声深度解读
#影视杂谈#
根据麦家的小说《风声》改编的影视作品有电影《风声》,刘威威主演的电视剧《风声传奇》,还有去年重磅推出的由文咏珊主演的电视剧《风声》,可见《风声》的影响力。
但我感觉,不管影视剧《风声》刮的多么强劲,始终无法和麦家的原著小说《风声》相比,无法拍出原著小说的精髓,因为,小说《风声》中的故事可用神奇来形容,用麦家的话说就是:《风声》是上帝的手笔,是上帝的杰作。
小说《风声》分为三部分,《东风》,《西风》,《静风》。
真正吸引我让我欲罢不能读下去的是《西风》和《静风》,因为《东风》基本和电视剧《暗算》中钱之江的故事有些相似,钱之江最后是靠把佛珠吞入肚中,然后服毒自尽,尸体运出后,情报得以传出。
《东风》中的“老鬼”李宁玉则是在服毒自尽后,靠她生前画给自己两个孩子的一幅简单的图画来完成情报传递的。
那幅画是一张简单的风景画,长短不一的小草其实是一封电报,是莫尔斯电码,译出就是“速报,务必取消群英会!”。
可以说,这是《东风》的最高潮。
《东风》的内容是麦家根据当年裘庄事件中的一些健在的亲历者和与此事件相关人员的回忆而写就的。《风声》小说的故事最初基本就是到此为止的,当然也已足够精彩。
在准备出版之时,麦家突然得到通知:小说不能出版,有人指责麦家歪曲史实,颠倒黑白,玷污当事者的形象,如若出版,则要被告上法庭。麦家遭到当头一棒。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这么蛮横,能量这么大呢?
原来此人就是《风声》小说的主角之一——顾晓梦,老人家还健在人世,远在台湾看到了麦家小说的清样,认为和史实不符,大发脾气。加之她有个儿子是当时名满中国的大富豪,人脉关系极广,出于这样的背景,顾晓梦在台湾得以提前看到小说清样。
至此,《风声》再起波澜,《东风》止,《西风》起,《风声》结束了又开始,小说的真正高潮从此展开。
顾晓梦象活化石一般从历史深处走出,已是耄耋老人的她在台北会见了受邀前来采访的麦家,此时距离裘庄事件已过去了整整六十六年,麦家有幸听到了六十六年前发生在裘庄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幕······
顾晓梦之所以说麦家歪曲史实,最重要的一点是:情报最终是靠她传递出去的。
李宁玉几次传递情报失败后,毅然决定舍生赴死,并对死后的一切都做了周密的计划,而且对顾小梦和盘托出。
李宁玉预料到,即便她服毒自尽后,鬼子也不会很快把她的尸体运出,所以那幅画仍然带不出去,神鬼莫测的李宁玉把画中的秘密告诉了顾晓梦,让顾晓梦在她自尽后,向鬼子肥原揭出画中秘密,以确定李宁玉就是真正的“老鬼”,从而获得肥原的信任,然后离开裘庄,再把十万火急的情报传递出去。
最终,情报就是这样传递出去的,李宁玉没有白白牺牲。
这也就是电视剧《暗算》中“钱之江的故事”是虚构,逻辑不够严密,而小说《风声》真实的原因。
《风声》故事的神奇还远不止这些,这只是冰山一角。
当年吴金李顾四人作为“老鬼”的嫌疑人被软禁在裘庄,鬼子汉奸们绝不会想到四人中除“老鬼”李宁玉之外,还有国民党安插的特工顾晓梦,四人中竟有两名国共两党安插的高级特工,这绝对是小概率事件,甚至是极小概率事件。
后来在裘庄,两位隐藏极深,都极具特工天赋的国共两党特工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心理交锋和激情碰撞,那是智力心理较量的巅峰对决,麦家把这场特殊战场上的巅峰对决演绎的淋漓尽致,精妙无比。
我们再来看一下引发整个裘庄事件的那封被李宁玉破译的密电:“南京来电。据可靠情报,周恩来已委派一代号为老K的特使前往杭州,并定于本月二十九日夜十一点在凤凰山文轩阁客栈,与在浙抗日排日组织头目密谋有关联合抗日反汪之计。”
李宁玉第一次传出的被敌人截获的纸条内容是:“速告老虎,201特使行踪败露,取消群英会!老鬼。即日。”当李宁玉用付出生命的代价在会议开始前的数小时,传递出这十万火急的情报后,会议取消,整个杭州地区的地下抗日组织得以保全。
纸条中的老虎就是杭州地区地下党负责人,即靳老,六十多年后麦家见到了靳老本人,同时接受麦家采访的还有特使老K的长子陈金明,特务处长王田香的女儿,当年裘庄的看守哨兵甲的家人,自然还有更重要的当事人潘老——和李宁玉假扮夫妻其实是李宁玉的亲哥哥,即潘教授的父亲,也就是说,看完电视剧《暗算》后,有意造访麦家的潘教授其实就是李宁玉的亲侄子。
神奇还在继续。
麦家在台北采访完顾晓梦后,写出《西风》,潘老在看麦家的书稿时突发心脏病去世,为什么一部书稿怎么会对潘老刺激这么大,原来潘老竟是顾晓梦当年的丈夫,顾晓梦就是潘教授的亲生母亲,这个触目惊心的消息是潘教授在父亲去世后通过短信的方式告诉麦家的,麦家也参加了潘老的葬礼。
顾晓梦当年从裘庄终于解困走出,重获自由后,继续军统特工生涯,抗战结束后与弃共投国的潘老结了婚,其实潘老投国是假,继续潜伏是真。解放前夕,潘老向顾晓梦挑明自己的真实身份,顾老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毅然离开潘老,孤身一人远赴台湾。
这些就是《西风》和《静风》的故事,我看《西风》的时候是在晚上十一点钟,一口气看到凌晨三点,不是故事有多长,而是我被顾晓梦讲述的真实的故事深深震撼了,看的时候极其认真,有点咬文嚼字,生怕漏下每一个细节。
看完全书,脑海中迟迟挥之不去的一个场景是:李宁玉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夜晚,也就是在她服毒前的几个小时,在厕所中向顾晓梦交代完她绝妙的送情报的计划后,在顾晓梦面前长跪不起,以至双膝流血不止,仍不肯起身,哀求顾晓梦一定要把情报送出去,这撼人心魄,令人为之动容的一幕,使六十六年后已是耄耋老人的顾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还会痛哭不已。
这就是信仰信念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老鬼”,这就是伟大的李宁玉!
看完小说,我甚至迷信的想,一定是李宁玉的在天之灵感动了上苍,让六十多年后,一位逻辑推理能力超强,叫做麦家的作家将裘庄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以小说《风声》的形式公之于众。
麦家先是写《暗算》,然后筹拍电视剧,因《捕风》部分已被其他影视公司买走改编权,迫使麦家不得不重新虚构了钱之江的故事来填补《捕风》的空缺,然后电视剧大火。钱之江的故事于是引起了李宁玉的侄子潘教授的注意,他有意造访麦家,把他姑姑李宁玉舍命送情报的真实故事讲给麦家,接着麦家写出《风声》中的《东风》部分,这又意外引起了远在海峡对岸的顾晓梦的关注,于是当年的历史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六十六年的时光,就是在等待麦家的出现,冥冥之中一切似乎都已注定。所以说,小说《风声》是上帝的手笔,是上帝的杰作。
我以为,小说《风声》超越了《暗算》,如果《风声》在前,那么获茅盾文学奖的将很有可能是《风声》。
最后,我觉得用电影《风声》海报的一句宣传词作为结束语,来结束这篇已不短的文章很适合。
《风声》过后,再无传奇。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