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真不用替身吗,李连杰回应成龙替身
如果问谁是华语电影历史上最成功的功夫明星?有三个人是必须的候选人,他们分别是开创了功夫片辉煌的李小龙,以及以动作喜剧著称的成龙,还有顶着武术冠军名头进军香港影坛的李连杰。如果抛开在功夫上的成就,以及大众的崇拜程度而言,无疑成龙是功夫片历史上最伟大的功夫巨星。之所以周游君会把这个殊荣给成龙大哥,是因为他的确在电影事业上做了很多成就,其中还包括他获得了华语电影人中唯一的一座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作为继李小龙之后最成功的功夫巨星,成龙出道时并没有顶着什么所谓的光环。他当年离开师父于占元投奔了早几年进入电影圈的师兄洪金宝,他们进入电影圈的时候,香港影坛还只有武侠电影,而没有功夫电影。和后来李小龙创立的功夫电影不同,武侠电影中的功夫只是影片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武侠片时代,如成龙、洪金宝等人,他们还只是电影中的配角和特技人,主要是为电影创作一些吸引人的功夫镜头。在这个阶段,武侠电影中的明星,还都是一些传统演员转型而来。
后来因为李小龙的横空出世,港片中才有了功夫类型片,这种类型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占据了港片中的主流市场。但是李小龙仅仅出演了四部电影,便英年早逝。此时功夫片虽然已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但是在创作手法上,还并没有完全的成熟。在李小龙时代所有的功夫电影都是围绕李小龙搞创作,而他本人也曾在好莱坞混迹多年,并且对功夫有着深刻的研究,所以李小龙的功夫片自成一派,其中既有他的功夫哲学,也有好莱坞先进的电影理念。但是李小龙去世之后,香港电影圈很难找到他的合适继任者。
这个时候成龙等人便有了机会,其实在这之前成龙的名字叫陈港生,只是后来被星探发掘,他才改名为成龙,意思是要接替李小龙的地位。但是成龙终究不适应李小龙的电影风格,所以早期的几部影片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时间一直到1978年,此时李小龙已经去世5年了,这一年成龙凭借着主演的电影《蛇形刁手》成名,在这部影片中成龙一改李小龙的打斗风格,把影片拍成了功夫喜剧。
这次创新给成龙今后的电影之路开拓了不一样的风格,而也正是他这种更接近于普通人意识的打斗风格,让他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成龙靠着功夫喜剧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人们之所以尊重成龙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很多人传闻的成龙会自己亲身做一些高难度的特技动作。也因此,很多人说成龙拍电影不用替身。
后来有一次记者采访同为功夫巨星的李连杰,问他对成龙不用替身传闻的看法。李连杰的回复非常坦然,他并没有否认成龙会亲自参与,并亲身体验一些惊险动作,但是他也客观回复了成龙不用替身的说法。他说自己和成龙、李小龙一样,他们都是普通人,只是在电影中他们通过电影技术被塑造为超级英雄,所以他们在参演这些影片时,一定是借助了电影的实现技术,当然其中也包括使用替身。
所以李连杰说在创作功夫片时,不仅仅自己,而且李小龙、成龙也肯定会用替身。只是成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的确会亲自尝试一些惊险的动作,但是这并不代表成龙不用替身,也不代表成龙在拍摄电影时,不借助电影创作的技术手段。很长一段时间影迷误解了一个事情,那就是错误地认为成龙不用替身,便是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完成和电影中一模一样的惊险动作。
以上的认识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们在电影中看见成龙跳大楼,他不用替身,不代表他真的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跳大楼。如李连杰所言,他们是在拍摄电影,不是真的逞英雄,所以很多动作虽然成龙亲身完成,但是必须的防护手段还是肯定存在的。紧接着我们着重探讨一下成龙为何会亲自做一些惊险动作而不用替身。
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成龙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特技演员,在出道之初,特技演员本身就是成龙的工作。而且成龙在特技演员中,他的天赋也非常之高,又加上他有京剧武生的功夫底子。所以成龙在做一些特技动作时,他不仅可以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而且他还有很好的创意。
香港电影当年之所以发达,除了这里聚集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人之外,还源于这里的电影人的学习精神。我们前面说李小龙曾经在好莱坞混迹多年,其实后来成龙的团队也大量借鉴了好莱坞的经验。只是和李小龙的借鉴方法不同,成龙团队借鉴的表演方法主要是来自于喜剧大师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我们看成龙的很多面部表情模仿的是卓别林,但是惊险动作方面他不少模仿了基顿的桥段。而不用替身这个特质,其实在基顿的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位比成龙早了半个多世纪的喜剧大师,他在创作影片时也倡导不用替身,自己亲身完成一些惊险动作,这其中就包括坐在火车上做一些惊险动作。同样,他不用替身,也不代表他就真的是用真实还原的方式进行拍电影,只是他在创作影片时注重亲身参与完成一些惊险的动作。
所以关于成龙不用替身的说法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首先成龙是一名敬业的电影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去神话成龙不用替身的这个细节。在这里我们只能说做一些特技动作本身就是成龙的强项,而且他自己有着超强的特技技能,同时也兼具了拼命三郎的精神。但是不能把成龙不用特技等同于成龙真的是写实般地完成那些拼命的动作,这容易引起对影迷的误导,对成龙的真实看法。
毕竟电影作为一项娱乐事业,电影人在影片中创作出一些惊险的画面,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视听需求。所以在创作影片时,一定是有很多电影技巧在里面的。很多电影上映时会拿镜头的真实性作为电影宣传的噱头,其实这只能说明电影创作的一个维度,并不能证明电影质量的优劣。相对于拙劣的实景拍摄,高超的特效手段才是电影未来的方向,只是如何用特效征服观众,如何用特效创作出精彩的影片,才是电影发展的关键。
李连杰在介绍是否用替身时,就说明了特效的重要性,这对于一部创作一部电影而言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一部电影的优秀与否,并不在于影片创作过程中电影人如何拼命,而在于影片是否有真正抓住观众灵魂的力量。这些心灵的特效,可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拼命或者是高超的电脑特效就能够随意获得,这需要有走心的演员和全力以赴的电影制作团队全力以赴。
成龙说自己不用替身,李连杰却称他拍戏经常用替身,两人真实关系如何?
成龙和李连杰是继李小龙之后,同时代的功夫巨星,其实关于两人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两人实战到底谁厉害?一直是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虽然外界一直拿他们做比较,谁才是“功夫之王”!谁是?都不重要。他们创造了一个时代,那个时代里他们就是“功夫之王”!
成龙拍戏从不用替身在上世纪70年代初,李小龙因为在好莱坞发展受限,就带着在好莱坞的电影经验来到了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邹文怀看到了功夫电影的发展未来,邀请了罗维把好莱坞的电影模式加进了自己的电影里,并且让李小龙当大男主。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李小龙凭借四部半经典电影,而成为了世界级功夫巨星。遗憾的是,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李小龙猝然离世,一时间整个华语电影手足无措。
为了继续功夫电影的辉煌,整个华人电影圈都试图寻找李小龙的接班人。结果,作为罗维的御用“龙套”,成龙被推到了荧幕前。
李连杰“打脸”回应成龙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想成为李小龙的替身。于是,他“打出了”一种独特的“喜剧功夫”模式,渐渐地,成龙开始有了名气。彼时,在华语功夫电影领域,成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的电影不但功夫好看,而且还很有“笑果”。
但是,1982年,李连杰带着少林寺横空出世,一夜之间,红边大江南北。两个人不免会被放在一起比较,面对这样的问题,成龙的回答却很值得玩味:“李连杰确实很多功夫都懂,但我是学白眉的,白眉杀伤力更强!”懂得都懂,成龙这是拐着弯的夸自己更厉害一点。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动作指导袁和平是这样评价李连杰的:“他真的就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哪个门派的兵器和拳法他都知道,可以说,他是真功夫,难得的人才。”
真不怕得罪人李连杰练的是武术套路,成龙是京剧武生,两个人都是各有所长的。但是,成龙是出了名的玩命拍,他曾多次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几乎不用替身,很多高危动作都是亲自上阵。请注意,成龙用了“几乎”这个词。在一次采访中,李连杰就被问到了关于成龙不用替身的问题。他很坦诚地说:“不用替身不可能,只是次数多少的问题。但是很多危险的动作,成龙确实不用替身,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在回答一些关于比较的问题时,显然成龙不太懂得委婉地说明问题,这也造成很多观众对成龙的误解。他不是不用替身,而是很少。
李连杰被问,成龙拍电影不用替身,你为什么总用替身呢?他如何回答的呢?
于仁泰当年跟李连杰合作《霍元甲》就直言拍摄进程太辛苦了,他本人更是被功夫皇帝的敬业精力感动。后来导演在采访中说:我能了解他的苦处,李连杰拍戏多年受过许多伤,我觉得他用替身也是能了解的。于仁泰说出李连杰用替身原因:他的手,这三个位置都断过,脚骨也断过,尾龙骨又断过,全身上下什么都断过,脚又断过,你明不明白。你想想,可是他还要持续打,所以每天都要吃这么多药支撑下去,用来止痛,持续拍照,便是由于他的李连杰,不可以用太多替身。
成龙和李连杰是继李小龙之后,一起代的功夫巨星,其实关于两人的争辩一直没有停止过,两人实战终究谁凶猛?一直是网友津津有味的论题。其实两人是交过手的。当年成龙与李连杰一同合作拍《功夫之王》,其中有一场两人对打的戏,导演问成龙和李连杰,这一段怎么拍?原本导演袁平和的意思,把动作套路都设计好,先让替身演员实地操作一遍,没什么问题,两人在按照设定好的套路来打。
没想到成龙直接把这个计划否了,咱们两个都拍戏这么多年了,还是什么套路?直接拍就可以了。导演看了看李连杰,李连杰也表示同意。但就在两个人开拍的时候,却出了意外。两人一起出手,你一拳我一脚,打了十几个回合,这时导演喊暂停,李连杰没有立刻收招,又给了成龙一脚。成龙也不示弱,既然李连杰不断,自己也没有理由停下,立刻还了李连杰一脚加一拳。
于是两人又打了起来,仅仅很可惜,导演觉得这段打戏拍得缺少美感,并没有用上。据说当时由于两人的动作太快,许多招式连开麦拉都没跟上。后来还是导演袁平和直接出面,两个人这才停了下来,袁平和坦言,真怕他们两个受伤,为了拍这段打戏,两人都上了几千万的稳妥。最终两人终究谁胜谁败,剧组并没有把音讯透漏出来。
香港电影当年之所以兴旺,除了这儿聚集了许多优秀的电影人之外,还源于这儿的电影人的学习精力。咱们前面说李小龙曾经在好莱坞混迹多年,其实后来成龙的团队也许多学习了好莱坞的经验。仅仅和李小龙的学习办法不同,成龙团队学习的表演办法主要是来自于喜剧大师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咱们看成龙的许多面部表情模仿的是卓别林,可是惊险动作方面他不少模仿了基顿的桥段。
这位比成龙早了半个多世纪的喜剧大师,他在创造影片时也倡导不必替身,自己亲自完结一些惊险动作,这其中就包含坐在火车上做一些惊险动作。同样,他不必替身,也不代表他就真的是用实在复原的方法进行拍电影,仅仅他在创造影片时重视亲自参与完结一些惊险的动作。
所以关于成龙不必替身的说法咱们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首先成龙是一名敬业的电影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咱们也不能过分去神话成龙不必替身的这个细节。在这儿咱们只能说做一些特技动作本身便是成龙的强项,而且他自己有着超强的特技技术,一起也兼具了拼命三郎的精力。可是不能把成龙不必特技等同于成龙真的是写实般地完结那些拼命的动作,这简单引起对影迷的误导,对成龙的实在观点。
究竟电影作为一项文娱工作,电影人在影片中创造出一些惊险的画面,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视听需求。所以在创造影片时,一定是有许多电影技巧在里面的。许多电影上映时会拿镜头的实在性作为电影宣扬的噱头,其实这只能说明电影创造的一个维度,并不能证明电影质量的优劣。相对于拙劣的实景拍照,高明的特效手法才是电影未来的方向,仅仅如何用特效征服观众,如何用特效创造出精彩的影片,才是电影发展的要害。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