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爱莲湾大海的回声景观/同益
沿着中国山东爱莲湾地区的一个风景优美的海滩,Tongyi建筑事务所设计了一个多功能的游客中心,其形式是一个被海浪冲刷的贝壳。该项目名为“海洋的回声”,呈现为一个直径18米的半圆弧,轻巧地触及周围的自然景观。从远处看,该建筑就像一个从土里长出来的小沙丘,与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该建筑融合了多种功能,包括咖啡馆、休息区和儿童角,而长长的弧形玻璃墙让客人可以欣赏到受欢迎的海滩的全景。
除了满足基本功能外,方案确保了现有的自然景观得到保存和保护。贝壳状的建筑自然地融入海滩,而玻璃幕墙则提供了360度的海洋景观。
该项目容纳了不同的用途,包括设置在其北侧较宽的一端的咖啡馆,而在南侧较窄的一端则有儿童角和自动售货机区。同时,在中间的弧形斜坡上插入两条通道,引导游客从当地著名的天鹅湖步道进入建筑内部的环形走廊,这里可以找到足浴、厕所和淋浴。
为了确保足够的阳光渗透到室内,并让游客最大限度地享受海景,咖啡馆整合了可以完全打开的延伸滑动门。在面向大海的玻璃幕墙后面,设置了一个半室外的弧形走廊来连接各种功能。在设计中,通过选择特殊的单向透光的弧形玻璃,室内也有充足的阳光和无敌的海景。进入走廊后,参观者在室内与室外、透射与反射、光与影的微妙而模糊的界限之间行走。
由于该项目位于海边环境中,决定使用耐腐蚀的混凝土。在室内,走廊地面上的木格栅可以有效地过滤从海滩带来的细沙,并与功能区更细腻的灰色水磨石地面相连。
超大的弧形单向夹层玻璃是由专业的玻璃制造商通过严格控制的工艺生产的。通过对玻璃后面的弧形混凝土墙的开口大小的控制,建筑在夜间采光时也能呈现出优雅而平衡的比例效果。
出于安全考虑,最终选择了天然橡胶材料作为屋顶。通过将各种颜色的橡胶的天然颜色颗粒混合实验,最终确定了比较接近这片海滩颜色的比例,使整个建筑可以完美地隐藏在环境中。人们可以沿着缓坡自由地爬上“海的回声”建筑的顶部,从上面欣赏大海的美丽。
项目信息:
名称:大海的回声
建筑师:上海同益建筑事务所
首席建筑师:孔步鸿,黄蒙 孔不红,黄蒙
地点:山东荣成爱莲湾 山东荣成爱莲湾
面积:509平方米
人类如何统一全球,现代人,什么时候可以拥有一种统一全球的语言文字出现?
我习惯了啰嗦,希望读者有耐心读下去吧。
人类永远不会统一,从理论到现象都不会出现,所以对统一的任何形式或内容的展望,都将是无意义。
很多人都猜测过人类将走向统一,从孔子到马克思,无数人做过类似的判断。现在已知的是,所有人类走向统一的理论推导全部都错了。从现象来看,更是非常明显。
当然,如果从理论上证明人类不会走向统一难度太大,相信大家也没兴趣看下去。那些真的对此问题特别有兴趣的人,可以去读思想家的著作,比如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这是人类第一次系统证明了统一的不可能性的理论。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该书晦涩异常,读起来极为困难,没有精深的科学知识储备与长时间的坚持阅读,恐怕读不懂。
假如物种的确是进化的,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那么表面上好像有统一的趋势。
现存的物种恐怕有千万甚至亿万以上的种类,到人类社会则只剩下唯一的一种。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只是在生物层面思考事物变异发展的过程,没有把生物之前考虑在内。也就是说,从没有生物到产生生物,必然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也必然有某些原因,如果不考虑在内的话,“生物”就成为无本之木,突兀的没有缘由的出现在世界了。
好在今天人类已经可以衔接上这个断环,并向前继续推导,直到假设的“存在”发生之初——奇点。如果我们从奇点→基本粒子→原子→无机分子→有机大分子→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生物→动植物→人类社会串联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自然选择”显得不足以说明问题了,必须用新的理论才能更清晰的阐述。
就现象而言,动物种类的确繁多,但其中绝大多数确是由基因决定其命运的。比如蚂蚁是有社会的,或者叫群体吧,群体内部的分工就是基因给定的。蚁王、雄蚁、工蚁、兵蚁都是由基因加以区分,你生下来是什么就是什么,个体努力完全没有意义。
至少到了鸟类就已经不再是这样了,每到繁殖发情,所有雄鸟都要尽可能展示自己,希望吸引异性与自己交配繁殖。
哺乳动物则继续深化这种个体差异,雄性不光需要通过展现,还要通过打斗使得对手失败低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异性青睐。
到了猴子,不但公猴要拼死一战去赢得交配权力,就连母猴也要想办法参与其中。新猴王会杀死那些幼小吃奶的小猴,还会想办法终止正在怀孕的母猴,从而让母猴尽快进入发情,怀上自己的后代。母猴们会趁猴王不注意时与周围的公猴偷情怀孕,这让新猴王不知怀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到了人类社会,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现象,比如今天我们都高喊着自由。什么叫自由?说白了,就是个体意愿表达,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当然,如果真如此的话,这个社会立刻就分崩离析,所有人类都无法生存下去。为了限制这种对“自由”的渴望,人类不得不创立各种规则加以压制,从道德到法律,无不是尽量压制人类内心中对自由的强烈冲动。可惜的是,虽然人类已经尽全力的维护社会秩序,希望保持某种秩序的持续,但是那种物种变异本身带来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强烈需求却无法阻挡。这种冲动从全社会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展露出个性的强烈离散趋势性,学者还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多元性。多元性意愿表达就是物种进化带来的离散趋势,在人类中叫做自由。
教育方式的差异性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传统教育,不论东西方都是母亲与父亲完成,教授内容就是寻找食物与躲避野兽等等简单内容。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走的路几乎是一目了然,谁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
随着人类社会文化差异,人类中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个人努力越来越有价值。孔子他老人家“有教无类”曾经是全社会的标新立异,今天则无人能说清应该教授孩子什么知识才好。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内容都是有价值的,可同时也都是不完整的,各有利弊,这让教育成为所有人都在吐槽的工作。因为的确是这样,不论是多么先进或多么落后的教育模式,都有其成功之处,也同时都有各自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是人类与社会本身的内在矛盾,希望通过人力阻止社会的离散与个性绽放同时发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教育越来越多元,其它所有方面也同样是越来越多元,婚姻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婚与不婚、有子无子、对偶与非对偶、同性婚姻,未来就算出现人与机器人婚也不奇怪。
不用再罗列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问题了,因为不论罗列什么方面,总趋势都是多元的个性的,社会现实也都是离散的自由的。理论推理,这种总趋势一定是极为不妙的,但具体到某一个单方面,甚至是某个个体人,谁也不认为自由是不好的,这才是悲剧的根源。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