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热播剧指明了普娃学习的方向天才和普娃之间差距没那么大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天才基本法》大家都看了吗?
有人称之为暑假孩子的必看剧。
《天才基本法》讲的是一个穿越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普通人和天才的故事。
先来讲一下剧中的背景,大家更好理解:
我们每天生活中都在做各种选择,就像对着橱窗选蛋糕。不同选择会诱发不同结果,形成无数个平行世界。
例如选草莓蛋糕,产生了我们现在生活的既有世界(下称草莓世界),选芝士蛋糕,便产生了另一个平行世界(下称芝士世界)。
剧中,主角就是从草莓世界穿越到了芝士世界,两个世界大致设定是相同的,有些不同的因素也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在两个平行世界里,林朝夕(张子枫饰)都是一个普通人,老爸林兆生(雷佳音饰)和青梅竹马的裴之(张新成饰)都是数学神级天才,智商独占一档的那种。不同的是,在身边2位天才的光环下,林朝夕却呈现出了2种不同的状态。
当然,无论是普通人林朝夕,还是神级天才老林和裴之,都有他们的人生课题。
1普娃林朝夕从畏惧到勇敢在草莓世界里,林朝夕迷恋数学,却没有勇气考数学系。
小学考奥数训练营失败之后,她便对数学产生了畏惧。
加上数学神级天才老爸和裴之的“碾压”,她不相信自己能研究数学,一直劝自己现实点。
因此她选择了文科,考上了名校的哲学系。
直到有一天,林朝夕意外穿越到了平行世界(芝士世界),当她有机会再次尝试一次的时候,她发现是自己画地为牢了,她把自己圈在了那个名叫“天赋”的桎梏里。
和林朝夕一起穿越的还有大明星纪江(王宥钧 饰)、一张神秘的奥数班结业留影照片。
林朝夕和纪江猜测,只有重现神秘照片场景——即包括林朝夕、纪江在内的所有人参加奥数班并成功结业,他们才能回到草莓世界。
于是,林朝夕又沉浸式体验了一次考奥数班的压力。
刚开始,她心里依然有着小时候没有考上奥数班的阴影,她觉得自己很差,干啥啥不行。
即便纪江一遍遍地告诉她,对比很多普通人,她已经算是天才。
为了能够回去,林朝夕开始鼓足勇气,与芝士世界的裴之、纪江一起帮助所有同学留到最后。
林兆生也暗地支援,给他们偷偷补习。
这些孩子们也足够刻苦。熄灯后,他们打着手电筒,一群人溜到林兆生值班的门房上课,一上就到凌晨两点。
这么拼的结果就是,林朝夕和一群小伙伴成功留到了最后,考上了奥数班训练营,并且获得了晋杯金牌。
大多数孩子,认为自己不行,不过是过于恐惧失败。
不开始总比努力了失败要强,这是很多孩子包括很多大人的想法。
在芝士世界的林朝夕,通过这次奥数班的经历:整理学习框架,带队补习,安排人员,加油打气……她学会了担当和勇敢。更重要的是,她认清了自己:
她确实没有神级裴之厉害,但是她也远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差。
自己确实是个普通人,虽达不到次次满分100,但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95分以上。
这就是突破,也是努力的意义。
回到草莓世界的林朝夕,开始追逐自己喜欢的数学,报考数学系研究生,从头开始。
2神级天才也无法事事遂心愿老林和裴之,是属于神级天才那一挂的。
但有了天赋,人生从此便可以一直顺遂吗?
草莓世界的林兆生,因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一位教授的非常相似,大家便认定是他抄袭,从此只能自己一个人研究数学。
为了抚养林朝夕,放弃出国机会,成了一名默默无闻的中学会计。
怀才不遇的他,只能在地铁上一个劲儿帮小学生做数学题——尽管人家并不乐意。
祸不单行,几年前林兆生车祸诱发阿尔茨海默病,后又被人砸头,醒来之后只能记得自己20岁之前的事情。
即使之后想起来一些事情,但是阿尔茨海默病无法逆转,他一天天也在遗忘一些事情。
在芝士世界,天才林兆生,虽能继续研究数学,但是生活拮据,也没有名利双收。
在林朝夕穿到中学时期时,林兆生更是为女儿背上巨额债务,只能为了生活放弃数学梦想。
而裴之呢?他也陷入了自我困境。
草莓世界中,11岁就能解开孔明棋的他,面对身为警察的爸爸在交通事故中意外去世,妈妈变得哀怨,他感到非常伤心、难过。
之后突然消失4年,也是因为他因学数学诱发了精神疾病,也不敢在碰数学。
即使他是天才,对于这些事情,他依然无能为力。
穿越到芝士世界的裴之,爸爸健康,他还解出了世界十大数学难题之一的“P=NP”,名利双收。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有开挂的人生不走,要去那个充满遗憾的草莓世界。
他远远没有林朝夕那么通透:
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遗憾,我们要做的不是通过穿越这种方式去走捷径,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既有世界。
老林和裴之都是数学上的天才,但这份天赋并不能给他们一张一生顺遂的保证书或是终生的痛苦豁免权。
天才,在面对现实生活时,也有感到苦闷的人生难题。
3天才基本法重点不是“天才”而是“基本法”“天才基本法”重点不是“天才”,而是“基本法”。
我身边不存在那种不需要学习,看一眼就全会的“天牛”,大多数孩子都是即使成绩好一些,也是在普娃范畴内的。
林朝夕的学习经历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价值,帮助孩子对他们自己有个积极的基本认定:
不要害怕失败,不给自己设限。
在某乎上,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其余各科均能考到接近满分,除了英语。
每次英语成绩下来,别说及格了,连一半的分数都考不到。
靠着别的科目拉分,她也上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但是要想考上一所好大学,这个英语成绩是万万不行的。
所有带过她、给她补习过的老师,都说她没有学习英语的天赋,她说她现在看来当时也是受到这些话的影响,觉得自己就是不适合学习英语,要不然怎么别的都能轻松学得很好,就英语不行呢?
直到高二下学期遇到了一位老师,那位老师对她说,我来帮你补习,你完全按照我教你的方法来学,你肯定可以的,每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是有些差异,我会帮你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但是你要努力。
就这样,之前一直摆烂的她,开始认真努力跟着老师学习,除了完成别的科目的作业和复习之外,其余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英语上,因为底子很差,要从基础补到高三。
一直到高三上学期,她的英语终于从四五十分提到了110左右,最终高考考到了138,进入了自己梦寐的学府。
写在最后:
“是不是如果我生来没有天赋,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那些天才,那我就没有意义去努力?”
这个问题是女主角林朝夕反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最终林朝夕的答案是:
“努力最可贵的事情就是不去询问‘意义’,对于个体而言,你只要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往前再进一点点,都很宝贵”。
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如此。
初中生看《哈利波特》这书好吗?
当其他6岁孩子的妈妈,在教娃练习“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 favorite food?"的时候,你知道原版妈妈在干嘛吗?让孩子读原版《哈利波特》!我有个上海朋友,前几天给娃买了原版的《哈利波特》。我很好奇,6岁的孩子能看这种书了吗?朋友给我发来了一段她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一点不夸张!在北上广地区,现在的教育大潮基本已经分两拨,走应试路线的一般被叫做“普娃”,像我朋友这样的原版妈妈靠鸡血培养出的叫做“原版娃”。
普
娃
基本上顺着课内的教学大潮学英语,可能还有少量的课外阅读、练习,英语课外班。
原
版
娃
从小就跟着英美孩子的英语学习路线和进度走,磨耳朵听音频,看原版英文动画片,阅读和欧美英文母语孩子同步的绘本书籍杂志等等。
你以为普娃和原版娃只是父母培养上的不同,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很多东西会放大,无论是应试还是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原版娃”跟普娃拉开的差距,绝对不是一点点!
原版娃vs普娃
原版娃VS普娃,单词量差距巨大
网上有个形象的比喻:假如一个孩子从小学1年级开始,跟着且只跟着校内学英语,到了初一,他的课本难度大致是这样的:
而同龄的原版娃,他们看的读物是这样的:
你知道吗?之所以在阅读书目上有这么大的差距,是因为原版娃基本上是按照美国孩子的学习路径走。
国外大多数英文母语孩子10岁就能达到1万左右的词汇量,而成年人的词汇量为3万左右(不一定都能写,但听说读肯定没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而咱们校内英语大纲要求的词汇量是多少呢?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大致是这样。
小学生 800
初中生 2500
高中生 3500
四级 4000
六级 6000 其中一半来自四级词汇
这就意味着普娃只在校内按部就班地学英语,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顺利过完四级、六级,差不多可以达到英美5岁左右孩子的水平~
所以用课程标准学习英语,距离实际应用的词汇量缺口实在是太大了。原版娃和体制内学习英语的孩子比较,完全是降维打击。
可能有的家长说,孩子以后不打算出国,也不打算从事和英文有太多关系的工作,培养孩子的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没有必要,真的是这样吗?
原版娃VS普娃,英语思维差距巨大
前几天高考英语因为难度太大,上了热搜。
完形填空摘自《卫报》the Guardian
阅读理解来源于纽约时报NYT ,一字没改
语法填空原文来源于外刊 The Week 2019年1月的文章。
很多妈妈在感慨怎么这么难,但是更多的妈妈们看到了这次难度的提升,其实释放了一个信号:
从考题取材的广度和深度来看,英语教育要从应试英语转向实战英语,对于词汇量的要求和阅读理解、英语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依靠课内学习背词汇表和刷题的英语学习路已经走不通了。
在这种难度下,原版娃绝对占优势。
原版娃可以从国外原版教材中能学习到大量地道的词汇、句子的表达,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单词、句法的地道用法,做题时候的语感和速度都会大大提升,更加提升了孩子的英语思维。
长此以往,原版娃和普娃之间的距离会越拉越大。
但是,对中国孩子来说,原版难度确实比较大,孩子们很难通过自学一步步掌握原版书的精髓。
而家长也没有太多精力研究实践,更不是专业的英语老师,市面上真正教原版的机构不多,能保持原汁原味的教学的更少,现在我们发现有一家原版娃妈妈非常推荐,可以深度学习英语的机构-鲸鱼外教培优。
这次为大家争取了200个名额,可以免费领取英语牛娃专属学习礼包:
马上免费领取
英语牛娃专属学习礼包
1节美国经典原版课程
5节实用思维导图课
1份英语水平专业测评报告
500G原版英语学习资源
▲ 绘本 儿歌 动画
非常适合3-18岁孩子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为什么要给大家推荐这门课?
1
选用经典原版教材REACH
英国本土学校教材牛津阅读树
鲸鱼的课程分为主修课和辅修课,主修课包含美国小学语文和阅读,而且选择的都是国外非常经典的原版教材。
比如主修课语文用的是美国国家地理旗下的王牌教材Reach的最新版本Reach Higher.Reach在北美的官方教材中排名前三,在美国有1000多所重点学校都在用它,它在美国的地位和我们国内的人教版英语差不多。
鲸鱼不但签下了Reach的版权,为了避免中国孩子对原版教材水土不服,鲸鱼的资深教研专家还针对中国孩子的英语学习特点,对教材进行了二次研发,让它更适合中国孩子学习。
随便翻翻Reach课程的课件,就会感觉到赏心悦目,因为配图采用了大量《美国国家地理》的高清大图,教材精美得不得了,别说小孩子了,我都很爱看。
里面的文章更是包罗万象,体裁很丰富,有小说、诗歌、戏剧这种故事类的文章,还有科普、新闻这种非故事类的文章。
而鲸鱼的原版阅读课则是国内很多妈妈都推崇的《牛津阅读树》,《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 Tree)这套书出自大名鼎鼎的牛津出版社,非常有名,专业性不言而喻:
1.在全球有133个国家用它作为外语学习教材
2.在英国超过80%的小学选择这套书教孩子们阅读
3.国内很多家庭也选择这套书给孩子做英文启蒙
和自编教材相比,原版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原汁原味,在有经验的外教手中,原版书就好比一座“宝库”。
外教可以利用书中的细节和精华引导孩子们延伸出很多的话题和讨论(后面我们会举例说明),让孩子们更细致全面地去搜索书本里的信息——关注的细节越多,越能引发孩子们的联想,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和逻辑能力。这些,都是自编教材无法企及的。
2
英美在校好老师的启发式教学
让孩子学得快记得牢
鲸鱼的老师都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本土中小学教过课,是持有TESOL/TEFL/CELTA等权威执教证明的专职老师,还有剑桥英语培训认证,平均教龄5年以上,可以说,在英语机构的所有老师中,他们是专家级别的。
货真价实的执教证明,这比花大钱在某些机构遇到长着一张“外国脸”,参加几天培训就当“外教”的地方要靠谱多了。
举个栗子:
在我们试听的一堂关于感恩节的课程中,外教就不断地基于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联想、互问互答,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在确保学生都正确理解文本的情况下,外教还会让学生就文本中的内容各想一个新的问题,并互相回答。同时,外教会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
比如学到森林时,外教会问“How is the forest described?”学生答对后,又进一步提问“Red and yellow leaves means what?”这时,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可能是在秋天,于是说“means it is in fall”.
这次试听,让我们彻底明白了两件事:
1.为什么鲸鱼的学生输出长句子、完整句子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机构的孩子。因为其他机构的课只是为了激发孩子学英语的兴趣,并不注重学习效果,所以外教总是带着学生反复读课文、背单词,但不要求学生输出完整的句子。
2.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家也读原版书,但是进步不大。因为光有原版书这个法宝还不够,还需要找一个专业靠谱的帮(外)手(教),才能让这个法宝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把1本书读出10本书的效果!
总的来说,鲸鱼的外教都擅长启发式教学,鲸鱼外教的专业魅力,只有当你亲听讲课时,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们将国外常用的教学法运用到了鲸鱼的课堂上,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开放式问题,启发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形成自己的想法,再自由表达出来,这和传统的英语课堂非常不一样!
1
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
赢得宝爸宝妈的认可
鲸鱼的课非常不错,培养出了很多优等生,其中有3000余名“小鲸鱼”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频频获奖,比如:CCTV“希望之星”全国英语风采大赛全国冠军、“外研社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美国Spelling Bee拼写大赛中国赛区全国冠军等。
这么好的课,这么实在的效果,自然得到了广大宝爸宝妈的认可,口碑非常不错:
我听说,2019年“双十一”期间,鲸鱼还获得了天猫、京东少儿语培类销量第一,成为更多家长的信赖之选。我也想把这样的好课程推荐给你。
而且鲸鱼还是教育部十三五课题承担单位,课程科研能力得到了国家认可。
特别惊喜的是,恰逢开学季,我们 联合鲸鱼外教培优隆重推出【开学季福利特辑】,四重大礼免费领,限100份,手慢无!
免费领 价值1365元
【英语思维启蒙四重礼】
福利一:1节剑桥认证的在校外教直播课(价值268元)
3-18岁都能学,带孩子感受原汁原味的英美小学课堂,培养纯正的英语思维!
福利二:1份英语水平专业评测报告(价值99元)
剑桥外教亲自评测,清晰掌握孩子英语水平,规划孩子学习计划,针对性学习效果更好!
福利三:5节实用思维导图课(价值299元)
5 种基础思维导图
14个重点句型
64个常用单词
多种文章体裁解构
表达、阅读理解、思考等多方面学习力的提升!
福利四:500G原版英语学习资源包(价值699元)
包含最火的自然拼读教学视频、经典原版绘本、知名儿童广播剧,英美外教纯正录音,超值!
马上免费领取
英语牛娃专属学习礼包
剑桥认证固定外教专业测评(适合3-18岁孩子)
孩子5岁竟已达到欧美3年级水平
你也快来测
↓限100个名额!扫码抢占↓
全国已有37591位家长报名成功!
育儿圈的鄙视链:鸡娃、牛娃、普娃、渣娃,你家孩子是哪种?
之前热播的《小舍得》不知道诸位家长看了没有,作为教育三部曲“小系列”的终结篇,豪华的演员阵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 最真实,最市井 的小升初场面。在这次的故事里,没有精英阶层,只有身边的你我他,但那种来自最深层的 教育焦虑 却一直反复困扰着我们,对孩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让孩子变成“人中龙凤”,这样的选择真的幸福吗?还是应该给孩子一些 喘息的余地 ?
这个时候家长管理好 自己的教育期待值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剧中将我们的“育儿成果”分为了三个段位: 鸡娃、牛娃、普娃 ,当然还有更底层的 渣娃 。
一、 普娃
“普娃”是这三个词中最好理解,但也常常是被 篡改 的最离谱的一个词。其实这里并不是孩子有多么不堪,而是孩子仅仅和我们一样, 属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 。这种平凡经常会被 曲解定义 ,仿佛普娃的家长就是懒惰的、不负责任的,难道每个家长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 所谓的牛娃 ?
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幅这样的幼升小对比图:
幼升小对比图
相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一眼望上去满满的 焦虑 。甚至会给自己的孩子对号入座。
“ 我的孩子语文够牛娃了,但数学不够,英语还需要补啊!体育还可以算是超牛娃了…… ”
但是我的焦虑来源于即使作为成年人的我,好像语文、数学、英语、运动都无法达到超牛娃的水准,而除了一部分在某个方面 天赋异禀 的孩子, 我们要将一个孩子培养成所谓的牛娃和超牛娃,我们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孩子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的童年还会剩下些什么?
二、牛娃
“牛娃”指的是就是多方面很优秀,智力超群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相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都是被牛娃 摧残 长大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就有一个上大学不靠考,只靠报送的表哥,以及一个过年都要刷200套试题,于是最终如愿在北大本硕连读的表姐。
不可否认,出生在我这样家庭环境中的“普娃”是 不幸的 。
而如今我们的孩子却 更加的不幸 ,在我小的时候家长心目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只有我的表哥表姐,只有他们才是 名副其实的 别人家的孩子。我的父母也没有渠道去了解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牛。
但如今的孩子面对的压力来源于全球 。
只要你想你可以看到:
13岁的最强脑王——杨英豪
每天写诗2000首的文豪——岑某某
10岁的作曲家、8岁的专栏作家、5岁的发明家……
好像上学以前英语1000左右的单词量成为了标准操作,6岁能弹好钢琴的已经算不上什么神童,竹笛、小提琴、大提琴、马术、高尔夫……总之什么冷门,会什么,什么烧钱,学什么。
而实际上哪有那么多牛娃,无非是各种鸡娃家长的努力奋斗。
三、鸡娃
“鸡娃”指的就是父母就像给孩子打鸡血一样催促孩子学习,拼命排满了孩子所有的时间,将各种不同的活动进行布置安排,生怕有一点疏漏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们中产阶级的家长。
其实相比较来说,生活在更富足或者更贫穷家庭的孩子都是幸福的。一个给了孩子更好的起点,让他有了更高的眼界,而另一个永远不会给孩子过多的期许,哪怕不优秀也无所谓,因为生活本就该是这样。
而鸡娃的重灾区正是处在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各位。
我深信,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依靠 知识 改变了命运。无论是考学、经商、投资……总之我们迎上了风口,提升了自己的阶级, 积累 了自己的原始财富及制造财富的能力。于是我们也想让这种 福音 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一颗焦虑的种子就从这里埋下了 。
仔细想一想,我们到底是如何改变命运的?
我们无非依靠的是比其他人更早的成熟,比别人更努力的学习,以及更加 适合应试教育 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赢得了教育红利,同时我们依靠着内卷的红利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而这种卷在下一代中变得 愈演愈烈 ……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学习是一件十分 枯燥 的事情,但确实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班里总是会有几个特别努力又特别聪明的孩子在第一梯队,特别努力的孩子在第二梯队。还有一帮 特别聪明不太努力 的孩子在第一到第三梯队徘徊,发挥好会考到前十,发挥的不好就只能排在中游。
爸妈总会用这样一句话 安慰 我,同时也是安慰自己,“男孩子嘛,现在调皮捣蛋点,等知道学了,成绩就嗖嗖的往上走了。”
但如今的内卷让学习变成了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从想要学、努力学,变成了不得不学进而不能不学 ……冲刺的时间也从高三提前到初中、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开始努力,努力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努力成为我们前面看到的那种牛娃。
“连百米飞人博尔特都跑不了马拉松,我们又怎能要求我们的孩子从懂事起就开始懂事?”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 有期许、有期望 。我们希望他们更加优秀,我们希望他们拥有 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 ,我们希望他们也可以和我们一样依靠自己的双手提升阶级。但这 只应该是期望,不应该是必须 。
一个皮筋,我们再用力的拉,也永远不会得到一个无限长的绳子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等待皮筋断掉,最后伤害到我们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 管理好我们对于教育的期待值 ,这才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与其鸡娃,我们不如鸡自己来的更加实际 。
但对于教育我们需要的也不是 放任和无为 。我们需要的是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好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赋予他们良好的自控力,让孩子知道 学习是他们的事情,好坏只与他有关系 。而我们要做的 不是给孩子拼命打听更好的补习班,而是应该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的 家长 回家就是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玩游戏,而 孩子 每天回家就要上补习班、写作业。
另一个孩子每天回家都能看到家长在 准备在职研究生、在读雅思,在提升工作技能、准备英文了解行业数据 ……
你认为哪个孩子更容易成才?
说实话,我觉得在第二个家庭中,哪怕孩子再不争气,最起码家庭也会给孩子留出了足够多的诸如资产、房产的原始资本,足以下半生衣食无忧,以及一次次 重头再来的魄力和机会 。
现代社会,我们取消了科考,没有了 一朝金榜题名鸡犬升天 的机会。平凡人家的孩子也失去了充当鲤鱼可以一次次反复跳龙门的可能,与其我们给孩子押宝在高考上仅有一次的机会。倒不如 坦然的 对他说:
“我对你没什么期待,只希望你平平安安,无忧无虑,别走弯路。因为即使你再怎么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你老子我这样的成就了。”
每个家长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教育期待值,就是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