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对人性的揭示,电影芳华告诉人们什么

时间:2022-10-07 07:27:08阅读:804
“我生命力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这是大师罗伊.马丁纳说过的一句话。在看电影《芳华》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镜头深深的刻在了脑海里,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绚丽的舞台,没有观众…

“我生命力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这是大师罗伊.马丁纳说过的一句话。

在看电影《芳华》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镜头深深的刻在了脑海里,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绚丽的舞台,没有观众,没有漂亮的演出服,何小萍在外面的草坪上翩翩起舞,脸上洋溢出就久违的幸福和微笑。

那一刻,何小萍仿佛挣脱了众人眼中的束缚,展现出了她真正的自己……我为她高兴,那一刻她解脱了自己……

何小萍是一个命苦的女孩,生父被抓进大牢,母亲改嫁,弟妹欺负她,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被文工团选中,进了部队当了兵,想着“没人会欺负解放军”,但命运总是捉弄人,到文工团的第一天,她因为“露一手”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又因为“偷”林丁丁的军装拍照,而被舍友戏弄,再后来甚至跳舞都没人愿意和他搭档排练,在整个文工团,只有刘峰能给与她一丝的慰藉,她在文工团过着被人嫌弃、孤立、排挤的生活,连自己的爱好舞蹈也渐渐被迫丢弃……

后来随着自己挚爱的人相继离去,她也离开了文工团,去了前线,在那里她救了很多人,也见证了战争的惨烈,而当一切归于平静的时候她却疯了……

《芳华》告诉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有三个道理一定要明白:

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合适就没必要待在一起

在家感受不到一点温暖的何小萍,被刘峰接到了文工团,原想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于是她拼尽全力去融入那个集体,但没想到在那个新的集体生活里,她依然格格不入,被排斥。

我们说人与人出生不同,经历不同,圈子自然也就不同,有些东西是无法消除的,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取悦别人这些不值得的事情上,不如好好的修行自己。

有位创业者曾今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在创业初期,他曾今参加过一个很大的电商论坛活动,于是有幸加了几位大咖,后来他事业遇到了瓶颈,于是满怀信心地联系了这几位大咖,想着从中能够解惑,可是回应者寥寥无几,后来他明白了,他们不在一个阶层,于是他努力学习,不断尝试,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做出了一番成绩,之后找他洽谈的络绎不绝,其中不少就是当初的大咖。

王阳明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遇到更好的人。是柏杨,俊鸟自会来栖;是大海,百川自会来聚。”

二、善良要有底线且自带锋芒

柏邦妮在某一期的《奇葩说》中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人深感赞同,她说:“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长大了才发现,太善良的人,往往得不到好的回报,有可能反而会弄得伤痕累累,所以说,善良应该有个度。

《芳华》里的刘峰就是这样,典型的一个活雷锋,对每个人都好,做梦都想去大学,却把名额让给了别人,只因“他比我更需要”,我们说善良,是乐于助人,知恩图报,但我们的善良也要有原则,有底线,有时候这种“刘峰”式的善良,反而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懦弱。所有,你看到最后“误摸"事件发生以后,刘峰式的人格魅力直接被全盘否定。即使他之前做过的很多好事也被人视而不见或抱着怀疑的态度。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台词: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善良是一个人内心最高级的修养,但也要铭记,你的善良一定要自带锋芒且有度,否则,当善良成为一种习惯,就是对自己伤害的开始。

三、关于爱情,努力争取,但不要勉为其难

活雷锋刘峰一直暗恋林丁丁,甚至不惜让出来宝贵的大学名额,但在后来有一次冲动之下抱了一下林丁丁,却被人撞见,林丁丁为了自保,无情的举报刘峰耍流氓,之后刘峰被调配到边境

刘峰,一个来自贫困县木匠的儿子,林丁丁来自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在那个年代,两个家庭背景差异很大的人无疑是两个世界的人,而刘峰的执迷不悟注定让他的人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作家蓝淋所说的,“背着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过日子,其实真的是负担。”刘峰对林丁丁的就是这样,从一种负担,到最终部队做出的决定绝望到自毁前程,由爱转恨,直至最后失去了一个胳膊。

我们说凡事都有个度,过之就是万丈深渊啊,爱情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但不是勉为其难,更不是增加负担,好的爱情是两情相悦、相处不累而不是死追烂打。

芳华对人性的揭示,电影芳华告诉人们什么

电影《芳华》体现了怎样的一种善恶观?

电影《芳华》体现了一种好人未必有好报,坏人未必有坏报的善恶观。

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刘峰(黄轩饰)和从农村来的屡遭文工团女兵歧视与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饰),意外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

他们感受着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还有时代变革之下,每个人的渺小脆弱和无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团战友萧穗子(钟楚曦饰)、林丁丁(杨采钰饰)、郝淑雯(李晓峰饰)、陈灿(王天辰饰)等人,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每个人的命运大相径庭,拥有着出人意料的人生归宿。



扩展资料:

《芳华》值得肯定的有演员们的表演,黄轩、苗苗、钟楚曦等人对于大银幕来说,还是处于新人阶段,这样的选择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会成为流量明星当道的大环境中的一股清流,定会带给观众眼前一亮之感。

而用不好就很容易破坏故事整体的融洽性,继而变得支离破碎,但冯小刚用《芳华》证明,几位演员的表现清纯自然,富有活力与青春气息,到了后面的年龄跨度部分,也较好地诠释了各自的角色。

芳华对人性的揭示,电影芳华告诉人们什么

冯小刚执导,看似怀念的青春年华,实则人性的善恶更让人深思

由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上线后广受好评,豆瓣评分7.6分,影片主要从一些从军人的经历来讲述他们的青春年华,也从而反应出了人性的善恶。

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中的主角刘峰(黄轩饰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好人”,只要别人对他提出的请求,他能帮的都帮。何小萍(苗苗饰演)其实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但是善良中又带了点自卑,为了让自己的父亲看到她穿军装的样子就去“偷”别人的军装,结果被发现她还没有承认。

影片中还有很多角色他们都反应的是 社会 中某种人,他们在遇到事情或者看见别人遇见事情的时候那种心理,侧面反应除了人性的善与恶和中性。

影片中刘峰就是善良的代名词,他每个人都会帮助,别人做不了的他都能做了,甚至有时候光顾着帮助别人都忘了要好好照顾自己。影片的开始他去车站接何小萍,正好让这两天命运可怜的人拴在了一起。

刘峰不管是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战友,还是为了给战友送结婚礼物,自己花钱买材料做沙发,还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战友,都让刘峰这个好人在别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刘峰又是可怜的,他当好人又怎么样,他到处帮助别人又怎么样,那些人还不是因为一个子虚乌有的事情去冤枉他。

何小萍的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当时的环境背景下,何小萍的父亲被送去劳改,再加上亲戚对她的不待见,那何小萍的基本生活都是非常难的。幸好她有非常好的舞蹈基础,为了摆脱那样的生活环境,让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她努力练习跳舞,最终被招进文工团。在文工团何小萍虽然因为没有背景遭到了别人的差别对待,但是她不放弃,仍然保持自己的初心,她的本质是善良的。

可是何小萍在不经过别人的同意下,私自拿着别人的军装去拍照的时候,何小萍这个做法是非常不对的,从这点看何小萍似乎又没有那么善良。在刘峰被冤枉的时候,何小萍为他抗争,可是当她认识到自己人微言轻的时候,选择离开这个集体。

何小萍的善良是善良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她在拿别人军装并且还不承认这件事情上,何小萍的善良没有展现出来。刘峰是善良的,可是当他被冤枉的时候,只有何小萍站出来帮他说话,刘峰好像没有得到善良应得的回报。

所以说善良的人就真的那么善良吗?善良的人又真的能得到同等的待遇吗?这两个人问题都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个善良不善良不能简单的定义,因为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两个人,一个是“天使”,一个是“恶魔”,在触及到自己的利益之后那个“恶魔”就会战胜“天使”,去保护自己应得的利益,在其他情况下,也会想“天使”一样去帮助别人。

所有人都知道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这句话在刘峰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刘峰的付出可以说是非常多了,但是他得到了什么回报,这其实也是 社会 现象的一个缩影。

在刘峰被下放到边疆时,没人敢去送他,就连经常找他帮忙的人都没敢去送。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哪一项回报不是经过自己多次的付出得到的,刘峰可能就是还没有等到这个回报。

影片开始的镜头就是萧穗子,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以为萧穗子是主角,知道后来才明白,之所以用萧穗子来叙述他们发生的事,就是因为整部影片就是把萧穗子放在了一个路人的角色,当发生矛盾的时候她谁也不帮,她就像一个旁观者,在远处看着这件事。

但是,为什么说萧穗子这个角色是现实生活中大多人的缩影呢?因为在何小萍受欺负的时候,萧穗子明明也在旁边,但是她没有伸出手去帮助何小萍,如果说萧穗子和何小萍是无关紧要的关系,但是在影片开始何小萍刚来的时候,萧穗子又表现出对何小萍的好。

这个角色在影片中听让我不喜欢的,因为萧穗子太过于现实,她看见了别人在扒何小萍的衣服,可是她没有出手阻挡,而是现在旁边,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人性的冷漠,在现实生活中,当看见有人被欺负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无视或者看热闹,很少有人会伸出手去帮助那个受害者。

萧穗子就是大多数人表现出来的样子,这也许和她的家庭背景有关系,萧穗子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她的父亲同样是被劳改下放,她通过自己出色的舞蹈进入文工团,她没有勇气也没有底气与那些人作对,这也是对现实生活中权利的讽刺。

影片结尾他们几个在几年后又聚在一起了,但是已经物是人非,他们已经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和事业,当他们坐在一起感叹人生、感叹青春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芳华》的字面意思上,影片看似讲述了一堆人在文工团经历的事情,在文工团他们挥洒下的青春年华,实则上掺杂了很多人性的真理,非常值得观众深思。

导演冯小刚也曾经在文工团当过兵,这部影片的青春年华就好像导演冯小刚曾经的青春,那种单纯的快乐是无法回去的,只能默默的怀念,留下的也只有回忆,所以在影片的结尾,几个战友在一起回忆曾经在文工团的快乐时,就好像冯小刚也在回忆自己那些美好的回忆。

人性在这部影片中是比较真实的,也非常值得观众深思,所以你们可以带着人性的探讨再次看这部影片,会有不同的感受。

评论

  • 评论加载中...