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访谈节目值得看,2019年最好的访谈节目
我是绿皮火车,欢迎点击上方“关注”,为你分享我的阅读书单和生活感悟。
写在前面
自去年疫情以来,我开始养成了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习惯,骑行一趟的时间大概是35-40分钟之间,正好是一期节目的时长,那会就开始找能在骑行路上听的节目。
聊天访谈说话类节目,因为是闲聊,就不用太专注,可以一边骑行,一边悠闲自在地听他们侃天南海北,好不惬意!
一个小小的话题也能聊出一个高度,雅俗共赏。
人生少有壮阔的波澜,多是绵绵不绝的烦忧的涟漪。
会说话真的是好大一个优势,不说是否会给自己争夺到更多名利,仅是能结识到各路英雄好汉,也是我实则羡慕的。
于是在节目中,就出现了各路人,听着他们分享在自己的专业视角上,表达一些对生活话题的见解,真是很有趣。
聊得越是尽兴愉快,也越来越欣赏年长者的好。看似随意,每位嘉宾背后都有深海似的知识储备。
没时间出门看世界,幸好还有一群人讲给我听~
会玩儿,有趣味,会聊,会撩。
归纳整理了这一年多来“听”过的各类size略小却各有动人之处的优质“文化类访谈节目”推荐给大家,总共12部,也算是一个伪文青对即将结束的2021年的致意。
最近几场风雨过后,天气突然就骤冷了起来,在这个冬日,温暖我的,除了咖啡和热水,还有这些百看不厌的影像,它们适合一个人窝在沙发里看,还可以反复看,也可以一边做别的事情,一边播放。
01.李厚辰《一日谈》(in-between)
“坚持理想,去爱这片泥土和人,或有冲突,亦或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一日谈》的内核很纯粹——「我们的理想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不是躲在一边看这个世界如此糟糕」。
02.窦文涛《圆桌派》
文涛的主持风格,使得整个聊天氛围都很自然放松,这是谈话节目里少有的。还有就是他的真诚和性情,一些难堪或者羞于启齿的经历都能在节目里娓娓道来,这样的氛围也感染了节目的嘉宾。
03.《我的时代和我》
“这个时代舞台特殊在你自己可能都无法预料到下一束光会从哪儿打来、照在哪儿、还会不会照在你身上。所以一个人可能会有三个、五个、十个影子,也可能到头来却反而会疑惑到底光在哪儿。”
04.陈晓楠《和陌生人说话》(Talk to her )
这个节目的嘉宾并不是红人,都是身上充满了故事、甚至伤痕的素人,却用普遍人性、共同的感同身受来连接一切孤独的现代人。
这些遇到,如同擦亮一根火柴,引发一场属于自身的“宇宙大爆炸”。
05.许知远《十三邀》
“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没有看待方式。”
06.陈晓楠《我的青铜时代》
在《我的青铜时代》“卷首语”里,陈晓楠说,“青铜让我们的人生第一次有了金属的质感。与过去重逢,与自我相认,探寻生命中初次坚定的时刻。”这一段话,点出了该节目贯穿主线的核心——嘉宾们“重访”年少,探索启蒙的意义。
07.高晓松《晓说》
喜欢他,除了诗和远方,还因为有岁月的沉淀,通古论今的储备,信手拈来的电影艺术。
年龄越大,就越觉得一个人经历过什么,明白点什么都是看得到的。越来越喜欢看这种“有文化的胡扯”节目了。
08.陈丹青《局部》
看醉了!
单是听他说话,就觉得太舒服了。陈丹青最厉害的是,不绕开问题,不故作高深,而是托出自己的恳切感悟。
艺术真美啊。音乐,绘画,文学,都美极了。感谢上帝!
《号外》是陈丹青老师的节目《局部》番外篇。
09.梁文道《一千零一夜》
道长说,全球出版界所出的书类的总量是在增加的。当大家都预言书要完蛋了,为什么书的印量还增加?而且阅读人口没有减少,只是换了媒体。
于是他用这档呈现“行走”的读书节目,“只有晚上,只在街头,只读经典”,与观众分享他对经典的理解。
10.马未都《观复嘟嘟》
“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11.窦文涛《锵锵行天下》
窦文涛/许子东/周轶君,就他们仨,随便聊啥,都能看下去,都很有趣。
“终归是要共同面对这个时代,能说人话已经不容易了。”
“定义:就是打破别人的定义。”
节目对话15位活跃在演艺圈的女性艺人,以女性的视角,从不同维度展现当代中国30 女人的“她力量”。
写在后面
什么是好故事?
陈晓楠在接受采访时说:“有戏剧性,有张力,有思考价值,生活的剧本远远比电影剧本戏剧性大得多。”
在我看来,话题,对于嘉宾,并不是希望设立自有的观点,而为此辩论,而给予更多的是联想,一种发散,一种那些灵感,观点,应该更容易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迸发,从而使旁观者拥有更多的纬度去看世界。
所以,虽然话题并无结论,却结识了一个新的观点,认识了一个新的面孔,就是最大的乐趣所在。
爱生活,爱拉芳,爱大家!
文字|绿皮火车
图片|豆瓣截图
关于作者:绿皮火车,阅读症深度患者。这里有我的读书、电影、生活分享,阅读需要主张,让我们一起追寻,从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