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翔演过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魏翔免费高清观看

时间:2022-10-08 02:23:22阅读:2417
尽量客观的说两句吧。说《杀手》是烂片,小弟我是不同意的。它的故事主线,就是一个天然的喜剧结构,在这个结构里设计搞笑桥段,起码下限会有保证,这一点是那些屎屁尿喜剧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个先天优势得益于原作的…
  • 2000年服役于武警重庆总队政治文工团,任演员; 2001年授予一级士官警衔,专业担任演…

尽量客观的说两句吧。说《杀手》是烂片,小弟我是不同意的。它的故事主线,就是一个天然的喜剧结构,在这个结构里设计搞笑桥段,起码下限会有保证,这一点是那些屎屁尿喜剧可望而不可及的。

这个先天优势得益于原作的剧本。说到原作,很多人把电影里跟原作一样的桥段,称之为抄袭,这就很杠精了——我声明是翻拍了,还要处处不跟原作一样,那我还费那个劲翻拍干嘛,直接原创不完了吗!所以,单就喜剧电影来说,努力去还原这个喜剧结构,就是在试图跟烂片划清界限。那么,这个结构到底好在哪呢?其实就是一个经典的喜剧套路:利用双重误会,制造戏剧冲突与反差,给上帝视角的观众充分的优越感。

误会是创造喜剧情境的常见手法。很多小品都会利用误会,制造笑料。贾玲张小斐团队,更是个中高手,技艺娴熟。从《真假老师》到《啼笑皆非》再到《婆婆妈妈》都是发挥了误会的神奇功效。虽然套路,但观众非常吃这一套,反馈还算不错。而今年的大碗的出品连这个套路也放弃了,全靠贾玲的观众缘吃老本儿,那就剩四个字了:不演也罢(同样送给同台的开心麻花)。

双重误会怎么理解哦?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疯狂的赛车》里,黄渤以为黑社会团伙是提供丧事服务的,黑社会以为黄渤是当地黑帮。在这个结构里,因为双重误会,两条故事支线各自推动并交叉在一起,创造了浓度极高的喜剧情境,形成了巨大的戏剧反差:黑社会吃骨灰——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观众回馈以爆笑。

魏成功在黑社会老大面前反复舔刀子,跟军火商交易等情节就是类似的喜剧效果。好了,以上是电影的底子,有了这层底子,想拍烂,也是有难度的。往下说一说,电影上限没顶上去,问题出在哪?很多观众感觉尬又是因为啥?

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人物蠢笨可以制造笑料,但人物魅力会大打折扣,而且很难与观众共情。智商低对于搞笑来说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那种笑是生理层面的,是居高临下的,是走脸不走心的。

魏成功对演戏的痴迷,言行举止与普通人格格不入,像是一个“怪胎”,但有句话叫:不疯魔,不成活。我们明知魏成功成不了活,更成不了功,但他内心深处的这份痴迷是极具杀伤力,是可以穿透人心的,尤其在当下这个虚伪做作的时代,这份“真诚”就足以让每一个人惭愧,虽然我们还是一副指着他笑的嘴脸。

可惜的是,电影里魏成功的多数台词与动作,都没有从这个痴迷性格去延伸,而是靠东北二人转式的装疯卖傻来制造笑料。这种人物观众是很难共情的。观众是最通情达理的,人物没有走入内心,你强塞一个善良好人的剧情(假装别人的儿子),观众就会很尬。

更重要的是,到故事高潮完成人物弧光,需要走心的时候,这种无厘头式的人物就会让观众很别扭,是有点感动,但还是没有完全代入进去,那个爆点就无法释放,就像水没烧开一样。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他里面哪句话是刻意去搞笑的?多说一句,秀智商下限确实很有笑果,比如本山大叔的《卖拐》《卖车》。但在我心中,这不是本山最好的作品。离《拜年》、《红高粱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相差甚远。尤其在《拜年》里,赵本山的每句台词都没脱离性格,见到当官的怂,看人家下来了,马上叫人家三胖子——不光借着小人物去戏弄权威,连小人物本身也是势利的,也是讽刺的对象,这种现实主义的表达与人性的反思可谓酣畅淋漓,登峰造极,不知有生之年还能否再次看到。

扯远了,不论小品还是喜剧电影,就像一日三餐一样观众永远离不了。毕竟经历过八九十年代的文艺复兴,观众也是啥都吃过见过的,品味还是有的。能不能上席成宴,观众心里清楚的很。但有些人还没尝就说馊了臭了,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总之,希望国产喜剧不要成为国足,还没踢呢,就断定说:有什么可看的,肯定输!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