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电视剧情结局,清平乐张妼晗终于被赵祯嫌弃了

时间:2022-10-07 22:10:16阅读:2084
5月18日,电视剧《清平乐》大结局了,让许多一直跟踪王凯看热播的观众们难免产生了丝丝的留恋。似乎,这留恋中还带有些许的遗憾。  让粉丝们和深度观众们不无意外的是,同时带有这种情感的还有 宋仁宗扮演者王凯…

5月18日,电视剧《清平乐》大结局了,让许多一直跟踪王凯看热播的观众们难免产生了丝丝的留恋。似乎,这留恋中还带有些许的遗憾。

  让粉丝们和深度观众们不无意外的是,同时带有这种情感的还有 宋仁宗扮演者王凯。

  据 360娱乐讯报道:王凯在网络发文和角色道别,表示很庆幸能够演绎官家的一生,爱这个角色,更直言“如果有来生,我还是想做官家的”。

  看完这部连续剧,我们回过头来,审视剧中人物的命运和演员对人物的呈现,最值得回味的应当是主人公宋朝宋仁宗赵祯和扮演者王凯。

  我认为,王凯的性格特征还是很符合历史记载中的赵祯的。王凯不仅在剧中还是较好地把我了赵祯的性格特征,也充分地把握住了赵祯时代,面对强臣林立的朝廷,赵祯在处理家事突然出现的变故时,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交错矛盾中,难以应对的心理过程,较为准确地期限了赵祯面对错综复杂矛盾艰难把握、疲于应付心力交瘁的状态。但是,我们也认为,对于赵祯的软弱体现的稍欠火候。

  那么,历史上赵祯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性格呢?我们先说说赵祯。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太祖赵匡胤、太宗(太祖之弟赵匡义)、真宗赵恒(赵匡义之三子)后的第四代皇帝。

  

  宋仁宗出生于公元1010年,是赵恒的第六子。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封为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封为寿春郡王,讲学于资善堂。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兼中书令,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进封瘅王。九月初八,册封为皇太子,任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十四日,朝拜太庙。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下诏五日一开资善堂,太子手握手板,南向站着,听辅臣参决各司事务。乾兴元年(1022)二月十九日,宋真宗逝世,遗诏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代行处理军国事务。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赵祯继帝位时年仅13岁。初由太后刘娥垂帘听政,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太后死,1033年开始亲政。1022年-1063年,宋仁宗在位41年间曾多次更改年号,是两宋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刚刚即位以后改年号天圣,后来改年号明道,刘太后死后,宋仁宗又改年号为景佑,之后又先后改年后为: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综合来看,赵祯在位四十一年,虽然宋朝的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但基本上没有大的建树;相反,土地兼并严重,国家财政空虚,使北宋逐渐形成了积弱积贫的局面;在外部,无力抵御外侵,只好忍辱求和。这就是,历史上的宋、夏和战。

  自公元1028年起,西夏多次入侵大宋,但,宋朝基本每每溃败,直到1043年,由于西夏国内出现动荡,西夏向大宋提出议和,宋仁宗当即同意,以北宋每年送给西夏72000两白银、153000匹绢、3万斤茶叶的屈辱条例而达成和平协议,换取了西北地区的暂时平安。

  要说宋仁宗有所建树的话,那就是他曾推行的“庆历新政”。在公元1043年,范仲淹被仁宗提任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被任命为枢密院副使,欧阳修等为谏官,同年九月,宋仁宗迫于压力开始推行新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但“庆历新政”推行不到一年便以失败而告终了。

  宋仁宗时代的主要弊端是:官僚机构庞大、官吏及官僚机构腐败、皇室生活奢侈。

  当然,宋仁宗也有他的优点,那就是对下属宽厚阴柔,治政温厚与百姓休养生息。

  赵祯在位时期,北宋除边境战火时断时续外,国内基本上保持了和平昌盛,经济发展,科技以及科举制度都获得了很大发展。古代中国出现过“四大发明”,世界前行的“三大发明”都出自于赵祯执政时期。

  《清明上河图》虽然是宋仁宗之后诞生的,但是图中描述的繁华景象在仁宗时已经呈现了。

《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用人方面,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相对较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相对于“私交子”而言)。

  当然,宋朝致命的弱点是:那就是过度崇尚和平,荒废军备,国家安全锐度减弱。以致 宋仁宗时宋朝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此后便开始走下坡路了。

  赵祯在位期间逸事

  仁宗的善于纳谏还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拯。包青天应该是仁宗善于纳谏的产物,是仁宗的温厚和善于纳谏给予了包青天产生的政治环境。

  仁宗一朝不仅出现了包拯,还出现了“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在《岳阳楼记》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而仁宗庆历初年实施的“庆历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场社会改革,更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

  对于包拯的胆量,有一例可以佐证:张尧佐是仁宗宠妃的伯父而飞扬跋扈,仁宗想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包拯不愿意,言辞激烈地去到仁宗面前谏议,包拯就反复解释。后来,包拯带领七名言官与仁宗理论,仁宗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七人中排名最末的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后宫后,对张贵妃说:“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以上两例,表现出这位帝王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这在封建时代,也算是很难得的了。因此,以往历史学家们称誉他为“守成贤主”。

  1057年,苏辙与哥哥苏轼一块考“进士”,在这次考试中,年轻气旺、才华横溢的苏辙,似乎写出了无中生有、诽谤皇帝的言辞,宋仁宗听到这件事情后,淡然回应道:“我设立这个科举考试的目的,就是欢迎一些敢不唯上的人,苏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官职,他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为了说几句话,惹上杀身之祸,这样就说明了苏辙敢于直言不讳,我觉得应该重用这个人。”

还有一人也能证明赵祯的仁慈和知人善任:那就是宋朝著名词人柳永。柳永就是因唱咏“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连续两次被宋真宗赵恒拒之于了官场之外。赵祯即位后的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 ,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 ,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这些事就可看出赵祯心胸仁厚,为政倾心。但是,也让赵祯附带着带有了性格软弱和意志不坚定的性格弱点。

   此外,赵祯不仅待别人仁慈,身为皇帝,对待自己也要求得非常严格。史书上,记载了很多赵祯严以律己的事件。

  有一次,赵祯在散步,时不时就往回去看一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在干什么,宋仁宗回到宫里,才急忙对嫔妃们说:“赶紧,你们给我倒杯水。”嫔妃们问他:“您渴了,为什么不让随从给你倒水解渴呢?”

  赵祯回答道:“我频频回头,嘴唇一直动,就是没看见有一个知道我口渴的。追究这件事情的话,肯定又有人会被宫内的章则处罚了,我想,还是忍着吧,他们也不容易。”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宋史》记载:“京师 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洛阳市民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这些细节说明了黎民百姓对他的认可。当然也不排除《宋史》对同朝皇帝的美化成分。

  宋仁宗还留有诗词全集十五首,但是文采不是太高。

  

  对照赵祯的情况,王凯表达的如何,大家可以评议。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说,王凯饰演赵祯是用了心经,入了感情的。演到最后,王凯人都入戏了。

  所以,电视剧收官,王凯和观众的留恋还是正常的。但是,帝王将相不是历史的全部,希望王凯能够尽快走出“清平乐”的婉约,迅速投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再为观众呈现出更好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角色。

清平乐电视剧情结局,清平乐张妼晗终于被赵祯嫌弃了

《清平乐》的结局你怎么看?

作为一名看过《清平乐》原著的原著党,我觉得电视剧《清平乐》的结局着实让人感到奇怪,就这样一部改编如此之不彻底的剧,让人看了十分叹息。

说到电视剧《清平乐》,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王凯所扮演的宋仁宗,宋仁宗在里面的形象无疑是高大伟岸的。这部电视剧把宋仁宗的仁给表现了出来,但是却没有表现宋仁宗的其他缺点,这是让人很是可惜的,不仅不符合原著所写的人中形象,也不符合历史上的送人中的形象,不可谓不让人可惜。然而可惜之余,我还是看完了这部电视剧,毕竟它在最近的电视剧里面也算一部佳作。

大家觉得怀吉看着远方,可谓是深思自己,让人感受到了一丝悲伤。在这部电视剧《清平乐》里面,就单单没有看过原著的人来说,这个大结局是丝毫没有毛病的:大宋仁宗皇帝赵祯,为了天下百姓操劳了自己的一生,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之间周旋,找到平衡的点,让人十分敬佩,但是看过原著会觉得这部剧很奇怪。

这部电视剧的主旋律是家国之事,国事为大,但是有时候也太忽视了家事的重要性,毕竟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一粒尘埃,个人是历史的组成者,我们不能忽视个人的作用。

在最后的几集里面,怀吉对微柔的感情可谓是十分平淡,甚至在电视剧里面有一种将怀吉的这种感情解读为一种护主心切的感觉。但是我们看整部电视剧我们都可以知道,其实它还是一种男女之情,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男女感情并不是多么羞耻说出口的事情,它是一个正常的事情,在特定的时候它也是个伟大的事情。

综合以上种种,我是不大喜欢《清平乐》的大结局的,改动太大,而且生硬。

清平乐电视剧情结局,清平乐张妼晗终于被赵祯嫌弃了

清平乐结局是什么

清平乐结局是:

徽柔不愿相信赵祯的死讯,精神恍惚地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还问曹丹姝,赵祯什么时候回来,会不会带着梁怀吉一起回来,曹丹姝不忍戳破,只说赵祯一会就回来了。曹丹姝带着徽柔来到郊外一处学堂,徽柔知道梁怀吉就在阁楼上。

但她没有继续向前,只是在远处对着梁怀吉所在的阁楼挥了挥手,便和曹丹姝离开了,这便是徽柔和梁怀吉所见的最后一面。

赵祯驾崩后,举国皆哀,就连远在辽国的耶律洪基知道赵祯的死讯后都悲痛不已,朝着大宋国土的方向祭拜,赵祯一生勤政爱民,为天下百姓殚精竭虑,力图让百姓们过上安宁稳定的生活,后世评价赵祯: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扩展资料:

《清平乐》创作尊重历史,角色尊重人性,细节尊重文化,传递了历史和文化知识。剧中晏殊于闲庭信步间吟唱词作《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让观众感受宋词优美的同时,直呼“原来宋词是唱出来的”;范仲淹被贬桐庐郡,却毫无被贬之苦,随性、豁达的性格跃然屏幕。

还有才华横溢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因为锋芒太露,殿试未能夺魁等等。宋仁宗一朝的名臣名士、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那些静止在泛黄画卷里的北宋烟云,都在荧屏上栩栩如生,被网友称赞为“语文书里走出的场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